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中华老字号100年:中华老字号的故事

中华老字号100年:中华老字号的故事冠 生 园刚说到便宜坊的烤鸭是北京烤鸭两大流派中的焖炉烤鸭,那么全聚德就是另一个流派——挂炉烤鸭的代表了。全 聚 德全聚德创立于1864年(清朝同治三年),创始人杨全仁,品牌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在这期间菜品经过不断创新发展,形成了以独具特色的全聚德烤鸭为龙头,集“全鸭席”和400多道特色菜品于一体的全聚德菜系,备受各国元首、政府官员、社会各界人士及国内外游客喜爱,被誉为“中华第一吃”。注意到上面的图片了吗?德字少一个横。据推测,“德”字在当时就是像象形字一样的字,可以有一横,也可以没有横。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清代画家郑板桥本人书写的“德”字看出来,有的带一横,有的不带一横。还有现存于北京国子监孔庙的清朝康熙皇帝御书《大学碑》里,其中的“德”字就没有一横 。

Hello宝宝们,很多人都对中华老子号感兴趣,今天咱们就做一期大盘点,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哦!也欢迎留言互动!

便 宜 坊

中华老字号100年:中华老字号的故事(1)

便(bian)宜坊创立于明朝永乐十二年(公元1416年),至今已有602年的历史,在不断的发展中,形成了以焖炉烤鸭为主打,卤菜为基础的特色菜品。

特色就是焖炉烤鸭,焖炉烤鸭是北京烤鸭的两大流派之一,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烤鸭外酥里嫩,口味鲜美,老少皆宜。因为在烤制过程中不见明火,所以现在也被称为"绿色烤鸭"。

中华老字号100年:中华老字号的故事(2)

全 聚 德

中华老字号100年:中华老字号的故事(3)

全聚德创立于1864年(清朝同治三年),创始人杨全仁,品牌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在这期间菜品经过不断创新发展,形成了以独具特色的全聚德烤鸭为龙头,集“全鸭席”和400多道特色菜品于一体的全聚德菜系,备受各国元首、政府官员、社会各界人士及国内外游客喜爱,被誉为“中华第一吃”。

注意到上面的图片了吗?德字少一个横。据推测,“德”字在当时就是像象形字一样的字,可以有一横,也可以没有横。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清代画家郑板桥本人书写的“德”字看出来,有的带一横,有的不带一横。还有现存于北京国子监孔庙的清朝康熙皇帝御书《大学碑》里,其中的“德”字就没有一横 。

刚说到便宜坊的烤鸭是北京烤鸭两大流派中的焖炉烤鸭,那么全聚德就是另一个流派——挂炉烤鸭的代表了。

中华老字号100年:中华老字号的故事(4)

冠 生 园

中华老字号100年:中华老字号的故事(5)

1915年,冠生园在上海老城厢九亩地露香园路(今大境路)营业,创始人冼冠生,店铺从出售牛肉干、陈皮梅等小食开始,不断发展壮大。

现在冠生园拥有冠生园、大白兔、佛手、华佗等品牌,一般在他家旗舰店买蜂蜜和各种大白兔糖的比较多,毕竟老品牌了,还是很珍惜自己羽毛的,品质信得过。

中华老字号100年:中华老字号的故事(6)

鹤 年 堂

中华老字号100年:中华老字号的故事(7)

鹤年堂成立于1405年(明永乐三年),是由元末明初著名医学养生大家丁鹤年创建的。

鹤年堂以养生立店,充分地发挥了中医药的作用,效果显著,受到各朝各代皇亲国戚、名人圣士及庶民百姓的推崇。经过历代传承人的发展,鹤年堂养生理论和方法逐步丰富和完善,形成了食养、药膳、动调、中医诊疗于一体的中医药养生大家。

店里主要是各种膏,比如佛手膏、雪梨膏、全鹿膏、枸杞桑葚膏这种养生食品,养生党们可以行动起来啦!

中华老字号100年:中华老字号的故事(8)

张 一 元

中华老字号100年:中华老字号的故事(9)

张一元茶庄的创办人为安徽歙县人张文卿。张文卿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在花市大街摆设茶摊,光绪二十六年开设"张玉元"茶庄。光绪三十四年(1908)张文卿在前门外观音寺街路南购房开设了一间门脸店铺,取名为"张一元"茶庄。

1925年张文卿亲自到福建开办茶场,在福州郊外半山坡盖了几十间房,雇佣当地工人按季节收购新摘的茶叶,并选取最好的茉莉花自己薰制,再依北方人的口味就地窨制、拼配,形成具有特色的小叶花茶。以汤清、味浓、入口芳香、回味无穷被京城百姓认可,并广为传颂。

中华老字号100年:中华老字号的故事(10)

北京的商店,用高音喇叭播放歌曲、戏剧来招徕顾客,张一元茶庄是第一家。抗战前夕,张一元茶庄播放彭素海用西河大鼓演唱的"三下南唐",每次播放时,门前总是围着许多听众,为销售创造了有利条件。

品牌最出名的就是茉莉了,推荐入门选择

中华老字号100年:中华老字号的故事(11)

同 仁 堂

中华老字号100年:中华老字号的故事(12)

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创建于1669年(清康熙八年),自1723年开始供奉御药,历经八代皇帝共188年。在300多年的风雨历程中,历代同仁堂人始终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享誉海内外,产品销往40多个国家和地区。

之前买过他家的牛蒡,泡水喝还是很不错的,推荐给熬夜党及办公一族

中华老字号100年:中华老字号的故事(13)

王 致 和

中华老字号100年:中华老字号的故事(14)

“王致和”与“同仁堂”同龄,始创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其创始人王致和的故事也充满了戏剧性和传奇性。据传安徽举人王致和在1669年进京赶考落第,受盘缠所困,滞留京城。幼时曾在家做过豆腐的王致和为谋生计,遂做起了豆腐生意。

盛夏某日,他做出的豆腐没卖完,恐日久腐坏,便切成四方小块,配上盐、花椒等佐料,腌于一小缸中。秋凉后,王致和猛然间想起那小缸豆腐,连忙打开,未曾想臭味扑鼻,定神一看,豆腐已变成青色。他大着胆子尝了一下,不料别具风味,送给邻里品尝,结果品者无不称奇,后来王致和屡试不中,遂专心经营起这行。

中华老字号100年:中华老字号的故事(15)

六 必 居

中华老字号100年:中华老字号的故事(16)

六必居是赵存仁、赵存义、赵存礼兄弟于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创办的,至今已有488年的历史,是北京酱园中历史最久、声誉最显著的一家。

六必居的酱菜之所以出名,与它选料精细、制作严格分不开。比如酱黄瓜,要用北京大兴产的、要6根共500克、要"顶花带刺"、要"条顺",再用500克自制的面酱,先腌制后酱制,冬季要10天左右的时间方制成一罐"六必居"甜酱黄瓜。

中华老字号100年:中华老字号的故事(17)

因加工技艺精湛、色泽鲜亮、脆嫩清香、酱味浓郁、咸甜适度,清代六必居被选作宫廷御品。为送货方便,清朝宫廷还赐给六必居一顶红缨帽和一件黄马褂,这两件衣帽一直保存到1966年。

中华老字号100年:中华老字号的故事(18)

吴 裕 泰

中华老字号100年:中华老字号的故事(19)

吴裕泰,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由徽州歙县人吴锡卿创建,至今已有一百二十余年的历史。据说老舍创作《茶馆》就是以吴裕泰茶庄为基本线索而创作的,在《茶馆》公演时有时还会挂出"裕泰大茶馆"这面馆旗。

吴裕泰茶庄创办人是吴锡卿,当时是为吴氏家族茶庄进储茶叶而建的。当时吴氏家资殷富,在北京已开设多家茶庄,这些吴氏茶庄买卖兴隆,在京城内的茶行中已具有一定规模。随着生意越做越大,茶叶的需求量大增,为集中进储茶叶,吴裕泰茶栈便应运而生。

中华老字号100年:中华老字号的故事(20)

吴氏茶庄的茶叶是从安徽、浙江、福建等茶叶产地直接进货,并派专人在福州、苏州等地窨制茉莉花茶,经水陆运往京城,再拼成各种档次的茉莉花茶。

吴氏茶庄自拼的花茶在北京城的东北域和远郊昌平、顺义、平谷、密云等享有盛誉。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布衣百姓,三教九流,或品茶或会友,壶里杯中都少不了吴氏茶庄的茶叶。

中华老字号100年:中华老字号的故事(21)

内 联 升

中华老字号100年:中华老字号的故事(22)

"内联升"始建于公元 1853年(清咸丰三年),创始人赵廷。他早年在京城一家制鞋作坊学做鞋,由于悟性极高,很快便学得一身好手艺。

慧眼独具的赵廷分析了当时京城制鞋业的状况,认为京城缺少专业制作朝靴的鞋店,于是决定办一家朝靴店,为皇亲国戚、朝廷文武百官制作朝靴。名字中的"内"指大内即宫廷,"联升"示意顾客穿上此店制作的朝靴,可以在朝廷官运亨通。

中华老字号100年:中华老字号的故事(23)

由于其制作工艺严格独特,选料考究,做工精细,技艺高深,难度大,耗时长,学徒需要三年零一节才能出师。如今学习此项技艺的人已经是越来越少,内联升手工制鞋工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华老字号100年:中华老字号的故事(24)

张 小 泉

中华老字号100年:中华老字号的故事(25)

"南有张小泉,北有王麻子",接下来会一一介绍

张小泉品牌成名于1628年(明朝崇祯元年 ),张小泉剪刀在乾隆年间被列为贡品,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二等奖,新中国三次全国评比上均获第一名。

中华老字号100年:中华老字号的故事(26)

传统民用剪刀是张小泉的起家产品,它有"信花、山郎、五虎、圆头、长头"五款,靠镶钢均匀、钢铁分明、磨工精细、刃口锋利、销钉牢固、开合和顺、式样精巧、刻花新颖、经久耐用、物美价廉等特点称雄制剪业,品牌现在发展的也不错。

中华老字号100年:中华老字号的故事(27)

王 麻 子

中华老字号100年:中华老字号的故事(28)

王麻子刀剪铺开设于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掌柜的姓王,因脸上有麻子,故同行人及顾客直呼其"王麻子",他的刀剪铺因严把关、品质好而闻名于老北京。

嘉庆二十一年(公元1816年),王麻子后代接管杂货铺,正式挂出"三代王麻子"的招牌,改以经营剪刀为主,并在所销售的剪刀上均镌有"王麻子"三字作为标志。

中华老字号100年:中华老字号的故事(29)

卖出的剪刀都装在一个印有"王麻子"标志的纸袋里,上边印着如在一年内发生损坏情况,包换包退的字样。它说到做到,即使有超过一年损坏而要求退换的也照样办理。ps:小白姥姥家的王麻子剪刀已经用了几十年了,质量真的是超赞!

不过现在品牌的经营情况不是很好,原工厂已经破产,不过不必担心,王麻子商标归栎昌王麻子工贸有限公司,仍在生产。

中华老字号100年:中华老字号的故事(30)

同 济 堂

中华老字号100年:中华老字号的故事(31)

同济堂始建于公元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由当时的云贵总督唐炯和知县于德楷二人合资开办,药店位于贵阳大十字附近的正新街。

由于唐、于二人都不懂医术,于德楷专程从汉口请来了精通医药又有经营才干的黄紫卿任该店的掌柜,同济堂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了。

同济堂遵循“购药须出地道,制作必须精细,配售必依法度”的宗旨,从药材采购、仓库保管、饮片加工炮制、门市配方、丸散膏制作及教授学徒等都按严格的规定进行。

大家发现没,百年老国货的所在地多为北京,繁荣富庶。而同济堂诞生于贵阳,起步于药业较落后的时期,随着同济堂蒸蒸日上的发展,外省行商贩纷纷来到贵州贩卖药材,使得贸易额增加,贵州道地药材也得到流通的机会,这一点是非常有意义的。

现在品牌的代表产品有仙灵骨葆胶囊(片)、润燥止痒胶囊、枣仁安神胶囊、复方牙痛酊、滇白珠糖浆、诺氟沙星胶囊、板蓝根颗粒等,实体店均有售卖。

狗 不 理

中华老字号100年:中华老字号的故事(32)

“狗不理包子”始创于公元1858年(清朝咸丰年间),名字的由来很有趣。

1831年,“狗不理包子”创始人高贵友出生,因其父四十得子,为求平安养子,取“狗子”为乳名,期望他能像小狗一样好养活。

高贵友14岁时,到天津南运河边上的刘家蒸吃铺做小伙计。三年满师后,高贵友独自开了一家专卖包子的小吃铺——德聚号。由于高贵友手艺好,制作的包子皮薄而带韧劲,馅包以精肉且斩得细而匀,个个呈菊花形状,口味醇香,所以生意十分兴隆。

中华老字号100年:中华老字号的故事(33)

来吃包子的人越来越多,高贵友忙得顾不上跟顾客说话,这样一来,吃包子的人都戏称他“狗子卖包子,不理人”。久而久之,人们喊顺了嘴,都叫他“狗不理”,把他的包子称作“狗不理包子”,而原店铺字号却渐渐被人们淡忘了。

2011年,狗不理包子传统手工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

中华老字号100年:中华老字号的故事(34)

九 芝 堂

中华老字号100年:中华老字号的故事(35)

公元1650年(顺治年间),一位名叫劳澄的老者来到古城长沙坡子街开了一家小药铺,没有取名字。劳澄之子楫取其父所绘《天香书屋图》(图中植双桂,桂生九芝)之意,给药铺取名劳九芝堂,这就是九芝堂的前身。

劳九芝堂的进货是十分考究和严格的,非正宗的药材不采,肉桂选用越南产的上桂,黄芪必到大兴安岭内蒙库伦进货,厚朴、天麻非四川货不进,决不以乙地货充甲地货。

中华老字号100年:中华老字号的故事(36)

把药材采购回来后,再按质分等,以质论价,决不以次充好。这也是品牌得以声名远扬、流芳百年的重要原因。

九芝堂现在比较著名的药品有驴胶补血颗粒、六味地黄丸、逍遥丸、归脾丸、补中益气丸等,多为滋补保健类药品,药店即可买到。

天 福 号

中华老字号100年:中华老字号的故事(37)

天福号始创于1738(乾隆年间),创始人是刘凤翔。

关于天福号,有个蛮传奇的故事:过去的熟肉铺都是夜间制作,白天出售。有一次,刘凤翔的后人刘抵明夜间守灶,不料睡着了,肘子煮过了火。不料刑部一位官员当场吃过后,连声称好。

中华老字号100年:中华老字号的故事(38)

刘抵明就在这锅肘子制作过程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总结出一套独特的制作方法,并在选料、加工上越来越严格,酱肘子的质量也越来越好,名气越来越大。

慈禧太后尝过这酱肘子之后,也很欣赏,并赐给天福号一块进宫腰牌,规定每天定量送入宫中。从此,天福号的酱肘子就成为清王朝的贡品。

2008年天福号酱肘子制作技艺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中华老字号100年:中华老字号的故事(39)

瑞 蚨 祥

中华老字号100年:中华老字号的故事(40)

瑞蚨祥于1862年创立(同治年间),创始人是孟子的后裔孟传珊。

店名瑞蚨祥中的"瑞"字,是瑞气的象征,"蚨"取其青蚨还钱的寓意(青蚨原是一种水虫,因相传青蚨还钱的典故,又成为钱币的别名),"祥"字,一方面是吉祥之意,另外店东乃山东省旧军孟家,所开商店均是祥字号。

介绍瑞蚨祥的时候,不得不说在中国商业史上大名鼎鼎的孟雒川,他17岁总理本族商务后,通过兼并本族其他成员的资产以及非常有效的资本运营,于洋务运动前夕成功地完成了他的资本初始积累。

中华老字号100年:中华老字号的故事(41)

从洋务运动时期至民国初年,他在中国北方众多的商业重地建立了一个集经营布匹、绸缎、刺绣品、皮货、棉纱、纺织、印染、钱庄、当铺、茶叶、金银首饰等众多经营项目之大成的商业王国,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民族商业资本家。

从晚清到民国时期,中国北方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山西康百万,山东袁子兰,两个财神爷,抵不上旧军雒川。"

中华老字号100年:中华老字号的故事(42)

他的许多经营方式开风气之先,"瑞蚨祥"的连锁商号极富盛名。独特的经营思想和高超的经营艺术,成为一笔宝贵的商业文化遗产。

美国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公司创始人山姆·沃尔顿生前曾说:"我创立沃尔玛的最初灵感,来自于中国的一家古老的商,它的名字来源于传说中一种可以带来金钱的昆虫,我想它大约是世界上最早的连锁经营企业。它做得很好,好极了!"

中华老字号100年:中华老字号的故事(43)

本文首发于公举号“国货买手”,转载请联系。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