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历史上真实的杨修种死因:弘农杨氏的五百年孤独

历史上真实的杨修种死因:弘农杨氏的五百年孤独至此,弘农杨氏的数百年的荣光正式开启。说回杨家。杨敞很受当时的权臣霍光赏识,官运亨通,参与了废黜刘贺和拥立汉宣帝等重大事件,受封安平侯,新增封邑三千五百户。杨修出身于著名的弘农杨氏,杨氏家族的荣耀源于垓下之战。汉初,一位名叫杨喜的士兵效力于刘邦麾下,任职郎中骑。他本从属韩信作战,后来跟随灌婴。在垓下之战,汉军杨喜奉命追击项羽到乌江。西楚霸王项羽不会知道,当他自刎乌江后,有五个汉军士兵正在争抢肢解他的尸体去论功行赏。杨喜就是这五人之一,他凭借项羽的残骸受封赤泉严侯,得一千九百户,采邑南阳郡丹水县,从白身一举荣登列侯之尊。到了杨喜的曾孙杨敞时,杨氏与一户司马人家联姻。杨敞迎娶的妻子名为司马英,她就是太史公司马迁的女儿。或许,《史记》之所以能将楚汉之争记录得如此生动,或许也跟亲家代代相传的口述回忆有关。

“自震至彪,四世太尉,德业相继,代代能守家风,为世所贵。”

——《后汉书·杨震列传》

三国时代,提到“四世三公”,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袁绍、袁术出身的汝南袁氏。东汉末年,“四世三公”并非汝南袁氏一家,《三国演义》中颇具知名度的谋士杨修的家族同样是四世三公,煊赫时比起汝南袁氏可是毫不逊色。但随着杨修在曹操麾下的攀升与身死,他的家族也因此中衰,在三国时期走向了没落。

01、弘农杨氏和杨修的入仕

杨修出身于著名的弘农杨氏,杨氏家族的荣耀源于垓下之战。

汉初,一位名叫杨喜的士兵效力于刘邦麾下,任职郎中骑。他本从属韩信作战,后来跟随灌婴。在垓下之战,汉军杨喜奉命追击项羽到乌江。西楚霸王项羽不会知道,当他自刎乌江后,有五个汉军士兵正在争抢肢解他的尸体去论功行赏。杨喜就是这五人之一,他凭借项羽的残骸受封赤泉严侯,得一千九百户,采邑南阳郡丹水县,从白身一举荣登列侯之尊。

到了杨喜的曾孙杨敞时,杨氏与一户司马人家联姻。杨敞迎娶的妻子名为司马英,她就是太史公司马迁的女儿。或许,《史记》之所以能将楚汉之争记录得如此生动,或许也跟亲家代代相传的口述回忆有关。

说回杨家。杨敞很受当时的权臣霍光赏识,官运亨通,参与了废黜刘贺和拥立汉宣帝等重大事件,受封安平侯,新增封邑三千五百户。

至此,弘农杨氏的数百年的荣光正式开启。

历史上真实的杨修种死因:弘农杨氏的五百年孤独(1)

弘农杨氏世系表。

到了东汉,弘农杨氏在庙堂之上已经累世公辅,朝廷之外培养恩待的门生故吏业已遍布天下。杨敞的玄孙杨震成为一代大儒,号称“关西孔子”,官至司徒、太尉。杨震的儿子杨秉、孙子杨赐也继承祖上遗风,均官至太尉。弘农杨氏的声望到此时达到极盛,已有“四世太尉”的美称。

但与弘农杨氏的兴旺相反,汉室却日渐颓败。此时的弘农杨氏,并没有像其他世家大族一样,或走到台前争霸,或是寻觅明主,而是一直试图维持摇摇欲坠的东汉王朝。

杨修的父亲杨彪也是如此。杨彪曾一路不辞辛苦跟随汉献帝东归,几度险些丧命。建安元年(公元195年),曹操迎汉献帝定都于许昌,在东归百官之中,曹操独独惧怕杨彪。随后百官举行大宴时,因为见杨彪神情不悦,立足未稳的曹操在惧怕之下离开了宴会。

历史上真实的杨修种死因:弘农杨氏的五百年孤独(2)

影视剧中的杨彪

此后不久,曹操借口杨彪与袁术有姻亲关系,弹劾杨彪大逆之名,诬陷杨彪勾结袁术废黜献帝,将杨彪下狱。好在弘农杨氏根基深厚,杨彪之父杨赐的门生孔融为了这件事东奔西走、竭力营救,甚至对曹操以辞职相胁,才保得杨彪平安出狱。但自此以后,杨彪也逐渐淡出了权力中心。

建安十一年(206年),曹操逐渐坐大,北方根据地愈加稳固。为了避祸,杨彪以“脚挛不复行”主动引退。杨彪投之以桃,曹操报之以李,加上为了维持和士族之间的关系,杨彪之子杨修被擢升,担任“主簿”。

历史上真实的杨修种死因:弘农杨氏的五百年孤独(3)

影视剧中的杨修

杨修正式接过弘农杨氏的接力棒,踏上仕途。入仕以后,杨修的办事能力和聪明才智在当时也是有目共睹,但这并没有为杨修带来正面的回报,反而成了他和弘农杨氏灾祸的起点。

02、流血的仕途

《三国演义》中,杨修是因为屡次揣测曹操的心思,导致曹操厌恶才最终身首异处。在真实历史上,杨修的自作聪明和“鸡肋”事件虽真实存在,但被杀也不单单是因为他的锋芒。

杨修踏上的仕途,就是一条不归路。

关于杨修不懂藏锋这点,演义和正史的记录有着高度重合。曹操率军征讨刘备途中,战事陷入胶着,诸军不知进退之际,看到曹操口称“鸡肋”不止,众人还在惶惑不解,只有杨修声称:“夫鸡肋,食之则无所得,弃之则如可惜,公归计绝矣。”毫不费力,杨修猜到了曹操退兵的意图,后来的曹操也如杨修猜测一样,引兵退去。

历史上真实的杨修种死因:弘农杨氏的五百年孤独(4)

影视剧中,曹操得知了“鸡肋”说

但与演义不同的是,曹操并没有因此迁怒杨修,更没有以蛊惑军心之名将杨修处死。但杨修丝毫不知收敛,在《后汉书·杨修传》中记载:

修又尝出行,筹操有问外事,乃逆为答记,敕守舍儿:“若有令出,依次通之。”

杨修旷工出行也就罢了,还喜欢猜测曹操会询问的政令问题,然后提前做出解答。这种自作聪明的把戏,也为自己日后的灾祸埋下了隐患。

如果仅仅是自作聪明,杨修不至落到最后的凄惨处境。最致命的是,杨修还参与了曹植、曹丕的夺嫡之争。杨修入仕后不久,就和曹操之子曹植交好,在曹操考察曹丕、曹植的能力时,屡屡为曹植出谋划策。杨修对曹植的书信中,言语之间所表现出来的关系远远超过主从之间,不由得让人怀疑到杨修背后的弘农杨氏。

杨修的《答临淄侯笺》中对曹植道:“不待数日,若弥年载,岂由爱顾之隆,使係仰之情深耶?”杨修竭力表达了自己对曹植的思念和敬仰,用词之恳切宛若情书,弘农杨氏带有政治投资的强烈目的在这种极力讨好的表现下难以隐藏。

在杨修的帮助下,曹植在夺嫡之争中一度取得优势。但曹植和杨修并不安分,曹操出征期间,曹植醉酒误事“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走了天子御道。共犯杨修还与曹植一起,“谤讪鄢陵侯(曹)彰”,这也招致了曹操的勃然大怒。公车令因为这一事件的发生被曹操下令处死,此后,曹植日渐为曹操所疏远。

历史上真实的杨修种死因:弘农杨氏的五百年孤独(5)

曹植夜闯司马门。

不久之后,曹操确立了曹丕的继承地位,曹植正式出局。确定储位的曹操也并非高枕无忧,他十分担心这场储位之争会在自己百年之后彻底失控。

杨修的仕途,已经悄然走向了尽头。

曹操所忧虑的,并不是杨修的卖弄和投机,毕竟,他曾批过下属“面从”,说明他并不是介意下属精明之人。曹操忌惮的,是弘农杨氏四百年来盘根错节的家族势力,在这个前提下,杨修机敏的味道也开始不一样了。

03、杨修的身死:弘农杨氏的衰落

“至(建安)二十四年秋,公以(杨)修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乃收杀之。修临死,谓故人曰:“我固自以死之晚也。”

——裴注引《典略》

南朝著名史学家裴松之注解批改的《典略》中,对杨修的死因做出了概括:“言语无忌”“与诸侯交好”。这些固然是杨修被杀的罪名之一,但直到杨修临死前,他都在对故人感叹:“自己死的太晚了。”不难看出,杨修对自己的结局早有预料,杨修必死的最关键因素,也和他背后的弘农杨氏关系颇大。

杨修身死前的几年,曹操集团的状况可谓相当糟糕——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 ,步骘为孙权初定交州;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刘备入成都取代刘璋,初平益州;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在汉中之战中取胜,曹操被迫撤离;

同年,关羽水淹七军,威胁曹操统治的腹地,威震华夏,刘备势力发展至鼎峰。

外部威胁不断,内部的麻烦也让曹操焦头烂额。曹操称“魏王”之后,其麾下的亲汉派也多趁曹操出征时发生叛乱。

《常林传》载:“太祖西征,田银、苏伯反,幽、冀扇动……”

《武帝纪》载:“二十三年春正月,汉太医令吉本与少府耿纪、司直韦晃等反,攻许,烧丞相长史王必营,必与颍川典农中郎将严匡讨斩之。”

《魏晋世语》又载:“魏讽字子京,沛人,有惑众才,倾动邺都,钟繇由是辟焉。大军未反,讽潜结徒党,又与长乐卫尉陈祎谋袭邺。未及期,祎惧,告之太子,诛讽,坐死者数十人。”

曹操的势力日渐坐大,汉室天子权威坠地,这也诱发了曹操集团内部的震荡,如扶风耿氏耿纪、冯翊吉氏吉本、京兆金氏金祎、京兆韦氏韦晃等忠于汉献帝的亲汉势力均倒戈相对。

历史上真实的杨修种死因:弘农杨氏的五百年孤独(6)

荀彧收到曹操的空食盒,服毒自尽

为此,曹操甚至牺牲了长期跟随他的名士荀彧,对旧汉臣势力开始清算。当曹操顾望自己身边效力的亲汉势力时,一定不会忽略掉弘农杨氏,这个既有煽动叛乱的嫌疑,又有组织叛乱的名望的家族。更何况,早年杨彪与曹操关系不睦,即便杨彪退求自保,弘农杨氏在曹操眼中也变得越发碍眼。

弘农杨氏中,除了杨修的父亲杨彪对汉室尽忠外,其余杨氏成员也是不折不扣的“亲汉派”。侍中杨奇与黄门侍郎钟繇一起谋划策反了李傕的部将杨昂、宋晔,救汉献帝于危难之中,才有了后来的“献帝东归”。此外,杨奉一脉的杨众,以谒者仆射之身从献帝入关,累迁御史中丞,一路跟随汉献帝从不易节。献帝东归后,夜走渡河,杨众也不辞辛苦同百官步行跟随。不难看出,弘农杨氏中的大多数人,对汉室有着相当的忠诚度。

除此之外,杨修作为杨彪的独子,其母袁氏是袁术亲族,身负弘农杨氏和汝南袁氏双重血脉,家族又是汉室的“铁杆派”,这样的身份很难让曹操放心。杨修之死,已成必然。

历史上真实的杨修种死因:弘农杨氏的五百年孤独(7)

杨修被处死

杨修及其弘农杨氏的深厚根基对曹操来说,如芒刺在背;另一方面,杨修之死所引发的弘农杨氏的疏离与排斥,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作为政治牺牲品的杨修,成为曹操对亲汉世族的一个严重警告,弘农杨氏也自杨修之死开始没落,再没能力干预曹丕、曹叡当政时期的决策事务。

持续数百年声望的弘农杨氏,即使衰落了,也会时不时被后世向往,最有名者当属杨坚。他曾自称是杨震后人,但据历史学家陈寅恪考证,杨坚先祖应来源自山东。而据唐长孺、李文才、魏宏利等学者考证,东汉太尉杨震的后裔,到了北魏时期已经不可考证,所以《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记载的北朝以来的所谓弘农杨氏[杨珍、杨播、杨钧(越公房)、杨雄(观王房)、杨惠嘏]均属伪冒,大抵是想通过伪托弘农杨氏的声望来自抬身价。

有人将杨修之死看做弘农杨氏的“五百年孤独”,这个家族是否仍有后人,天知道答案。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