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笔记电影口碑:名家盗墓笔记:国产新大片的奇幻创制与类型优化
盗墓笔记电影口碑:名家盗墓笔记:国产新大片的奇幻创制与类型优化我们注意到 2015 年以来 以《大圣归来》、《捉妖记》、《九层妖塔》、《寻龙诀》等为代表的一批新型国产大片集束式出现 将国产大片从“高概念”推向“新概念”能级 局部地实现了电影产业 3.0 格局下新的电影要 素组合与供给结构调整。然而就在“国产新大片”呼之即出的关键节点上 2016 年的头两个季度 这一概念却难以获得 来自市场面的有力支撑 再次变成“漂移的能指”。以此为背景讨论《盗墓笔记》 其对于中国电影产业内涵建设可持续发展的 示范意义就得以放大。事实上 源于中国电影市场内部自我谋求变革的力量似乎从未消失 一旦有了适合创新发展的政策、市场、媒介、观众等生态要素 便会立即焕发巨大的生命能量。我们注意到 近几年互联网影业迅速发力 深度把握渠道与用户 围绕互联网资本化和产业化进行布局。而传统电影公司也频频掀起并购潮 意在跨界延伸实现互联网化 其创制团队不 乏具有互联网背景的投融资、制作、发
文 | 聂伟编辑 | 万能小茜
中国电影自产业化以来持续上演 “速度与激情” 票房纪录屡创奇迹。但第二季度的院线票房增速放缓 新的变数渐次隐现。
作为中国泛娱乐产业航母的舰载机 电影票房的起伏能够较为显性地反映资本市场布局的结构性变化。近期网络剧、网络综艺以及网络大电影的兴起 不仅在消费终端分流了院线市场 而且也在前端融资和制片环节显示出愈发强大的竞争力。
中国电影应在增长的抛物线抵达临界点之前未雨绸缪 将发力点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 充分做好准备 迎接外部关联行业对电影产业既有生存逻辑与游戏规则的巨大挑战 借此机会推进电影产业的结构性调整。
事实上 源于中国电影市场内部自我谋求变革的力量似乎从未消失 一旦有了适合创新发展的政策、市场、媒介、观众等生态要素 便会立即焕发巨大的生命能量。
我们注意到 近几年互联网影业迅速发力 深度把握渠道与用户 围绕互联网资本化和产业化进行布局。而传统电影公司也频频掀起并购潮 意在跨界延伸实现互联网化 其创制团队不 乏具有互联网背景的投融资、制作、发行营销等业界“新势力” 甚至跻身国产大 片从业人员的“新主流”。
随着“互联 网 ”思维强势介入 在适度扩大市场需求的同时 也相应地优化了电影产品供给体系的产出效率。在此基础上 围绕IP资源为核心的质量建设与市场深耕 更加需要国产大片在供给侧给予更为强有力的结构适配、类型优化与价值担当。
以此为背景讨论《盗墓笔记》 其对于中国电影产业内涵建设可持续发展的 示范意义就得以放大。
我们注意到 2015 年以来 以《大圣归来》、《捉妖记》、《九层妖塔》、《寻龙诀》等为代表的一批新型国产大片集束式出现 将国产大片从“高概念”推向“新概念”能级 局部地实现了电影产业 3.0 格局下新的电影要 素组合与供给结构调整。然而就在“国产新大片”呼之即出的关键节点上 2016 年的头两个季度 这一概念却难以获得 来自市场面的有力支撑 再次变成“漂移的能指”。
春季档的《美人鱼》虽然在122天内狂收33.93亿元票房 《澳门风云 3》也轻松迈进10亿元俱乐部 但其“国产 新大片”的气质并不显著 同时期唯有《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依稀让人看到国产大片类型优化的努力。由此推彼 《盗墓笔记》选择8月份强势进场对 疲软的暑期档不啻为一剂强心针 显示出重要的类型接续意义。这似乎再次证明 如果要想给观众一个非得进影院不 可的理由 那些专注于资本跨界融合、IP创意网络化、青年主流观众审美诉求与 新兴视听技术升级的国产新大片 依然 属于不二之选。
《盗墓笔记》借力南派三叔网络文学大IP的雪球效应 填补了数以亿计的“稻米”期待(“稻米”“/ 盗迷” 是《盗墓笔记》原著读者粉丝的群体自称)。
相比传统 国产大片的IP开发方式以单次使用为主 强调即时性应用 国产新大片致力于 打通围绕IP推进“泛娱乐战略”的重要一环 将电影IP开发纳入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流程。《盗墓笔记》依赖粉丝经济进行IP深度挖掘 其策略是将“高概念”电影的“一句话”模式简化为“标签”模式 依赖“标签”鲜明的内容辨识度、庞大的 粉丝群体和跨媒介再生能力 进行内涵 式扩大再生产。例如 影片选择了银幕 新人鹿晗饰演吴邪 以青涩表演对应故 事中天真自然的无邪角色性格 在“粉丝 向”的电影制作中维持了银幕内外的定位平衡。
新世纪之后中国电影一度热衷于古 装大片的华丽形式 从第一个十年里的 《无极》、《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甲》、《画 皮》、《情癫大圣》 到第二个十年开始以来的《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画壁》、《白蛇传说》 、《雪妖魔灵》、《西游降魔篇》、《捉妖记》 自觉形成了古装类型片日趋奇幻化的审美逻辑。
《盗墓笔记》对国产新大片的提振 不仅表现为在内地票房拐点隐现之时再次刷出一天一亿的进账报表 更重要的是 该片在技术和创意的双重维度上标识了国产奇幻电影发展的关键节点。
正如影片核心人物复合而成的雅努斯神像 一边回首、溯望新世纪以来国产大片形制创意的奇幻之旅;一边预示、瞻望未来充分释放想象与技术创新的空间拓展。
两个主角张起灵和吴邪 前者来自时间遥远的前代 凭藉天授颂诗人的身 份 穿梭在回忆和现实之间;后者立足于 模糊且似乎尚未开始的未来 用先知般的预叙口吻讲述。两个人物彼此构成形象配搭和性格互补:吴邪吹奏乐曲 像格 林童话中的吹笛人一样催动生灵;张起 灵偏走大马金刀路线 用峻急而凌厉的攻防阵势撩开地下古墓的多重神秘面纱。片中二人关于拉手还是不拉手的争执桥段引发笑场 而这恰恰属于青年粉丝的彩蛋与欢乐。
首先 从故事的结构肌理看 围绕人和非人角色的情节虚构在架空的历史套层中派生出游刃有余的想象资源。
同为国产盗墓系列电影 《九层妖塔》以幽默台词巧妙对应现实隐喻 让观众一边抚掌大笑 一边心领神会;《寻龙诀》如同器械改装 用美工服装的元素重组完成了对当代历史的阶段式借喻;《盗墓笔记》则更为熟稔地将封印在古代/玄幻领域的奇怪妖魔引入当代 语境 人物叙事和现实特征充分建立关联 受到青年主流观众的欢迎。
20世纪是一个“神话复兴”的世纪 经由21世纪影像技术革命性的创新驱动 IMAX巨幕、3D、VR等沉浸式体验进一步深化了观众亲历神话仪式的在场感。
时至今日 世界范围内的魔幻艺术创作方兴未艾 支撑起“魔幻总动员”的受众基数俨然文化消费市场份额巨大的青年社群 ——毫无疑问 新世代占据了流行文化的主流 他们固然偶尔被旧世代斥之“泛 娱乐化” 仍体现为主动参与选择的文化倾向。他们借助超验逻辑和奇幻想像重新脑补文明的缘起 尽管常常表现得不靠谱 却充满了年轻人直面世界时试图 “把住一些把不住的事体”的热忱与创世纪冲动。
其次 国产新大片正在努力摆脱了中国电影在后期制作环节的尴尬——“五毛”特效 以全新的“造物式”奇幻特 效引爆感官体验。
如果说 传统国产大片注重利用 CG 特效来强化人体机能 营造宏大场面 那么国产新大片的技术野心显然更大 以为我所用、“死磕”到底的姿态创造出各种妖怪精灵和仙境魔宫。
中国拥有悠久的古文明 历史上的 丰富题材应当是电影制作取之不尽的资 源库 然而此前同类型的奇幻电影大多 携带惯性思维 常常缺乏文化自信 忽略 自身的文化传承因子 习惯师法欧美尤 其好莱坞的魔幻大片 甚至直接截取角 色形象 或者从亚洲国家的古装片中复 制造型设计。
这些弊端犹如疮疖一样反 复发作 比如《无极》和《画皮》过分扎眼 的东洋服饰造型 还有《满城尽带黄金 甲》因袭甲贺忍者的打斗模式 不仅引发 观众大面积的审美疲劳 更让中国式奇 幻大片脱离本土语境 变成他者文化烙印的“影像飞地”。
相较而言 《盗墓笔记》恰恰说明国产新大片后期制作正在努力从工业标准化向本土风格化转型。
影片的多种特效制作和环境建模大都围绕吴邪与张起灵的人设而来 虽然在技术上仍然存在需要精益求精的地方 比如诉诸于密集恐 怖症的“毒虿尸鳖”与“四足蛇灵” 但在结合人物动作和情节推进方面 已经表 现出中国式玄幻电影的技术自觉。
影片有一段傀戏段落特别值得称道。地下古墓一场机械与人类的激烈对打 其中人形俑的造型和集体列阵大概是来自兵马 俑的灵感 木俑大小表情各异 关节、头部与眼睛均可转动 惊悚感十足。此外 流珠引火、落沙开门和宿命遗音等桥段 设计也让观众眼前一亮 且都能够在传统文化找到相应的出处 这是十分难得的。
由此 在探寻传统、回归文化母体的意义上 《盗墓笔记》更像是一个显著的影像标志物。影片择取辨识度较高的中国历史物像 经由蓬勃的创意聚合和现代影像技术再现 架构起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玄幻故事。传统文化元素优化构造的华夏影像传奇 或将藉由中国影像技术自觉而兴。
(作者为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授)
声明
文章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获取授权请点击“阅读原文”
商务合作214742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