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春节过年习俗,全国各地农村过年习俗大解密
广西春节过年习俗,全国各地农村过年习俗大解密那么广西人过春节各少数民族的祭灶等如京族的哈节毛南族的“放飞鸟”活动、侗族的侗年吃冻
今天就要过年了
广西的少数民族众多
每个民族的春节节俗
都有自己的特色
如京族的哈节
毛南族的“放飞鸟”活动、
侗族的侗年吃冻
各少数民族的祭灶等
那么广西人过春节
都有哪些特别的习俗呢?
01、灶神传说
广西的武鸣、右江流域等地壮族、桂南瑶族家家户户的厨房都设有灶神爷神位,他们的灶神与汉族传说相类似。
他们认为,灶神爷是玉帝从天上派下来的,腊月二十三这天,他们辛辛苦苦任职一年期满了春节期间要回天上去向玉帝陈职,过完年到正月二十三再回人间到别家任新职。
02、拱洞坡会
拱洞坡会传于广西融水县苗族地区。
据民间传说,很久以前,拱洞村有两母女相依为命。有一天,母女俩到坡上放牛,恰好来了一个卖针线的货郎。母女俩被漂亮的针线吸引住了,一时顾不上在旁边吃草的水牛,谁也没有发觉母女俩挑好的几束针线被水牛吃掉了。到交银时,货郎发现几束针线不见了,便认定是母女俩偷的。货郎仗着汉族的势力罚了势单力薄的母女俩三百两银子。
事后,母女俩百思不得其解,最后怀疑针线是不是被牛吃了。经过族长同意后,族人宰牛查看,针线果然在牛的肚子里,母女俩是清白的。可是,货郎早已不知去向。为了找到货郎,村里人决定在正月初七办一个热闹的芦笙踩堂坡会,这样货郎就会来这里做生意。
坡会开到第三年,那个货郎终于出现了。村里人向货郎要回了三百两银子,并责令他向母女俩道歉。在村里人的齐心协力之下,终于替母女俩讨回了公道。
为了纪念苗族人民这种聪明善良、正直宽容、除恶济困的优秀品质,以后拱洞村每年正月初七都会办一场热闹的坡会,而坡会杀牛、吹芦笙、跳踩堂舞、贸易的习俗也随坡会延续了下来。
03、扫尘
春节到来前,广西各民族都会清扫家屋和院子准备过年。清扫的时间顺序,因民族习惯而异。
除夕日,壮族人用嫩竹捆成扫帚,用于清扫家屋和院子。
清扫顺序由里到外,先打扫房屋第二层,即人神共住的空间,第二步转往房屋的第三层,即谷物、杂物、劳动工具安放的空间,随后到院子里清扫杂物,最后到房屋第一层饲养家畜的地方。
各处打扫干净之后,把竹扫帚夹放在牲畜活动那一层的左侧,把过去一年的跳蚤、灾难、祸害等捆吊起来,待正月最后一天放到自家火盆里燃烧。
广西毛南族视除夕为“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布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岁之意。毛南族把从腊月二十三起到年三十这段节期称为“扫尘日”,讲究在春节来临前的农历十二月二十三、二十五、二十七单日搞大扫除,清除房屋中的蜘蛛网、灰尘等垃圾,以扫除晦气,迎接年三十晚神的降临
04、换香灰
广西壮人春节前的传统习俗中有一项是“换香灰”。
桂西壮人在除夕这天午饭过后,男人从神台上取走香炉,将香炉里的旧火灰倒在粽子叶上包起来,待大年初一祭果树用。
他们认为橙树的叶子是大自然中最洁净之物,香炉需要用橙叶泡过的水清洗。接着是往洗净的香炉里倒入新的草木灰,并适度压紧,否则不便于来年上香。
换新的香灰后,按原来的顺序,祖先香炉、大神香炉、祖师香炉、花王香炉逐一摆放在神台上,顺序不能颠倒混乱。
05、告果树、种玉米
告果树是广西那坡黑衣壮春节期间的祭祀习俗和信仰仪式。
一般是初一下午送完神以后进行。由两个道公参与,其中一个扮演果树,一个作为祭果树的人。
祭果树的人把粽子叶包好的旧香灰夹放在橙子树、桃树、黄皮果树上,用随身携带的砍柴刀往果树上轻砍,同时念叨着:“今年开花多不多?结果多不多?”果树扮演者答道:“多。”随后祭果树的人还用威胁性的口气告诉果树“今年不结果就砍掉你”等威胁的话。
仪式结束之后,举办仪式的家里人把猪肝、猪肺、香肠等放到锅里一起煮,给神台上香,摆上主要的祭品,全家人把祭品吃完才算完事。种新、种玉米广西右江流域壮族习俗。
种玉米是大年初一的信仰仪式“告果树”之后的另一个环节,是年节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仪式。在壮族“敏”支系的习俗中,也有种玉米的习俗,但他们种下的只有玉米种子。
老人认为初一这天种下玉米,往后开春播种便不用选日子,何时开播都可以。这天种玉米要由道公主持,他们相信这样以后,种植玉米和庄稼都能有好收成。
06、杀年猪
杀年猪是广西壮、汉、瑶、苗、侗等民族共有的春节习俗,他们的春节从杀年猪开始进入准备期。
过去,由于生活条件比较艰苦,杀年猪是这些民族春节准备期的头等大事。很多人家一年只养一头猪,条件好的人家才能养两到三头。年猪杀完后用于祭祀、分食、制作腊肉、酸肉、送人等用途。
07、祭花婆神
祭花婆神是壮族逢年过节必须举行的一种仪式。
壮族人认为,花婆是孩子的保护神。
神位一般设在生母床头墙角。每逢节日,必用鸡腿祭“花神”,俗称“娅花”。
壮族爱护幼儿,把孩子当作花神园里的一朵鲜花,其枯荣凋谢,病伤生亡,全由花婆护理。有的地方,在新婚时,岳父母即随嫁妆送来一束鲜花,红白相间,红花代表女孩,白花代表男孩,放在新房床头,祈盼新婚夫妇早日生儿育女。有的地方,孩子生下后,如果是男孩,就由外公送来一朵白花:若是女孩,则由外婆送来一朵红花,供奉在床头。
每逢年节要用鸡腿祭祀,特别是孩子生病或者哭闹太多时,更要勤于祭祀。春节期间遇到请客,如果媳妇或者女儿育有幼儿,她们做客结束准备返家时,主家总要在送给她们的礼物里放有鸡腿,以便她们回家后祭祀花婆神,祈求花神保佑孩子健康成长。
08、鸡蛋压岁
鸡蛋压岁是广西瑶族的春节习俗。
一般而言,春节期间走亲访友,孩子们最开心的就是可以拿到属于自己的压岁钱。
在巴马东山乡瑶族的传统中,长辈给孩子压岁用的不是红包,而是红鸡蛋。
红鸡蛋在东山瑶族的婚嫁习俗及节日习俗中都担当着重要角色。随着现在东山瑶族与外界接触日渐频繁,生活水平提高,很多人家也兴起给孩子们压岁钱。但是红鸡蛋作为给孩子的压岁礼,并没有退出当地春节的节俗舞台。
初一一早,大多数家庭便煮好了红鸡蛋待亲戚上门,便将鸡蛋分给孩子们。如果来的孩子太小,还在母亲的背带中,便把鸡蛋放在年前准备好的鸡蛋笼里,挂在孩子脖子或是背带上。
09、芦笙踩堂
芦笙踩堂是苗族过年最隆重,也是最具特色的活动,是侗族春节期间的重要活动之一。
传统苗族芦笙场设有芦笙柱,踩堂时人们会围着芦笙柱跳踩堂舞,是广西苗族坡会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侗族的芦笙踩堂是侗族青年男女交际和学习礼仪的重要手段。
芦笙踩堂可以在本村寨中举行,也可以邀请另一个村寨的青年共同举行,两个村寨共同举行时,客队穿过深山,瞠过小河来到主寨。
踩堂时,芦笙手和姑娘们围成两个大圆圈。男青年在里圈,女青年在外圈,绕着鼓坪转一圈后,几百把芦笙就整齐地吹起踩堂曲来。
10、请老年酒
请老年酒是广西瑶族春节习俗。
瑶族把留作过年宰杀的猪称为“年猪”,一般在进入腊月中旬以后开始宰杀,或集中在“过小年”后。同一香火的弟兄(叔侄)相约一起杀年猪,从上午开始,轮番宰杀。
杀年猪要吃两顿,在把年猪修剖停当以后吃第一餐,以新鲜血口肉、猪肝、粉肠为主氽汤,然后再添入煮熟的猪红(血),平地瑶称为“吃泡汤”,过山瑶称为“吃年猪”或“吃红汤”。除屠宰师傅和本家成员以外,同“香火”的几乎人人有份。杀一条年猪一般都要请3~5桌客人,花销20~30斤猪肉不等。
第二餐在晚上,一般以熬骨头为主,外加瘦肉和猪红。这一餐叫“老年酒”或“辞老年”,要请房族或近邻老人(一家一个代表)来吃酒。在栗木(镇)平地窑还要专做一碗“米散肉”,以示对老人的孝敬。
在腊月二十至二十八,一般德高望重的老人,几乎每天都在“吃年酒”。
杀年猪以后,当天或第二天还要给外公、舅爷送一块猪肉,对外公或外婆还要多加一只猪脚,以示孝道。
我是小陈,喜欢就请点个关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