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我们抗疫真实生活:深夜晚餐不足5小时睡眠
记录我们抗疫真实生活:深夜晚餐不足5小时睡眠4月24日,昌平区疾控中心在对隔离管控人员进行核酸检测时发现1名阳性人员。随后,天通苑北二区23号楼划定为封控区,21、38、39、40号楼划为管控区。在后续排查中,这名阳性人员和妻子都确诊了。“大白”给封控区居民配送物资/受访单位供图骑手准备把物资放到封控区置物架上/记者拍摄管控区楼下工作人员清点快递和外卖/记者拍摄现场工作人员张培说,社区在封控区和管控区的楼前都设置了专门的置物架,用于放置快递、外卖等物品。封控区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对这些物品进行消杀,第一时间给居民送上楼。居民的生活垃圾也会由身穿防护服的“大白”每天上楼清运。
导 读
4月22日以来,北京累计报告453例新冠病毒感染者,其中昌平区有8例,涉及天通苑北街道、北七家镇等地。封管控小区里居民的日常生活怎么样?工作人员如何保障居民需求?
疫情“突袭”天通苑
“5单元302是吧?千万不要弄错了啊……”下午4点多,在昌平区天通苑北二区23号楼门口,工作人员正在清点街道下发的蔬菜,准备挨家挨户发放。骑手陆续送来的外卖和快递也被一一消毒、记录,由专人送到居民手中。
骑手准备把物资放到封控区置物架上/记者拍摄
管控区楼下工作人员清点快递和外卖/记者拍摄
现场工作人员张培说,社区在封控区和管控区的楼前都设置了专门的置物架,用于放置快递、外卖等物品。封控区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对这些物品进行消杀,第一时间给居民送上楼。居民的生活垃圾也会由身穿防护服的“大白”每天上楼清运。
“大白”给封控区居民配送物资/受访单位供图
4月24日,昌平区疾控中心在对隔离管控人员进行核酸检测时发现1名阳性人员。随后,天通苑北二区23号楼划定为封控区,21、38、39、40号楼划为管控区。在后续排查中,这名阳性人员和妻子都确诊了。
封控区的居民李先生回忆,4月24日晚上,小区里突然来了几个“大白”,社区通知居民都回家隔离。晚上10点多,核酸检测开始。几天过去了,封控区的物资供应没有问题,居民可以自己网购各种生活必需品,社区也会给居民送菜和水果。
工作人员准备给居民配送物资/受访单位供图
没有硝烟的战场
被封控的23号楼旁边,是临时搭设的疫情现场指挥部帐篷。5月1日下午,天通北苑第二西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韩建荣正在帐篷里忙碌。
社区疫情防控指挥部/记者拍摄
这是42岁的韩建荣来社区工作的第9年,她留着短发,顶着黑眼圈,语速较快,动作麻利,像一名“女战士”。说起小区情况,她如数家珍,“整个北二社区一共有41栋楼,6238户。我负责这西片区一共27个楼,2921户,约7500人。我们居委会工作人员现在是10个人,也就是说一人大概得管小300户。”
防控指挥部里的韩建荣/记者拍摄
社区工作人员搬运物资/记者拍摄
4月24日收到辖区居民出现阳性的消息后,韩建荣就赶紧通知所有居委会工作人员清点防疫物资,第一时间开展防疫工作。“23号楼就是战场,我们就跟打仗一样,前72小时根本没有闭眼。现在我们每天也就睡三四个小时,多睡一会儿都觉得奢侈”。
社区广场正在进行核酸检测/记者拍摄
对韩建荣的采访是断断续续完成的,期间她要协调全区核酸检测、安排居民生活物资配送,还要给志愿者和医护人员送饭。她和另外9名社区工作者每人都骑着一辆电动自行车,在社区的各个点位之间转战,几乎一刻不停。
畅通就医问药通道
疫情发生后,协助医护人员对封控区居民入户核酸采样、为居民采购常规药品的重任落在了社区工作人员时佐君的身上。封控的23号楼她已经去了6次,“第一次进去的时候我很激动,感觉我的任务很光荣,居民们都很支持我,我不会害怕。”说话的时候,她的眼睛里闪着光。
身着防护服的时佐君/记者拍摄
采访当天,时佐君的主要任务是配合医务工作者对封控的23号楼居民进行入户核酸。她身材瘦小,密闭的防护服和口罩让她上楼时常会有些喘不过气。挨家挨户做完核酸后,她又紧急联系封控区外的志愿者团队给几户居民买药。这些天,她的一日三餐几乎没有准时过,晚饭常常在夜里十一二点才吃上。她说,“我是真想帮大家多做些事情,忙起来就忘了吃饭。”
封管控期间,一旦有居民要紧急就医,社区工作人员吕亚静总会出现。街道前期给社区组建了家庭医生团队、车辆保障团队和陪护人员团队。如果居民有就医需求,她会先联系家庭医生团队,对接好医院后,再联系陪护人员和车辆,然后通知患者和家属,最快半个小时以内,就医居民就能转到最近的医院。
吕亚静接受记者采访/记者拍摄
社区工作人员协助居民就医/受访者供图
吕亚静早在去年就摸排了社区里患有重大疾病和可能会需要紧急救援的居民情况。这轮疫情期间,陆续有居民出现脑出血、怀孕生产、脑梗、心梗、外伤等问题。
一天深夜,一户居民家中有孩子眉骨磕裂,血流不止,家长一时慌了神,拿不定去哪儿就医。吕亚静紧急联系了儿童医院,并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转运工作。孩子处理完伤口已经是次日凌晨5点多,几乎一夜没睡的吕亚静这才长舒了一口气。像这样的事件还有很多,每一起吕亚静都从容应对,至今她已经成功协助完成了30多次患者转运。
患儿家属给吕亚静发来的感谢短信/记者拍摄
忙而不乱、细致入微,社区的各项举措让封控和管控区的居民感到心里踏实。多名封控区和管控区的居民都表示,目前家中的蔬菜、肉类等各类生活必需品非常充足,社区工作者也都是有求必应。“这回特别有秩序,送了几回菜,我们这老两口够吃了,还没买菜呢。”管控区的居民周阿姨说。
线上物资稳定保障
居民的生活保障也得益于线上和线下生活物资的稳定供应。在天通苑北二区大约4公里外的美团买菜中陈路站,骑手任春旭从专为封控小区设置的货架上取下两大包生活物资,消毒后送往目的地。
任春旭正在给餐箱消毒/记者拍摄
这几天,任春旭早上6点就上岗,一直要忙到晚上12点多。疫情前他每天大约要送五六十单外卖,现在基本都是八九十单,其中大部分都是水果、蔬菜还有米、面、油这些生活必需品。
封控小区的配送都由专人负责,骑手在出发前和回来后都要对车辆、餐箱、外卖包装等仔细消毒。任春旭把这些防疫工作做得很仔细,“我们干这一行,既要保护好自己,也要保护好别人。”
站点为封控小区设置了专用货架/记者拍摄
在昌平区,这样的配送站仅美团买菜这个平台就有11家。疫情发生后,各个门店的工作人员、配送骑手以及营业时间都做了调整。
站点物资储备充足/记者拍摄
美团买菜北京二区负责人刘庆介绍,中陈路这个站点的工作人员之前有15人,现在增加到了27人。配送骑手也从20人增加到35人,物资配送截止时间从23点延长到了24点。此外,各门店还采取了24小时滚动发车的方式,个别涉及疫情小区的站点更是启动了将近10倍以上的货量存储,目前全区整体备货量可以满足周边用户需求。
线下物资供货充足
在物美超市天通苑店,顾客们扫码、测温、查验48小时内的核酸检测结果后,正在选购各类生活必需品。居民毛女士买了少量的梨、香蕉和西红柿等胡萝卜等,她说,看到超市里什么都不缺,价格也比较稳定,自己也就打消了囤货的念头。
顾客在超市选购蔬菜/记者拍摄
这家物美超市位于天通苑地区腹地,承担着附近多个小区、十几万居民的日常生活必需品供应。本轮疫情发生后,超市出现了短暂的物资短缺,超市随后加大供货量,并增加了生鲜产品的供货频次。
超市店长程力说,现在店里米、面、油这些生活必需品能够保证7-10天的供货量。由于蔬菜和水果的保质期比较短,超市从原先的一天配货一次增加到一天配货3-4次,保证产品新鲜。超市整体的肉价、菜价也比较平稳。
超市生活必需品供应有保障/记者拍摄
目前,昌平全区57家重点商超已按日销量2-3倍以上的进货量备货,区商务局还对全区16家农副产品市场的进销货量和价格进行监测,确保市场供应充足、价格稳定。
居民扫码、测温、查验核酸结果后进入超市/记者拍摄
昌平区商务局副局长宋红表示,区商务局规范物资储备和发放标准,并从加大货源对接、畅通物流渠道、供销数据监测、现场实际督导4个方面,全力维护生活必需品的市场秩序。根据重点商超市场监测的情况显示,全区生活必需品消费逐步平稳,并回归到了日常状态。
从物资保障到求医问药,从入户排查到大规模核酸检测……疫情之下,温暖勇敢的社工、志愿者、医护人员和配送员们向险而行、步履不停。他们组成了坚不可摧的防疫队伍,守护着包括“亚洲最大社区”天通苑在内的每一个社区、每一条街道、每一栋居民楼。相信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定会打赢,也期待胜利的号角早日吹响。
向一线防疫工作者致敬
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定会打赢
记者陈常松、赵明聪
来源: 北京交通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