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为啥开始囤粮:为了囤不囤粮的问题
大家为啥开始囤粮:为了囤不囤粮的问题外面的战争还没起来,家里的战斗却迅速的白热化了。老人说这是要打仗了,非得要去抢购米面粮油,还想买一堆大白菜放家里,媳妇不让,说没地方放,一时间谁都说服不了谁。原来是商务部发了一个《关于做好今冬明春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市场保供稳价工作的通知》的新闻稿。在这条743字的新闻通稿中,这句 “鼓励家庭根据需要储存一定数量的生活必需品”被一些媒体摘出来重点圈红了,然后就引起了众多抢购狂潮。一个朋友说,他们家因为要不要囤东西都快打起来了。
好像这两天全网都在讨论囤货的话题,开始我还后知后觉的以为大家是在备战双十一,傻呵呵的和人家分享自己的战果,后来才发现别人购物车里装得都是米面油……
我们家附近超市的米面油货架上已经空了,早上超市刚开门,大爷大妈们就蜂拥而上,抢到的得意洋洋,抢不到的垂头丧气,画面对比感十分强烈。
上一次见到这种场景,还是去年疫情刚开始的时候,所有的口罩、酒精、消毒液等防疫物资全都售空,谁要是囤到了多余的口罩,顺手能给别人几包,那都得是过命的交情。
可现在囤米面油是因为啥呢?
原来是商务部发了一个《关于做好今冬明春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市场保供稳价工作的通知》的新闻稿。
在这条743字的新闻通稿中,这句 “鼓励家庭根据需要储存一定数量的生活必需品”被一些媒体摘出来重点圈红了,然后就引起了众多抢购狂潮。
一个朋友说,他们家因为要不要囤东西都快打起来了。
老人说这是要打仗了,非得要去抢购米面粮油,还想买一堆大白菜放家里,媳妇不让,说没地方放,一时间谁都说服不了谁。
外面的战争还没起来,家里的战斗却迅速的白热化了。
还有的人一次性买几百斤大米,几十斤盐的,一看就是2003年非典的时候没有囤盐,2011年日本核辐射的时候没有抢盐,因为经历过那两次战役的人,基本都不会再买盐,能把存货吃完就不错了。
不羡慕他们能买的起这么多东西,而是羡慕人家有那么大的地方放,这要是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城区平层,占地面积换算成房价,可是很大一个数字了。
尽管主流媒体都在呼吁,说粮食储备充足,没必要抢,可是根本不管用,大家默认的逻辑是,你越说不用,就证明越应该多抢。
网上一边倒的批评这些大爷大妈,说人家愚昧无知,什么年代还去超市抢东西。
是,超市抢东西的确实没有年轻人,那不是因为年轻人有多聪明,而是年轻人都在网上买。
我一个好朋友,光食物网购了十几箱。
我看了有人晒的购物车清单,好家伙,都是按照世界大战的级别准备的物资:压缩饼干,应急灯,手摇充电器……
据说淘宝上一些店家的应急包都处于预售一个月的状态。
有一说一,那个手电筒挺好的,家里有必要备一个,但真备一个,八百年其实也不一定能用上一次,所以完全不必一拥而上去哄抢。
恐慌情绪的蔓延,离不开一些无良媒体的推波助澜,举一个最典型的一个例子,下面这张北京家庭物资储备建议清单我在朋友圈里看很多人在转。
其实这张图是去年北京市应急局做的,是“5.12”的防震减灾日中的一项宣传活动,原图是这个,但是很多公众号却把括号里的日期给抹掉了,其中原因可以自己体会一下。
各地的应急管理部门每年都会例行的发布这种清单,目的是为了让广大群众增强防灾意识,不是为了让你屯粮屯油的。只不过今年大家一结合商务部发的消息,想象力就忽然丰富了起来。
顺便再科普个知识,不要以为那些散布囤东西的人是出于好心,没准人家只是为了割点韭菜,去年就有人为了促销自己家卖的面粉和大米,在微信群里散布抢粮食而被抓的。
我一直和大家说,不需要过度恐慌,把家里堆得满满当当的,万一招了虫多可惜。
但是在当下的疫情防控形势下,家里备点硬通货还是有必要的。
因为不知道啥时候就有可能被封闭管理了,以前我们家买菜都是现做现买,吃个新鲜,在见识了周边小区突然被封各家的慌乱后,也开始适当的在冰箱里多放一些菜品了。
昨天,我也在油炸绿番茄上推荐了适合长期储存的食物名单
那个午餐肉,真的挺好吃的。不建议买太多,适当买点以备不时之需没毛病。
至于把家里搞成一个战时的粮仓,就大可不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