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经典片段:许世友都打不过的开国中将
许世友经典片段:许世友都打不过的开国中将孙继先孙继先惊叹:“让我去搞导弹?没搞错吧!”其实中央做出这样的决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虽然我军在朝鲜战场上取得了胜利,但是在此期间,美国曾多次以原子弹相要挟。为了摆脱之后美国的“核威胁”,我国决定研究自己的原子弹,建造自己的导弹靶场。两人在红军时期就是战友,见面就有说不完的话,一番叙旧之后,孙继先问道肖华,说:“这次叫我回来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吗?难不成又是哪里要打仗了?”肖华看见自己的老朋友这一番表现,不由得笑出了声来。肖华孙继先很不理解,为什么肖华能笑得那么开心,随后肖华也是解释道:“你不要这么紧张,哪有那么多仗要打,军委这次回来让你去搞导弹,去弄一个咱们自己的导弹靶场。”这突如其来的任务,让孙继先有些不知所措。
众所周知,我国的开国将军许世友是少林寺出身,练得一身好武功,身手了得,部队里还没有谁能真正和他过上两招,但是有一位将领,能让许世友都甘拜下风,由此可见,他也绝对算得上是“武林高手”。他就是我国的开国中将孙继先。
他曾在解放战争和抗日战争中立下无数战功,国家形势恢复稳定之后,他本应该为祖国的发展,继续发光发热,可是1957年孙继先却和他率领的20兵团神秘失踪,等到他的任务揭晓重新回归大众视野后,让人不由得赞叹他的功就!那么1975年他到底去做什么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点赞、关注加收藏!
抗日战争
1957年神秘失踪1957年,孙继先按照组织的安排在朝鲜工作,10月下旬的一天,他突然接到了让他回国的通知,警觉的孙继先还以为是要打仗,赶紧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坐上了回国的火车。刚到北京,孙继先就被请到了政治部副主任肖华面前。
两人在红军时期就是战友,见面就有说不完的话,一番叙旧之后,孙继先问道肖华,说:“这次叫我回来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吗?难不成又是哪里要打仗了?”肖华看见自己的老朋友这一番表现,不由得笑出了声来。
肖华
孙继先很不理解,为什么肖华能笑得那么开心,随后肖华也是解释道:“你不要这么紧张,哪有那么多仗要打,军委这次回来让你去搞导弹,去弄一个咱们自己的导弹靶场。”这突如其来的任务,让孙继先有些不知所措。
孙继先惊叹:“让我去搞导弹?没搞错吧!”其实中央做出这样的决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虽然我军在朝鲜战场上取得了胜利,但是在此期间,美国曾多次以原子弹相要挟。为了摆脱之后美国的“核威胁”,我国决定研究自己的原子弹,建造自己的导弹靶场。
孙继先
而建设导弹靶场这个任务,经过中央开会商议,决定交给孙继先。此时的孙继先虽然十分开心,但是心中还有一丝顾忌,因为这些都属于尖端的科技,自己有只是一个带兵打仗的粗人,哪能搞得了导弹。
如果建设不好,耽误了国家导弹的研究工作,那就是国家的罪人。经过再三思索,孙继先认为自己不能胜任这份工作,决定拒绝。之后聂荣臻元帅得知此事后,还专门叫他来到办公室,与其进行了一次谈话。
聂荣臻
在聂荣臻元帅的劝导下,孙继先茅塞顿开,决定不再逃避自己的责任,毅然决然地接过了这项任务。因为这个任务事关国家机密,所以是绝对保密的,只有极少一部分的知情人士,因此对于那些不知情的人士来说,孙继先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凭空消失”了。
之后,我国的军工事业就秘密展开了,12月底苏联方面,派来了48名专家协助我国研究,我国也有40多名专家,在这样的情况,孙继先对于这项工作的进行,顿时间充满了信心。首先工作第一步就是靶场选址。
苏联专家
导弹靶场的位置绝对不能太过于暴露,而且附近一定要没有常住居民,经过一番考察决定,最终的将靶场的位置定在了内蒙古的青山头,方圆数万公里的戈壁滩。为了建设工作尽快开始,中央军委任命陈士榘为工程勘察组组长,孙继先为副组长,进行工程的具体组织指导。
除此之外,还把孙继先留在朝鲜的第20兵团调遣回国,一起参与到了建设任务中。基地建设的初期可以说是困难重重,一行人刚来到戈壁什么都没有,首先在资金方面就出现了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孙继先跑东跑西。
志愿军
最后没有办法,只能找周总理商议此事,国家当时的经济状况也是相当紧张的,在周总理的协调下,最终成功为他们审批下来5亿元的资金,而这5亿元不仅仅要用来做研究和基地建设,还包括专线铁路、军用铁路,以及全部设备的安装费等。
这样零零散散分下来,用在研究上面的也剩不了多少了。资金困难是一方面,研究小组的工作环境又是一方面,戈壁滩的环境极其的恶劣,方圆几百里之内搜寻不到任何生命迹象,一到了夏天,这里就像是一个“火焰山”一样,热得能让人喘不过气来。
周总理
而且一年到头狂风不断,戈壁滩上没有植被,所以经常就是狂风夹杂着漫天的黄沙,加上这里常年干旱,一年来也下不了几场雨,淡水资源极度匮乏,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要完成如此庞大的工程,困难程度不言而喻。
因为当时我国还未涉及导弹领域,对于该领域的一切都是空白,孙继先也是一脸茫然,有一次他偶然问道苏联专家,大概需要多久才完成这座靶场的建设,那位苏联专家紧锁眉头,思索了一下回答道:“15年。”
戈壁
孙继先听到这个答案,内心先是一颤,然后就是频频摇头,他心里清楚我国的导弹事业发展,等不起这15年,当机立断决定用3年的时间,完成整个靶场的建设。勘测、施工、钻探全都要靠自己完成。
没有水资源,官兵们就自己打井赤水,为了抵抗风沙,官兵们就自己栽树种草,帐篷不起作用,官兵们就挖地窑,就这样官兵们没日没夜的埋头苦干,克服了一个有一个的困难,一直到1960年初,中国第一座导弹试验发射靶场建成了!
导弹发射靶场
而且还大大超出了孙继先的时间预算,本来计划用3年的时间修建,而他们仅仅用了2年零4个月,可以说是一项奇迹工程了!就在这普天同庆之际,我国的研究工作便迎来了冰点期。同年8月,苏联专家突然宣布单方面撕毁合作合同。
并且在几天之内就要撤走基地的全部专家,这就意味着这些仪器和设备都将被搁置,设施也被迫停工,那些技术资料和图纸都会被苏联专家带走,对于我国刚刚萌芽的导弹事业来说,无疑是一次沉痛的打击。
研究团队
好在孙继先和靶场副总指挥,苏联专家组长谢列莫夫斯基私下有着很好的交情,此人也非常具有正义感,在调遣回国之际,他主动的找到了苏极限,跟他坦诚说道:“其实留给你们的材料都是不能用的,有用的都在我们的笔记里,这些笔记肯定是要带走的,但我想现在赶紧拍照,应该还来得及。”
孙继先听后非常感动,连忙叫来的工作人员,连夜拍摄苏联专家笔记里面的内容,这也让孙继先下定决心,一定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导弹的研究。当时我国的还没有计算机,只能通过人工手算,靠着科研人们夜以继日地努力,研究才算是有了一些起色。
工兵
但是困难并没有就此结束,就在一切都在好转的时候,恰巧遇上了我国三年困难时期,当时全国都在闹饥荒,这是本就贫瘠的戈壁地区,更加的雪上加霜,很多不少的工作人员,在这种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很多研究人员都已经坚持不下去了。
这时候孙继先站出来,向所有人说道:“20基地除了工资外,还能领领到边疆补贴,比起内地的同志来说,咱们的情况已经是好的多了。”而且那时候,孙继先领的还是双倍工资,如果这时他既拿双倍工资,又领取边疆补贴,工资已经超出了中央领导人。
导弹靶场
国家在最困难的时候,他果断选择放弃领取补贴,20兵团的战士们,看到司令员都不拿补贴了,也纷纷主动放弃了领取补贴,一直持续到国家经济恢复,他们才重新接受。终于在我国专家和20军战士们的努力下,基地终于开始尝试第一次国产导弹的发射。
1960年9月10日,我国第一颗导弹发射试验正式开始,随着一阵轰鸣声,只见导弹腾空而起,并在7分钟后,成功命中目标。在苏联专家离开我国17天之后,我国科研人员靠着心中的执念和毅力,成功发射了一枚对地导弹。
导弹发射
整个基地都在为其振臂高呼,兴奋之余,研究团队又全身心投入到了第一枚国产对地导弹的研究,经过反复的试验和检测,终于在1960年11月5日,完全由我国自主生产的对地导弹“冬风一号”腾空而起,并且在几分钟之后精准的在目标区域爆炸!
至此我国才真正地突破了技术封锁,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研制出了属于自己的导弹!全国上下的人民,都在为这一刻欢呼,都在为日益强大起来的祖国而感到骄傲!
导弹研究人员
孙继先的传奇一生!1911年,孙继先出生于山东曹县的一个农村家庭,他的家境不是很好,没有条件支持他上学,为了补贴家用,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把他送到了地主的家里,专门给人家放牛。虽然没有机会受到教育,但是孙继先的脑子特别灵光,由于从小就混迹在山林里,这让他有着超出同龄人健硕的体格。
9岁的时候,为了能学一个一技之长,让将来能够混口饭吃,他的父母把他送到了隔壁村子的一个武馆里。从小习武,也为他之后在战场上驰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孙继先也十分感兴趣,每天都刻苦地训练。
武馆
他的师傅见他如此认真,教给他的全部都是真实有用的功夫,并不是那些取悦观众的花拳绣腿。而且孙继先是一块天生习武的料,不管是什么招式,只要他看一遍基本就能做出来,除了拳脚功夫,他还学习了刀、枪、棍等武器,没过些年,孙继先在当地已经没有对手了。
当时国内形势动荡不安,为了能够在乱世养活家里人,他选择当兵去。1931年,一次偶然机会,冯玉祥的西北军正在招兵,当时的他什么也不懂,只知道自己此时要去当兵,于是乎就跟着去了。不久,蒋介石面对外敌采取“不抵抗政策”,激怒了全国人民。
冯玉祥
孙继先所在的部队申请北上救国,但是遭到了蒋介石的拒绝,不仅如此,还调遣他们去围剿江西的红军,彻底让他们看透了蒋介石丑恶的嘴脸。同年12月,军队内部爆发了宁都起义,孙继先受到红军政策的感召参加了这场起义,成为了一名红军战士。
随后他就被编入了中央红军第5军团,次年2月正式成为了一名中共党员,并且在红军中担任连长。因为在作战中表现英勇,被上级组织注意,1933年被安排到了红军学校学习,从学校毕业之后,就晋升为了营长。
红军学校
1934年10月,我党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孙继先就跟随着红军一起开始了长征,并且调遣到了红1军团第1师第1团,担任第1营的营长。红1团在长征过程中,一般承担的都是先遣队的角色,而孙继先的1营更是先遣队中的先锋!
经常是顶着枪林弹雨,为后面的大部队扫清前路的障碍,10月21日,红军长征途中遇到阻碍,孙继先率领部队参加了新田战斗,全营战士在他的带领下,横扫了敌人的防线,不到3个小时就结束了战斗,为之后部队的顺利突破提供了条件。
蒋介石
紧接着,孙继先带领着气势高涨的部队,一鼓作气与国民反动派血战湘江,掩护大部队成功突破敌人的第四道封锁线。12月18日,中央改变了之后的战略方向,决定强渡乌江,在川黔地区边境建立革命根据地。
乌江的江面虽然不宽,但是水流特别急,再加上当地的地形险峻,想要强渡是非常危险的,而且当时正值深冬时节,江水冰凉刺骨,同时国民党已经抢先一步到达乌江附近,将当地一切可用的船只如数摧毁,这样的条件下,想要完成任务几乎是不可能的。
强渡乌江
12月底,红1团已经突围到了乌江边上的余庆县,团长叫来了孙继先和2营营长陈正湘,交给他们任务,让两个营的战士就地取材制作竹筏渡河,当天下午,第一个竹筏做好了,第1批的8个战士率先突破,但是没能成功。
见此方法行不通,孙继先又在部队中挑选了30多个水性较好的战士,借着夜色全副武装突破,在孙继先的领导下,突击队迅速完成了抢占乌江的任务,成功地掩护了大部队撤退,得到了上级高度的赞赏与肯定。
国民党军
之后他跟随着部队参加了大大小小的战役,为主力军行军扫清了障碍,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孙继先带领1营强渡大渡河的表现,也是被后来称为“十八勇士”的战斗。当时,中央红军在通过彝族区之后,红1团接到中央军委命令,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抢在国民党10万大军之前,强渡大渡河!
1营作为红1团的先锋队,自然是一马当先冲在这个队伍的最前面,但此次任务非同以往,任务难度直接拉满。首先就是地理环境问题,大渡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在横断山脉中穿行,水流湍急,而且弯道特别多,还有一个90度的大转弯。
强渡大渡河
就连当地生活几十年的老船工,都是把船只拖到上游200米处,才开始放船,10几个船工同时挥动船篙,这才能使船只顺利的冲到对岸去,而且河对岸也是错落不齐的石坎,若是角度把控的不对,很容易撞上去,后果不堪设想。
川军当时把守着所有的渡口,国民党的十万大军又在后面穷追不舍,这条路再危险,也要渡过,中央红军先遣司令员、政治委员聂荣臻对于强渡大渡河任务也非常关心,顶着大雨来到了前线。
此时的红1营的战士经过了一天一夜的冒雨行军,已经赶到了大渡河旁边的一个小山村,在这里他们能清楚地听到大渡河的翻滚的声音,一整天的跋涉战士们已经是精疲力竭,纷纷到头就睡。
孙继先则没有睡,此时的他正在一个简陋的草棚中,刘伯承和聂荣这正在向孙继先布置作战任务,他们再三嘱咐孙继先,此次渡河任务关系着数万红军的生命,责任重大,容不得有半点闪失。
红军战士
接到了上级的命令,第二天一亮孙继先就带领全营的战士,向安顺场的敌人发起了进攻,成功歼灭敌军之后,还有了意外收获,他们发现了敌人留在南岸唯一的船只,这个船只也是整个部队强渡大渡河的关键。
但是当天夜里,河水暴涨水流湍急,而且视线不好,此时渡河的话非常危险,刘伯承和聂荣臻决定,明日清晨再开始渡河。第二天天才蒙蒙亮,孙继先就派人在村子里找船工,最后也是找到了10多个,接着他又在1营里挑选了17名勇士,准备分两批渡河。
反围剿
第一批9人,第二批由孙继先亲自带队也是9人,在火力的掩护下,第一批成功抵达了河对岸,并且初步占领的对岸的渡口,第一批成功渡河之后,船只又急急忙忙返回南岸,接第二批的9个人渡河。
就在他们快要靠岸的时候,对岸村子里突然又冲出来一队敌人,对渡口进行了火力压制,在这千钧一发之际,1营的战士加强了火力,将敌人压了回去,这才让18名勇士成功靠岸。而后者18名勇士的英勇事迹也是被《战士报》登刊报道。
《战士报》
战场上纵横驰骋长征结束后,紧接着日本侵略者就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孙继先毅然决然地投入到了抗日救国的队列当中,成为了八路军129师386旅772团的团长,参加了大大小小无数次的战斗,为抗战胜利倾尽了自己的一切。
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悍然挑起内战,孙继先也是担任了华东野战军8纵的司令,在这里他结识了一员猛将,他就是张仁初,他打起仗比谁都勇猛,但是他不像孙继先一样学过武术,他就是凭着一股狠劲儿。
当张仁初知道孙继先会武功的时候,他就一直缠抗日战争着孙继先,必须得让他教自己武功,两人就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之后的战斗中并肩作战共同进步。在这两位猛将的带领下,8纵的战斗力在华野中可是数一数二的,多次在战斗中挫败了国民党军。
而后,陈毅老总为了让两人都得到更好地锻炼,于是乎就将两人给分开,把孙继先调到了3纵担任司令员,张仁初留在8纵担任司令员,两人从之前的共进退的伙伴,也成为了彼此的“竞争对手”,时常会因为“谁打主攻”这个问题,吵的是不可开交。
解放战争
在之后的每一场战斗中,孙继先的表现都十分勇猛,永远是冲在最前,多次粉碎了敌人的阴谋,立下了赫赫战功。不过他可不单单是在战场上大放异彩,他曾经还担任了山东抗大分校的副校长,为抗战前线输送了许多优秀的人才,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内的战事逐渐平息,解放军的正规化建设和指挥人才的培养,也提上了日程,很快解放军军事学院成立,刘伯承被任命为军事学院的院长兼政委,在组建学院教师团队的时候,他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自己的老部下孙继先。
刘伯承
在战场上呆了大半辈子的孙继先,突然来到了学术氛围浓厚的环境里,让他多少还有点不适应,没有教学经验的他,也是在刘伯承的多次鼓励下,才走上了讲台,尽管孙继先又现紧张,但是讲课思路却非常清晰,而且经常穿插着一些自己的亲身战斗经历,获得学员的广泛好评。
1955年,孙继先迎来了自己人生的高光时刻,11月29日授勋大典在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他被授予了中将军衔。一直到1957年8月,周总理向他下达命令,任命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兵团的副司令,参与朝鲜半岛的重建工作,同年10月又被召回参与我国导弹靶场的建设工作。
授勋大典
完成导弹的研究之后,1963年,孙继先重新被调回了北京,任命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长,1970年他回到老家山东,担任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工作12年之后离职休养。孙继先将军的一生是传奇的,上过战场扛过枪,当过军校的教员,还研究过导弹,一辈子一直在为祖国的发展而无私奉献着,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