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记小桂子打败小玄子:深度分析鹿鼎记
鹿鼎记小桂子打败小玄子:深度分析鹿鼎记他是天生天养的小流氓,他比小皇帝见多识广,比他活络。他就像是一个“坏哥哥”,虽然未必安了坏心,但总不免以偶尔耍些小聪明戏弄一下单纯的弟弟为乐。然后看着他傻乎乎地相信,傻乎乎地跟着紧张,小小地满足一下虚荣心。小玄子每次伤心了就只会扁扁嘴,强忍泪光——男儿有泪不轻弹。然而小玄子伤心,小桂子也会伤心,小玄子难过,小桂子会更难过;每次小玄子扁着嘴一言不发,小桂子必会号啕大哭。小玄子本已泫然欲泣,见了小桂子哇哇干嚎的傻相却还能一边抽噎着一边分神来关心他为何比自己还伤心......那是最动人的少年情谊,赤子之心,未经矫饰。 小玄子永远是小桂子的好朋友。小玄子本来比小桂子大2、3岁,但是他养在深宫斯文单纯,是以开始总是被小桂子这个促狭鬼有意无意地欺负了去。看他文绉绉的说话,认真真的学“他妈的”,为小桂子的装疯卖傻手舞足蹈眯着眼干净的笑,为小桂子的夸大其词故弄玄虚皱着眉真挚的关切...竟有一种出自心底的
始终觉得《鹿鼎记》是一部男人的书。虽然也有娇娃无数,伴主人公人世缱绻,但终究更多充斥着的还是男人的梦想,道义,信仰,原则;是男人的千秋家国梦,是非取舍心……儿女情长的缠绵淡了,刀光剑影的侠气隐去了,取而代之以师徒之恩,结义之情,江湖之义,同僚之谊……以及那段贯彻了全剧始终,也绵延了两个主人公一生的恩义纠结。 常常觉得在这部剧中,这些男人间的情谊来得远比男女间的痴缠更为弥足珍贵,令人久久难以释怀。 这或许是小宝用情不够专,出身又无赖的缘故,没有了情人间的认死扣,也就少了争风吃醋,蓄意破坏,误会争执,擦肩而过等等一干考验爱情的桥断;加上其人文墨不通,惫懒胡闹,一场爱情,少了风花雪月,词曲传情,又没了忠贞节烈,世俗压力,纵然是挤进八个人之众,依然能够其乐融融,一团和气。于是乎也就失之于平淡,没有了惊天地,泣鬼神,闻者伤心,见者也会流泪的震撼效果。 当然又或许是他最终得之妻儿,富贵团圆,一个不落(连小马桶都没落下);却失之兄弟,忠义难全,一个不留……世人常有耿耿于已失去和求不得之怨念,故而小宝那已失去的手足情深,求不得的忠义两全,较之七位佳人更叫人唏嘘牵念,自当也在情理之中。 曾经看到有位同仁撰文抒怀,文中感念或许在小宝内心深处,七个老婆也比不上一个康熙……我亦深有同感。 那是怎样纯粹的情谊,超越了森严的封建等级,礼法尊卑,君君臣臣之道……那是怎样纯洁的友谊,尊贵的天子和卑贱的奴才不打不相识,自此两小无猜,赤诚相待;风雨同路,甘苦与共;分享秘密,分担忧伤…… 曾有人说,小桂子是小玄子片刻光华的温暖。所以小玄子才会在情感上对小桂子一再原谅纵容,执著地要将他留在身边。 说实话看原著的时候这种感触仿佛并不强烈,或许是年代久远记忆模糊了;或许是那个时候只当消遣没认真揣摩;又或许金庸终究是昂扬男子,磊落大侠,故而落笔举重若轻,对此黄口小儿之交,不肆渲染…… 没料想看电视的时候这种感觉会这样强烈。以至于让我时时跳过了原著也跳出了历史,单单地将这部剧中的这段友情抽出来唏嘘凭吊。不想理会严肃的史实,不想揣摩作者的深意,不想故作高深讨论什么强烈的讽刺,警世的寓言……我只是看到我所看到的温暖,只想记下我所记下得感动。世俗人生里,何妨片刻沉沦。 鹿鼎记还是玄妙离奇的鹿鼎记,韦小宝还是滑稽可爱的韦小宝;故事情节虽略有增删,终未见大改;然而剧中最惹人怜惜,令人长叹的却是以往诸版中未曾特别留意的康熙。
我还是喜欢叫他小玄子。 也许跟演员的外形有关吧。其他人演的固然也各有千秋,自有其出众之处,却始终当不得一个“小”字。他们身上或许有轩昂之气,或许有城府谋略,却终究没有少年人的童真可爱。马浚伟不同。虽然当时他也已26、7,但是眉清目秀的他却难得的保有了弱冠少年的透明心地,演起圈养深宫未谙世情的大孩子来果真就是童稚无辜的一团孩子气。开心的时候弯弯眉,伤心的时候扁扁嘴,以至当时我们都深信这个演员也许真的不会超过18岁……由不得叫人凭空感慨时间的不公平。分分秒秒,岁岁年年,光阴的流逝一如既往,然而岁月落下的痕迹,深深浅浅,却各有天渊之别。叫他康熙未免太过一本正经,老气横秋了。还是小玄子琅琅上口,稚拙可爱,我于是就一直叫他小玄子。
果然开场之初,我们看到那个外表俊秀娴雅的美少年,总是秀眉微蹙,容色惨淡,闷闷不乐,郁郁寡言。面对那个虬髯狰狞的鳌拜不依不饶地步步进逼,小玄子优美的身段显得那样弱不禁风,姣好的面容显得那样苍白无助,噩梦中惊醒的刹那,倔强的眼底莹莹的泪光,叫人好不心疼。 当鳌拜抡起铁拳,气急败坏地冲到龙椅边,张牙舞爪悍然凌驾于康熙之上,我们看到那个文弱少年无奈地侧身瑟缩在屏风一隅,孱弱得如同一只受伤的小兔;俊美的脸庞苍白如纸,因突如其来的惊骇而失尽血色;无可奈何间唯有瞪大了一双美目,目光宛转间既有不知所措,又是委屈不忿...... (无论正剧闹剧史剧喜剧,几乎演过多少遍康熙就会上演多少遍康鳌斗法。我自问不是一个合格的观众。常常有负艺术家们的努力。无论台上的演员怎样落力的表现精湛的演技,幕后的编导怎样卖力的铺排跌宕的剧情,纵然演员各有风貌,桥段各有高下,可惜对于一场早已亮过底牌的赌博,奈何过程怎样曲折离奇,众星如何煽风点火,毫无悬念的结局也很难让我再替他们捏一把冷汗。 可是这一次,我看着这个无辜的孩子,他恐惧,他惊慌,他愤怒,他忧伤,他微笑,他颔首,他沉默,他深思……我的心也就跟着他经历他的恐惧,小桂子的出现始终是小玄子生命里的一场意外。 这个意外被抓进宫去的顽劣少年,不学无术,目不识丁,举止粗俗,满口胡言...而且这个稀里糊涂的小子在知道了小玄子的真正身份之后还常常老是不自觉地忘记拿他当皇帝看待...这个小桂子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小无赖,他身上有一种鲜活的生命力,强烈的求生欲望,顽强的求生手段。他热情,张扬,无拘无束,肆无忌惮……他像太阳一样温暖,——也许这个比喻并不恰当,但是对小玄子来说,是的,小桂子带给他的就是这种像太阳一样强烈的光芒,是可以融化寒冰的融融暖意,是冰冷的皇宫所没有生气,是用心交下的朋友,是比手足更亲的兄弟……有他在身边,插科打诨,小玄子的心就是热的,寒冬腊月,不用煨着手炉就觉得温暖;他一去不回,音讯全无,小玄子的心就凉透了,三伏暑天里只觉得冷汗涔涔…… 小玄子是被小桂子一点一点吸引过来的。 小桂子真讲义气。面对凶神恶煞气势汹汹的鳌拜,满朝文武莫不明哲保身;小桂子竟然能够不畏强权,挺身而出,直斥其非... 小桂子真有本事。得罪了鳌拜竟然死不了。还凭他那一通损人多于夸人的“丰功伟绩,风度翩翩,风韵犹存,老当益壮,老气横秋”...骗回一锭大元宝,直把瘟神变财神。 小桂子真有胆识。擒拿鳌拜这样危险的事,他一点也不畏惧退缩。“好兄弟,讲道义,上阵不离亲兄弟”...... 小桂子关心他照顾他心疼他理解他,事无巨细都全力以赴地帮助他;小玄子信任他,依赖他,纵容他,爱护他,小玄子待他推心置腹无话不说......他们对彼此死心塌地的好。渐渐觉得他们不是君臣,不是主子奴才,只是一对单纯的朋友。然而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记不真切了。也许其实早在小桂子躲在练功房偷吃千层糕之后一爪子搭在小玄子肩上号称和他“好兄弟,讲义气”的时候开始,小玄子就已经不知不觉地,在心里,待他与别人不同起来? 谁知道呢?
如果不是小桂子,没有人会料想到那个温文尔雅规行矩步的俊美少年也会有那样散漫的时候。排排座,吃果果。两个半大男孩席地而坐,抱着一碟糕饼也能吃得津津有味,并且不忘将自己认为最好吃的留给对方。那个自小食遍玉食珍馐的小皇帝,多年以后,已经是政绩彪炳子嗣圆满,然而金波玉粒噎满喉,回想起来,记忆里最为香甜的是否仍旧是那一块桂花千层糕的滋味?当他思念起那记忆里别样的香甜的时候,会否仍旧会像当年那样抱着糕饼碟子坐在桌角边扁着嘴哭泣?那个曾经每每因偷食遭老鸨龟奴打骂的混账小子,多年以后已经经历从位列公侯富可敌国到抛官弃爵散漫江湖,各方美食怕也早已食之无味,回想起来,记忆里最为可口的是否仍旧是那一块桂花千层糕的滋味?当他怀念起那记忆里别样的美味的时候,会否仍旧像当年一样抱着糕饼碟子歪在桌角边唧唧喳喳地说个没完?
小玄子每次伤心了就只会扁扁嘴,强忍泪光——男儿有泪不轻弹。然而小玄子伤心,小桂子也会伤心,小玄子难过,小桂子会更难过;每次小玄子扁着嘴一言不发,小桂子必会号啕大哭。小玄子本已泫然欲泣,见了小桂子哇哇干嚎的傻相却还能一边抽噎着一边分神来关心他为何比自己还伤心......那是最动人的少年情谊,赤子之心,未经矫饰。 小玄子永远是小桂子的好朋友。
小玄子本来比小桂子大2、3岁,但是他养在深宫斯文单纯,是以开始总是被小桂子这个促狭鬼有意无意地欺负了去。看他文绉绉的说话,认真真的学“他妈的”,为小桂子的装疯卖傻手舞足蹈眯着眼干净的笑,为小桂子的夸大其词故弄玄虚皱着眉真挚的关切...竟有一种出自心底的纯洁可爱,楚楚可怜,加上人又长得纤弱秀美,看上去仿佛小宝才是哥哥,是他苍白童年的光亮和温暖,是他面对未来的信心和勇气。
小桂子行事向来没有章法。他老子天下第一,自己的小命最紧要,做什么也是从保全自己出发。帮谁不帮谁,害谁不害谁,在他看来不过是押宝,不是通杀就是通赔。是以他一开始帮小皇帝的确未必全出于真心;而且他总是使坏,一边糊弄了小皇帝博了同情、夸奖,背过身来还咂嘴吐舌头暗自窃喜“原来皇帝这么好骗...”

他是天生天养的小流氓,他比小皇帝见多识广,比他活络。他就像是一个“坏哥哥”,虽然未必安了坏心,但总不免以偶尔耍些小聪明戏弄一下单纯的弟弟为乐。然后看着他傻乎乎地相信,傻乎乎地跟着紧张,小小地满足一下虚荣心。
然而从什么时候开始,油腔滑调的小桂子,自私自利的小桂子,天下第一的小桂子,也有了让他看得比自己的身家性命更重的东西?从什么时候开始,他的心不由自主地全心全意向着那个“好骗”的小皇帝?从什么时候开始,他那句三句不离口的“好兄弟,讲义气”,对他,再不是口号?应当不是第一次将爪子搭在人家肩上的时候。那个时候他一心一意要逃出皇宫,根本没打算履约。
想不起来是什么时候了。这两个孩子,纵使一个实心眼,一个浮夸些,说到底终究只是两个心地纯良的半大孩子。不管谁先付出多少,在日后漫长的青春岁月里,在每一个朝朝暮暮日夕相伴的平淡晨昏里,在每一次出生入死共同进退的不离不弃下,他们确乎是渐渐对彼此倾尽了全部的真心,掏尽了所有的真情。他们慢慢将对方看成自己生命里的最重要。他们是真正的手足兄弟了。这两个孩子,一个实心眼,一个浮夸些。但是他们终究都是单纯的孩子。毫无保留的付出终于会将自己也将对方的后路全都封死。至美则不祥。老天哪里容得下这样的完美?有财无命,有才无运,才是天理王道。众生皆苦,如何独容得下你二人做足六十年的皇帝和六十年的大官?饶是你手足情深,任是你天之骄子,终究谁又逃得脱,命运的翻云覆雨手。
不管怎样,小桂子对小玄子好,人人看在眼里。 小桂子是那么贪生怕死的人,为了活命,他可以撒人石灰砍人脚板,可以加入敌营虚与委蛇,可以对好兄弟动刀子,牺牲小你完成大我;小桂子是那么怕疼不能吃苦的人,加入天地会歃血盟誓割个手指他都会疼得哇哇乱叫;被毒蚊子咬了一身包就痒得哼哼唧唧不肯走路.....但是小桂子救小玄子从来不会犹豫。每次危险的刹那他的反应总是比武功高强的御前侍卫还要迅捷,他甚至来不及考虑自己是否有宝衣护体;或是万一刺客不砍身子砍脑袋自己的小命是否就此报销。归氏夫妇的刀剑砍在宝衣上一刀又一刀,不知道到底砍了几十刀,刀锋与宝衣互砍擦出的火花触痛了小玄子的眼睛,生生地,一刀一刀,直砍到小玄子心底最柔软最温暖的去处...... 小桂子也救过老婆,小桂子也救过兄弟,小桂子最讲义气,但是小桂子救所有的人都是靠智谋;唯有小玄子,小桂子救小玄子,从来不动脑子,只靠一身薄薄肉板。
管怎样,小玄子疼小桂子,是人都能察觉。 小玄子是真得疼小桂子。其实他何尝不知道小桂子为人,断不肯吃亏,时不时爱讨点小便宜;油嘴滑舌,免不了常常避重就轻,夸大其词……小玄子是何等心思缜密,洞悉世情之人,可是他从不点破,任由这个活宝耍宝,必要的时候甚至不惜适当配合,以助长他的威风——小玄子从来都觉得无伤大雅。 小玄子是真得疼小桂子。无论小桂子是什么出身来历,都不会动摇小玄子对小桂子的亲厚。小桂子杀死了真的小桂子,小桂子未经净身冒充太监混入宫廷......杀头死罪,在小玄子嘴里不过换来一句云淡风清的“你也不是故意的”;小桂子是扬州街头的小混混,小桂子不学无术西瓜大的字不认得一扁担,小桂子连自己的爹是谁都不知道......高高在上的小皇帝,深受正统的封建教育,听到他这等身世,首先勾起的却不是轻侮鄙夷之心,而是与自己幼年丧父的同病相怜之感,对他更是信任怜惜——在所有封建的王朝里,阶级是永远也无法逾越的鸿沟,出身是多少英雄好汉永远也迈不过去的坎,但是在小玄子和小桂子的友情里,所有的世俗礼法教条规范都不曾存在过,他们全心全意地彼此依靠,互相扶持,当面对彼此的时候,他们只不过是两个过早的离开父母的羽翼荫蔽的寻常少年,艰难地扑腾在危机四伏的成人世界里。
小玄子是真的疼小桂子。小桂子这个臭小子真不争气,每逢公干总会遇险,一放出去就像断线风筝。虽然他吉星高照,每次都能化险为夷,顺带立功,还不忘风流快活一把,财帛美人永不落空,但是却害得小玄子每天记挂着他的生死为他坐立不安。每次不是把事故相关责任人骂得狗血淋头噤若寒蝉,就是一个人背负着双手来回踱步长吁短叹,甚而至于痛悔自责不该贸然派他涉险——在那个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年代里,能够有机会为皇帝捐躯被视为皇恩浩荡,荣及家声——但是小玄子是真的疼小桂子,小桂子的命,比什么都重要。事情办不成不要紧,温柔仁慈的小皇帝就算不高兴也只是淡淡吩咐一句“先下去吧”;但是把小桂子弄丢了真要命,小皇帝俊美的脸庞隐隐透出凛冽的杀气,温文尔雅的声线冰冷得不带一丝感情,莫再提什么顶戴花翎,就是项上人头也已经岌岌可危......在小皇帝的心里,小桂子的命和自己的命是一样重的。或者可以说是,两个人,一条命。“咱们君臣二人,有情有义,有始有终......”等到小桂子脱险回来,那个平时在朝臣面前那样老成持重的俊雅少年,竟全然不顾天子威仪,飞奔下龙椅与那小桂子君臣二人抱在一起哭成一团,那样恣肆,那样任性,那样认真的一团孩子气......然而那却是最后一次了。最后一次,小玄子那样无措地抱着小桂子哭。命运,要小玄子成为一个真正的皇帝。一个真正的皇帝,不可以再如此感情用事兄弟情长,不可以再在情感上依赖任何人。所以命运迅速地将二人推向摊牌的那一刻。
直到小桂子指挥刺客袭击了太妃的轿子。他无法再粉饰太平。狠下心肠痛下决心,换上无比犀利冷酷的眼神,缓缓念出了天地会的接头诗。 然而,他一定没有料到,狡猾无赖的小桂子,聪明伶俐的小桂子,机敏擅辩的小桂子,那个当年被他赞作“康亲王也没有你这般的急智”的小桂子,竟然会如此这般朗朗地接上了他的诗。他准备了一千句揭穿他的狡赖的话,准备了一万句驳回他的告饶的话,唯独,单单,没有料到他的坦然和坦白——他一愣,然后被这无厘头的后半句弄得哭笑不得。他当时心里一定又好气又好笑吧,虽然他依然沉着脸神色肃穆——在小玄子的心里,其实一直是惯着小桂子的。小桂子的傻话,往往比明白话更博得他的怜惜。 总算小桂子反应过来,跪地求饶“奴才不敢了,奴才以后再也不反清复明,专门反明复清......”——小桂子又说傻话。 “混帐,我大清又未亡国,何须你复!”——小玄子声色俱厉。然而此话一出,所有人都知道,即便没有后来的归氏行刺,小宝救主,小皇帝也是再也狠不下杀他的心了。 后来的事情,回想起来,就像一场混乱的打戏。一波又一波的人涌上来,又一波接一波的退下去。归氏伏诛,伯爵府焚毁,神龙教内讧,乃至通吃岛上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 全剧中最无聊的一段日子无奈的开场。
直到岛上响起一声声“小桂子,你在哪里,小玄子很挂念你......”,小桂子一骨碌爬起来,早忘记了什么神武大炮,天地会,小皇帝凛冽的眼神,自己尴尬的处境......此时此刻他心里已只有最初的小玄子。连奔带跑,连滚带爬,哪怕呼唤他的是鬼魂也毫不害怕,是死是活都要赶去再见上一面。 ——他违背了小玄子的旨意;谋害了不明就里,尽心保护他的兄弟;救走了跟小玄子势不两立的匪首……此时此刻,再听到这熟悉的呼唤,想到这只属于他们两个人的秘密称呼,他直觉是小玄子遭遇了不测化作了鬼魂。然而好笑的是他们以这样剑拔弩张近乎恩断义绝的样子分开,此刻想到鬼魂一节,却竟然丝毫不认为是小玄子心怀怨恨冤魂索命,反而认为是他待自己情深义重,千里迢迢赶来和他道别。那样怕鬼的小子竟冲着“鬼魂”呼喊的方向拔足飞奔,唯恐错过相见。… 幸而小玄子不会令他失望。 他们的友情从来也不是谁的一厢情愿。 那是从小打架打出来的感情,是经年累月积攒下的默契。不论最初的最初是谁是谁非,不管后来的后来是多恨多怨 只消一个转身,不见了彼此,首先跃然心头的永远是过往岁月里对方待自己点滴的好,于是所有的斤斤计较耿耿于怀通通自动放弃转而化为相互的牵挂寻找挣扎妥协。互相举起白旗,挥舞出的依然是最大程度上的信任依赖包容谅解……等到最后的最后,过尽千帆,蓦然发现自己仍然站在最初的起点。人世苍茫里浮光掠影,然而终究有一些东西从来也不曾改变过。

恍惚间觉得仍然只是两个心地单纯的半大孩子。一个说起话来还是那样文雅娟秀,笑起来还是那样眉眼弯弯;一个拍起马屁来还是那样不着边际,乱用成语还是那样理直气壮……好像什么都没有改变过。连两人之间那条微妙的细小裂痕也仿佛不曾存在过。 怀疑光阴是否真的流逝过。 看着他们微笑的脸上总觉得隐约还有淡淡的稚气尚未脱尽,听着他们各自说起自己的子女,总觉得好像是顽皮的男孩子在夸耀起家里新养的小猫小狗。
不知道为什么,他们单独在一起有说有笑的时候,我始终无法从他们身上找到家事的牵累,子女的羁绊,以及这些年来辛苦辗转、各自所经历的沧桑。也许是因为他们终究都是心地简单的人。怀着赤子之心一路走来,叫岁月也不忍轻易地爬上他们的额头。更遑论像郑二公子那样机关算尽,未老先衰,早生华发……当他们单独在一起拌嘴笑闹的时候,总觉得他们不是属于江山社稷,不是属于各自的妻子儿女,而是单单属于面前的彼此。 一如当年的小玄子和小桂子。 他们是真正走到彼此心里去的人。 可惜,片刻的温暖过去之后,他们终究还是要回到各自的位置上去。任你是天子也好,无赖也罢,归根到底谁又能拗得过强大的外部环境? 正如康熙所说,一个人不可能永远一脚踏两船。事情总要有个了结。 小桂子终于还是重遇了天地会的人。小桂子终于还是知道了小玄子在黄榜上做的手脚。 小玄子为了区区一个小桂子,不惜枉做小人,却反而促使小桂子更加坚定的离去。
桂子不是吴三桂。 小滑头虽然脚踏两只船,却还是天真的幻想你好我好大家好,谁也不要真的伤着谁。奈何两边都是不依不饶。他忽然从庄家沦为赌注。唯有黯然隐退了结纷争。 他知道天地会不会成功,他知道小玄子做皇帝做的很好,而最最重要的是,他觉得自己不再被小玄子需要了——有人说原著里的小桂子远走天涯是由于天长日久和小玄子的感情日渐淡漠彼此逐渐淡出了对方的生命所以选择离去;而这部电视里的小桂子却是因为小玄子在处理政事之前叫他退下,让他觉得自己不再被需要,从而生生被自己的失落感赶走的。
——以前小玄子只有他一个人可以信赖,以前只有他一个人可以为小玄子分忧;以前小玄子处理政事也总是要他陪在身边,和他有商有量,有说有笑;以前小玄子做什么决定都会先和他通气,大殿之上同他合演双簧;以前小玄子有什么任务都会先想到派他执行,小玄子连自己爹爹也放心交给他去侍奉……但是现在,现在,现在的小玄子已经是真正的皇帝,小玄子的龙椅再没有人可以觊觎,小玄子处理朝政已经很有威信,文武百官再没有人敢欺他年幼,都争先恐后为他出谋划策,殚精竭虑,小玄子再也不需要不学无术又没有文化的小桂子了;小玄子虽然接他回来既往不咎,但是他一定对他存了心结,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全心全意的信任小桂子,再也不会和自己摔跤,对自己说心里话了…… 小桂子无法排遣自己心中的失落感。 越是在乎彼此的感情就越是误会频生,越是重视彼此的心意就越是患得患失……神经大条如韦小宝,终于也有机会体会到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然而若说小玄子误会了小桂子,小桂子又何尝不是也误会了小玄子?
他以为小玄子在他身边安插奸细就是不信他了,但他又怎知小玄子不是害怕再次失去他? 他只知道自己不识字没文化,做事乱七八糟;但是小玄子认识小桂子的时候何尝不知道小桂子没有真材实料?小玄子何尝不知道小桂子立功全靠运气,狡猾胡闹?不然小玄子缘何要称他为自己的“福将”? 他只知道小玄子处理政事不再要他帮忙,但他又怎知道是否在小玄子的心里其实只要能够每天看到他,和他胡诌两句就已经是一种满足?他又怎知道是否在小玄子心里,哪怕他什么都不做 每天躺在家里蛀米也会是一种力量? 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小玄子知人善任,满朝文武既然食君之禄自当担君之忧……而小桂子,也许能给予小玄子精神上的力量远大于他实际能够有的作为。一个人在另一个人心里的分量往往跟他实际的价值并没有直接的因果联系。孤独的小玄子,好玩的小桂子,天生就是一对好朋友。所以就算小桂子做错什么,小玄子也会睁一眼闭一眼,只要小桂子从此安安心心陪着他;所以就算小桂子什么本事也没有什么忙也帮不上,小玄子也执意要和他做足60年的皇帝和60年的大臣,有情有义,有始有终…… 然而长大以后,经历过这许多波折,谁也不再敢确定谁的心里究竟在想什么。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即使是曾经那么亲密的伙伴,也渐渐,谁也不敢再轻易地对谁敞开心扉,谁也不再有自信去乐观地估计自己在对方心中的位置。 彼此小心翼翼,相互投石问路。
我看着这两个相亲相爱的孩子,在历经了沧海桑田之后还是那样在乎彼此的心意。他们未尝不是全心全意地想向对方的世界靠拢,努力地想回到过去单纯地相互信赖依靠......然而美好的感觉像瓷器,那么脆弱,经不起半点磕碰。虽然两人拼尽全力小心呵护,只是裂缝这个东西,一旦出现了就只会越张越大,绝不会凭空消失。越是努力修复,往往越是欲盖弥彰。 或许还是应了那句老话“愈是在乎,便愈是失去”。 …… 但是不管怎样,小桂子总算没有让小玄子失望。 而小玄子,那个被小桂子视作不再信任的小玄子,到底也没有让人失望过。 在知道小桂子又和天地会接上头之后,在心知肚明小桂子偷梁换柱移花接木拿冯锡范换走了茅十八的命之后,听闻小桂子全家失踪,小玄子没有担心他造反,反而担心“小桂子是不是遇到了危险……” 小桂子当时若能听见这句话,会不会觉得自己之前的妄自菲薄是错怪了小玄子也错估了自己? 小桂子当然没能听到。之后的层层误会重重巧合,让小桂子散尽家财还几乎举家葬身山洞。两头受气又吃力不讨好的小桂子冲着小玄子憋屈地吼出“竟然连你也不信我……”,而这一通发泄抱怨,就成了小桂子留给小玄子这一生里最后的一段话了。 ……
经历了很多事,他的眼神自始至终清澈,干净。我看着他一点一点长大,一点一点成熟,他的神色越来越少了惊慌,举手投足越来越流露出威仪;他越来越能够不自觉地深藏起怒容,也越来越难以在不经意间莞尔...真的经历了很多事,他那些年少的抱负,年轻的野心,慢慢地,全都一一实现——一将功成万骨枯,伴随着他的王朝渐渐地登上顶峰,他尊贵的王袍也慢慢地染上了血色的风采……除鳌,削藩,平台,出兵雅克萨,平定准噶尔,王师所到之处,无往而不利。可是很奇怪,我看着他,试图在他眼里找到一些阴冷晦涩的杀机,或是一些不可一世的狂傲。然而没有。他的眼神,虽然渐渐地多了坚定,多了力量,多了沉着,多了智慧,然而无论经历了岁月磨折还是战火硝烟,由始至终,还是那么清澈,那么干净。 唯独,那一抹淡淡地忧伤。 开场最初眉宇间那一抹隐隐的落寞忧伤,在落幕的那一刻,竟然又那样无遮无拦地恣意撒落出来。那样无措的眼神,那样浓烈的忧伤,那样肆无忌惮的泄露在依然俊美的脸庞上。他的成熟,他的睿智,他的洞察练达,他的王者风度....统统都去了哪里?明明已然是一个登上顶峰一览众山小的青年帝王,然而那样的眼波流转,那样的失意徘徊,那样的扁着嘴欲哭无泪......透过十几年的光阴流逝,恍惚间我看到的还是那一个可爱的孩子,那个有点“好骗”的单纯孩子,那个托着腮帮坐在地上听他的好朋友吹大牛的无辜孩子...... 永恒运动着的世界里真的有相对的静止。康熙的身体里永远住着最初的小玄子。 只是,小桂子,你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