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隐士庄子:庄子为何说圣人不死
历史上真实的隐士庄子:庄子为何说圣人不死其实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毕竟并非人人都是圣贤之人,大多数人为了生存,很可能会做出一些不好的行为。但是这些行为在传统思想的包装下,却成为了最合理的借口,让世人找不到批判的理由,甚至最后只能去认可那些被洗脑了的仁义行为,实在是可笑至极。虽然圣人的教化,让人们得到了思想上的升级,但同时也封住了人的本性,让世人活在一个画好的框子内出不来。从另一方面说,圣人的思想也是统治者用来进行思想统治的最佳工具,因此也就成为了历代统治者们最惯用的手法,让人们失去了自己的视觉和听觉,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而成为了统治者们的奴隶。这也是为什么两千年了,孔圣人一脉可以一直保持兴旺,不管时局如何转变都不会影响其地位的原因所在。田成子以仁义之名杀了齐国国君,不但没有受到指责,反而顺理成章取而代之,成为了新的齐侯。这足以看出世人都成为了盗贼的帮凶,在那些所谓的圣人规则下面,盗贼只要有了合理的理由,便不会被认为是不好的行为。因
从古至今,孔子都如神一样的存在,是人们膜拜的先贤圣人,他的后人也被称为衍圣公,历朝历代都享受着特权。随着时代的变迁,孔圣人的后代其实早已失去了儒家学派的初衷,到处攀附权势,犹如墙头草,甚至还有其后人供奉德国皇帝的画像。尽管如此,孔圣人一脉也一直保持着兴盛不衰的地位,对此,庄子有话说。
孔子在春秋战国时期创立了儒家学派,开启了人类在思想和精神方面的教化,从而被奉为读书人的老师。他所创立的儒家文化更是被视为传统文化的血脉和继承,历经千年,一直沉淀在人们的心里。而庄子对此却不置可否,并且给出了“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的言论。为什么庄子会这么说呢?这并非无稽之谈,在一定程度上也确实存在着这样反向的精神引导。也就是说,孔子给予的思想,不仅为好人树立了行为标杆,同时也为那些坏人找到了支撑自己行为的理由。
柳下惠大家应该不陌生吧,他因坐怀不乱而出名。相传当时他和一名女子一起在破庙避雨,半夜女子为了取暖而坐到他的怀中,但是柳下惠心中并无杂念,因为他自认为是品德高尚的大夫圣贤,自己心中也有其道德规范,因此即使怀抱女子也并未作出任何非礼之事。由此可见,在道德标杆的约束下,可以约束人的行为,让其不会犯错。
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柳下惠有个弟弟,他也是读圣贤书长大的,但却是当地有名的盗贼,而且是一个有规矩的盗贼。他用学到的圣贤书来做盗贼的事情,还搬出盗亦有道的歪理,从而让世人觉得他的行为即使为盗,也照样坚守着礼义廉耻,因此也算是盗贼中的仁义之士。由此可见,很多人其实都打着仁义的名义在干坏事,而且干了坏事还不会受到世人的唾骂,于是圣人的仁义思想,也同时成全了那些欺世盗名之辈。
其实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毕竟并非人人都是圣贤之人,大多数人为了生存,很可能会做出一些不好的行为。但是这些行为在传统思想的包装下,却成为了最合理的借口,让世人找不到批判的理由,甚至最后只能去认可那些被洗脑了的仁义行为,实在是可笑至极。虽然圣人的教化,让人们得到了思想上的升级,但同时也封住了人的本性,让世人活在一个画好的框子内出不来。从另一方面说,圣人的思想也是统治者用来进行思想统治的最佳工具,因此也就成为了历代统治者们最惯用的手法,让人们失去了自己的视觉和听觉,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而成为了统治者们的奴隶。这也是为什么两千年了,孔圣人一脉可以一直保持兴旺,不管时局如何转变都不会影响其地位的原因所在。
田成子以仁义之名杀了齐国国君,不但没有受到指责,反而顺理成章取而代之,成为了新的齐侯。这足以看出世人都成为了盗贼的帮凶,在那些所谓的圣人规则下面,盗贼只要有了合理的理由,便不会被认为是不好的行为。因此后来的朝代出现了那么多谋朝篡位的例子,都是在这些圣人规矩下光明正大行使的不义之举。而孔子的后代也正是做着这样的事情,打着孔子的名号享受着特殊的待遇,但是却屡屡做出那些有违礼制的事情。因此衍圣公一直活跃在历史舞台上,直白点说就是人们的思想都被洗脑了。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但是在传统思想的影响下,最终却活成了同一个脑子。这正是因为圣人规则的束缚才导致的,而这样的束缚在中国古代经历了千年,很多时候都被那些当权者所利用。庄子所要表达的正是如此,圣人的思想并非有错,但是却一直被错误利用,甚至成为了欺世盗名的借口,这才是最悲哀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