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未来5年发展趋势:滨州未来长这样
滨州未来5年发展趋势:滨州未来长这样提升景观体系,宜居宜业宜游;抓住发展机遇,打造明珠名片;2、规划目标:为全面推进滨州市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特编制《滨州市主城区“四环五海”风貌暨“36桥、72湖、108园”提升规划》。成果应作为各相关专项规划、详细规划编制景观风貌规划的依据。3、规划内容3.1规划目标: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文”的黄河明珠,生态滨州。
滨州市主城区“四环五海”风貌暨“36桥、72湖、108园”提升规划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滨州市于2019年6月初启动了《滨州市主城区“四环五海”风貌暨“36桥、72湖、108园”提升规划》的编制工作,现该项规划征求意见稿已编制完成 希望关注滨州规划建设的各界人士对《滨州市主城区“四环五海”风貌暨“36桥、72湖、108园”提升规划》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我们将根据您的反馈意见对该项规划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最终成果。
书面意见反馈至邮箱:szyjkjghk@163.com
3186519
1、规划范围:滨州市主城区
2、规划目标:为全面推进滨州市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特编制《滨州市主城区“四环五海”风貌暨“36桥、72湖、108园”提升规划》。成果应作为各相关专项规划、详细规划编制景观风貌规划的依据。
3、规划内容
3.1规划目标: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文”的黄河明珠,生态滨州。
抓住发展机遇,打造明珠名片;
提升景观体系,宜居宜业宜游;
挖掘文化特色,讲好城市故事。
3.2区域新“四环”规划
基于四环五海的已有建设,在城市交通、用地发展的基础上,丰富四环内涵,在城市外部区域形成新“四环”的概念。新“四环”利用纵横河流廊道、绿化廊道形成“纵横交错,环环相扣”的新城市生态景观框架,即自然生态景观环、郊野康体休闲环、外围旅游交通环、生态水韵森林环。
3.2.1自然生态景观环-生态环
以城市外围的林地、农田、水系、绿地等为绿色基底。建设成为城市外围的重要生态屏障。
3.2.2郊野康体休闲环-景观环
依托城市外围湿地、农田、水系等自然景观打造滨州郊野康体休闲环,发展生态休闲产业。
重要郊野休闲公园区:北部生态农业园(冬枣采摘)、大高航空城;
东部至韩墩干渠、东海生态区、万亩冬枣园、郊野森林;
西部西海、小开河生态区(万亩花海等),西北三河湖省级湿地公园,西南部古镇风情(魏集镇);
南部南海湿地、黄河生态区(黄河风情带)、龙江湿地公园、打渔张湿地公园。
3.2.3外围旅游交通环-交通环
为外围休旅提供更好交通保障,体验交通休闲,揽尽滨州美景,赏绿观水听澜。利用永莘路(S316)、西外环、南外环、高二路、广青路、205国道围合成“城市旅游交通环”
3.2.4生态水韵森林环-森林环
依托城市原有“四环”,重新打造成为“环城而动、绕城即景”的四环水韵森林,构建“望绿、亲水、赏绿、畅游”的生态景观廊道体系,提出“水韵森林”概念,使之成为主城区中的森林绿带,连接河流、生态等生态廊道,激活城市生态要素,加快城市生态循环。
3.3理水
水系规划构建主城区“一带、一核、一环、六廊、八湖、多点”的城市水系空间结构。
一带:黄河生态保育带。
一核:中海城市核心公园。
一环:环城市景观水系(原城市四环)。
六廊:西沙河廊道、秦皇河廊道、新立河廊道、张肖堂三干渠廊道、秦台河廊道、朝阳河廊道。
八湖:东海、西海、南海、北海、秦台水库、蒲城水库、江南水库、龙吟水库
多点:凤凰古城湿地、龙江湿地、蒲河湿地、凤凰湖、玲珑湖、鲲鹏湖、彩虹湖等多个景观水系节点。
3.4增绿
城市及周边绿地规划构建“核心公园、多廊多点、网状结构、外围多点、景观外环、绿水相伴”的结构
通过规划建设绿地系统,串联并展现滨州市自然景观与人文风情,在区域范围内构筑以区域绿道为骨干、城市绿道为支撑、点状绿地为补充,结构合理、衔接有序的绿地网络。
3.5塑景
3.5.1打造八大湿地公园
在总体规划基础上,通过八大湿地的打造来保障滨州市的生态环境,支撑生物多样性,保持区域良好小气候,同时为人们提供观光旅游、休闲娱乐及生态环境的科普教育等功能。
包括:三河湖湿地公园(省级)、白鹭湖湿地公园(省级)、打渔张湿地公园(省级)、龙江湿地公园(省级)、秦皇河湿地公园(省级)、蒲河湿地公园(省级)、南海湿地公园(省级)、凤凰古城湿地公园。
3.5.2打造六处郊野公园
东西海的营造
东海:保障水库水利功能,打造优美生态环境
西海:结合西海水库,营造城市网红景点
其他郊野公园
秦台水库:渤海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基地
龙吟水库:大河之旁,湿地之首
江南水库:大河之旁,湿地之尾
凤凰古城生态公园:体验生态文化,塑造研学旅行基地
3.5.3打造十四处郊野公园
对现状的十处主要公园进行改造提升,并规划新增凤凰湖公园、站前公园、羚羊湖公园、龙眼湖公园共四处综合公园。
城市居民提供游憩休息、文化娱乐等多功能的活动场所,适合于各种年龄和职业的城市居民进行一日或半日的游赏活动。同时可提升城市面貌、生态环境等。
3.5.4打造城市四级体育设施配套体系
市级体育设施公园—25分钟:以城市级综合体育设施为主,共1个。
片区级体育设施公园—15分钟:规划3个片区级以服务片区的体育场馆为主。
居住区级体育设施公园—10分钟:借助综合性城市公园,共14个,打造以室外体育场、气膜结构的临时体育馆为主。
社区级体育设施公园—5分钟:借助街头绿地、小型公园等,建设社区室外球场、运动场,增添社区活动,打造室外运动小客厅。
3.5.5重要节点-城市景观格局构建
规划形成“南楼北塔、东林西牧、中兴”的城市景观空间格局,丰富城市层次。
3.5.6重要节点-中海公园
改造策略:规划形成南楼北塔、东林西牧、中兴的城市景观空间格局,丰富城市层次。构建滨州城市制高点(200m)。重新划分城市天际线,体现中海之靓,体现城市用地之价值。
结合未来在中海举办的各种体育运动和社会活动,更需标志性建筑提升城市品牌。改造现会展中心为全市体育运动产品销售展示的集散地(如自行车集散处、运动品牌专卖店、马拉松专营店),同时改造局部成为“铁三运动协会”以及其他运动协会。
项目引进:①铁三运动、②半程铁三运动、③短距离皮划艇比赛、④自行车比赛、⑤马拉松比赛
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滨州市于2019年6月初启动了《滨州市主城区总体城市设计及城市特色风貌规划》的编制工作,现该项规划征求意见稿已编制完成 希望关注滨州规划建设的各界人士对《滨州市主城区总体城市设计及城市特色风貌规划》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我们将根据您的反馈意见对该项规划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最终成果。
项目背景
近年来,滨州市主城区建设速度明显加快,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为塑造滨州市城市风貌特色,提升城市内在品位和总体形象,改善人居环境,编制该规划,为滨州市主城区的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和建设管理提供依据。
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包含滨州市主城区及黄河片区,总面积300平方公里。
城市形象定位
总结城市文化特色和空间特征,在“四环五海,生态滨州”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城市形象特色定位:四环五海 大河湖城。
发展策略
从城市的个性、城市的架构、城市的风貌、城市的环境、城市的活力、城市的管理五大方面,提出有序塑城、特色亮城、水绿润城、活力焕城、智慧营城五大城市发展策略以及若干设计路径。
城市空间结构
基于上位规划对滨州主城区整体空间格局进行优化重塑,提出性的城市空间结构:内外两带 五廊六轴 九区九源。“内外两环”指环城生态景观水环内城文化景观水环;“五廊”为五条不同特色的水系生态景观廊道:“六轴”为城市六大骨架性轴线;“九区”为九大功能板块;“九源”为不同功能特色的九大城市中心。
城市景观风貌规划
依托滨州城市功能布局特征,划分十个特色风貌区,并提出控制引导措施。并打造对外展示型景观界面和城市特色型景观界面,塑造环中海、高铁枢纽、老城区、滨州高新区四大核心景观节点,以及若干城市重要景观节点、一般景观节点。
城市色彩规划
提炼出绿、黄、蓝、银白、橙五种滨州城市代表性色彩,并加以空间落实,形成城市色彩廊道;将滨州主城区分为七个色彩区,并提出各个色彩区的控制导则。
城市公共服务和生活圈体系规划
将滨州主城区划分为26个公共服务配置单元,每个单元构建社区中心—邻里中心——街坊中心三级公共服务体系。每个单元配置一个社区中心,若干邻里中心,结合社区配置街坊中心,实现公共服务全覆盖。
片区城市设计控制和引导
结合片区的现状情况,对九个城市功能片区制定城市设计控制和引导措施,落实整体层面对片区的控制和管理要求,引导片区的城市规划和建设。
系统控制导则
对城市色彩、城市开放空间、城市街道空间、街道设施和家具、广告店招和标识、城市灯光照明、建设设计等五个方面制定控制导则.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