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砖干铺好还是湿铺好,和工人探讨了一下午
瓷砖干铺好还是湿铺好,和工人探讨了一下午然后把这种混合物均匀地铺在地上,然后在地上洒水,再把瓷砖(调和少量水泥砂浆,在瓷砖背面刷上薄薄一层)放在上面,用锤子敲实即可。干铺和湿铺相比,少了一些水。同样是把水泥和沙子混合在一起,然后加水调和。只不过这时候加的水很少,不必调和成浆状,基本上是能捏成团就行了。缺点就是水泥砂浆里面含水比较多,这些水后期会蒸发,然后把原本平整、完好的水泥砂浆顶出一个个小洞洞。这些小洞洞所在的地方,就会形成空鼓。空鼓的瓷砖下面没有制成,也没有粘合。在上面挤压,容易把瓷砖压碎。如果空鼓太多,还会导致瓷砖脱落。湿铺这种工艺目前来看是比较落后的,往往只应用在部分墙面上。
早就听说过瓷砖铺贴的三种工艺:干铺、湿铺和薄贴。但具体有什么区别,我心里还真没什么数。昨天朋友家正在施工,我趁这个机会去向工人咨询了一下。
正赶上那个工人的普通话说不好,我的理解能力也比较差。探讨了一下午,才终于搞清楚三种工艺的区别。
湿铺先说湿铺吧,这是最传统的一种工艺。想当年,我们全屋的瓷砖,都是用湿铺的方式施工的。
所谓湿铺,就是用水泥和沙子混合在一起,然后加水调和成浆状,得到水泥砂浆。贴瓷砖时,把水泥砂浆涂抹在瓷砖背面,然后贴在墙地面上。
缺点就是水泥砂浆里面含水比较多,这些水后期会蒸发,然后把原本平整、完好的水泥砂浆顶出一个个小洞洞。这些小洞洞所在的地方,就会形成空鼓。
空鼓的瓷砖下面没有制成,也没有粘合。在上面挤压,容易把瓷砖压碎。如果空鼓太多,还会导致瓷砖脱落。
湿铺这种工艺目前来看是比较落后的,往往只应用在部分墙面上。
干铺干铺和湿铺相比,少了一些水。同样是把水泥和沙子混合在一起,然后加水调和。只不过这时候加的水很少,不必调和成浆状,基本上是能捏成团就行了。
然后把这种混合物均匀地铺在地上,然后在地上洒水,再把瓷砖(调和少量水泥砂浆,在瓷砖背面刷上薄薄一层)放在上面,用锤子敲实即可。
很明显,这种先铺一层水泥沙子,再铺瓷砖的方式,施工起来更容易。不像湿铺,需要把水泥砂浆抹在每一个瓷砖的背面,厚度不容易掌控,技术不够高,会让瓷砖高低不平。
而且相对干燥的水泥沙子不会出现水分大量蒸发导致空鼓的问题,后期也是很结实的。
缺点有两个,第一是只能铺地砖,不能铺墙砖。这一点很好理解,干燥的水泥沙子黏性较小,没法附着在墙上。
第二是厚度比较大,湿铺的水泥砂浆厚度往往不超过30mm;干铺的水泥沙子厚度最大能达到50mm。
薄贴提到厚度,就可以说一说薄贴了。无论是30mm还是50mm,对于薄贴来说都太厚了——干铺、湿铺,可以统称为厚贴。
薄贴的厚度,只有3mm。就算加上瓷砖,也不会超过15mm(瓷砖的厚度一般是9~12mm)。那它又是怎样施工的呢?
薄贴时,就要放弃我们常用的水泥和沙子了。这时候要买一种叫“瓷砖胶”的东西,它是把水泥、沙子、固态胶水混合好了的一种东西。
使用时加水调和成膏状(比浆状稍微干一点),在瓷砖和需要铺贴的地方各刷上薄薄一层。刷的时候要用到锯齿刮刀,让两个相互接触的地方都产生锯齿,增大摩擦力。
由于瓷砖胶里面有胶水,所以能做到薄薄一层就粘贴很牢固。
在性能上,薄贴>干贴>湿贴;但是在价格上的排序,也是如此。
因为瓷砖胶的价格太高了,所以并没有被广泛应用。一般只有三种情况,才会用到薄贴:
1.对厚度要求比较大,比如有的卫生间,总共只有两三平米。这么小的空间,再贴一圈瓷砖,势必会变得更小,这时候就可以用瓷砖胶进行薄贴。
2.瓷砖不好贴,比如大尺寸瓷砖上墙的时候。干铺工艺没法用,湿铺工艺粘性不够容易掉。这时候,就需要用到瓷砖胶。
3.旧房改造,需要在旧瓷砖上面再贴一层新瓷砖。旧瓷砖表面太光滑,导致新瓷砖不容易贴牢固;旧瓷砖厚度比较大,对新瓷砖铺贴厚度的要求也很高——这时候,就显示出瓷砖胶的巨大优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