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各地复工项目,山东打通产业链
山东省各地复工项目,山东打通产业链中国重汽在大年初三复工时,其在济南的供应商也大多同步复工。这就是主机厂的带动作用。“我们集团有2600多家配套产品供应商,还有很多服务供应商,其中,在济南的有340多家。”中国重汽集团生产制造部副总经理黄栋梁介绍,还会有新的供应商落户济南,“现在已经在谈,集中落户后将会凸显产业集群效应。”而20年前,重汽在济南的供应商仅有几十家。□ 本报记者 王健“我们目前的重卡订单量已经超过6万台。”自大年初三复工以来,中国重汽集团产能已经达到100%,快速实现了满负荷生产。1-2月份重卡销量跃居行业第二,出口量达5090台。高效复工复产的背后,得益于产业链在济南的聚集发展。据悉,中国重汽2600多个配套产品供应商中,济南已有340余家,还在不断集聚。受疫情影响,制约企业复工达产的关键因素就包括物流和上下游配套企业的复工情况。产业链是构成一件产品的完整供应体系,而产业链集聚发展则可以提升产业安全,实现高
产业链环环相扣,一个环节出问题,上下游都可能无法有效运转。对企业而言,如果原材料、销售等环节没有彻底打通,则会导致企业举步维艰。如何打通产业链上的堵点和断点,促进制造业企业高效恢复生产?我省各地针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又有哪些新举措?
记者采访发现,中国重汽积极吸引供应商在济集中落户,打通产业链,促进了企业的高效复工复产。海尔COSMOPlat工业互联网平台已链接2万家企业,发布及承接企业需求8700万件,成功赋能全国2100家企业,保障了产业生态圈稳定。
2600多家供应商已有340多家在济落户
产业链集聚助力重汽高效达产
□ 本报记者 王健
“我们目前的重卡订单量已经超过6万台。”自大年初三复工以来,中国重汽集团产能已经达到100%,快速实现了满负荷生产。1-2月份重卡销量跃居行业第二,出口量达5090台。高效复工复产的背后,得益于产业链在济南的聚集发展。据悉,中国重汽2600多个配套产品供应商中,济南已有340余家,还在不断集聚。
受疫情影响,制约企业复工达产的关键因素就包括物流和上下游配套企业的复工情况。产业链是构成一件产品的完整供应体系,而产业链集聚发展则可以提升产业安全,实现高效复工复产。
“我们集团有2600多家配套产品供应商,还有很多服务供应商,其中,在济南的有340多家。”中国重汽集团生产制造部副总经理黄栋梁介绍,还会有新的供应商落户济南,“现在已经在谈,集中落户后将会凸显产业集群效应。”而20年前,重汽在济南的供应商仅有几十家。
中国重汽在大年初三复工时,其在济南的供应商也大多同步复工。这就是主机厂的带动作用。
“我们以前做家电模具,2004年转产给重汽供应零部件,一头扎进汽车行业。”山东小鸭精工机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凤玲说,他们为重汽提供驾驶室车门、顶盖、后围、发动机罩及焊接部件、2250驾驶室白车身等200多种零部件,还为重汽提供轮辋生产线、车桥生产线自动化改造等,已连续十几年被评为重汽优秀供应商。
位于济南商河的济南豪曼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和小鸭精工类似,他们之前做塑窗设备,后来成为重汽支架类产品的核心供应商,产品包括底盘支架、尾灯支架等。该公司每月向重汽供应两三千种产品,对应不同车型,2019年的年产值达到1.1亿元。
据济南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张维国介绍,在中德企业合作区,4家德资企业因重汽落地济南。
博世汽车转向系统(济南)有限公司每年向重汽提供十几万台转向机;福士汽车零部件(济南)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商用车底盘、气制动管路、发动机油管等产品;大陆汽车电子(济南)有限公司每月向重汽提供2.75万个组合仪表;汉格斯特滤清系统(济南)有限公司专门为重汽提供机油过滤模块。其中,博世汽车转向系统和大陆汽车电子母公司都是世界500强企业。
而重汽的这些上游配套企业还在济南闯出了大名堂:小鸭精工年产值达2亿元,车轮设备和车轮模具的技术水平在国内首屈一指,轮辋设备出口俄罗斯、土耳其、乌兹别克斯坦、韩国、巴基斯坦等国;目前全国排名前十的商用车中,有9家是福士汽车零部件的客户;大陆汽车电子也成为了陕汽、北汽、一汽、东风等公司的供应商。
其实,济南早就意识到了产业链集群发展的重要性。去年12月发布的《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工业产品消费的实施意见》中提出,鼓励市内各行业龙头企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组建“产业联盟”,促进联盟之间、联盟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协作配套,抱团开拓市场,优先采购本地工业产品。而在今年济南“1 495”工作体系中,产业能级提升被列入九大提升行动。济南将打造商用汽车绿色智造产业集群,以山东重工、中国重汽为龙头,大力推进山东重工绿色智造产业城建设,构建“汽车零部件 整车 物流”全产业链条。
海尔COSMOPlat协助企业平台寻源,海信视像推出“共享员工”
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企业转型升级
□ 本报记者 李媛
作为国内三大卫材生产基地之一,河南省长垣市各大卫材生产企业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不久,就出现了口罩用熔喷布、防护服用覆膜水刺布等原材料紧缺的情况。在多方多次联系上游企业未果后,1月31日,河南省健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在海尔COSMOPlat医疗物资信息共享、资源汇聚平台上发布了紧急需求。
在确认需求后,COSMOPlat协助企业通过平台寻源,当天就为该公司找到2吨口罩鼻梁夹条资源,解决了口罩瓶颈资材的问题。同一天,平台还为河南省蓝天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找到5台热风缝口密封机,帮助企业每天提高防护服产能6000件。由于能够及时准确高效地为防护物资生产提供有效赋能,COSMOPlat平台得到了长垣市有关部门和企业的一致好评。
为了进一步响应国家关于疫情防控和有序复工复产的号召,聚集海尔员工、合作伙伴、社会资源、终端用户和全球资源于一体,面向全行业提供用户全流程参与的大规模定制转型服务解决方案的COSMOPlat工业互联网平台迅速升级为战“疫”供需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全员防疫职能管理、在线快捷办公、在线教育、全场景杀菌、疫情数据智能采集、多场景协作机器人等16大复工全场景解决方案一应俱全,从人、机、料、法、环全要素全流程全产业为复工企业赋能。
山东淄博服装企业海思堡集团就是受益者之一。公司负责人马学强告诉记者,原本对于复工后如何转产医疗防疫物资一头雾水,在找到COSMOPlat后,3天内平台就为他们匹配了所需防护服、口罩等物资生产设备和原材料,并为其量身打造了一套生产线规划及流程工艺操作等全流程解决方案,使得他们在2月9日就顺利实现了火线复工并转产医疗防疫物资。
“我们在信息化和自动化发展道路上多次碰壁,有了COSMOPlat的助力,我们从大规模生产向大规模定制转型,实现了生产效率提升和库存降低,在此次企业复工转产中,智能制造的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优势。”马学强告诉记者。
目前,COSMOPlat平台已链接2万家企业,发布及承接企业需求8700万件,成功赋能全国2100家企业实现疫情防控和复工增产,成为政府首推、行业首选的企业复工增产服务平台。以山东为例,3月5日,山东省工信厅下发了《关于组织企业登录使用“工业企业疫情防控复工达产服务平台”的通知》,将COSMOPlat推荐到各市各辖区工业企业使用。
这样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在青岛不止一家,海信在不断推出新产品加速自身迭代的同时,也主动出击拥抱互联网、物联网,勇于探索新模式、新业态,为全产业链条复工复产助力。
为了解决复工复产第一步所需的人力问题,海信视像于2月11日正式推出“共享员工”计划,邀请临时歇业的企业员工以短期工的方式加盟公司,共度时艰。计划一推出,海信视像人力资源部总经理李枫的电话就一直处于爆机状态。“有很多都是个人身份打电话咨询用工需求,还有很多酒店、工厂等单位想要参与我们的计划。”李枫说,此次计划招聘二三百人,目前已经完成了一个月的临时合同,下一步会根据企业经营的改善情况看是否延长合作时限。
“新模式既能有效分担公司人力成本,减轻运营负担,同时也保障了员工基本收入。而且这种模式不拘泥行业,酒店、餐饮、制造企业都可以参与进来。”合作企业代表宋开民说,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用工紧缺,并为待业人群、歇业企业、社会整体就业带来了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