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收回钓鱼岛?钓鱼岛问题留给下一代
为什么不收回钓鱼岛?钓鱼岛问题留给下一代田中角荣访华当然,中国也希望通过日本进一步加强和西方世界的交流,以制衡来自北方的巨大压力。从国际形势来说,日本从田中角荣时代就开始提出“务实外交”的新型外交策略,尝试与苏联和中国接触并建立外交关系。一方面,这是日本二战以后摆脱美国控制,走出独立对外政策的第一步,由于195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日本不再甘当美国的小跟班,开始寻求与自己实力更加匹配的国际地位。另一方面,日本也意识到自己如果想在亚洲事务中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就不能不和中国搞好关系,如果缺少中国的支持,作为离岸岛国的日本将很难把关系网延伸到亚洲大陆。
一、进一步发展对华关系:日本举棋不定1978年10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副总理邓小平访问日本,他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位访日的国家领导人。
其实早在6年前的1972年9月25日,时任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就应周总理的邀请访问中国,并与中方发表了《中日两国政府联合声明》,宣布中日邦交正常化。
然而日本首相的这次访华留下了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因为《联合声明》中约定:为巩固和发展两国间的友好关系,同意进行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为目的的谈判。
实际上,《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就是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后的具体诉求:两国需要在地区事务方面加强沟通,以及在经济、文化、技术等方面展开合作,各取所需。
从国际形势来说,日本从田中角荣时代就开始提出“务实外交”的新型外交策略,尝试与苏联和中国接触并建立外交关系。
一方面,这是日本二战以后摆脱美国控制,走出独立对外政策的第一步,由于195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日本不再甘当美国的小跟班,开始寻求与自己实力更加匹配的国际地位。
另一方面,日本也意识到自己如果想在亚洲事务中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就不能不和中国搞好关系,如果缺少中国的支持,作为离岸岛国的日本将很难把关系网延伸到亚洲大陆。
当然,中国也希望通过日本进一步加强和西方世界的交流,以制衡来自北方的巨大压力。
田中角荣访华
只不过田中的大胆外交使得一直把日本视为提线木偶的美国人非常不快,1974年美国借助石油危机爆发联合田中的政敌们推翻了田中内阁,三木武夫继任日本首相。
三木在自民党内根基浅薄,也缺乏足够的魄力,只能按照美国给定的路线亦步亦趋。由于中日双方的对外政策暂时发生了一些变化,《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签订谈判停滞不前。
转眼就到了1976年底,在日本政界影响力深厚的福田赳夫接替三木武夫上台,雄心勃勃的福田急于打开石油危机给政府造成的困境,上任之后即启用了著名的“亲华派”园田直出任外交大臣,打算重启《和平友好条约》的谈判。
福田赳夫本质上并不是真心想推进中日友好,由于日本经济止步不前,公明党等在野党对自民党的压力很大,福田打出“中国牌”,就是想要分散国内的注意力,稳定自民党岌岌可危的执政地位。
加之美国和日本国内右翼的压力却又如同幽灵般笼罩在福田的头上,福田在尝试与中国方面接触的同时,一边安慰美国说将坚决执行《日美安保条约》,一边还得小心翼翼地观察滩尾弘吉等党内右翼大佬的脸色。
因此,福田虽然派出了公明党委员长竹入义胜访华,并中国领导人带话说“要忠实履行《中日联合声明》”,但对于实质性的进展始终是徘徊观望,口惠而实不至。
1977年9月,邓小平就曾经犀利地对访华的日本议员说:“福田首相表示要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但如果仅就缔结条约的这个问题来说,一秒钟的功夫就可以解决。”
福田脚踏两条船的打算中国领导人早就看得一清二楚,对于性格坚定果断的邓小平来说,最看不起的就是这种徘徊观望,走一步看一步的政客作风。
到了次年5月,日本的经济形势依然没有太大起色,相当一部分自民党内的实力派也看明白了,如果再不推动中日关系实质性的变化,本党的执政地位可能很难维持。
福田赳夫(左)与田中角荣(右)
因此这些无利不起早的政客们陆续转向支持对华友好,福田赳夫见时机成熟,便派出园田直访华举行实质性谈判。
1978年8月12日,《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在北京签订。
福田赳夫全程观看了在人民大会堂安徽厅举行的条约签字仪式,他仿佛被北京的热烈气氛所感染,如释重负地对着挤满首相官邸的媒体记者们言简意赅地说了一句:
“木桥变成了铁桥,今后运东西方便多了!”
二、邓小平访日暗流汹涌按照现代外交惯例,两国之间的条约在一国签订之后,还应该在另一国举行批准书签字仪式。这一次邓小平访日也是为了见证在日本国内举行的批准书签字仪式。
此时的中日关系,事实上处于一种十分微妙的状态。
毕竟两国之间存在许多影响双方关系的历史问题,特别是自1894年以来日本先后发动多次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和损失,对于这一点,包括福田赳夫在内的日本政界均是心知肚明。
新中国成立以来,先是在朝鲜半岛狠狠教训了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随后又成功了爆炸了原子弹、氢弹、发射了人造卫星,并从一穷二白开始一步步建立起完备的重工业体系。
新中国取得的一系列建设成就,令日本方面百味杂陈,他们一方面对中国的发展速度深感惊讶,另一方面又对中国的日渐强大疑惧重重。
日本东京街头
首先,自从1945年战败以来,日本虽然在经济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外交与国防上始终听命于美国,包括在1971年的联合国大会上跟随美国,试图阻挠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而遭到惨败。
结果仅仅在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后4个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就突然访问中国,这让一直跟随美国反华的日本首相佐藤荣作大受打击,自此一蹶不振。
尼克松访华后不到5个月,已经执政接近8年的佐藤(执政时间仅次于后来的安倍晋三)即宣布辞职,由田中角荣接任。
其次,由于战后右翼势力没有遭到彻底清算,日本国内敌视中国,猜忌中国的舆论依然强大,而且中日之间还有许多历史问题没有妥善解决,这也成了滋养反华舆论的土壤。
除了侵华历史问题,还有一个半路杀出来的钓鱼岛问题,而这一问题的始作俑者是美国。
钓鱼岛本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在甲午战争后被日本非法占据,并且将钓鱼岛和周围岛屿纳入了冲绳县的管辖范围。
1945年二战结束后,钓鱼岛本来应该归还中国,但又作为冲绳县下辖的区域被美国占领,1970年在佐藤荣作的努力下,日本从美国手中收回了冲绳列岛的行政管辖权,美国从制造中日矛盾,搅乱西太平洋局势的角度出发,又慷他人之慨,把钓鱼岛也“送给”了日本。
美国的一贯逻辑就是这样:世界形势越乱,那些盟友小伙伴们越离不开美国,美国也就越能浑水摸鱼。
对美国方面的这种无耻行为,中国政府当然不能同意,并明确提出强烈反对。
从发展中日关系,维护东亚稳定大局的角度出发,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时,双方并没有对钓鱼岛问题做深入的交流。
既希望和中国搞好关系,又不想触及历史问题,福田赳夫就是带着这样忐忑的心态接待了来访的邓小平一行。
福田赳夫欢迎邓小平访日
10月23日下午,福田与邓小平举行第一次会谈。
在谈到中日关系时,邓小平软中带硬、意味深长地说:“尽管你们交的是个穷朋友,但这个穷朋友还是有一点用处的。”
这让福田顿觉十分尴尬,连连说:“不是,不是的。”会后福田感慨地对左右说:“邓小平真是个非常了不起的人!”
第二天,邓小平在谈到台湾问题时又对福田说:“美国总希望我们承担义务,不使用武力解放台湾,我们说,什么时间,用什么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是我们的内政,美国无权干涉。”
顿了一顿,他着重说道:“实际上,我们承担了不使用武力的义务,反而会成为和平统一台湾的障碍,使之成为不可能,那样,台湾当局就会有恃无恐,尾巴翘到一万公尺高。”
这番话,既是说给在座的福田赳夫、园田直等人听的,也是说给想借台湾问题做文章,阻挠中国统一的日本右翼听的,当然,还有站在幕后,但密切关注着中日局势的美国卡特政府。
日本方面首次领教了邓小平的厉害,但这并不是结束。
10月25日下午4点,邓小平出席了在东京日比谷日本记者俱乐部召开的记者招待会。
由于中国领导人首次访日,这次记者招待会可谓盛况空前,当时路透社、美联社、法新社、共同社、德新社等都派出记者参加,一共来了400多人,加上两国政府人员、保安、警察,把俱乐部大厅都快挤爆了。
邓小平在日比谷记者俱乐部召开记者招待会
日本的公营电视台NHK,民间电视台TBS、朝日电视台、富士电视台、东京电视台都对记者招待会全程直播了整整一个小时,连一个广告都没有插播。
记者是以抓头条,抢热点为天职的,因此许多提问都十分刁钻,甚至有意挖坑设套,企图从邓小平那里套话找破绽。
但邓小平的回答基本上是滴水不漏,对于,让西方记者们颇为失望。
但是,意外还是发生了。
一位日本记者提问:请问邓副总理,中国政府如何看待钓鱼岛的归属问题?
会场气氛陡然紧张起来,因为按照中日双方的事先约定,关于钓鱼岛的话题在这次记者会上是不涉及的。
这个不识好歹的记者不仅让在场的日本外务省官员满手冷汗,更令中方人员感到不满:日本媒体对钓鱼岛问题紧抓不放,这就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很显然,有一些日本右翼势力不希望看到中日双方建立友好关系,所以千方百计地制造敏感话题,企图破坏邓小平这次访日的友好氛围。
三、邓小平谈钓鱼岛问题,举重若轻的背后是国力的差距霎时间,所有人都几乎屏息静气,等待着邓小平的反应。
因为是日方违约在先,作为客人的邓小平当然可以不回答这个问题,但他却淡定地说:“对于钓鱼岛的归属问题,双方有着不同看法。”
邓小平的第一句话其实就已经明确了中国的立场:中国政府一直以来就主张钓鱼岛是中国的神圣领土,这就是跟日本的“不同看法”。
邓小平在记者招待会上讲话
换句话说,也就是中国政府不承认钓鱼岛是日本领土的说法。
他随后又说:“中日邦交正常化时,我们双方约定不涉及这一问题,这次谈《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时候,双方也约定不涉及这一问题,倒是有些人想在这个问题上挑一些刺,来阻碍中日关系的发展。”
这段话实际上是不点名地发出警告:在今天的特殊场合下提这个问题的人,不是蠢就是坏。
顺带敲打日方:我知道有人肯定要找茬,管好你们的人,否则日本将对影响双方关系负全部责任。
但是邓小平并没有就此结束,随后他又淡淡地说道:
“我们认为,两国政府把这个问题避开是比较明智的,这样的问题放一下不要紧,等十年也没关系,我们这一代缺少智慧,谈这个问题达不成一致意见,下一代比我们聪明,一定会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方法。”
当时的日本媒体和各国记者从中解读到的意见就是:中国方面仍然坚持两国建交时的态度,希望搁置钓鱼岛的争议,但中方不会放弃钓鱼岛的主权。
领土、领海归属问题不仅涉及到一个国家的根本利益,更涉及到本国在国际社会的尊严和威望。邓小平能够如此举重若轻、合情合理地讲清楚这个问题,并有力地维护中国的尊严,令众多老练的记者们都十分佩服。
这并不是邓小平的临时表态,而是中国政府对钓鱼岛问题一直以来的主张。
就在两个月前,邓小平也曾经对访华商谈友好条约签订事宜的日本外相园田直说过:“关于钓鱼岛问题,可以搁置他20年,30年嘛。”
邓小平接见中国驻日工作人员
对于钓鱼岛问题邓小平早有深刻的考虑:中国人民解放军虽然经过20多年的发展,空军和海军的力量依然很薄弱,还不足以捍卫国家的海洋利益。
而日本由于得到美国的大力援助,已经建成了相当先进和强悍的海空力量,此时,日本的海上自卫队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不再甘于屈居为美国第七舰队打下手的地位。
日本海上自卫队从1970年代初期开始下水了“高月”级护卫舰,这种护卫舰满载排水量达4600多吨,实际上已经达到了驱逐舰的水平。
该型舰船的航速可达31节,也是当时世界上极为先进的装备自动化电脑战斗资料处理系统的战舰。
与此同时,日本还下水了排水量达5200吨的“太刀风”级护卫舰,这种战舰是不折不扣的导弹驱逐舰。
以及技术上借鉴美国海军“长颌须鱼”级攻击潜艇的“朝潮”级攻击潜艇,有大型驱逐舰和攻击潜艇加持,这时的日本海上自卫队实际上已经具备了远洋作战的能力。
日本航空自卫队则拥有上百架美制F-4改款战斗机以及一些自己生产的F-1超音速战斗机,甚至还从美国进口了E-2C型“鹰眼”预警机。
此外,日本政府还在紧锣密鼓地和美国谈判,打算引进性能强大的第三代战斗机,即大名鼎鼎的F-15战斗机。
其实谁都知道,日本政府方面就是打着“支持美国在亚洲进行冷战”的旗号明目张胆地扩充武力,加强军备。而美国方面也乐于把日本打造成自己在亚洲的桥头堡,因此不遗余力地向日本输出一些二手装备。
“太刀风”级护卫舰
尽管拿到的是二手货,但日本的海空装备力量也足以碾压当时所有的亚洲国家。
作为解放军实际上的当家人,邓小平对此时此刻人民空军、人民海军的家底心里非常清楚。
经过十年的折腾,我军的武器装备、人员素质、作战训练都亟待整顿,问题一大堆,但国家既没有钱,也没有技术,要想建设强大的现代化军队还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
捍卫海疆权益跟陆战完全是两回事,如果任何敌人要从路上侵犯中国,解放军陆军有信心让他们有来无回。
但是在海上就不一样了,你不仅要打得赢,还要能守得住,除了大军舰,还得有后勤保障船只,而且光有大军舰还不够,没有空军掩护,再多的战舰都是对方战机的活靶子。
1970年代末,中国人民海军性能最强的是051“旅大”级驱逐舰,“旅大”级排水量3600多吨,要小于日本的“高月”级,而且由于技术条件限制,当时驱逐舰上的雷达系统都还没有配齐。
当年中国空军的规模是不小,但性能却相当落后,空军装备的主战飞机是歼-6,这还属于一代机的范畴,连二代机都还在研制中,而西方主要国家空军已经普遍装备二代机,美苏两国的三代机都开始登场了。
在国际上要讲狠话可以,但是你必须有和狠话相匹配的底气,否则只能变成笑话。
1982年中英双方就香港回归事宜举行谈判,针对英国方面维持香港现状的图谋,邓小平强硬地说:“如果我们愿意的话,今天晚些时候就能收回香港”。
邓小平会见撒切尔夫人
这是因为香港和祖国之间只隔了一条最多200米宽的深圳河,根本阻挡不了解放军的滚滚铁流。
事实证明,实力是国与国之间打交道的最主要的筹码。
四、“留给下一代人解决”背后的深远布局访问日本这一年,邓小平已经74岁了。
中国折腾了这么久,已经实实在在地落后了!这位古稀老人深深地感到自己留下的时间不多,想尽全力为国家和人民多做一些事情。
在他的布局中,我们之所以和日本建立和发展正常的外交关系,首要的考虑就是要打开外交局面,为新中国争取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
第二个重点就是要吸收日本的资金,学习利用日本的先进技术,使他们为我所用,帮我们建设中国的“四个现代化”。
所谓“四个现代化”就是指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以及非常重要的国防现代化。
如果现在和日本闹僵,损失较大的是中国,幸灾乐祸的是美国。
俗话说“十年空军、百年海军”,新中国缺钱又缺技术,要想把海空军发展起来,至少需要一代人的时间,弄不好需要两代人。
所以,邓小平提出“下一代比我们聪明,一定会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方法”的真正用意,是把捍卫国家海洋权益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人身上。
推动实施改革开放,设立经济特区,大力振兴科技和教育事业,完成中美建交,粉碎越南建立“印度支那联邦”的图谋之后又实现中越关系正常化,促成中苏关系正常化、中韩关系正常化,通过和平谈判解决香港、澳门问题……
邓小平视察深圳
为中国创造有利于发展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为十亿中国人民指出走向富强的宽广道路,邓小平用人生最后的十几年,为新中国奠定了提升国力、增强国防的扎实基础。
1991年,日本最新的“金刚”级驱逐舰下水,日本右翼猖狂叫嚣“只需1个小时就能全灭中国海军主力”。
1992年,中国通过《领海及毗连区法》,从法律上明确钓鱼岛等岛屿是中国领土,同时外交部重申:钓鱼岛属于中国。
从2008年开始,中国海监开始不定期派船到钓鱼岛海域巡航,但全年不超过10艘。
2010年,中国GDP首次超过日本。
2012年3月16日,2艘中国海监船只在钓鱼岛海域与日本海上保安厅的3艘船只紧张对峙。
也即是在2012年这一年,中国巡航钓鱼岛的力度开始空前增强,这年的最后3个月中,出现在钓鱼岛附近海域的中国舰船达428艘。
到2021年,中国海警船只在钓鱼岛海域巡逻的天数已达332天,与此同时,中国海警1000吨级以上船只数量已经达到日本海上保安厅的近3倍之多,并装备了令日方望而生畏的万吨级大型海警船。
2021年,中国的GDP已经是日本的3.8倍,中国海军在驱逐舰、护卫舰、潜艇的性能方面全面赶超了日本海上自卫队,这就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面对中国高强度连续的钓鱼岛巡航,日本显然穷于应付,并且越来越多地只能通过外交渠道表示“抗议”。
排水量1.2万吨的中国3901号海警船,船头有炮
到这个时候,日本方面也应该琢磨出小平同志所说的“下一代人比我们聪明,一定会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方法”的真正味道了。
这就是伟大的中国人民,说到做到,不放空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