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世间万物本性为空:世间有大乐草木不可辜

世间万物本性为空:世间有大乐草木不可辜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之夭夭,有蕡其实/桃之夭夭,其叶蓁蓁。(《诗经.周南.桃夭》)芷、兰、荷之类的草木在屈子的笔下激荡成了最美的风采,它们造就了湘夫人,造就了湘君,也造就了云中君东皇太一,更造就了我们永远崇拜的香草美人,所以在那个黑暗时代我们总能在屈子身上找到对楚国的希望,不管身处何地,不管如何,他依旧用草木来为楚国引来万里香气,让那个时代的人们能够感觉到,哪怕无光,哪怕国内一片黑暗,但总有香气为他们指引,指引一所方向。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出自《离骚》 屈原)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出自《湘夫人》 屈

世间万物本性为空:世间有大乐草木不可辜(1)

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我注视它们很多很多日子了。它们开得不茂盛,想起来什么说什么,没有话说时,尽管长着碧叶。

汪曾祺先生的文字有股力量,让我们看完后都不自觉的露出恬然一笑,而且他的笔下可纳万物,长在郊外的野菜,随风飘摇的花儿,还有何时生长的葡萄都能入书。

《人间草木》为我们写了很多的人间温暖,也许草木不会言语,但在江南,在塞北,我们总能找到它们的足迹。因为人间草木的存在,我们有了“春城无处不飞花”,有了“千里莺啼绿映红”,有了“秋尽江南草未凋”。

人间当然特别值得留念,因为一草一木都是温暖,可惜我们现在对于节气对于一叶知秋观察的都太少了,不及古人。蒙曼老师就在《四时之诗》中有言,“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古人对季节的变化、对节日的情感,真的比今人敏锐太多,也细腻太多。”所以借此文我们来谈谈古人的人间草木,谈谈古人的一叶一枝。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出自《离骚》 屈原)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出自《湘夫人》 屈原)

屈子的文章中香草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我们读他的文章总感觉有股若隐若现的香气。香草高洁,其作用绝不仅仅只代表美丽,它们早已经演为忠君爱国之意,汉代王逸在《离骚序》中就有言,“《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谕,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灵修、美人,以譬于君。”

世间万物本性为空:世间有大乐草木不可辜(2)

芷、兰、荷之类的草木在屈子的笔下激荡成了最美的风采,它们造就了湘夫人,造就了湘君,也造就了云中君东皇太一,更造就了我们永远崇拜的香草美人,所以在那个黑暗时代我们总能在屈子身上找到对楚国的希望,不管身处何地,不管如何,他依旧用草木来为楚国引来万里香气,让那个时代的人们能够感觉到,哪怕无光,哪怕国内一片黑暗,但总有香气为他们指引,指引一所方向。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之夭夭,有蕡其实/桃之夭夭,其叶蓁蓁。(《诗经.周南.桃夭》)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山有乔松,隰有游龙。(《诗经.郑风.山有扶苏》)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野有蔓草,零露瀼瀼。(《诗经.郑风.野有蔓草》)

说到《诗经》,里面的草木那可真是丰富啊,薇、卷耳、葛、蘋、蘩……

可以想象到,在几千年前,有一群人在田间劳作,他们用自己的声音唱出自然的味道,用自己的声音记录生活的味道,用一双明亮的眼睛去观察身边的一切,我们后人能够欣赏到如此智慧的作品,古代的那些劳动人民实在是功不可没。

世间万物本性为空:世间有大乐草木不可辜(3)

《诗经》的确美了岁月,可是我们却不能用最天真的模样去看它,毕竟这是一部中国现实主义文学,很多内容和时代脱不了关系。所以当我们在看一些美丽的草本植物时,也许那就是劳动人民用心血唱出来的一首离歌。

孔子曾这样描述《诗经》,“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在这本书中,我们能够见到最纯洁的感情,见到最美的风景,见到各种各样人间草木,见到以前的岁月时光。汗滴为笔,草木成诗,尽在《诗经》。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归园田居 其三》 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 其五》 陶渊明)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归园田居 其四》 陶渊明)

要说哪里的草木最多,那得属农村属山林之野,要问哪些文人最懂草木,那还得田园诗人,日日接触观察自然要仔细更多。

俗话说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陶渊明热爱山水厌倦官场,那么他就来到田园,在这里开始他的全新生活。从此他不再道听别人如何种豆,而是自己拿起锄头前往田间,以山水为笔墨,以稻田为画卷,朝而往暮而归,体四季之变化,观枝叶之舒展。

世间万物本性为空:世间有大乐草木不可辜(4)

在先生那个时代,世人崇尚的是华丽文字,对于他这种平淡自然的文章当然是不屑一顾,可是历史才是检验一切对错的标准,那些讥讽之人哪儿去了?不过随时光之河,尽化一抔黄土罢了,而先生的文章不空洞不飘渺,更受后人喜爱。其实先生文章之所以受后人喜爱,我觉得不止是文章的自然,更有先生自身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真性情和潇洒自在的胸怀。五柳先生不受外界影响来到田园,观朝槿赏舒云,品一粥食一粟,唱归去来兮。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狭迳花障迷,闲庭竹扫净。翠羽戏兰苕,赪鳞动荷柄。(《晚春卧疾寄张八子容》孟浩然)

春余草木繁,耕种满田园。酌酒聊自劝,农夫安与言。忽闻荆山子,时出桃花源。(《山中逢道士云公》 孟浩然)

孟浩然也是特别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而且特别真性情,背上长毒疮不遵医嘱纵情欢饮,病发而亡,我都不知该如何去说他的这种风流本性,怪不得李白写诗说他“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可是正是因为这样的真性情,他的文章看起来才特别有灵魂,独一无二不会千篇一律。

世间万物本性为空:世间有大乐草木不可辜(5)

我觉得孟浩然如果身处大自然,面对草木春花,他应该会非常潇洒,披发赤脚然后饮酒弹琴。这不是没有根据的,“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其实热爱山水草木的人,心胸会看的很开,如同大海收纳支流般容万物,大是大非过后内心也会保持天真,我不敢说热爱山水就会内心强大,但是热爱山水绝对会热爱生活,热爱草木内心绝对会一派温暖,所以李白爱和孟浩然做朋友,王维爱和孟浩然做朋友,王昌龄爱和孟浩然做朋友。只见人马来往天南地北,而浩然岿然不动,笑眯眯敞开怀抱迎接众人。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水调歌头·瑶草一何碧》 黄庭坚)

细细风清撼竹,迟迟日暖开花。香帏深卧醉人家/花开暖日迟迟,竹撼清风细细。(《西江月·细细风清撼竹》 黄庭坚)

摘叶寻枝虚半老。拈花特地重年少。今后水云人欲晓。非玄妙,灵云合破桃花笑。(《渔家傲·三十年来无孔窍》 黄庭坚)

黄庭坚和他的老师苏轼一样,爱酒。爱酒的人不也是真性情?比如李白,比如孟浩然。而且黄庭坚是个特别正直的人,他做官期间对百姓那可是用尽了心,古今好官下场都令人唏嘘,故因此遭受过多次贬谪,当他对官场失望的时候他将一腔热血寄情于山水草木。

很多诗词人内心深爱自然,他们且将自然藏于心中,戴上官帽去往高处。但是遇到一系列贬谪后,他们只能将心中热爱的事物牵出来陪伴余生,经历过前半生苦难后,索性余生还有期待,这就是山水草木的力量。

黄庭坚描写的一草一木特别细腻,仿佛不染尘世污浊般,令人醉心。某日,天小雨,庭坚喝酒微醺,将脚从栏杆里伸至屋外淋雨,道“吾平生无此快也。”看完,我只想说一句,“此男儿内心坚毅,大是大非于面前必定面不改色,且心存诗心,胸中一派泰然。”如此就和他笔下的草木一般心态吧, “门外黄尘不见山,此中草木亦常闲。”

不同的草木在不同的文人笔下都能展出不同的光景,崔护笔下的桃花是“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杜甫笔下的桃花是“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王维笔下的桃花是“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

世间万物本性为空:世间有大乐草木不可辜(6)

杨万里笔下的荷花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王昌龄笔下的荷花是“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苏轼笔下的荷花是“一朵芙蕖 开过尚盈盈。”

花开百态,人书百样,不同的人观察事物的角度就会不同,但是不论如何,那些草木总能增加我们生活的韵味,它们属于人间,而人间属于我们。或寻一处深山,在月夜里轻听桂花的落地声,或找一片竹林,细听风篁沙沙声,的确非同凡响。最后还是借汪曾祺先生《人间草木》中的一段话来结尾吧。

赏花赏到气息,氛围,情怀。隔江看花,隔窗听雨,隔着人世中一层一层占有的标签,轻启那古旧又明润的光。如同,浴一回月光,落两肩花瓣,踏一回轻雪,活着,走着,看着,欣喜着,却没有患得患失的心情。

作者:盈昃,一个爱诗词、爱江南的人。幻想是“且放白鹿青崖间”,愿望是“一生好入名山游”。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