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1949年太原战役,解放战争之殇太原战役

1949年太原战役,解放战争之殇太原战役他们认为起义、投降就是对阎锡山的背叛,自己的家人亲属不会有好下场,因此普遍有一种与太原共存亡的心理,这种状态在晋绥军中普遍存在,在战役中,晋绥军不同于一般国民党军队那种一触即溃,还是依托工事,对我军进行杀伤,造成了很大麻烦。在军队(晋绥军)的建设上,阎锡山还吸收抗日战争中共产党员的优秀思想,自己进行改编,然后对其军队进行洗脑,晋绥军中思想控制严重。尤其是中上级军官,他们被阎锡山牢牢控制着,盲目崇拜且严重依赖阎锡山个人,对我军进攻和瓦解敌军造成极大阻碍。他们大多都是山西本地人,和阎锡山有着非常亲密的关系,甚至从小跟着阎锡山长大,几十年下来将阎锡山当作自己的“衣食父母”,产生一种愚忠至孝的心理。这样的混淋土工事太原有上千之多阎锡山与蒋介石对军队的建设理解不同,蒋介石喜欢分派系,任人唯亲,大搞恩威封赏,除了自己从黄埔带出来的那些班底,其他的地方部队都不信任。对大局的掌控不足。阎锡山是老北洋出身,

要塞化的城市

三年解放战争中,太原战役是解放城市攻坚战中,持续时间最长、战斗最为惨烈、我军付出代价最大的一场战斗。从1948年10月10日开始,到1949年4月24日结束,太原战役长达数月,双方均伤亡惨重(国民党军队14万人左右,我军5万人左右),战斗中我军一度因为伤亡过大,而主动停止了进攻,这在1948年之后的解放战争中,实属惨烈。

太原是阎锡山发家之地,早在抗日战争时期,阎锡山就雇佣德国工程师,依托原有的城防工程,进行战备修筑,大量的堡垒群被建立起来,阎锡山在山西多年,苦心经营,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其见解放军大军压境,任然对自己的防御体系有着充足的信心,在太原堡垒化的同时,在其外部又购置大量的野战防御工事。对外号称固若金汤,如龟壳一般。

1949年太原战役,解放战争之殇太原战役(1)

太原战役敌我双方态势

作为山西省会,太原的北面、东面、西面都是山,中部、南面是平原,因此,太原整个地势是呈现北高南低的“簸箕状”,而太原城区又坐落于河谷平原上,东边是太行山、西边是吕梁山、易守难攻。城垣和城内街区,都建起了大大小小的碉堡,多达5600多个它们不同于常见的碉堡,是阎锡山自己“研究”出来的,形状不一,有高的、低的、方的、圆的、三角形的,甚至还有暗藏在地下的,其数量之多、密度之大,当时的美国军事顾问都不禁感叹,除了用巨型航空炸弹和重炮,世界上任何军队都会付出巨大的代价。

1949年太原战役,解放战争之殇太原战役(2)

这样的混淋土工事太原有上千之多

家丁式的军队建设

阎锡山与蒋介石对军队的建设理解不同,蒋介石喜欢分派系,任人唯亲,大搞恩威封赏,除了自己从黄埔带出来的那些班底,其他的地方部队都不信任。对大局的掌控不足。阎锡山是老北洋出身,特别重视宗族关系,其深知山西就是自己的本钱,在抗战时期,他大量兴办教育和工业,整个山西虽不富裕,但是有着完备工业基础和教育体系,而且家长式的教育体系使得整个山西对阎锡山有一定个人崇拜,成为一方枭雄。

1949年太原战役,解放战争之殇太原战役(3)

国民党军阀阎锡山

在军队(晋绥军)的建设上,阎锡山还吸收抗日战争中共产党员的优秀思想,自己进行改编,然后对其军队进行洗脑,晋绥军中思想控制严重。尤其是中上级军官,他们被阎锡山牢牢控制着,盲目崇拜且严重依赖阎锡山个人,对我军进攻和瓦解敌军造成极大阻碍。他们大多都是山西本地人,和阎锡山有着非常亲密的关系,甚至从小跟着阎锡山长大,几十年下来将阎锡山当作自己的衣食父母”,产生一种愚忠至孝的心理。

他们认为起义、投降就是对阎锡山的背叛,自己的家人亲属不会有好下场,因此普遍有一种与太原共存亡的心理,这种状态在晋绥军中普遍存在,在战役中,晋绥军不同于一般国民党军队那种一触即溃,还是依托工事,对我军进行杀伤,造成了很大麻烦。

战斗分析

太原拥有良好的军工业基础:各种钢铁厂、水泥厂、机械厂、兵工厂有80多座,可以为晋绥军提供大量所需的武器、弹药、火炮、建筑材料等,在战斗进行时,这些兵工厂没有遭到破坏,还在生产,我军在工程时,有多次突入市区的战斗中,晋绥军还有战防炮对我军进行炮击,在外围机场的战斗中,我军由于缺少装甲支援,只能用步兵爆破的土法进行攻击,敌军子母堡垒众多,我军被迫一个一个的清理,付出了重大伤亡。

1949年太原战役,解放战争之殇太原战役(4)

外围阵地我军陷入反复争夺

阎锡山为了巩固自己在国民党军队中的实力,在抗战结束前夕,既然收编了一支6000人日军,这支师团,在后面的太原市区争夺战中,我军通过白刃战消灭了对方,但是也付出了30000人的伤亡。进攻时,我军总数不如敌军,8万对12万,战役发起时,攻坚火力严重不足。只得和敌军反复争夺。从1948年10月到11月,我军进攻部队任务是夺取被阎锡山称为“铁疙瘩”的牛驼寨、小窑头等四大军事要塞,是太原战役中最紧张、最激烈的战斗,我军倾尽全力一次次占领要点,后又遭到敌军一次次反扑,四大据点过于顽固,我军久攻不下,付出了十分巨大的惨痛代价,折损兵力超过了1.2万人,我军被迫休整。

1949年太原战役,解放战争之殇太原战役(5)

我军进攻火力不足,敌军防御体系损失不大,是我军伤亡巨大的因素

当时的总指挥徐向前,改变了进攻策略,采取切断太原外围人,然后通过心理战等方式对敌进行削弱,终于在我党强大的政治攻势下,敌黄樵松30军2万余人起义。敌军堡垒从内部开始瓦解。随着平津战役胜利结束,华北野战军和四野群聚于太原城下,这时我军总兵力达到了30万人,在数量和质量已经完全碾压敌军,1949年4月23日我军1000门各型火炮,做足了充分的火力准备,大量敌军明暗堡垒毁于炮火,我军发起冲锋,在随后6个小时的战斗中解放了太原城。太原的解放,结束了阎锡山37年的军阀统治,同时南京国民政府也彻底失去了华北的最后据点,极大推动了全国解放的进程,但是反观整个太原战役,我军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事后我军就太原攻坚战,做了多方的战后总结。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