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为国家立规矩为社会定方圆:视民如伤能决定什么

为国家立规矩为社会定方圆:视民如伤能决定什么武王,周武王他曾经主动地向尚父请教,向姜太公请教,他说:“五帝时期(三皇五帝的五帝),他们是如何戒惧自己,给自己以警诫的,可以讲给我听听吗?”姜太公回答说:“黄帝之时,他是这样警诫自己的:我处在民众之上,经常是身心不安,唯恐夕不至朝;尧帝处在民众之上,他戒惧谨慎,小心翼翼;舜处在民众之上,也是小心谨慎,如履薄冰;禹处在民众之上,战战栗栗,唯恐自己的统治到不了明天;汤处在民众之上,也是战战兢兢,生怕自己的治理达不到第二天早晨。”“故曰:莫乐之则莫哀之,莫生之则莫死之。”如果你不能够使人民安乐,人民也不会为你感觉到悲哀。你有了困难的时候,也不会为你分忧。如果你不能让人民安居乐业,人民也不会拼命地为你效力。这一句话就是告诉我们,要想治理好一个国家,深得老百姓的拥护,人君必须能够安其民,就是让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要爱民如子、视民如伤,把人民和自己视为是一体的。如果你能够把人民视为和自己是一体的,那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刘余莉品读《群书治要》

为国家立规矩为社会定方圆:视民如伤能决定什么(1)

《群书治要360》讲座第66集09全文2286字,阅读需6分钟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这句话出自《群书治要》卷二“尚书”。意思是说人民是国家的根本,唯有根本稳固,国家才会安宁。这句话大家都耳熟能详。我们中国人强调民本,什么叫民本?整个的社会结构像一个金字塔,人民百姓是在最基础、最根本上,愈向上去官位愈来愈高,但是人民百姓是基础、是根本,所以强调民本是一点都没错的。

为国家立规矩为社会定方圆:视民如伤能决定什么(2)

在四书之中,《孟子》上也有一句话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为贵”,虽然他处在基础的地位,但是他是根本,应该把他看得最尊贵。“社稷次之”,这个“社”就是指土地神,“稷”是指谷神。在古代都要祭祀土地神和谷神,所以也经常用“社稷”来代表国家。

“君为轻”,强调君主是最轻的。这个是古代贵民思想的代表。在贾谊写的政论书《贾子》上也说:“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国以为本,君以为本,吏以为本。”对于办理政事而言,人民是一切政事的根本。国家以人民为根本,君主以人民为根本,官吏也是要以人民为根本。人民是根本,怎么样来对待人民?

为国家立规矩为社会定方圆:视民如伤能决定什么(3)

在《管子》上就指出:“人主能安其民,则民事其主,如事其父母。”如果人主能够让人民安定,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人民事奉他们的君主就如同侍奉自己的父母一样。“故主有忧则忧之,有难则死之。”如果君主有了忧困,人民就会为他感觉到忧伤;国君有了困难、有了危难,人民愿意为他拼命地去效力。

反之,“人主视民如土,则民不为用,主有忧则不忧,有难则不死。”如果人君,也就是当领导的人,把人民看作是泥土、草芥一样的低贱、不值钱,甚至还可以随意地践踏、随意地欺凌,人民反过来就不会被君主所使用。君主有什么忧困的,人民也不为他忧困,也就是说,不会为他分忧,更不会为他感到担心。国君有难,人民也不会为国君去赴汤蹈火。

为国家立规矩为社会定方圆:视民如伤能决定什么(4)

“故曰:莫乐之则莫哀之,莫生之则莫死之。”如果你不能够使人民安乐,人民也不会为你感觉到悲哀。你有了困难的时候,也不会为你分忧。如果你不能让人民安居乐业,人民也不会拼命地为你效力。这一句话就是告诉我们,要想治理好一个国家,深得老百姓的拥护,人君必须能够安其民,就是让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要爱民如子、视民如伤,把人民和自己视为是一体的。如果你能够把人民视为和自己是一体的,那你自己有了困难、有了问题,他怎么会不为你去效力、怎么会不为你去分忧?

武王,周武王他曾经主动地向尚父请教,向姜太公请教,他说:“五帝时期(三皇五帝的五帝),他们是如何戒惧自己,给自己以警诫的,可以讲给我听听吗?”姜太公回答说:“黄帝之时,他是这样警诫自己的:我处在民众之上,经常是身心不安,唯恐夕不至朝;尧帝处在民众之上,他戒惧谨慎,小心翼翼;舜处在民众之上,也是小心谨慎,如履薄冰;禹处在民众之上,战战栗栗,唯恐自己的统治到不了明天;汤处在民众之上,也是战战兢兢,生怕自己的治理达不到第二天早晨。”

为国家立规矩为社会定方圆:视民如伤能决定什么(5)

武王听了很受教,他马上说:“现在,我刚刚兼并了殷国,也是处在民众之上,也应该小心翼翼,不敢怠慢。”所以你看,这些圣贤人处在君主的旁边,像姜太公他教导周武王怎么样地爱民如子,怎么样地不能够随意地役使民众,甚至损害残伤百姓。这些治国的道理在经书中记载得很多。

譬如说齐桓公在位的时候,有一天,管仲和隰朋来求见。他们站了一会,就看到两只鸿雁从天边飞过。齐桓公很感慨地说:“你看那只鸿鹄,时而南飞,时而北飞,不管四方有多远,牠想飞到哪就能飞到哪。现在有了仲父来辅佐我,就像鸿鹄有了羽翼,就像渡大河有了舟楫。仲父不教导寡人一句话,给我一句适时的教诲吗?”你看,齐桓公他确实很难得,他主动地去求取教导,非常主动地向仲父请教。

于是管仲就回答说:“我想君主您一定是想称霸天下,干一番大的事业?既然如此,就应该从根本上做起。”桓公就问了:“何为根本?”管仲怎么回答的?管仲说:“齐国百姓,公之本也。”齐国的老百姓就是您的根本。你看这些贤德的人,他们能够把国家治理好,都是认识到了真理,都是能够视民如伤、爱民如子,战战兢兢、小心谨慎。

为国家立规矩为社会定方圆:视民如伤能决定什么(6)

在《孔子家语》中有一句话,唐太宗也经常引以为鉴,那就是“夫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唐太宗不仅仅自己经常看这样的教诲,这样去力行,而且还经常用这样的话来教导太子。在《贞观政要》上记载,唐太宗说:“我听说古人自古以来就重视胎教,我却没有时间顾及到这些。但是,我总是不失时机地教导太子。自从他被立而为太子之后,我总是在生活中给予他适时的引导。”

譬如,在太子吃饭的时候,唐太宗就问:“你知道饭的道理吗?”太子说:“不知道。”唐太宗就说:“饭是农民通过辛勤的劳作才获得的。我们要役民以时,不要横征暴敛,才能够经常地吃到这样好的饭。”看到太子在骑马的时候,他就问:“你懂得马的道理吗?”太子又摇摇头,说:“不知道。”太宗就说:“马可以帮人做很多事,替人代劳,但是不能够把马的力使尽,这样才能经常有这样的马骑。”

为国家立规矩为社会定方圆:视民如伤能决定什么(7)

当太子去乘船的时候,唐太宗就问:“你懂得船的道理吗?”太子又摇摇头说:“不知道。”太宗说:“君主就好比是船,人民就像是水,水可以承载船,也可以把船颠覆。你以后要当皇帝了,对于这个道理不能够不小心警戒。”看到太子靠在一个弯曲的树上休息,太宗就问:“你懂得这棵树的道理吗?”太子又摇摇头:“不知道。”

太宗就说:“你看这棵树虽然弯曲了,但是你如果用东西来校正它,它仍然可以做成直木来使用。君主虽然有的时候不务正业、不走正道,但是他只要听从臣下的劝谏,也可以维持自己的统治。”

你看唐太宗就是经常以“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这样的道理来警诫自己,来提醒太子,所以才能够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受到人民的拥护和爱戴。

为国家立规矩为社会定方圆:视民如伤能决定什么(8)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