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正宗的印度餐厅:二十载印度餐厅的广州故事
国内正宗的印度餐厅:二十载印度餐厅的广州故事人来人往,莎玛吉一直守着顾客和餐厅。这里不仅有帮印度客商一解乡愁的美食,也是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让中印及各国人民互相了解。一年多来,广州本地素食者郭磊几乎每天来这吃午餐。在与老板交流时,他也已经会说不少常见的印度菜名。他说:“美食之外,我结交了不少印度朋友,与他们交谈很开心。”这家餐厅位于小北路商圈,临近广州火车站和汽运站,方圆两三公里十几家批发市场林立。上世纪末,“世界工厂”珠三角崛起,莎玛吉来到广州进口布料。彼时,中印两国间贸易额尚不足30亿美元。不久,莎玛吉发现,“去哪儿吃”“去哪儿买”是海外客商来华最关心的两件大事。但当时,广州几乎没有一家印度餐厅。1999年,他在十几平方米的小屋里,自己做起家常菜,以满足印度商人对家乡味道的需求。20年来,餐厅四易地址,规模也越来越大。如今约两百平方米的店里,最火爆时容纳120人左右。餐厅只做素食,菜品却有五六十种。除了单点,还有实惠的自助套餐。
位于广州小北路上的莎玛吉餐厅。新华社记者胡拿云 摄
新华社广州10月14日电(记者丁乐 陆浩)一大早刚抵达广州,高朗·塔克雷尔就直奔广州莎玛吉餐厅。金灿灿的炒饭咸辣爽口、棕咖色的奶茶丝滑香稠,原汁原味的印度味道安抚着他旅途劳累的身心。
这里是高朗·塔克雷尔朋友推荐的“必吃打卡点”,也是他首次中国之行的第一站。餐厅除了菜色正宗,印度老板莎玛吉也十分热情好客。
听说高朗·塔克雷尔要去广交会,莎玛吉立刻介绍起当地交通、展馆等参展攻略,令这位远道而来的海外客商对未来在中国将要开始的生意合作憧憬无限。
这家餐厅位于小北路商圈,临近广州火车站和汽运站,方圆两三公里十几家批发市场林立。上世纪末,“世界工厂”珠三角崛起,莎玛吉来到广州进口布料。彼时,中印两国间贸易额尚不足30亿美元。
不久,莎玛吉发现,“去哪儿吃”“去哪儿买”是海外客商来华最关心的两件大事。但当时,广州几乎没有一家印度餐厅。1999年,他在十几平方米的小屋里,自己做起家常菜,以满足印度商人对家乡味道的需求。
20年来,餐厅四易地址,规模也越来越大。如今约两百平方米的店里,最火爆时容纳120人左右。餐厅只做素食,菜品却有五六十种。除了单点,还有实惠的自助套餐。莎玛吉说,餐厅里八成左右是回头客。除了印度顾客以外,中国食客也越来越多。
一年多来,广州本地素食者郭磊几乎每天来这吃午餐。在与老板交流时,他也已经会说不少常见的印度菜名。他说:“美食之外,我结交了不少印度朋友,与他们交谈很开心。”
人来人往,莎玛吉一直守着顾客和餐厅。这里不仅有帮印度客商一解乡愁的美食,也是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让中印及各国人民互相了解。
如今,莎玛吉的三个儿子也追随父亲脚步,陆续来到广州,从餐厅起步。“中国发展很快,为他们提供了许多机遇。”他说。
莎玛吉餐厅老板。新华社记者胡拿云 摄
莎玛吉一家人与餐厅员工和顾客亲如一家。朱桂华在餐厅干了15年,在这里学会了说印度语、做印度菜。她被莎玛吉的二儿子阿米特·夏尔马称作阿姐,5年前,阿米特·夏尔马还开车与她一起回其湖南老家,共度中国新年。
“广州就是我的家,从19岁过来,我的人生就与这里分不开。”33岁的阿米特·夏尔马几乎走遍了全中国,他说,未来,他希望像大哥一样,与妻儿一起定居广州,一家三代其乐融融。
莎玛吉的二儿子阿米特·夏尔马。新华社记者胡拿云 摄
如今,中印贸易额已近千亿美元;人员交流上,2万多名印度青年在华留学,2000多名中国青年在印度学习。
“中国发展机会越来越多,希望两国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我们的生意和关系越来越好。”阿米特·夏尔马说,从餐厅起步,他结识了很多朋友,了解到越来越多的信息。
目前,莎玛吉的三个儿子开始涉足进出口生意、工厂制造等领域,并已初见成效。他说,未来他还计划在广州再开印度快餐分店。“我们和员工、和顾客就像家人和朋友,将来一定还会有更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