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又是宅家的一天:你们只管宅

又是宅家的一天:你们只管宅杜崎:“像今天居民需求的菜米油盐,我基本上是早上帮忙去采购,采购回来就到吃饭的时间了,吃完饭之后,下午就开始各个点给他们分。像我们什么小区孤寡老人也多,市民们年前存的东西吃完了,得有人帮他们采购。我从小在这里长大的,这四十几年了,都是老街坊。看到我当志愿者,我们这儿的街坊邻居就是说,这小孩还挺好,(把我)当(他们)自己家的孩子一样。他们跟我妈一样,都是长辈,相当于我是他们家孩子,就相当于帮自己家人一样的。有时候我妈给我打电话也说,老街坊邻居,能帮的话就帮一下,我说,我知道。”某户居民委托社区代买的菜品清单付千作付千作:“小时候社区(的居民)给予过我帮助,现在社区有难,我觉得我应该在。互助友爱的社会就是这么形成的。(居民们)都是看着我们长大的,我们看着他们变老。都是生活在一个院子里的……不好意思,失态了。”“从小在这里长大,帮他们相当于帮自己家人一样”早上七点,拿着付千作头一天收集、打印出来

武汉市江岸区永清街道的沈阳社区,是个典型的老旧小区,不止房子老,辖区内60岁以上的1165位老年人,占到全社区常住人口的近23%。社区严格封控的这半个月以来,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他们日常生活所需的物资,成了摆在社区干部面前的大难题。沈阳社区的一群年轻居民加入到为老年人服务的队伍当中,互帮互助,共度时艰。近日,总台央广记者驻守在这个社区里,深度观察这些青壮年守护下的沈阳社区里发生的那些瞬间。

作为社区“原住民”“社区有难,我觉得我应该在”郝梦龄路和张自忠路,包裹着永清街道的沈阳社区。不远处,是长春街、沈阳路、抚顺路、芦沟桥路……这些地名,共同纪念着一段艰苦卓绝的斗争。95年出生的付千作,猫在社区办公室二楼的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每天早9点到晚9点,坐在电脑前做着别人看来很是枯燥的活儿。

付千作:“不会玩手机的、不会用微信的、不会团购的那些老人,到各个值守点位找那里的志愿者,写下他们需要采购的物资单。反馈给我,我就打单子。打出来之后再给负责采购蔬菜的志愿者,明天一大早他们就会去采买。”

付千作从小生活在这里,她自称是沈阳社区的“原住民”。微信上不断蹦出的机械的滴答声,在付千作耳朵里,都是一个个具体而生动的面孔。

又是宅家的一天:你们只管宅(1)

付千作

付千作:“小时候社区(的居民)给予过我帮助,现在社区有难,我觉得我应该在。互助友爱的社会就是这么形成的。(居民们)都是看着我们长大的,我们看着他们变老。都是生活在一个院子里的……不好意思,失态了。”

“从小在这里长大,帮他们相当于帮自己家人一样”早上七点,拿着付千作头一天收集、打印出来的居民采购清单,43岁的社区居民杜崎坐上车,前往指定的蔬菜采购点,为老街坊们买菜。

又是宅家的一天:你们只管宅(2)

某户居民委托社区代买的菜品清单

杜崎:“像今天居民需求的菜米油盐,我基本上是早上帮忙去采购,采购回来就到吃饭的时间了,吃完饭之后,下午就开始各个点给他们分。像我们什么小区孤寡老人也多,市民们年前存的东西吃完了,得有人帮他们采购。我从小在这里长大的,这四十几年了,都是老街坊。看到我当志愿者,我们这儿的街坊邻居就是说,这小孩还挺好,(把我)当(他们)自己家的孩子一样。他们跟我妈一样,都是长辈,相当于我是他们家孩子,就相当于帮自己家人一样的。有时候我妈给我打电话也说,老街坊邻居,能帮的话就帮一下,我说,我知道。”

每天早上出门前,杜崎都会跟附近的老街坊们打个招呼,问一声,要不要带点儿什么。

又是宅家的一天:你们只管宅(3)

杜崎为老街坊们采买的蔬菜,家家户户需求不同,每一家的菜都不一样

杜崎:“免得街坊们再找社区,最后还是我们去做。我们要是不往前冲一下的话,社区里边那些人,忙不过来的。社区总共也就几个人。我主动一点的话,对社区来说,也减轻了负担。大家互相帮忙,早一点把疫情度过了,然后我也想早一点上班,是不是?!”

街坊甲:“谢谢你,蛮辛苦的,我们也是没得办法。”

街坊乙:“谢谢,谢谢。

连声道谢的街坊们,是这些志愿者的爷爷奶奶、叔叔嬢嬢。

街坊丙:“谢谢,谢谢你们,你们辛苦得很,哎呦。”

街坊丁:“谢谢你啊!”年轻的居民志愿者:“不谢不谢,嬢嬢。”

你们只管“宅”,剩下的我们来沈阳社区副书记王锐端说,社区里经营商铺的居民,都有自己固定的进货渠道,他们特别想帮助周边的居民做点什么。但很多商户年龄比较大,社区担心他们经不住长时间高强度的劳动,就没有让他们加入到志愿者队伍当中来。

王锐端:“我们这一条街全都是卖菜和卖肉的商户,商户本来就不能出去,他们也希望能够帮到社区,但存在一个问题,如果说让每一家商户都开门,又会出现交叉感染的问题。”

沈阳社区的13名志愿者,都是在这个社区里长大的。疫情发生以来,他们就帮身边的老年居民做一些跑腿儿的事情。2月20号,社区进一步严格封控之后,这13个年轻人加入到社区组织的志愿者队伍当中,分成四个工种:代买蔬菜的,代买日用品的,代买药品的,以及收集物资需求信息的。当年的小娃儿,现在都成了大姑娘小伙子。

又是宅家的一天:你们只管宅(4)

沈阳社区的年轻人为老年重症慢性病居民采购回来的药品,有时候,一位老人的药,得跑三四家医院才能买齐

又是宅家的一天:你们只管宅(5)

小区里的年轻人笑称,他们是“见活就干,见饭就吃,别拿自己当外人”

志愿者:“我们这里的老年人居多,不会用手机的也很多。所以说我们13名志愿者,是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在里面。大家觉得都很亲切,做这些事情就会更有劲。年轻人是国家的主力,所以都要出来。让我们那群老年人享受到青年人为他们的服务,因为老年人曾经为我们的国家付出过,这个时候,是我们保护他们的时候。有的老年的党员都愿意出来(做志愿者),我说你们别出来,你们就是保护对象,你们安全了,我们社区才会更安全。”

晚上六点半,社区内老旧的街巷里,炒菜的香味,从亮着灯的窗户里飘了出来。

又是宅家的一天:你们只管宅(6)

一个七八岁的小姑娘,从四层的窗户里探出头,朗朗地背着乘法口诀。

又是宅家的一天:你们只管宅(7)

小姑娘:“七八五十六,三五一十五、二六十二、六七四十二、四八三十二。”

又是宅家的一天:你们只管宅(8)

沈阳社区一栋楼门口张贴着一张公告,也是沈阳社区防控的“成绩单”

沈阳社区保留的唯一出口,正对着一条马路,名字叫“胜利街”。

总台央广记者:肖源 左艾甫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