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42章精解及译文:道德经第二十四章
道德经第42章精解及译文:道德经第二十四章⑤德者同于德:这句省略了前置内容“从事而”,整句应该是“从事而德者同于德”;从事而德者,即做事遵从于德的人;同于德,意即贵身为道不争(不自视、不自见、不自伐、不自矜)以牧天下,为“有”;民众对统治者则会“亲誉之”。④从事而道者同于道:从事,做事;而,以,按照;从事而道,即做事遵从于道的人;同于道,意即就会“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无为自然发展,为“无”;民众对统治者则会“知有之”。①希言自然:希,少;言,政令、号令;希言,在此指慎重发布政令;自然 自己如此,不经人力干预而自由发展,自然是本乎其初的,非人为加工的。②飘风不终朝:飘风,狂风、暴风;朝,指日出到早餐时,泛指早晨;终朝,指一整个早晨。③暴雨不终日:终日,指一整天。
希言自然①。
飘风不终朝②,暴雨不终日③。孰为此?天地而弗能久,又况于人乎!
故从事而道者同于道④,德者同于德⑤,失者同于失⑥。同于德者,道亦德之。同于失者,道亦失之。
词句注释:
①希言自然:希,少;言,政令、号令;希言,在此指慎重发布政令;自然 自己如此,不经人力干预而自由发展,自然是本乎其初的,非人为加工的。
②飘风不终朝:飘风,狂风、暴风;朝,指日出到早餐时,泛指早晨;终朝,指一整个早晨。
③暴雨不终日:终日,指一整天。
④从事而道者同于道:从事,做事;而,以,按照;从事而道,即做事遵从于道的人;同于道,意即就会“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无为自然发展,为“无”;民众对统治者则会“知有之”。
⑤德者同于德:这句省略了前置内容“从事而”,整句应该是“从事而德者同于德”;从事而德者,即做事遵从于德的人;同于德,意即贵身为道不争(不自视、不自见、不自伐、不自矜)以牧天下,为“有”;民众对统治者则会“亲誉之”。
⑥失者同于失:这句省略了前置内容“从事而”,整句应该是“从事而失者同于失”;从事而失者,即做事背道离德的人;同于失,意即失道失德,即用智辩、巧利、伪诈之手段,会自视、自见、自伐、自矜;民众对统治者则会“畏之、侮之”。
经文今译:
越慎重发号施令,则万物越能自然生长发展。
狂风不能刮一早晨不停,暴雨不能下一整天不止,是谁造成的呢?天地之伟力都不能长久,又更何况是人呢?
所以做事遵从于道的人就会“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无为自然发展;做事遵从于德的人就会贵身为道不争以牧天下;做事背道离德的人就会失道失德,会用智辩、巧利、伪诈之手段。做事遵从于德的人,道也会帮助他;做事失道失德的人,道也会抛弃他。
本章解读:
道为德之体,为无、为静、为隐;德为道之用,为有、为动、为显;道德合一、体用合一、有无合一、动静合一、隐显合一,一切尽在“道”中,明此方可理解本章经文之意。
无论是天地间的“飘风不终朝,暴雨不终日”,还是日常生活中的“炊者不立”,老子都能从中观道之妙徼,并籍此指导后人运用于修身、为天下,虽为“希言”却是“自然”。
故“从事而道者”的统治者“同于道”即实行“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的无为而治,即第十七章“太上”;道无形无状,为隐、为无,百姓只“知有之”,却感觉不到他的存在;
“从事而德者”的统治者“同于德”,德为道之显、道之用、为有,即统治者贵身为道不争以牧天下,“不自视故章,不自见故明,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长”,百姓“亲誉之”,“道亦德之”;
“从事而失者”的统治者“同于失”,即失道失德,即用“智辩、巧利、伪诈”等庸俗之学做事,致“致民相争、为盗贼、不复孝慈”,百姓则“畏之、侮之”,“道亦失之”。
老子感叹:“天地而弗能久,又况于人乎”,所以顺道无为才是最好的方式。故“希言”则“自然”,希言则贵言,最好是不言。唯此,方能“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方能“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方能“不自视故章,不自见故明,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长”,方能“成功遂事,而百姓谓我自然”,皆大欢喜。
人人都是自己的统治者,人人都要执一以牧自己,人人都可“成功遂事、谓我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