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为什么儿童也容易抑郁?儿童抑郁难察觉

为什么儿童也容易抑郁?儿童抑郁难察觉魏俊彪以高中生为样本研究家庭环境与焦虑、抑郁的关系。结果表明家庭亲密度和家庭适应性对抑郁的预测比对焦虑的预测更重要。张洪波等研究显示 成长于不良家庭关系和家庭环境中的中学生表现较多的抑郁症状。我们找到来自简单心理咨认证心理询师唐艺的文章《儿童抑郁丨缠绕着孩子们的大黑狗》一起探究儿童抑郁是怎么产生的,以下内容来自该文章部分节选。01 儿童抑郁产生的原因家庭环境因素:

为什么儿童也容易抑郁?儿童抑郁难察觉(1)

六一儿童节在印象中都是充满欢笑、鲜花与气球的。大家总说童年是无忧无虑的,可正是因为这样的“常识“,导致儿童抑郁症的确诊率低于成年人。

但根据艾瑞咨询的调研,有超两成的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且抑郁倾向随年龄不断升高。

为什么儿童也容易抑郁?儿童抑郁难察觉(2)

数据来源于艾瑞咨询

儿童抑郁行为的表现更多是一些隐匿性的症状,这就使得他们得到的有效帮助更少。所以这些患有抑郁症的儿童们会经受更多的痛苦和折磨。

我们找到来自简单心理咨认证心理询师唐艺的文章《儿童抑郁丨缠绕着孩子们的大黑狗》一起探究儿童抑郁是怎么产生的,以下内容来自该文章部分节选。

01 儿童抑郁产生的原因

家庭环境因素:

张洪波等研究显示 成长于不良家庭关系和家庭环境中的中学生表现较多的抑郁症状。

魏俊彪以高中生为样本研究家庭环境与焦虑、抑郁的关系。结果表明家庭亲密度和家庭适应性对抑郁的预测比对焦虑的预测更重要。

王春莉等对高中生的研究结论也表明 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的抑郁情绪有影响。无抑郁高中生父母的教养方式在情感温暖理解维度上的得分高于轻、中度抑郁高中生的父母 在严厉惩罚维度的得分低于轻度抑郁高中生的父母。

在过分干涉保护维度上轻度和重度抑郁高中生父母的得分高于无抑郁学生父母的得分。父母投入的情感温暖理解越多 高中生的情绪越积极

为什么儿童也容易抑郁?儿童抑郁难察觉(3)

郭兰婷等研究了影响中学生抑郁情绪的童年经历、家庭和学校因素。研究发现童年经历( 童年时非父母亲自抚养 父母关系不和睦 家庭成员有自杀或暴力行为 孩子经历虐待 童年生活不愉快) 是造成抑郁的重要因素。

总的来说,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的抑郁情绪有一定影响 父母让孩子感到温暖、相互理解 孩子的抑郁情绪低; 父母的严厉惩罚、过分干涉、拒绝和否认、过度保护这些不良的教养态度越明显 越容易导致孩子的抑郁情绪。

认知因素:

杨萍等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在社会认知神经网络中 知觉的自我效能感从社会的和学业的无能两个方面直接或通过它们对学业成绩、亲社会行为及问题行为的影响而造成了目前及今后的抑郁。

阳德华的研究结论是初中生的抑郁、焦虑与自我概念有关 初中生的自我概念总分与抑郁、焦虑各个侧面均有负相关。

综合研究:

个体所在的班内发生的事件较学校类型、年级等大范围中的因素对他们情绪影响更大。学习成绩不理想及升学压力 个人在班集体中的地位不高 人际关系不良这三类因素容易导致中学生的抑郁情绪。

为什么儿童也容易抑郁?儿童抑郁难察觉(4)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在儿童抑郁的领域中,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源于环境。特别是母子关系。

发生在孩子早期的失去——例如父母在孩子早年离异、照顾者的突然离开等等都会引发孩子最早的失去。在孩子失去的过程中,一大重要的问题,就是失去过程中,孩子的体验是对照顾者的爱为多,还是恨为多。天平的偏移,取决于两个因素:

1.孩子在照顾者还在的时候,对照顾者的体验如何,是否有足够好的爱。

2.孩子在照顾者离开后,是否有受到较好的安抚。

这两者都会决定,孩子在失去过程中,体会到的是哀伤,还是抑郁。假如是抑郁,如果这种抑郁长期没人理解,那么就会固化形成病理。

在孩子稍大一些的时候,这种病理,就以孩子强烈的攻击性展现出来。这些攻击性可以理解成是抑郁过程——也就是憎恨的直接行动化。在很多孩子那里遭遇到的恶性循环是:

父母惩罚孩子——父母无法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孩子觉得不被理解——觉得父母变成可恨的人,同时疼爱自己的父母消失——接着回归自己一个人——与自己建立又爱又恨的模式——自我憎恨——把这种攻击性带到社交场合(如学校)——学校严厉的惩罚孩子——孩子觉得不公平——觉得学校是可恨的——父母惩罚孩子。

为什么儿童也容易抑郁?儿童抑郁难察觉(5)

而儿童抑郁并不是唯一影响孩子的心理问题,也有更多孩子在经历焦虑症、恐惧症等等困难。

然而儿童有属于他们的语言、心理发展的程度、行为需求、想法等。所以无论是老师、父母或者专业工作者,和儿童工作绝不能直接照搬与成人互动或心理治疗的方式,而需要专业受训和更有针对性的工作技巧。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