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陵复原,大隐隐于市的秦末义帝陵
帝陵复原,大隐隐于市的秦末义帝陵义帝陵入口牌坊 摄影:李方舟汉王刘邦曾派王陵、周勃、樊哙三人来郴发丧,并以项羽“大逆不道,弑君不臣”之名,缟素三军,会盟诸侯,共伐项羽,引发“楚汉之争”。义帝姓熊名心,是战国楚怀王熊槐之孙。据史书记载,秦末陈胜、吴广揭竿起义,群雄纷争。为寻一“马首是瞻”,各路起义军在薜县会盟,共同拥立在民间牧羊的楚怀王之孙熊心为楚怀王。秦灭,项羽分封诸王,并佯尊熊心为义帝。义帝祠纪念碑 摄影:李方舟《史记·项羽本纪》320页记载:次年,又假借“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之名“使徙义帝长沙郴县”,并派九江王英布弑义帝于郴城穷泉旁,郴人怜之,遂葬于城邑西南边后山。
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肯定很难想象,在郴州这座南方小城的闹市区里会有一座“帝陵”。这座“帝陵”便是秦末义帝之陵墓,义帝陵离郴州西高铁站不远,打车过去约十分钟。市内可乘多路公交车直达义帝陵或者在文化路站下车再步行也可以到达。
秦末义帝之陵墓风景 摄影:李方舟
义帝陵距今已有2200余年历史。它经历了郴州历史演变的风风雨雨,已成为郴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义帝陵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摄影:李方舟
义帝姓熊名心,是战国楚怀王熊槐之孙。据史书记载,秦末陈胜、吴广揭竿起义,群雄纷争。为寻一“马首是瞻”,各路起义军在薜县会盟,共同拥立在民间牧羊的楚怀王之孙熊心为楚怀王。秦灭,项羽分封诸王,并佯尊熊心为义帝。
义帝祠纪念碑 摄影:李方舟
《史记·项羽本纪》320页记载:次年,又假借“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之名“使徙义帝长沙郴县”,并派九江王英布弑义帝于郴城穷泉旁,郴人怜之,遂葬于城邑西南边后山。
汉王刘邦曾派王陵、周勃、樊哙三人来郴发丧,并以项羽“大逆不道,弑君不臣”之名,缟素三军,会盟诸侯,共伐项羽,引发“楚汉之争”。
义帝陵入口牌坊 摄影:李方舟
义帝陵入口处有一牌坊,四根柱子正反各有两幅对联
正面对联为:帝子曰归,摘天上白云作心香长奉;
义旗是举,镌山间青碣成华表高擎。
郴水溯源,古郡曾居帝子;
国殇在此,新祠好读离骚。
背面对联为:有人逐鹿,一弑一尊,当年项暴刘则善;
无路穷泉,速生速死,此日民贱君尤轻。
酹酒招魂,自有三侯来岭北;
别姬看剑,更无匹马渡江东。
义帝祠 摄影:李方舟
义帝祠前后各有一副对联:眼前突兀,乾坤花雨一抔土;
架上翻飞,楚汉风云两卷书。
史志郁芳香,徙郴名著谢司马;
祠堂森翠柏,望帝春归啼杜鹃。
这些对联字里行间透着浓浓古韵,读后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和怀古之情油然而生。
义帝铜像 摄影:李方舟
义帝铜像,像高3.8米,青铜浇铸。展现义帝正直英武、诚信仁厚的帝王形象。
义帝铜像 摄影:李方舟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记载:“郴,旧县也,桂阳郡治也,项羽迁义帝所筑也。县南有义帝冢,内有石虎,因呼为白虎郡。”
今仍保留有义帝陵神道,神道长16.7米、宽3米,麻石铺就。两边摆放3对镇墓石兽,由北向南过来依次为辟邪、独角兽、石虎。
义帝陵神道 摄影:李方舟
这座“帝陵”全然没了帝王的金碧辉煌般的奢华,更多地像是寻常百姓家的一冢坟墓。正因如此,今人对义帝的正直英武、诚信仁厚的帝王形象更增添了一分敬重。
秦末义帝之陵墓风景 摄影:李方舟
出了义帝祠,左右有两座护碑亭,为汉白玉双层六边形,分别存放义帝新碑原刻和复制碑。
义帝新碑 摄影:李方舟
《重修义帝庙记碑》 摄影:李方舟
《重修义帝庙记碑》碑文内容:白蛇剑断,山鬼献壁,天下已无秦矣。无秦者,天理也,人心也。秦为不道,毒痛四海,人心思得义主,若大旱之望云霓,何虎噬之秦未竟,而蜂起者特崤函之戍卒、大泽之群盗耳。安能为天下之义主哉?夫除暴之谓义,虐我之谓仇。义者人心之所同归,仇者天下之所共诛。自怀王入秦不返,楚之犬马皆有愤色。人之言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当时之人,痛入骨髓。有能因人心之痛而发之,犹水流就下,沛然莫之御矣。故范增以奇计说项梁复立楚后以从民望,于是怀王立而响应。想其国造草昧,南面雍容,乃能遣宽大长者约,以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德音英厉,真义主也。奈何阳尊阴弑,是亡秦之续耳。天下乌得而不仇之?是以新城三老,陈顺逆之说,率三军为之缟素,而关中全壁,遂税驾于山东之隆准矣。
嗟夫,内则父子,外则君臣,人之大伦,天理之在人心,庸可泯哉!故随何陈此义而下九江,郦生陈此义而下全齐。羽之败,不待其走死垓下,顺逆之名既正。胜负之势遂分,吁!可畏也哉!
义陵在郡之西,祠改创于宁之咸淳年间,到今百有余年矣,岁月云驶,陵谷迁变,朽败杞倾,所有者仅风雨之余耳!谁肯一顾而葺之?至正甲申冬,通议大夫脱颖溥化畴野公来监是郡,公务之余,因谒庙升陵,感慨不已!谓“君臣之义,不可以不明;古帝之祠,不可以不理。”即召匠计财,因其旧制,腐者易之,故者新之。凡其构木、石饷、工匠,皆公捐已 为之,无取于官,无需于民。趋事赴功者,皆不令而集。既而祠宇峥嵘,金壁昭然,直栏古础,增美于前。于是耆者喜其新,稚者骇其丽,而帝之灵,亦可以慰矣。属余记之。余嘻!首义立楚后者,以义结人心,羽谋弑逆,而群臣寂无谏者,亚父诸人与闻 ?何审于始而昧于终也?昔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以其倡尊王之义。安有身被弑君之名而自立为西楚霸王者?羽之罪,遂无所容于天地间矣!拔山力尽,四面而登歌,方且诳之曰:“此天亡我,非战之罪!”吁!知咎天而不知罪之逆天,犹斩将旗,以奋其匹夫之勇,果何求于败亡哉?宜乎不逆霸而怀王宙祀于郴矣!
余因有所感,痛惜夫首谋立楚后,不能以义而终,深羡夫畴野公能明大义以正人心,使君臣之分昭然,而乱臣贼子知所畏惮,其有功于世教, 小补哉!遂铭之曰:君臣有义,人之大伦;乾坤大矣,帝赐尊?灞水龙兴,中原鹿逐;重瞳之子,乃逞其欲。入关负约,构怨遂深;哀哀义帝,竟殒于郴。福善祸滛,天道孔迩;垓下溃围,莫救其死。楚祠古木,维义之陵;千秋万岁,乃洁明禋。监郡贤侯,修举废坠;植立纲常,彝伦攸叙。郴山矗矗,郴水洋洋;风悲日曛,山高水长。乱臣贼子,靡有不败,我作此铭,将以垂戒。
至正乙酉八月吉日,赐进士出身将士郎天临路长沙县丞陈元明撰。
秦末义帝之陵墓风景 摄影:李方舟
史料记载,郴人自古就有拜祭义帝的习俗,至清末义帝陵建筑规模宏大,占地约三十亩,且四时香火不绝。至少在北魏以前七百余年内,老百姓只记得郴县有座义帝陵,义帝陵有石虎护陵,于是郴县就叫“白虎郡”。
义帝精神深入郴州文化骨髓,乃至演变成地名和姓氏。史料记载,义帝之孙熊畅被封为“郴侯”,乃有资兴郴侯山、郴侯书院,其部分后裔也改为姓“郴”。
郴州是义帝都城,义帝建都于郴,归葬于郴,只有郴州才有义帝陵,于史无疑。义帝陵是唯一见证郴州两千年历史的文化遗址,“郴”这个专指地名的独特汉字第一次因为义帝而载入史册。古今中外,义帝只有一个,他就是熊心,他代表了信义,值得后人发扬光大。
文字整理:扫地僧;摄影:李方舟;美术设计:程飚;校对:扫地僧。
欲与我们取得联系,请您发站内私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