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赵孟頫的行书远游(赵孟頫春山澹澹)

赵孟頫的行书远游(赵孟頫春山澹澹)赵孟頫确立了苏轼以降文人画的提倡与发展,他在四十二岁到四十九岁创作的《鹊华秋色》与《水村图》,可以说是“文人画”最早的典范。画面以荒疏萧散的笔法,像写字一样留下重重墨痕。山的皴法,水的波纹,不刻意求工,只是一种风景的纪念,只是和知己朋友分享山水的心情。因此少不掉画面留白处的题跋,以秀润的小楷行书,写不能忘怀的心事。“诗”“书”“画”三者合而为一,组成不可分的美学意境,开创了世界美术史上独一无二的文学与绘画视觉艺术结合的先例。 书法对文人而言,是从小锻炼自己的基本功。“横平”、“竖”、“点”、“捺”、“撇”、“磔”,是书法线条,也是绘画元素。“书画同源”又再一次被赋予新的结合意义。 赵孟頫之后元明清的美学发展,绘画、文学、书法三者已经无法分割。 画家不可能没有诗文底蕴,文学的追求从主题喻意,到诗文题字内容,都不是传统只讲求技术的画匠所能应付的。在文人画美学主导下,“匠气”反而成为最低劣的品质

赵孟頫的行书远游(赵孟頫春山澹澹)(1)

赵孟頫的行书远游(赵孟頫春山澹澹)(2)

“诗书画三绝”第一个在作品上集大成的人物,应该是赵孟頫。

赵孟頫的行书远游(赵孟頫春山澹澹)(3)

赵孟頫确立了苏轼以降文人画的提倡与发展,他在四十二岁到四十九岁创作的《鹊华秋色》与《水村图》,可以说是“文人画”最早的典范。画面以荒疏萧散的笔法,像写字一样留下重重墨迹。山的皴法,水的波纹,不刻意求工,只是一种风景的纪念,只是和知己朋友分享山水的心情。因此少不掉画面留白处的题跋,以秀润的小楷行书,写不能忘怀的心事。“诗”“书”“画”三者合而为一,组成不可分的美学意境,开创了世界美学史上独一无二的文学与视觉艺术结合的先例。

赵孟頫的行书远游(赵孟頫春山澹澹)(4)

赵孟頫 老子像 故宫博物院

赵孟頫之后元明清的美学发展,绘画、文学、书法三者已经无法分割。

画家不可能没有诗文底蕴,文学的追求从主题喻意,到诗文题字内容,都不是传统只讲求技术的画匠所能应付的。在文人画美学主导下,“匠气”反而成为最低劣的品质,成为文人嘲笑的对象。

赵孟頫的行书远游(赵孟頫春山澹澹)(5)

赵孟頫 饮马图

书法对文人而言,是从小锻炼自己的基本功。“横平”、“竖”、“点”、“捺”、“撇”、“磔”,是书法线条,也是绘画元素。“书画同源”又再一次被赋予新的结合意义。

赵孟頫的行书远游(赵孟頫春山澹澹)(6)

赵孟頫确立了苏轼以降文人画的提倡与发展,他在四十二岁到四十九岁创作的《鹊华秋色》与《水村图》,可以说是“文人画”最早的典范。画面以荒疏萧散的笔法,像写字一样留下重重墨痕。山的皴法,水的波纹,不刻意求工,只是一种风景的纪念,只是和知己朋友分享山水的心情。因此少不掉画面留白处的题跋,以秀润的小楷行书,写不能忘怀的心事。“诗”“书”“画”三者合而为一,组成不可分的美学意境,开创了世界美术史上独一无二的文学与绘画视觉艺术结合的先例。

赵孟頫之后元明清的美学发展,绘画、文学、书法三者已经无法分割。

画家不可能没有诗文底蕴,文学追求从主题喻意,到诗文题字内容,都不是传统只讲求技术的画匠所能应会的。在文人画美学主导下,“匠气”反而成为最低劣的品质,成为文人嘲笑的对象。

赵孟頫的行书远游(赵孟頫春山澹澹)(7)

赵孟頫《秋深帖》 纸本 册页 26.9x53.3cm 行书 18行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书法对文人而言,是从小锻炼自己的基本功。“横平”、“竖直”“点”“捺”“撇”“磔”,是书法线条,也是绘画元素。“书画同源”又再一次被赋予新的结合意义。

赵孟頫画“枯木竹石”,常常在画上题诗——

石如飞白木如榴,写竹还应八法通。

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

赵孟頫具体说出:画奇石用了书法上的“飞白”皴擦,画枯木用了古篆字的笔触,画墨竹需要了解精通写字的“永字八法”。

赵孟頫的行书远游(赵孟頫春山澹澹)(8)

元 赵孟頫 松阴高士图 (美)私人藏

赵孟頫重新界定了“书画同源”这一古老成语的全新理解,也清楚昭告了新文人美学以书法主导绘画的精神实质。

书画不分家的情况下,赵孟頫究竟应该归属于绘画来讨论,还是归属于书法,变成有趣的课题。

赵孟頫的行书远游(赵孟頫春山澹澹)(9)

赵孟頫 人马图 大都会博物馆

以作品来看,赵孟頫的书法量多而质精,书风一直影响到元明诸家,在董其昌身上做了总结。到清代金石派兴起,传承了几百年的赵孟頫帖学风格才受到批判与怀疑。

形式主义美学的一种遗憾

赵宇把魏晋文人——特别是王羲之,特别是唐摹本兰亭的精神——发展到了极致。赵孟頫临的《兰亭》(藏北京故宫)笔画工整妍媚,已经把魏晋文人不刻意求工的潇洒变成了一种形式美。

赵孟頫的行书远游(赵孟頫春山澹澹)(10)

赵孟頫 古木散马图

赵孟頫在书法上用功极勤,不断从类似《兰亭》的古帖中锻炼笔法,练就一种线条上惊人的准确。

“准确”、“形式美”为赵孟頫赢得了书史上不朽的地位,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也正是这种对“ 准确”、“形式美”过度的在意,常常使人在阅读赵字时有一种说不出的遗憾,仿佛反而怀念起颜真卿《祭侄文稿》,或苏轼“寒食帖”,那些草稿中的率性,脱漏,甚至涂抹修改。

赵孟頫的行书远游(赵孟頫春山澹澹)(11)

赵孟頫《违远帖》 纸本 29.7 x29.7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赵孟頫显然向往魏晋文人的洒脱放逸,他一次一次地临摹《兰亭》,书写曹植的《洛神赋》,刘伶的《酒德颂》,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都看得出他内心世界对魏晋文人的放达佯狂有多知深的“心向往之”。但是在现实世界,赵孟頫似乎一生不得不跟世俗委屈妥协。作为赵宋皇室后裔,他逃不过蒙古新政权必然要笼络利用他的命运。赵孟頫以前朝皇族身份入仕元朝,一路官至翰林院承旨、荣禄大夫,位极人臣,荣华富贵,也如他的书法,雍容华美如盛放之花。

赵孟頫的行书远游(赵孟頫春山澹澹)(12)

赵孟頫 宗阳宫帖 纸本 27.5x28.7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赵孟頫的绘画如果透露了他向往隐居,向往放逸于山水的心愿,开创了元代汉族士人“逸笔草草”山水的最早格局;那么,他的书法却相对之下有及多拘谨,有太多“优雅”、“唯美”、“姿态”的讲究。

或许,赵孟頫代表了一种心灵与外在现实两相矛盾妥协的圆融。喜欢他的书法,称赞这“圆融”;不喜欢他的书法,也常以这“圆融”解释他一路委曲求全的“姿媚”。书法美学已无法把“字”与“人”做完全的切割。“书品”也就是“人品”。

赵孟頫的行书远游(赵孟頫春山澹澹)(13)

赵孟頫 秀石疏林图卷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赵孟頫的行书远游(赵孟頫春山澹澹)(14)

赵孟頫 二羊图

赵孟頫的行书远游(赵孟頫春山澹澹)(15)

赵孟頫 疏林秀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赵孟頫的行书远游(赵孟頫春山澹澹)(16)

赵孟頫 吹萧仕女图

赵孟頫的行书远游(赵孟頫春山澹澹)(17)

赵孟頫 诸葛亮像

赵孟頫的行书远游(赵孟頫春山澹澹)(18)

赵孟頫 滚尘马图卷 拍品

赵孟頫的行书远游(赵孟頫春山澹澹)(19)

赵孟頫 人骑图卷 30×52厘米 纸本设色 北京故宫博物院

赵孟頫的行书远游(赵孟頫春山澹澹)(20)

赵孟頫 调良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赵孟頫的行书远游(赵孟頫春山澹澹)(21)

元 赵孟頫 双松平远图 纸本墨笔 26.7x107.3厘米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赵孟頫的行书远游(赵孟頫春山澹澹)(22)

元人集锦卷 赵孟頫 枯木竹石

赵孟頫的行书远游(赵孟頫春山澹澹)(23)

赵孟頫 洞庭东山图

赵孟頫的行书远游(赵孟頫春山澹澹)(24)

赵孟頫 水村图 纸本设色 24.9x120.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赵孟頫的行书远游(赵孟頫春山澹澹)(25)

赵孟頫的行书远游(赵孟頫春山澹澹)(26)

赵孟頫 《惠书帖》纸本,纵31.0cm,横38.3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赵孟頫的行书远游(赵孟頫春山澹澹)(27)

赵孟頫的行书远游(赵孟頫春山澹澹)(28)

赵孟頫的行书远游(赵孟頫春山澹澹)(29)

赵孟頫 《致季博札》纸本,纵27.7cm,横49.4cm。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藏

赵孟頫的行书远游(赵孟頫春山澹澹)(30)

赵孟頫《过蒙帖》纸本,行书,纵29.5cm,横39.6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赵孟頫的行书远游(赵孟頫春山澹澹)(31)

进入砚田书院圈,每天进步一点点: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