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死亡的边缘一切都不重要了,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死亡观
面对死亡的边缘一切都不重要了,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死亡观除却关于知情同意权的探讨外,这部影片隐含了另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死亡观?乐于谈生,讳于谈死,中国人自古如此。这种传统和保守的死亡观,实际上为原本可以理性、真诚的人际关系蒙上了阴影、套上了枷锁。我们去医院探望卧病已久的朋友,明知其时日无多,却还是口口声声地笑着说“等你出院以后……”之类的话;我们接受不了亲人的死亡,不愿考虑其真实意愿,使用了那么多痛苦的过度治疗手段维持其生命。《别告诉她》剧照《别告诉她》剧照家族选择不告诉奶奶罹患癌症的事实,尽管美国儿子一家一度纠结——基于美国法律,这是违法行为——全家最终达成了“别告诉她”的一致。就片尾的结果来看,六年后奶奶(真实生活中)依然健在,看上去皆大欢喜。“告诉”和“隐瞒”的冲突,真的只是哪一项是更“为了奶奶好”的选择吗?看似“孝顺”的手段和“美好”的结果,是完全合情合理的吗?“告诉她”的结果一定就是不好的吗?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如何
《别告诉她》海报
《别告诉她》从电影艺术的角度来看是平庸的,却胜在题材。当下,空巢老人、癌症、临终关怀等关键词日渐成为中国社会不得不直面的“痛处”,这部讨论癌症患者本人是否应该拥有知情权的影片,有点切中要害的意思。
现代概念上的患者知情同意权(Informed consent)最早来源于纽伦堡审判。针对二战期间德国纳粹医师强迫集中营受试者接受不人道人体试验这一罪行,战后通过《纽伦堡法典》第一次规定了该项权利,而后又以世界医师总会发布的《赫尔辛基宣言》等规范性文件进一步确认,并成为各国相关领域立法普遍遵循的基本原则。从其来源就可以看出,知情同意权是人权的衍生,是对人类基本尊严的一种保障。《别告诉她》涉及到的是这项权利在现实医疗问题中的归属分歧:知情同意权到底属于患者还是家属?而影片的冲突点,是中美两国的法律规定和社会文化在该问题上的对立取向。
我国现行法律,就知情同意权呈现出在“患者”和“家属”之间摇摆不定的暧昧状态,如规定“医师应当如实向患者或者其家属介绍病情,但应注意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法律效力最高)、“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书面同意”(《侵权责任法》)、“因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不宜向患者说明情况的,应当将有关情况通知患者家属”(《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这些规定构成了影片中“别告诉她”的法律依据。
《别告诉她》剧照
家族选择不告诉奶奶罹患癌症的事实,尽管美国儿子一家一度纠结——基于美国法律,这是违法行为——全家最终达成了“别告诉她”的一致。就片尾的结果来看,六年后奶奶(真实生活中)依然健在,看上去皆大欢喜。“告诉”和“隐瞒”的冲突,真的只是哪一项是更“为了奶奶好”的选择吗?看似“孝顺”的手段和“美好”的结果,是完全合情合理的吗?“告诉她”的结果一定就是不好的吗?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个个案:是以此为由继续“不告诉”罹患绝症的至亲,还是以此为契机,重新思考患者知情同意权真正的价值。
奶奶至少被剥夺了以下几项权利:其一,知道自己身体状况的权利。罹患癌症必定不是毫无临床症状的,家人对病情的隐瞒甚至伪造,给患者造成了错觉和困惑。其二,选择治疗方式的权利。“我”是患者本人,为什么别人可以决定“我”怎么治病?家人以“维生素”为名胡乱给奶奶吃抗癌药物,可能是用自以为是阻碍了治疗。其三,自己面对死亡的权利。死亡是人生的必修课,“我”有权利决定怎么面对生,“我”更有权利决定怎么面对死。我们的出生是完全被动的,我们的死亡过程难道也要在不知情和没有主动权的状况下进行吗?我们关于“临终”的种种权利,在这个不论自由和人权都应该取得大幅度进步的时代,难道还要像两千年以来中国人一直做的那样,基于儒家文化的“孝顺”、“集体主义”而被剥夺吗?
《别告诉她》剧照
除却关于知情同意权的探讨外,这部影片隐含了另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死亡观?乐于谈生,讳于谈死,中国人自古如此。这种传统和保守的死亡观,实际上为原本可以理性、真诚的人际关系蒙上了阴影、套上了枷锁。我们去医院探望卧病已久的朋友,明知其时日无多,却还是口口声声地笑着说“等你出院以后……”之类的话;我们接受不了亲人的死亡,不愿考虑其真实意愿,使用了那么多痛苦的过度治疗手段维持其生命。
我在医院遇到过一位中年女子,他的先生多年前因车祸成为了植物人,她不忍他的离去,用各种方式挽留其生命并以一己之力照顾他十余年。这让人感动落泪,但我也不由会在心里问:这是她丈夫想要的生活和生命吗?临终的朋友想听到的或许不是一句虚伪的安慰,而是“我知道你很痛苦,如果你愿意的话,请让我温柔地陪伴你走过最后一段人生路”;临终的亲人想要的或许不是插管、不是鼻饲,而是“我们愿意抛开自己的不舍,让你在没有那么痛苦的状况下好好离开”。临终的一切,应该以尊重患者的意愿为第一标准,而不是各种“善意”的意志强加。
《别告诉她》剧照
我不知道死亡是什么,但绝不是只有黑暗、只有恐惧、从而必须用忌讳和谎言去精心包装起来的一件事情。国人亟需重新思考死亡这件事,因为我们可能已经学会了如何更加自由自主地去“生”,但在“死”这个问题上却不肯努力学习;因为医学的发展,延长了“临终”的时间,死亡的过程越来越缓慢,我们需要用更好的心态和方式去走这最后一程人生路。
《别告诉她》剧照
与《别告诉她》同期上映的《唐顿庄园》,其中有一个与此话题相关的情节令我印象深刻。说的也是奶奶罹患绝症,她选择不告诉家人,自己去伦敦做检查并获悉了病情。孙女发现奶奶行踪的异常,询问后方得知真相。奶奶请孙女不要声张,对她大约说了这样一段话:我的一生都活得有滋有味,所以可以很泰然地离开人世。
生和死从来都不是两件彼此完全割裂的事,好好地生帮助我们好好地面对死,而对死亡平和、接受的态度亦能够帮助我们使用自己的方式,度过最后那一段仍然可以精彩的宝贵生命。
最后,这两部电影以截然不同的方式结尾:东方奶奶含泪送走了前来见她最后一面的家人,依然对自己的状况毫不知情;西方奶奶笑着参加了舞会,家人和朋友围绕在周围,他们对她的病情也依然一无所知。当我们老去,到底想要成为什么样的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