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生态修复设计标准:矿山生态修复技术
矿山生态修复设计标准:矿山生态修复技术1.适用于高度小于15m且结构紧密的均质土坡,或高度小于10m的非均质土坡。(一)直线形对于因坡面过长导致径流集中造成强烈侵蚀的不稳定边坡,为了减缓地表径流的流速,提高整体坡面的稳定性确保绿化基础,一般结合排水工程把坡面做成阶梯形。削坡工程是以减缓坡面不稳定土层的坡度、使之成为稳定坡面为主要目的,削坡坡度应根据安息角的大小来定。对于数量不大的堆渣可采用坡脚拦挡和坡面防护工程。削坡、分级处理对边坡高度大于4m、坡度大于1:1.5的,应采取削坡开级工程。土质坡面的削坡开级主要有直线形、折线形、阶梯形、大平台形等四种形式。
边坡防护工程
矿山开采形成的边坡类型较多,包括开采边坡、排土场边坡、尾矿库坝面边坡、运输道路边坡等。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边坡块体移动,特别是滑坡、崩塌,常常给生产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构成威胁。为防止边坡岩石土体运动,保证边坡稳定而布设的各类工程措施,就是边坡防护工程。
第一节 坡体稳定处理
根据不稳定坡体的土壤、地质、水文、岩石的风化程度、气象条件、需要种植的植被情况采取不同的坡面稳定措施。对于矿区不稳定坡体的稳定措施包括削坡工程、阶梯状分级整理工程、坡脚拦挡和坡面防护工程等。
对于因坡面过长导致径流集中造成强烈侵蚀的不稳定边坡,为了减缓地表径流的流速,提高整体坡面的稳定性确保绿化基础,一般结合排水工程把坡面做成阶梯形。削坡工程是以减缓坡面不稳定土层的坡度、使之成为稳定坡面为主要目的,削坡坡度应根据安息角的大小来定。对于数量不大的堆渣可采用坡脚拦挡和坡面防护工程。
削坡、分级处理
对边坡高度大于4m、坡度大于1:1.5的,应采取削坡开级工程。土质坡面的削坡开级主要有直线形、折线形、阶梯形、大平台形等四种形式。
(一)直线形
1.适用于高度小于15m且结构紧密的均质土坡,或高度小于10m的非均质土坡。
2.从上到下削成同一坡度,削坡后比原坡度减缓,达到该类土质的稳定坡度。
3.对有松散夹层的土坡,其松散部分应采取加固措施。
(二)折线形
1.适用于高12m~15m、结构比较松散的土坡,特别适用于上部结构较松散,下部结构较紧密的土坡。
2.重点是削缓上部,削坡后保持上部较缓、下部较陡的折线形。
3.上下部的高度和坡比,根据土坡高度与土质情况,具体分析确定,以削坡后能保证稳定安全为原则。
(三)阶梯形
1.适用于高度在12m以上、结构较松散,或高度在20m以上、结构较紧密的均质土坡。
2.每一阶小平台的宽度和两平台间的高差,根据当地土质与暴雨径流情况,具体研究确定。
3.开级后应保证土坡稳定。除坡面石质坚硬、不易风化的外,削坡后的坡比一般应缓于1:1。
石质坡面削坡,应留出齿槽,在齿槽上修筑排水明沟或渗沟。削坡后因土质疏松可能产生碎落或塌方的坡脚,应采取工程措施予以防护,无论土质削坡或石质削坡,都应在距最终坡脚1m处,修建排洪沟渠。
(四)大平台
1.适用于高度在10m以上的弃渣场和排土场,一般每隔5m或8m修一宽2m的大平台(分级马道)。
2.开级后方便弃土、弃渣运输的同时,提高了坡体的稳定性。
本文选自《矿山生态植被恢复技术》,由北京圣海林生态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方莹、孙保平主持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