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心筑牢抗疫堡垒,服务精神代代传
用爱心筑牢抗疫堡垒,服务精神代代传——汤治民勠力齐心同战疫献爱心守家园,众志成城定会迎来那阳光明媚。新冠侵扰无孔不入在祸国殃民,国家不易上海不易居民也不宜;过往邻里匆忙擦身而过不相识,如今整合一起彼此勉励齐抗疫;非常时期做非常事居民共努力,直面妖魔无形侵扰肆意止作怪;
瑞和路350弄位于浦东新区周浦镇东南角,毗邻周东南路,蜿蜒的小河绕区而过,河对面属航头镇管辖。该弄隶属于安阁苑居委,安阁苑分北中南三区,北区和中区居民较多,南区仅312户700多人,因小区地理位置偏僻且居住人口较少,对口幼儿园也属于航头,被当地居民戏称为“三不管地带”。
2022年3月突如其来的奥密克戎病毒,打乱了上海市民的正常生活,和全体上海人民一样,瑞和路350弄开启了统一的封控管理。自3月28日到5月8日,40多天过去了,这个在地图上毫不起眼的小区,居民眼中的“三不管地带”,却能够在周围其他小区病毒肆虐此起彼伏的情况下创造了全阴的奇迹,这是“为人民服务”志愿精神代代相传的完美诠释,这是党员和群众齐心协力书写新篇的最佳体现。
志愿者团队全体合影
发光发热不遗余力 老中青三代党员志愿同行
新冠侵扰无孔不入在祸国殃民,国家不易上海不易居民也不宜;
过往邻里匆忙擦身而过不相识,如今整合一起彼此勉励齐抗疫;
非常时期做非常事居民共努力,直面妖魔无形侵扰肆意止作怪;
勠力齐心同战疫献爱心守家园,众志成城定会迎来那阳光明媚。
——汤治民
汤治民,胡晶清,袁冬英,殷玉金,樊丽惠等, 5060后,老党员代表。本次抗疫志愿者行动中,第一时间主动报名加入志愿者团队。尽管老党员同志们已过花甲古稀之年,但深受年轻志愿者们滚烫的热心感染,在本次志愿行动中丝毫不输青年党员,干劲十足。
“疫情无情人有情,志愿服务齐努力,夜以继日战一线,我们一同共守沪”,袁冬英如是说如是做。身为上海民办平和学校生活管理中心高中部生活老师,袁阿姨将无微不至的工作作风带到了志愿行动中。汤老师和袁阿姨分别负责燃气卡充值和配药登记,按照值日安排,他们总是一大早就来到志愿者服务桌前严阵以待,耐心给有需求的居民解释充值配药时间,登记配药医院、医保卡信息等,并第一时间将相关材料移交给居委会统一配药,药物配好后再亲自送到居民家中,风雨无阻。封控初期得知几位男居民没有锅不会做饭,袁阿姨送饭送泡面送饼干,忙上忙下好不操心。袁阿姨热情爱笑,不仅做好本职配药工作,还主动加入平价蔬菜团一起分菜,动作麻利,为紧张的抗疫活动注入一丝活力。
老年志愿者合影(左起:汤治民 胡晶清 朱金芳 袁冬英)
集安阁苑居委党总支委员和浦东新区作协会员等多重身份于一身的胡晶清老师化身老年宣传队队长,精心拍摄记录下各种精彩瞬间,历多个日夜,经多次斟酌,以本次抗疫为背景发表长篇纪实文学《孤岛福岛幸运岛》,似灯塔似旗帜,引领鼓舞年轻党员和全体志愿者在抗疫斗争中奋勇向前。
胡晶清老师数十年如一日守护小区环境
殷玉金,杨浦区定海街道公助一村居委会干部,自3月28日浦东封城起即封控在家。人在安阁苑心系公助一村,同时响应党的号召就地加入志愿者团队,参与物资发放、抗原回收、核酸检测秩序维护等多项行动,通过网络将350弄的抗疫经验总结分享给公助一村居委,实现线上工作和实地服务两不误。
殷玉金(中)和汤治民(右)正在和居民朱金燕(左)解说即将发放的物资
身为初中英语教师的樊丽惠温文尔雅,教书育人的同时积极参与志愿活动,将自家的消毒片倾囊而出贡献给消杀队,为网课困难的孩子提供电脑,绽放自己的爱心守护小区的一方静好。
一场疫情阻击战,老一辈们的引领,新青年们的担当!
无论身份相同否,众志成城齐抗疫!相亲相爱守家园。
——王剑平
王剑平,70后,上南中学南校教师,上海市首批教育援藏工作队成员,曾登上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在高原缺氧的条件下铸就了无私奉献的志愿精神。在安阁苑居委的领导下,临危受命担任瑞和路350弄志愿者团队队长一职,对队员进行总调度和人员任务安排。
抗疫工作繁琐复杂,狡猾的奥密克戎无孔不入。内防出阳外防输入,这是王老师带领350弄志愿者团队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总结出的制胜法宝。因此每天一次的抗原或核酸检测必不可少,小区24小时360度的全方位防控阻断病毒的输入也是重中之重。在不影响志愿者本职工作的前提下,王老师收集每人的空余时间信息,制定志愿者值班及外送人员核酸查验安排表和楼道消杀任务表,老少搭配,充分发挥每一位成员的专长。发现某些志愿者值班时午饭无法解决,又及时将上午值班截止时间11点调整至12点,使志愿服务更人性化。
王老师身体力行,每天第一时间在志愿者群分布当天工作,早至5点晚至12点,从未间断。抗疫战斗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物资到达时卸货签字有王老师的身影,抗原检测时呼叫居民下楼少不了王老师的声音。居民老父亲住院手术急需外出,家中幼儿高烧需紧急就医,都是王老师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安抚民心并着手处置。封控中期,王老师带领志愿者开着自家的车前往超市为特殊需求人员采购急需物资并发放至居民家中,废寝忘食,从无怨言。王老师是志愿者团队的主心骨,是350弄全体居民的定心丸,是本次抗疫行动中中年党员的杰出代表。
志愿者团队队长王剑平入户为90岁高龄老夫妇做抗原检测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处于战时非常时期,要敢于“亮身份,见行动”,积极宣传正能量,凝聚更大更强力量,筑牢抗疫统一战线,共同守“沪”! ——雷先德
陈明轩,李亚萍,石彩英,王美竹,宁宁,王大大/郭晓晓(夫妻),张磊斌等,80后,党员,志愿者大队中年突击队中坚力量。
销售经理出身的陈明轩,充分利用自身的沟通技能,在本次志愿者抗疫行动中毛遂自荐担任宣传组组长,及时组建信息发布群、350弄抗疫日报发布小组等,协助志愿队队长王老师及时发布最新抗原/核酸检测、物资发放等信息。无论清晨深夜,无论核酸检测还是楼道消杀,只要有志愿服务在行动,陈明轩总会第一时间出现。第一时间将发放物资上传至居民群,第一时间拍摄记录下抗疫的点点滴滴,而后快速编辑成形式多样的各种视频,彰显出“短平快”的宣传能力,通过业主群、朋友圈等第一时间发布最新抗疫动态,以稳定居民在长期封控之中的烦躁和不安。
李亚萍虽工科出身,但对文字和数字都热爱有加。居委志愿者队伍扩充一声令下,半小时内火速召集15人中青年志愿者,加入以王老师为首的350弄志愿者大部队。在5月4日解封试行之前,为安抚民心避免居民外出大面积聚集,起草真挚感人的倡议书《抗疫有你 坚守到底》,号召全体居民非必要不出小区。志愿者团队也以身作则,积极带头,劝说家人屏牢,守住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350弄抗疫日报创刊后,担任文案编辑,在宣传组组长陈明轩的带领下,完美配合其他成员,每日准时为居民送上当日抗疫播报。
服装公司10年的采购经验,带给李亚萍另外一种身份,抗疫志愿大队生活服务队平价蔬菜团“财务总监”,完美搭档热心服务居民的“团长”石彩英。政府抗疫物资虽及时发放但蔬菜有限,线上买菜熬红了无数家庭煮妇的双眼购物车却空空如也,面对此种情况,石彩英化身平价蔬菜团团长解决居民的“菜篮子”问题,先后多次为居民团购黄瓜/西红柿/韭菜/萝卜和土豆/卷心菜/花菜组合蔬菜等。从团购群接龙,蔬菜到货清点,组建平价菜团服务群,到带领一帮姐妹将各类蔬菜按份称重分拣,再通知居民下楼有序排队领取,忙得不亦乐乎。
同时,石彩英还化身“海螺姑娘”,提前为小区行动不便的老人在群里接龙,自己先垫钱,蔬菜到位后再一包包一趟趟送到老人家中,小区的邻居对其无不称赞。李亚萍负责蔬菜的预收款和现场收款,工作中积累的excel汇总技能在蔬菜团购公益行动中运用得游刃有余。
平价蔬菜团在分发蔬菜
居民自助取菜付款
志愿者队伍中唯一的博士宁宁,公司技术大拿,在繁忙的工作间隙加入志愿者团队奉献自己的光和热。母亲节当天化身导演,采摘小区居民自种的金银花小雏菊月季等轧成花束,引导小区的宝贝们为母亲大人送鲜花表祝福,上演了一出感人至深的母亲节感恩大戏。尽管独居却没有独善其身,政府物资大礼包多次推辞转而捐赠给小区更需要的人群,用实际行动回应居民的质疑。
王大大和郭晓晓为党员夫妻,双双投身志愿行动。楼道消杀队中总有王大大的高大身影,核酸检测现场秩序维护小组中不乏郭晓晓的甜美笑容。面对居民的不解和偶尔出现的不良邪气,王大大敢于说不,用文字的力量稳定民心。
王美竹作为18年的老党员,抗原检测发放和回收总是冲在最前面,大门口值班总是提前到达,快递和外送物品消杀整理,再到居民群一一通知居民下来领取。一户居民10人,某天抗原自测突然出现阳性,在核酸复核的几天里,外购物品激增,王美竹不厌其烦一趟趟为其送至家门外,最后该户复核结果全为阴性,全小区为之欢呼,王美竹深觉所做值得。
五湖四海皆兄弟,齐聚安阁做志愿。张磊斌身为公司总经理,日理万机却不忘初心,积极投身核酸检测、物资发放、楼道消杀现场,吃苦耐劳毫无怨言,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的志愿精神。
志愿者团队出征核酸检测前在党旗下高喊“上海加油安阁苑加油350必胜”
感谢每一个心怀热爱的志愿者!作为一名青年党员和社区服务的新人,与志愿者们一同战疫的经历让我收益颇多,尤其与邻居的沟通,完全不同于工作上的沟通,更要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但是也要坚持原则,不忘初心,笃行致远。——范艳秋
范艳秋,乔志洋,90后,志愿者团队青年小分队新生力量。
从事外汇工作的范艳秋,是志愿者团队中唯一的90后小姐姐,被大家亲切地称呼为“艳秋妹妹”。在志愿行动中心怀伟大的爱,做细微的事。每次抗原检测回收完之后,认真核对每栋楼实发数量实收数量,发现遗漏即刻通知补做,最后汇总统计总数量上报,深得志愿者阿姨和志愿者大队长王老师的赞许。同时,化身宣传组抗疫日报版面剪辑小能手,手把手教志愿团队中的几位姐姐制作电子海报,其乐融融热闹非凡,大家齐心协力,每天定时为居民送上生动活泼的抗疫日报,为居民文化生活加餐。
乔志洋,共青团员,暖心小哥哥一枚。在母亲樊丽惠的言传身教下,积极加入志愿者团队,尽一己之力为小区叔叔阿姨服务,身兼楼道消杀员、物资发放员、核酸扫码员、居委配药员等多重身份,楼道消杀汗流浃背不喊累,20斤物资一口气送到6楼不说苦,虽不是党员,却以党员的标准身体力行,阿姨爷叔纷纷竖起大拇指。
物资发放前,90后志愿者整装待发。(左:乔志洋 中:王一 右:裴海涛)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党员和群众志愿服务你争我赶
有一种浪漫叫夫妻齐心并肩。齐心抗疫,并肩抗恶。相互鼓励,默契前行。——黄佳蓉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老中青三代党员的身先士卒下,350弄的群众也纷纷响应,加入志愿者大军,手牵手铸成钢铁长城守护安阁苑南区的大门。
姜恩铨,50后老党员,本次抗疫行动中担任350弄志愿者大队老年队东片组组长。每天清晨,姜老师总是第一个到达值班现场,备好居民自愿提供的六个消杀壶,为门外站岗的志愿大白做好充足的消杀物资保障。不仅如此,强烈要求编入以年轻人为主的值班小组,团购物品到达如果有人围观聚集时,劝说居民保持安全距离,无关人员及时回家,发现有吸烟人士在小区抽烟时也极力劝阻,用自己的行动影响感染着小区的老年群体。此外,姜老师老当益壮,请缨350弄抗疫物资联络员,不时骑着电动车往返小区与居委之间,运来一批又一批抗原试剂箱,小区人员外出需要办理出入证也是姜老师不辞辛苦一趟趟送至居委,在老年志愿者团队中躬先表率。
“疫情无情,人间有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邻里之间,互帮互爱。”1号101朱金芳阿姨,在本次抗疫志愿行动中完美诠释了群众的带头作用。志愿者大队老年队西片组组长,抗疫防护物资储备处“处长”,居委人员后期保障组组长,朱阿姨身兼数职,任劳任怨,和党员姜老师你追我赶,堪称佳话。
大部分居民还在熟睡中的时候,朱阿姨已将当天要发放的抗原试剂盒整理好运至小区宣传栏前,9点左右跟随抗原回收大部队挨家挨户收抗原,10点结束核对当天回收总数量并汇报给队长王老师,而后即刻投入为居委10人提供美味工作餐的连续奋战之中。下午稍有闲暇时,组织志愿者统一分装抗原试剂盒,四点左右又马不停蹄地开始准备居委人员的晚饭。除此以外,朱阿姨还腾出自己的客厅空间存放抗疫物资,政府礼包发放时个别居民不在家,朱阿姨会登记下来,晚上一一打电话通知前来领取,真真正正做到把政府的关怀送到每一户。
志愿者大队长王剑平(左)和西片组组长朱金芳(中)及东片组组长姜恩铨(右)商讨工作方案。
本就是公司党支部书记的雷先德自疫情发生以来自愿向“先锋上海”和社区报到,动员和鼓励支部党员、公司同事投入抗疫相关活动。对接有关部门联系复工复产抗疫保障产品的生产供应,协助公司组织抗疫产品保供。默默无闻,当属雷先德。楼道消杀,核酸检测秩序维护,为耄耋老人堵博超老爷爷送新鲜鸡蛋,只见其人,从未闻其声。陈娟,群众,雷先德之妻,在公司老板和先生走上抗疫第一线的影响下,自愿加入抗疫志愿者大队。得知独居老人不会团购,陈娟在每次团购蔬菜时总会为老人多订一份,也会为不会扫码支付的老人代付菜款,赢得大家的一致称赞。某日雷先德因工作无法值班,陈娟二话不说套上大白,代夫值班,和男同志一样核验快递小哥核酸报告并对物品消杀,成为小区门外值班的唯一娘子军,夫唱妇和传为美誉。
陈娟代夫值班对外卖小哥核酸报告进行查验并登记
陈波,党员,志愿者大队核酸检测队队长兼“首席扫码官”。第一次核酸检测由于经验不足,几栋楼邻居一起下楼排队,造成短时间等待,居民稍有怨言。随后陈波召集志愿者开会,商讨改进方案,规划间隔2米最佳行进路线,分10人检测区和10人排队等候区,10人检测区人员检测完,10人排队等候区即刻跟上,循环往复,700多人的检测时间从5小时缩短到2小时。作为扫码官,碰到小朋友时和蔼可亲,老人排队时耐心帮助老人刷码刷身份证,不时会和居民聊天,维护秩序的同时缓解居民排队的烦躁情绪。
居民有序排队参加核酸检测
热烈温暖团结向上的中国红
郑毅,2022年3月成为中共预备党员,吴瑶,入党积极分子,志愿者团队中党员带群众的另一对年轻夫妻。夜幕降临后楼道上下郑毅在严格消杀,各家各户门把手,楼梯扶手,逐一消杀不落一户;晨曦微露时核酸检测医生旁吴遥已准备就位,协助医生掰断检测棉棒,20人一管核对不容疏忽,721个棉棒掰下来,手已不听使唤,但也不影响下午的志愿值班工作。“毅”起抗疫“瑶”相助,郑吴二人同归家。
郑毅(右)和王剑平(左)正在将蔬菜大礼包运抵居民楼。
陈华,志愿者团队物资发放队男团团长,黄佳蓉,物资发放队女团团长,志愿者中的群众夫妻代表。每逢物资发放,夫妻俩总是争先恐后冲在最前方。30斤一箱的牛奶,20斤一箱的面粉,陈华从物资运送车下卸下,黄佳蓉一箱箱拆开按户分装,用时不过数十秒,配合默契程度令人羡慕。多次物资到达时天色已晚,为保证居民第一时间收到物资,黄佳蓉率六七女将登上物资搬运小车,和男同志一起搬货卸货,上演了一出“巾帼怎能上须眉”的抗疫大戏。小区封控管理后期,团购外送物品逐渐增多,为避免外送人员中存在隐匿的阳性病例,陈华提出防控优化方案,即在大门起降杆外2米以外拉起警戒线,对每一位外送人员进行核酸报告查验后消杀物品并静置再传送至小区内,严实守住了小区的最后一道防线,堪称抗疫金点子。
志愿者正在接力搬运物资。
下得厨房,上得战场。女神天团物资发放马上行动。(左起:高美宏 李亚萍 石彩英 赵冬妹 黄文凤 朱金芳 王美竹)
热血男团八人行(左起:朱杰峰,陈明轩,周斌菁,于江,陈华,陈波,乔志洋,张磊斌)
赵冬妹,50后群众,大家亲切地称其为“梅梅阿姨”。上海封控一开始就加入志愿者服务战斗中,分装回收抗原试剂盒,发放物资,顾不上吃饭也要帮志愿者姑娘们分装蔬菜。慈眉善目的梅梅阿姨,用亲切的笑容感染着所有年轻的志愿者和左邻右舍。其子周彬菁,彬彬有礼,门口值班和楼道消杀不在话下。和同龄人乔志洋一起,在完成本小区物资发放的前提下,支援安阁苑中区和北区,再苦再累也不说出口,用自身行动向大家诠释了新一代90后的新形象。
袁琴,群众,雷厉风行,小区的正义使者。“1号2号3号楼收抗原啦!”每天早上,袁阿姨的呼叫声已成为居民起床的定时闹钟,大家按要求做好抗原检测有序下楼交给袁阿姨,而后开启一天美好的生活。小区里有人吵架了,袁阿姨上前劝和,却被居民误解。袁阿姨大义凌然,深知抗疫关键时期封控已久居民的情绪波动无常,不计较不委屈,第二天照样精神抖擞地呼叫爱睡懒觉的居民。同时,袁阿姨还化身Tony老师,和陈明轩、石彩英以及小区专业理发师一起,前后为53位居民义务理发,技艺精湛,深得居民赞许。
袁琴(中)和小区居民正在为老人义务理发。
朱杰峰,群众,70后的身板80后的心态,扶过老人救过小孩,流淌在血液里的正义感让他成为志愿大军的一员。居民群中一旦有不实言论,朱杰峰义正言辞,苦口婆心,将影响抗疫大局的星星之火消灭在萌芽状态。身为楼道消杀队中最靓的仔,对于新加入的消杀成员王燕,言传身教,每天每人3栋楼的消杀工作总是最先完成,形成最佳消杀搭档。王燕加入志愿者队伍时间较晚,但干起活来毫不含糊,在后期大部分志愿者因工作原因无法回收抗原时仍然坚持每天准时到岗,核酸检测时为医生整理取样棉棒,在抗疫攻坚战中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装备精良,英姿飒爽,缉“毒”小分队即将展开行动。
柴文鑫,志愿者团队中的热心小伙,男团团宠。疫情爆发的时刻,勇敢逆行,化身蓝色军团一员。一张张刻骨铭心的抗疫瞬间,一个个慷慨激昂的战斗视频,在柴文鑫的手里悄然诞生;1号502的电脑开不了机,他第一时间冲到火速解决;4月9日夜晚,和全体志愿者并肩作战,坚守到23:26,顺利完成所有居民的核酸检测。乐观向上,不畏艰难,即使在4月23日回归工作岗位后,也不忘在志愿者群里给大家加油打气,把公司发放的物资转给急需的居民,看到志愿者公益理发的图片又主动在公司为同事义务理发,将志愿服务精神践行到底。
350弄大白志愿队(左起:雷先德 于江 柴文鑫 胡晶清)出征支援兄弟小区。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齐心抗疫,共同守“沪”。江苏好男儿于江,美凯龙爱家房产销售员,坚毅自信,谦虚好学,在志愿行动中擅于攻克重点难点。物资发放时一边当起传物接力棒,一边手持大喇叭提醒居民不要聚集;楼道消杀晚8点开始,7点不到于江就提前检查喷壶是否有故障,装满所有消杀喷壶,为后来的消杀战友备足粮草;志愿行动之余,利用自身资源为居民团购新鲜水产,为居民餐桌添上难得的正当肥的的鲈鱼之鲜。
高美宏,志愿者中的青年女教师代表。除冲锋在物资发放第一线,高美宏还化身美食团长,为居委人员蒸上热气腾腾的包子,为居民团购物美价廉的牛脊骨,即使深夜到货也不辞辛苦为居民把美味送到家,丰富了封控期间居民的餐桌。5月4日解封外出日,高美宏提议增加值班人员,对外出回家居民进行全面消杀,以杜绝外来的病毒侵入。虽为挺身而出的凡人,却成为志愿者团队中的女英雄。
黄文凤,陈明轩之妻,在陈明轩日日出勤早出晚归参与志愿行动时,照顾好一家老小,和诸多志愿者家属一样,形成坚实的志愿服务后盾。组建牛奶团,多次为居民团购货源可靠物美价廉的牛奶,得知一位小区爷叔亟需为孙儿购买牛奶,紧急加团,保证封控时期居家上网课孩子的营养充足。后期深受陈明轩影响,积极投入志愿行动大队,实实在在为居民办实事。
戴珺(安安老师),发挥播音与主持专业加持在身的特长,搭档袁琴阿姨,用响亮的嗓子唤醒沉睡中的居民,抗原回收行动中以一抵百。同时,组建童声合唱群、抗疫剧目群等,举办云音乐会,为居民送上精神生活大餐。王小卫,做好事从不留名,居民缺食物时投送自家的方便面和水果,志愿者团队刚组建时急需楼道消杀人员她第一个报名,物资发放时挺身而出和男同胞一起搬运重物,带着自己的女儿马舜芹一起参与志愿行动,树立起好榜样,影响着后来越来越多的少年志愿者加入抗原分发回收的行动。
抗疫必胜,安安加油!
少先队员马舜芹(右,周浦实验学校七(4)班)和刘子媛(左,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投入物资发放战斗。
孟祥宇(周浦实验学校五(2)班)正在回收抗原。
赵莞楚(周浦实验学校一(7)班)随母回收抗原试剂盒。
陈彤(周浦实验学校三(6)班)随父出征消杀现场。
争先恐后,志愿服务。很多没有加入志愿者队伍的居民,同样用他们的行动发光发热。如秀兰化身平价蔬菜团的统计员忙前忙后,郭宁化身水果团团长为居民团来酸甜可口的水果;匿名好邻居为志愿者送来水果、消杀喷壶、防护服口罩等抗议物资,养生达人送上中药包,Carole身为女子却担起整猪团购群的团长,和小区的屠夫叔叔一起,三次为居民团购安全实惠的猪肉;来自平静音乐室的钢琴老师,在母亲节当天为居民献上演奏《天之大》;晨起锻炼的叔叔阿姨,自愿加入清理小区树叶垃圾的义务团队;5月4日解封日,居民贡献出自家的烟花,350弄门外的瑞和路,噼里啪啦,响彻云霄,仪式感满满......
正是老中青三代党员代代相传的志愿服务精神,正是居民群众发自内心的默默支持和全力配合,使得瑞和路350弄这个居民眼中的“三不管地带”凝聚成空前团结的一股力量,在抗疫的这场大考中取得近乎满分的优异成绩,书写了抗疫的新篇章。宣传小组为每次前来核酸检测支援的援护医生精心拍摄了视频,援沪医疗队江苏连云港陶医生如此评价“你们小区真的是我去上海这么多天,遇到最好最有组织的团队,最有爱心的团队”“这个小视频永远收藏哦,超级感动!佩服你们团队的团结友善精神。胜利在望了!胜利属于你们的!”
主笔:冰湖碎萍
校对:汤治民 胡晶清 范艳秋
供图及视频:陈明轩 袁冬英 柴文鑫 宁宁 石彩英 陈华 陈波等全体志愿者
本文中抗疫志愿服务事迹为精选,每一位参与行动的志愿者和群众都是英雄,每一次志愿战斗都离不开所有战友的同心协力,刻骨铭心的瞬间太多太多,感人肺腑的声音太多太多,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恕笔者精力有限,不能一一概述。但这两个月的朝夕相处,会成为笔者人生中那一抹无法磨灭的回忆。感谢有你们,我亲爱的志愿者战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