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伯与祝英台500字,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山伯与祝英台500字,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山伯与祝英台最好的时光,都留给了书院里的黛瓦红墙。此后,就是他们用自己年轻的生命,祭奠这几年的时光。其实,他们还未曾老过,就这样仓促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年轻的生命,对爱情、对生活总是太过浪漫的期盼,急匆匆地,苛求着纯粹不染尘埃,恨不得眼前当下就地老天荒。青春的光阴,从骨头缝里都迫不及待地沸腾着、叫嚣着要一个圆满结局。却忽略了品味“日常”,体味一个人、两地相思、三餐茶饭、四季安暖的美好。 写到这里,还在想,爱情的江湖,是烟花般刹那惊艳,还是该烟火样儿柴米油盐? 说到底,当年,梁山伯与祝英台悲剧的发生,还是因为两个人太年轻,没经历世事的风雨沧桑。他们不懂得校园恋,原本就是用来为青春成长做祭的。 不过终究,梁祝的爱情是绫罗绸缎,是翡翠珠玉,太过精美,失于朴实。于世人来说,少了烟火,难接地气。其实,无论爱情最初是怎样的热烈,如何的激情,待繁华褪去,岁月剥蚀掉爱情的流光溢彩,只余两个凡俗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出场,青春,浪漫,纯粹,绮丽,却又暗暗蕴着深深的绝望气息。仅仅只需一段《十八相送》与一段《化蝶》,就足够将梁祝的爱情演绎到人的心缝里去了。
其实,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历经千年,依然充满了现代感。校园芳菲,韶华男女,女扮男装,挑灯夜读,朝夕相对,三载同窗……这些词汇整合在一起,注定要镶嵌出一段风华故事。不过,也唯有这样的词汇,才适合描述梁祝的爱情。豆蔻年华,青春飞扬,策马扬鞭的大好时光,对未来充满了想像与期待。特别是爱情,青春的俊男靓女,怎可少了爱情。梁山伯与祝英台最好的时光,都给了书院里的爱情。
可也是书院里的这段好时光,要了两个人的命。他们没能在自己的锦瑟年华,被爱情慈悲善待。老实说,梁山伯这样的书生,终究还是太弱柳扶风娇气了些。面对着横刀夺爱,他只会哭哭啼啼叽叽歪歪地沉疴病榻,最后还一命呜呼。总觉着,梁山伯与祝英台死得太窝囊太憋屈,不管“化蝶”有多美,都透着死亡的味道,美则美矣,却美得太过凄绝。
现在看来,谈个恋爱,整成这样,也真是够够得了。这样要命的恋爱,谈一次,死一次,这何止是有毒啊,简直就是见血封喉!这种用韶华生命换来的沉重爱情,不谈也罢!
说到底,当年,梁山伯与祝英台悲剧的发生,还是因为两个人太年轻,没经历世事的风雨沧桑。他们不懂得校园恋,原本就是用来为青春成长做祭的。
不过终究,梁祝的爱情是绫罗绸缎,是翡翠珠玉,太过精美,失于朴实。于世人来说,少了烟火,难接地气。其实,无论爱情最初是怎样的热烈,如何的激情,待繁华褪去,岁月剥蚀掉爱情的流光溢彩,只余两个凡俗男女触手温凉的似水流年,偶尔在忆及时,只是抚乱旧年心事几缕,就家常、就天长地久了。
中国人最讲究儿孙满堂的圆满,讲究寿终正寝的仪式感。还记得奶奶在五十多岁时就准备好了寿衣,一水儿的明艳颜色,晃得人眼晕。现在想想,奶奶是在以一种向死而生的姿态赶赴生命终点的。这些亮堂堂的色彩,不再只是一个女人的爱情,更有着对儿孙幸福美满的祝福。奶奶一直活到了八十多岁,寿终正寝,儿孙满堂,修得了一个烟火红尘中凡俗女子毕生所求的幸福花开、福寿绵绵的美满。
写到这里,还在想,爱情的江湖,是烟花般刹那惊艳,还是该烟火样儿柴米油盐?
梁山伯与祝英台最好的时光,都留给了书院里的黛瓦红墙。此后,就是他们用自己年轻的生命,祭奠这几年的时光。其实,他们还未曾老过,就这样仓促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年轻的生命,对爱情、对生活总是太过浪漫的期盼,急匆匆地,苛求着纯粹不染尘埃,恨不得眼前当下就地老天荒。青春的光阴,从骨头缝里都迫不及待地沸腾着、叫嚣着要一个圆满结局。却忽略了品味“日常”,体味一个人、两地相思、三餐茶饭、四季安暖的美好。
生命,不需要太过的烈火烹油。晨起而作,日落而眠,星光日月,岁月山河,徐徐地度。日子,就在这重复的“日常”中慢慢地老,慢慢地过。踏实,舒心,温暖,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