超强寒潮路线:这里有一道山口子
超强寒潮路线:这里有一道山口子侵入我国的冷空气南下路径主要有三条,西路经新疆地区进入我国,遇到天山、秦岭山脉阻挡后,向东移动侵入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中路是由西伯利亚从贝加尔湖附近南下,穿过蒙古高原,南下至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带。东路是从俄罗斯远东地区进入我国东北地区南下。影响我国的寒潮有三个源地:第一个是冰岛以南的洋面上,第二个是新地岛以西的洋面上,第三个是新地岛以东的洋面上。这三个源地接近北极圈内,常年受太阳光的斜射或出现极夜现象,地面接收太阳光的热量较少,温度很低,冬季北冰洋地区的气温经常在 -20℃以下,最低时可达-60~-70℃,1 月的平均气温常在-40℃以下,这些冷空气堆积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一次,常常在元旦前后,有一次强寒潮爆发南下。这道“山口子”是怎样形成的呢?是因为贝加尔湖断陷形成的,贝加尔湖是世界断陷最深的湖泊,平均水深在730米,最深处高达1637米,这是由于新生代构造运动期间,大约在2500
山口子,平时我们听到最多的是给喜马拉雅山开个口子,让印度季风携带着暖湿气流进来,给我国青藏高原带来丰沛的降水。喜马拉雅山东西绵延7000多公里,海拔多在5000米以上,由于山脉的阻挡,我国青藏高原终年干旱,甚至影响到我国西部地区甘肃、青海、陕西等地降水。说明“山口子”这种地貌类型,对局部气候有着很大影响。
喜马拉雅山山体高大,我们希望有个口子,可是有些山脉的"山口子“并不是我们希望的,例如,我国北部一些山脉的口子,会给我国冬季造成非常严重的低温天气,近几天极地霸王级寒潮爆发,很多地区创下了近10年来最低气温或打破历史极值,这样的山口子对我国冬季天气影响很大。"
上图是一张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我国北部隔蒙古相望有一道”山口子“,从图中可以看到"山口子"就在贝加尔湖附近,口子两边都是绵延起伏的山脉(图中深棕色),西边是海拔2500米左右的西萨彦岭山脉,东部是海拔在2000米左右的雅布洛诺夫山脉,中间围成了口向朝北的喇叭型的“山口子”,有些像我国四川西部的雅安地形。
这道山口子最宽处有900多公里,相当于北京到长春的距离。 海拔在600米左右,与周边山脉相比,高差有1800米。这道山子无论是从宽度还是海拔来看,是一个很大的“山口子”。
这道“山口子”是怎样形成的呢?
是因为贝加尔湖断陷形成的,贝加尔湖是世界断陷最深的湖泊,平均水深在730米,最深处高达1637米,这是由于新生代构造运动期间,大约在2500万年前板块之间张裂形成的,在亚欧板块内部还有许多张裂形成的类似贝加尔断陷湖。
由于板块之间拉张作用,使得东西向延伸的西萨彦岭与雅布洛诺夫山脉不再延续,出现了一个南北向的山口子。
影响我国的寒潮有三个源地:第一个是冰岛以南的洋面上,第二个是新地岛以西的洋面上,第三个是新地岛以东的洋面上。这三个源地接近北极圈内,常年受太阳光的斜射或出现极夜现象,地面接收太阳光的热量较少,温度很低,冬季北冰洋地区的气温经常在 -20℃以下,最低时可达-60~-70℃,1 月的平均气温常在-40℃以下,这些冷空气堆积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一次,常常在元旦前后,有一次强寒潮爆发南下。
侵入我国的冷空气南下路径主要有三条,西路经新疆地区进入我国,遇到天山、秦岭山脉阻挡后,向东移动侵入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中路是由西伯利亚从贝加尔湖附近南下,穿过蒙古高原,南下至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带。东路是从俄罗斯远东地区进入我国东北地区南下。
这道“山口子”北部恰好是西伯利亚地区,这里面积广大,地面辐射强烈降温,形成中路冷空气源地,而寒潮南下的三条路径中,中路距离我国最近,路程短,每次强寒潮爆发时,非常猛烈,往往伴随大风、降温,伸入到我国华北平原,甚至到更远的华南地区,带来非常严寒天气。而这道“山口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远远高于西路和东路的影响程度。
我国北部蒙古高原也就是海拔1200米左右的高原面,远看是川,近看是山,一望无际,地表起伏不大,没有高山阻挡,这些冷气团乘势南下,能量衰减很慢,进入我国内蒙古地区后,气温常常在零下20多度。
冷空气能翻越多高的山脉?换句话说,多高的山脉对冷空气起阻挡作用?
秦岭平均海拔在3000米左右,它能以一已之力阻挡着冷空气南下,使得汉中盆地、四川盆地常常会躲避寒潮的袭击,迎来冬季温和的天气。一般来说西伯利亚冷高压是一个浅薄系统,一般在500百帕高度上就已经消失,所以海拔3000多米的高山对冷空气阻挡作用非常明显,如天山、秦岭等。但有时强寒潮爆发时,500百帕高度上系统依然保持完整,这次冷高压500百帕上气温还达到了零下52度,说明冷高压系统非常深厚,如果想要山脉对强寒潮阻挡有很好的效果,需要喜马拉雅山那样的高度才会有明显的作用。
我国北部,俄罗斯远东地区与蒙古边境线上也有一系列东西向山脉,西萨彦岭~雅布洛诺夫山脉~外兴安岭等,这些山脉并不是很高,海拔在2000多米,加之这里还有一道“山口子”,气流的狭管效应,使得这里的山脉起到的阻挡作用远不如天山、秦岭那么强大。
这里的山脉虽然不高,但还是有一定的阻挡作用,你看美国,中间是大平原,东西向没有海拔2000米的高山,常常遭受暴风雪的袭击,比我国冬季灾害还严重,说明俄罗斯远东地区山脉不可小觑。
上图是12月份的气温距平图,从图中可以看出,12月份的冷空气主要是从中路突破南下,中部地区从内蒙古一直到广西较常年偏冷,图1也表明今年寒潮比较强盛,而贝加尔湖附近的“山口子”对冷空气南下起到了助推作用,才会形成极度严寒、泼水成冰的天气。
冬天里背靠一座大山,心里不再恐惧严寒,而我国山脉多是东西走向,这对减缓寒潮强度是不可低估的,但“山口子”处寒风将会更为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