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徽主要数学成就:刘徽的数学成就
刘徽主要数学成就:刘徽的数学成就刘徽在《九章算术》的“勾股术”注中说:“勾自乘为朱方,股自乘为青方,今出入相补,各从其类,因就其余不移动也。合成弦方之幂,开方除之,即弦也。”这就是刘徽给出的勾股定理的“以盈补虚”的图形证明。据说刘徽当时绘有图形,但所绘之图早已散失。图3的两种方法,分别将Ⅰ、Ⅱ、Ⅲ移到Ⅰ′、Ⅱ′、Ⅲ′,是比较常见的两种推测。刘徽还将出入相补原理应用在多面体体积公式的推导之中,得出了所谓的“刘徽体积原理”。在《九章算术》“商功”章的“阳马术”的注中说:“邪解立方得两堑堵,邪解堑堵,其一为阳马,一为鳖臑(各面均为直角三角形的四面体),阳马居二,鳖臑居一,不易之率也。合两鳖臑成一阳马,合三阳马而成一立方,故三而一。”其中的 “”被称为“刘徽体积原理”,它是刘徽推导《九章算术》中,各种直线型立体体积公式的基础。刘徽说:“又所析理以辞,解体以图,庶亦约而能周,通而不黩,贤之者思之过半矣。”他将逻辑推理与图形分析有机
图1 刘徽
刘徽(图1)是中国古代最卓越的数学家之一,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杰出的地位,正如我国学者李迪先生所说:“在刘徽的时代,很难在世界范围内找到一个能够和刘徽相比的数学家。”他不仅是中国传统数学知识和成果的继承者和创造者,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数学理论的奠基者。他一方面搜集前人和同代人研究《九章算术》的成果,采其所长;一方面深入研究,“探赜之暇,遂悟其意”,写下了自己伟大的数学发现与创造,他的杰作《九章算术注》与《海岛算经》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的宝贵数学遗产,它标志着中国传统数学完成了由感性向理性、由或然性向必然性的升华。刘徽在数学上的建树颇丰,几乎涉及中国古代数学的各个方面。他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十进小数概念的人,并用十进小数来表示无理数。
在代数方面,他正确地提出了正负数的概念及其加减运算的法则;改进了线性方程组的解法;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不定方程问题;建立了等差级数前n项和的公式;在几何方面,提出了“割圆术”,即用内接或外切正多边形逐步逼近圆,其要旨是用来证明圆面积公式(c周长,r半径)。“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其极限过程是为证明圆面积公式服务的。而求出圆周率π=3.14是它的副产物和必要补充。指出了《九章算术》中球体积公式的错误,并为推导准确的球体积公式,天才地设计了具有历史价值的“牟合方盖”(直径相同的两个正交圆柱的公共部分),为日后祖暅球体积公式的推导奠定了基础等。刘徽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系统研究数学思想方法的第一人,以下将简要介绍他在这方面所取得的成果。
一、化归的思想刘徽《九章算术注原序》中说:“事类相推,各有攸归。故枝条虽分而同本干者,知发其一端而已。”认为数学对象总可以归并为若干类型,掌握了某些基本的关系与方法后,就可引而伸之,触类旁通。因此,各种数学方法和理论,虽然形式多样,但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犹如一株枝繁叶茂的大树,尽管分成不同的枝条,却有着同一的主干,发生于同一个根源。这种将问题归结为基本的数量关系或图形结构的思想和方法,在刘徽的注文中是非常普遍的。
如《九章算术》粟米、衰分和均输三章都是关于比例和比例分配的问题,内容交错、重复。刘徽用“率”统一了这三章的方法,不仅把比例、比例分配归结为“今有术”,而且将分数、追及、行程、程功、利息、均输等一般算术问题都化为今有术问题,指出:今有术,“此都术也。”刘徽又推而广之,将“率”应用于面积、体积、解勾股形、盈不足、方程等问题,使“率”成为计算问题的纲纪,强调说:“乘以散之,约以聚之,齐同以通之,此其算之纲纪乎。”即将“率”作为计算问题的基础。
化归思想体现最为突出的是在所谓的“棋验法”中。关于方亭(平截头方锥)、方锥、刍甍(上底为一线段,下底为矩形的拟柱体)与刍童的体积公式,刘徽是通过将它们分解为立方、堑堵(底面为直角三角形的直三棱台)、阳马三种标准“棋”来推证的,他称这三种“棋”为“三品棋”,如图2所示。并指出:“此章有堑堵、阳马,皆合而成立方。盖说算者乃立棋三品,以效高深之积。”
图2 三品棋
二、出入相补原理与图形证明的思想刘徽说:“又所析理以辞,解体以图,庶亦约而能周,通而不黩,贤之者思之过半矣。”他将逻辑推理与图形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他的证明简洁明了。尤其是他对图形的分、合、移、补即所谓的“以盈补虚”,其技法可以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用“出入相补原理”不但给出了三角形、梯形等面积公式的证明,而且还巧妙地对勾股定理、勾股容方公式以及勾股容圆公式进行了证明。
刘徽在《九章算术》的“勾股术”注中说:“勾自乘为朱方,股自乘为青方,今出入相补,各从其类,因就其余不移动也。合成弦方之幂,开方除之,即弦也。”这就是刘徽给出的勾股定理的“以盈补虚”的图形证明。据说刘徽当时绘有图形,但所绘之图早已散失。图3的两种方法,分别将Ⅰ、Ⅱ、Ⅲ移到Ⅰ′、Ⅱ′、Ⅲ′,是比较常见的两种推测。刘徽还将出入相补原理应用在多面体体积公式的推导之中,得出了所谓的“刘徽体积原理”。在《九章算术》“商功”章的“阳马术”的注中说:“邪解立方得两堑堵,邪解堑堵,其一为阳马,一为鳖臑(各面均为直角三角形的四面体),阳马居二,鳖臑居一,不易之率也。合两鳖臑成一阳马,合三阳马而成一立方,故三而一。”其中的 “”被称为“刘徽体积原理”,它是刘徽推导《九章算术》中,各种直线型立体体积公式的基础。
图3 勾股定理的证明
三、“分割术”与极限思想刘徽是我国最早运用极限思想进行数学研究的数学家。与现代的“极限”知识相比,刘徽的极限概念具有直观性强的特点(有很丰富的几何背景),在方法上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而且,在实际的应用上,刘徽可以说是运用自如,游刃有余。
他给出了用内接多边形面积无限逼近弓形面积的具体计算方法;采用无限分割的方法证明了前面所叙述的“刘徽体积原理”;历史性地给出用十进制小数来表示“开不尽方”者(无理数)的操作方法,其中蕴涵着用无限小数逼近无理数的现代数学思想;而极限思想运用最为成功的,在数学史上具有光辉地位的是,他应用自己所创造的以极限思想为基础的“割圆术”,证明了《九章算术》中的圆面积公式,建立了推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刘徽是在《九章算术》方田章“圆田术”注中提出“割圆术”的,其要旨是证明圆面积公式等。在刘徽的注文中包含具有以下形式的关系式:
其中,r,c,分别是圆的半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和面积。
刘徽取圆的半径(也是内接正六边形的边长)r为1尺,一直计算到圆内接192边形,得出了圆周率的近似值π=3.14,化成分数为,这便是有名的“徽率”,刘徽进一步指出:“此率尚微少”,据说他继续求得内接正3072边形的面积,从而推得圆周率为:
四、截面原理与“牟合方盖”刘徽在推证圆柱、圆锥、圆台等体积公式时,应用了如下方法:首先分别作其外切正四棱柱、锥、台,然后作与底面平行的截面,则分别截得一圆及其外切正方形。刘徽指出,它们的面积之比恒等于π:4,并且相应的两个立体体积之比也应为π:4。他由此很方便地推证了圆柱、圆锥、圆台的体积公式。其中的关系式:
被称为“截面原理”。这实际上是“祖暅原理”或“卡瓦列里原理”的特殊情形。刘徽在为《九章算术》“少广”章“立圆术”做注时指出,书中的球体积公式:(D是球的直径)不正确的,他很想用“截面原理”来推导球体积的准确公式。由此,他设计了精美奇妙的“牟合方盖”——两个直径相等的成正交的圆柱的公共部分,形似上下相合的两把伞;刘徽另外又用全等的皆似阳马的“八棋”构造成“牟合方盖”。如图4、图5、图6所示。
图4 两正交圆柱公共部分
图5 牟合方盖
图6 立方体、球、牟合方盖的八分之一
显然,“牟合方盖”恰好可以外切一球,水平截面为正方形,由 “截面原理”则可得出如下关系:
这样只要求得“牟合方盖”的体积,即可获得球的体积。可惜他对这个“判合总结,方圆相缠,浓纤诡互,不可等正”的图形的求积问题未能予以解决,只能“敢不厥疑,以俟能言者”! 然而,正是在这个基础上,200多年后的祖冲之父子才最终获得了球体积的精确公式。
本文摘编自《数学简史》(张红 主编)第三章第二节第四小节,标题和内容有调整。科学创造未来,人文温暖世界。在科技引领发展的时代,与您共同关注科技史、科技哲学、科技前沿与科学传播,关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科学人文在线,创造有价值的阅读!欢迎关注、点赞、留言、转发、参与赠书活动,联系邮箱:kxrw@mail.sciencep.com。
今日好书推荐
本书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重视数学发展规律、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尊重史实,突出重点”的原则选取史料精选古今中外数学产生、发展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和重要成果将古代、近代和现代各国或地区的数学史作简明、概括性的宏观介绍与评述。
本书是一本简明的世界数学史著作,适合大众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