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的老物件都有什么?八九十年代老物件大多数已经消失
八十年代的老物件都有什么?八九十年代老物件大多数已经消失影碟机。最早是录像带,我小时候已经看不到录像带,都是VCD了。有线电视开始普及,我们这里叫“闭路”。黑白电视机。如果说改革开放打开了整个国门,那八十年代普通人看世界的那扇门,最早就是通过黑白电视机打开的。两个旋钮,十来个频道(或者更少),动不动屏幕就雪花,要不停调整机顶那两根天线,每个星期二下午还要停半天台,这些丝毫不影响大家追着看霍元甲、上海滩、射雕英雄传的热情。大人看,小孩子也跟着凑热闹。现在剧情差不多全忘了,但是只要主题曲一响,就还是熟悉的感觉。九十年代,长虹牌彩电,19寸,21寸,25寸。其它牌子还有康佳、TCL。这时候台湾和新加坡电视剧也过来了,戏说乾隆、新白娘子传奇、包青天,莲花争霸、情丝万缕、真命小和尚,等等。
都说80后90头,童年物质匮乏。
真的匮乏吗?
只有小孩子才做选择,大人当然是全都要——这句话反过来讲:只有大人才欲壑难填,小孩子哪知道什么匮乏不匮乏?只要不是吃不饱饭,哪怕条件再差,每天也开开心心。
小时候单纯的快乐很难再有,那些让我们快乐过的八九十年代老物件,现在大多数也已经消失,只留下一箩筐珍贵的童年回忆。
一、黑白电视机。
如果说改革开放打开了整个国门,那八十年代普通人看世界的那扇门,最早就是通过黑白电视机打开的。两个旋钮,十来个频道(或者更少),动不动屏幕就雪花,要不停调整机顶那两根天线,每个星期二下午还要停半天台,这些丝毫不影响大家追着看霍元甲、上海滩、射雕英雄传的热情。大人看,小孩子也跟着凑热闹。现在剧情差不多全忘了,但是只要主题曲一响,就还是熟悉的感觉。
九十年代,长虹牌彩电,19寸,21寸,25寸。其它牌子还有康佳、TCL。这时候台湾和新加坡电视剧也过来了,戏说乾隆、新白娘子传奇、包青天,莲花争霸、情丝万缕、真命小和尚,等等。
有线电视开始普及,我们这里叫“闭路”。
影碟机。最早是录像带,我小时候已经看不到录像带,都是VCD了。
露天电影。农村应该都有放过。
“三洋”录音机。两个槽,可以听磁带、翻录,也可以当收音机用,左右两个醒目的大喇叭。
随身听。比三洋进步了一大截,巴掌大小,刚好放一个磁带进去。
我那时候听郑智化和黄家驹。
老式绿皮洗衣机。
红色小电扇。造型好看。
吊扇。挂在房间中央天花板,三片叶子,风力强,可以扇到一大圈。白色开关盒,有五个档。
白炽灯。有25瓦、40瓦、60瓦、100瓦,比现在节能灯耗电,灯光也黄,开和关的时候还容易烧掉。
圆形拉线开关,黑色或者白色。
“大哥大”,最早的砖头手机,听名字很霸气。
然后是这种翻盖手机,袖珍了很多,天线还是外置。
买不起手机的,就用BB机,又叫呼机、Call机,只能收消息。
老片子经常出现的镜头:朋友呼,我去回个电话。
手机必备“万能充”,两块电池板换着用,电池一体化之后被淘汰。
以前满大街电话亭,现在只有手机没电又人生地不熟,急着联系人的时候才可能会考虑用一下吧。
二、游戏机,最早是俄罗斯方块。
然后是插卡手柄游戏机(红白机)。
九十年代,街机厅火爆。
老板最喜欢的画面之一,街霸呵呵之后倒数,投币吧你。
老板最害怕的画面之一,三国志中场吃包子,摇杆慢点摇,别把我机器搞垮了。
比较经典的游戏,恐龙快打。
西游释厄传。
电神魔鬼。
小学一个星期一节微机课,其实什么都没学会,都是后来自己去网吧混熟的。早期台式机,白色壳子。
扫雷。
纸牌接龙。
红色警戒。
网游出现,轻轻松松摧毁单机游戏和街机的地位。最具代表性的,一是2001年的《传奇》,二是05年进入中国的《魔兽世界》。
上海最后一家街机厅“烈火”,坚持微利甚至不盈利营业,只为了怀旧。来玩的以三十岁左右为主,还有不少中年人。
三、没得游戏机玩也没关系。
小孩子无拘无束,开动脑筋变废为宝,用有限条件想出最多玩法。
一代人的回忆:拍洋画。手掌拍洋画旁边,能震翻面,这张就归你了。洋画上面是变形金刚、葫芦娃、忍者龟、圣斗士星矢这些。
忍者神龟大战金刚葫芦娃……
谢霆锋和张一山拍洋画。
邓超。
打丿丿。几张纸一叠,把别人的砸翻面,就算赢。
汽水瓶盖子捶扁也行。
斗鸡。搬起一条腿就能玩,用膝盖把对面顶翻。
踢毽子。螺丝垫,薄的那种,剪一小块帆布挖个洞,拔几根鸡毛拴上,就可以玩了。也有用塑料剪成一条一条的。最奇葩的是这种毽子:地里面揪颗青菜拴上……
打陀螺。现在主要是老人拿这个养生,很少看到有小孩子玩了。
滚铁圈。
老鹰抓小鸡。
躲猫。
打珠子。
弹枪。钢丝枪,纸子弹,套根皮筋,就可以啪啪啪了。
木弹枪。
假火药枪。
跳房子。
吹肥皂泡泡。
拿个小镜子,反射太阳,往墙上晃着玩。
跳皮筋。
翻绳子。
抓石子。
挑棍子。
一二三不许动。
放风筝,自己用挂历做,削竹子条做风筝骨。
呼啦圈。
彩虹圈。
发条青蛙。
竹蜻蜓。
纸飞机。
万花筒。
拼板。
彩色橡皮泥。
养蚕宝宝。文具盒里面养,长大了换个大硬纸盒子,或者抽屉。应该是唯一不恶心的虫子。
结茧了,五颜六色。
打水漂。
拿个蛇皮袋子,到江边滑雪。那时候气候还没变暖,中部也经常能看到雪。
摇花,冲天炮。
摔炮,刮炮。
现在摔炮都变成了糖果形状。
买小浣熊收集卡片。
小人书。
官打捉强。
飞行棋。
军旗。
五子棋。
大富翁。先分“钱卡”,打骰子走棋,棋盘每隔几步就有不同奖励或者惩罚,看谁最后能赚到所有钱。
“拖板车”。牌分两半,一人一张轮流放,有相同的牌,就可以把这两张和中间的都收掉,把对方的牌全收光就赢。
“嘀嘀叭叭”。只要10、J、Q、K,四个人,一人随机发四张,轮流给下家一张牌,谁先凑齐四张一样的,就喊一声嘀嘀叭叭,把手拍在桌子中间,其它人跟着把手压上去,谁反应最慢,就谁输。
四、动画片,你一定还记得这些。
齐天大圣,黑猫警长,阿凡提,舒克和贝塔,一休,阿童木,希曼,布雷斯塔警长,忍者神龟,悟空,圣斗士,健次郎,樱木花道,犬夜叉,柯南,葫芦娃,叮当猫,奥特曼,大力水手,美少女战士,蜡笔小新,比卡丘。
五、健力宝。曾经的“中国魔水”,许海峰代表中国突破首金的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国队就是健力宝赞助。
旭日升冰茶。九十年代风靡一时,九十年代末被外来品牌挤垮。当然,也有它自身经营不善的原因。
北冰洋汽水。当时全国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的汽水厂和牌子。
老冰棒。
冰袋,好像一毛钱还是多少一袋。
大白兔奶糖。
拉丝糖,特别沾牙,并不影响吃得津津有味。
敲糖(麦芽糖)。
铁盒子饼干。吃完了,盒子还可以留着装东西,结实又美观。
老式爆米花,黑铁炉子,放碳火上面慢慢转,开锅的时候“嘭”一声,跟放炮一样。
老外也来挑战一下,我们大中国的“炮米花”。
另外一种长条形的“米泡”。
摘桑枣,摘下来就吃,小时候也不管脏不脏。
野地烧红薯。
小时候到处是野塘,随便钓个把小时,就是大半桶虾子。自己挖蚯蚓,半毛钱不用花。
李子柒钓虾。
六、绿帆布书包。结实耐用,十年八年不会坏。
新华字典。小学生人手一本,随随便便一年卖个几千万本,这算不算新华书店最牛X的业务之一?
铁皮双层文具盒,带九九乘法表。
算盘。
用一节拆一节的铅笔。
原生态削笔刀,自带小橡皮的铅笔。
报纸包书皮。
抄歌本。你是疯儿我是傻。
转笔。
七、“电棒”(白色合金手电筒)。
白蜡烛。小时候经常停电。
大水缸。也经常停水。
家用缝纫机。
大铁杠黑色自行车。过去的一些东西质量是真的硬,前面带儿子女儿,后面带老婆,一家四口,轻轻松松。
竹床。
蒲扇。
农村的夏天,白天蝉鸣,晚上青蛙呱呱呱。吃完晚饭,大家都到外面乘凉。
曾经流行的扑克玩法,跑得快、黑桃三、拖拉机(升级,双升)。
“上大人”。老人牌。
家门口种槐树,槐花可以吃。屋后面种桃树、桔子树。
种仙人掌,不是经常开花。
指甲花。女生当指甲油用。学名凤仙花。
曼陀罗花。小时候不知道名字,大人说不能碰这种花,有毒。长在房子墙边、水沟边。
茅厕。
贴门神。以前都是两边对开的木门,一边秦琼一边尉迟恭。
走街串巷牵着小红马照相。
走街串巷摘鸡腰子。长大了才知道,这个鸡腰子不是鸡肾。
走街串巷算命的瞎子。
土灶。前面锅煮饭炒菜,后面锅烧水。
火钳。
小煤炉子。
双喜牌火柴。
筲箕。
秤砣。
板车。
木犁。
红漆木箱子。以前人的嫁妆。我家里有过一对。
手打毛衣。
自己做布鞋穿。
鞋样子。
糠枕头。
绣龙凤花朵的枕巾。
老式木洗脸架。
铝合金花鸟图案开水瓶。
锅碗瓢盆,流行搪瓷。
铝合金饭盒。
长嘴圆肚白瓷壶。
中堂画。图案有主席像、瀑布、松树、一些比较吉祥的动物。
“老干部”手提包。
皮壳笔记本。内页风景或者美女。
老式相册。固定的铁圈圈是特色。那时候还有黑白照。
桑塔纳。上海大众旗下,当年很拉轰的一个牌子。
美女挂历。现在用的人少了。
带风水的日历,几乎没人用了。一天撕一张,撕到最后,一年就过完了。
最后发一套老版人民币。
搞钱的时代了,感慨完了就各回各家洗洗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