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se qc35对比索尼wh1000xm3,大家都想知道的Bose
bose qc35对比索尼wh1000xm3,大家都想知道的Bose相比前代BoseQC35 II在左侧下方多了一个降噪等级切换按钮,相比Sony WH-1000XM2的那颗几乎与耳罩在同一个平面的切换按钮,Bose QC35 II这个就相对好了不少。Bose QC35 II延续了前代的功能区分布,开关与蓝牙配对按键集合在右侧面板,而三个实体按键位于右耳罩下方,中键的多功能按键作了凹陷处理,能够快速找到想要的按键。Bose QC35 II与Sony WH-1000XM2的ID设计大相径庭,Sony WH-1000XM2表层采用防皮革包裹,哑光的设计显得较为低调。而Bose QC35 II则是部分使用了轻量化的工程塑料,耳罩面板上冰凉的金属配上高亮的Bose 标志显得有些抢眼。而在操作上面两者的交互方式也是有所不同。我们先来看1000MX2,它将降噪切换开关与电源键放在了左侧耳罩下方,但是两者并没有十分明显的手感区分,偶尔会按错。Sony WH-1000XM
谁才是降噪届的扛把子?Bose QC35II与索尼1000XM2飞行降噪实测
随着这几年群众的“消费升级”浪潮不断普及,降噪耳机也越发走进很多音频消费者的世界,而Bose的降噪一直都是黑科技般的存在,广受好评的QC35也在前不久推出了二代。一经推出本人就立马购置,享受了一段时间。
另一家以黑科技著名的厂家索尼也在前不久更新了一大波降噪音频产品,涵盖头戴和项挂式,同事作为索粉也是购买了一只Sony WH-1000XM2守护了一下姨父的微笑。
正所谓一山不能藏二虎,这两款产品都是目前关注度很高的两款头戴式主动降噪产品,谁才是头戴式降噪耳机的扛把子呢?正好本人最近刚上出差,Bose QC35 II与索尼WH-Sony WH-1000XM2飞行降噪实测现在开始。
Bose QC35 II与Sony WH-1000XM2的ID设计大相径庭,Sony WH-1000XM2表层采用防皮革包裹,哑光的设计显得较为低调。而Bose QC35 II则是部分使用了轻量化的工程塑料,耳罩面板上冰凉的金属配上高亮的Bose 标志显得有些抢眼。
而在操作上面两者的交互方式也是有所不同。我们先来看1000MX2,它将降噪切换开关与电源键放在了左侧耳罩下方,但是两者并没有十分明显的手感区分,偶尔会按错。
Sony WH-1000XM2也有很炫酷的滑动操作,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手势滑动耳罩面板从而实现调整音量、切换音乐或者接听电话等等操作,整体反应也比较灵敏,暂时没有发现延迟的情况。而其我们也可以用手掌捂住耳罩从快速关闭降噪,松手恢复,与人交谈时候使用十分方便。
Bose QC35 II延续了前代的功能区分布,开关与蓝牙配对按键集合在右侧面板,而三个实体按键位于右耳罩下方,中键的多功能按键作了凹陷处理,能够快速找到想要的按键。
相比前代BoseQC35 II在左侧下方多了一个降噪等级切换按钮,相比Sony WH-1000XM2的那颗几乎与耳罩在同一个平面的切换按钮,Bose QC35 II这个就相对好了不少。
Bose QC35 II采用了Alcantara头梁设计,Sony WH-1000XM2则是皮质软垫包裹。
无论是Bose QC35 II还是Sony WH-1000XM2都可以旋转折叠收纳,Bose QC35 II在伸缩的时候的阻尼感更好、段落感较为明显。Sony WH-1000XM2的伸缩部件的段落感则相对弱一些。
两者都采用了包耳式设计,耳罩表层皮革与内衬海绵都十分柔软。
虽说Sony WH-1000XM2的重量比Bose QC35 II重了大约30g,但是在佩戴的时候还是有一些差别,具体点来说Sony WH-1000XM2佩戴起来对耳朵周围一圈有些许压力。得益于Bose QC35 II轻量化的处理,佩戴起来更为舒适,而且Bose QC35 II的耳罩更深一点,对耳朵的友好程度更好一些。
两者都标配了一款硬质收纳盒以及3.5mm线材以及充电线,索尼Sony WH-1000XM2还标配了一个飞机转换头,细节做的更好一些。需要注意的是Bose QC35 II的音频线是2.5mm to 3.5mm的,要是弄丢了还是挺难配回来的。
索尼作为软硬件大厂,其适配的sony headphone APP里面可以调节的选项还是挺丰富的,比如说可以自适应声音控制,它可以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自动为你选择降噪等级,比如说与人交谈的时候开启一定的环境音、过马路的时候关闭降噪并且环境音有一定的放大。此外还能设置均衡器、降噪优化以及手动调节降噪等级等等。
Bose Connet仅保留了一些常用的功能,一般用于查看电量、连接状态,升级固件等等,而且可在应用内控制降噪等级,而且只有开启、低降噪以及关闭三个级别。
降噪实测
Bose QC35 II与Sony WH-1000XM2都采用了被动降噪与主动降噪相结合,包耳式耳罩在一定程度上就能够隔绝一部分噪音,而在耳罩内部与外部都采用了主动拾音麦克风接收外接噪音,从而产生反向波与噪音相抵消。
这趟飞行还算顺利,无论是Bose QC35 II还是Sony WH-1000XM2在飞行途中都没有出现什么大问题,都能够把客舱内绝大部分噪音降低很多,即使不开启音乐都可以有一个相对安静的体验。相对索尼来说,Bose 注重的是中低频段的噪音,也是噪音产生的主要区域,保留了更多一点的高频噪音,以尽可能减低爆音以及减少听觉疲劳;而Sony WH-1000XM2相对前代或者Bose QC35 II来说,降噪的频率范围变得更加广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隔绝更多的高频噪音,但是有点发力过猛。面对引擎高速运转、降落滑行时或者金属撞击所产生的高频背景反应的疲劳感和刺激性更严重一些,也会产生爆音。可能Bose QC35 II在降噪时的声音表现比不上索尼森海这类型的厂家但是它的佩戴体验、降噪深度以及实际听感上面更占优势。
Sony WH-1000XM2捂住右耳罩就听清楚周围声音真的十分方便,整体效果与“环境音”相差无几,它不是单纯的降低降噪,而是对环境噪音与人声进行了适当的放大,过马路或者与人交谈的时候十分方便,但是不建议再环境噪音比较大的地方使用,因为高频噪音经过放大后特别刺耳,可能一下子受不了。
ANC自适应之后,Sony WH-1000XM2的降噪表现并没有太大的变化、疲劳感也并没有减少,希望索尼可以通过软件算法将降噪控制在一个更理想的范围,不然我个人则是更推荐Bose QC35 II的降噪效果。
而Bose QC35 II的低降噪模式并没有对环境音进行放大,保留了人声以及更多的高频噪音比如说、键盘敲击或者开门时产生的噪音等等,近距离与人交谈的时候就十分方便,而且长时间开启、听到鸣笛或者地铁警报蜂鸣等等高频噪音也不会感到不适。
至于声音部分,这两款耳机都是属于偏流行走向的三段均衡耐听类型。具体点来说,Bose 保持了一贯的中频稍显突出、人声稍有修饰,并且与乐器有着不错的分离度;而低频的量感也稍微多一点,听感更饱满。高频则可圈可点。
而索尼的中高频更加的明亮一点、在听人声或者一些器乐演奏会更加享受低频的量感虽少一些但保持了不错的质感。Sony WH-1000XM2的高频解析力与明亮度也稍稍有些优势,在听一些古典乐器会更加有表现力。
结合日常以及飞行的体验来说,这两款降噪耳机都代表着各家实力的体现,Sony WH-1000XM2有着更炫酷的操作以及理论上更强能力的降噪,但是高频背景效应、疲劳感以及破音等问题对我来说还是挺致命的。而Bose QC35 II保持了Bose 一贯沉稳的作风,舒适的佩戴、合理的降噪而且还有不错的声音表现,也难怪Bose 的降噪耳机一直是友商对比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