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两弹元勋邓稼先的相关资料(两弹元勋邓稼先)

两弹元勋邓稼先的相关资料(两弹元勋邓稼先)此后,邓稼先、于敏等人又投入了对氢弹的理论研究。1967年6月17日,作为理论部负责人,邓稼先在《氢弹试验任务书》上庄重地签上自己的名字。熟悉邓稼先的一些人都提到,每次核爆签字之后,邓稼先都会有一小段时间全身冰凉。杨振宁先生在纪念邓稼先的文章中也写到: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中国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八个月,氢弹试验成功。同美、苏、法等国相比,中国的氢弹研制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原子弹爆炸的当天,党委书记递给邓稼先一张机票,轻声说:“你母亲病危。”邓稼先赶到医院,弥留之际的母亲微微睁开了双眼,失神的目光中似乎透着一丝欣喜、一丝安慰。邓稼先发现,母亲枕边有一份《人民日报》的号外,刊登着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的消息。他知道这是妻子放在母亲枕边的安慰。邓稼先用感激的眼神看着妻子,半天说不出话,只有泪水在不断地流。 1958年春,钱三强找到邓稼先,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

邓稼先,安徽怀宁人,出身书香世家,曾祖父邓绳候是书画家,祖父邓艺孙是教育家,父亲邓以蛰是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校哲学系教授。邓氏家族“潜德不耀”的家风、“学行笃实”的学业精神深深地影响了邓稼先的一生。

邓稼先出生不久即随父亲邓以蛰来到北平生活,1947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先到北大任教,后考取美国留学生,被美国普渡大学录取学习核物理。只用了一年十个月,26岁的邓稼先就提前获得了博士学位,人称“娃娃博士”。拿到博士学位9天后邓稼先就回国了,这时是1950年秋,新中国刚刚成立一年。

两弹元勋邓稼先的相关资料(两弹元勋邓稼先)(1)

回国后邓稼先跟随钱三强,参与了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创建工作;他在学术上很“活跃”,与何祚庥、于敏等人合作在《物理学报》发表了多篇论文,为中国核理论研究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生活中的邓稼先一直保持着热爱生活的庶民本色。他的衣服不新,但从来都是干净整洁。他很喜欢请客,经常在饭馆请同事们热热闹闹吃上一顿。他喜欢喝酒,但从不超过二两,唯一的一次例外是在原子弹成功爆炸庆功会上。他喜欢看电影、逛公园、听京剧,有限的闲暇时光常常跑到剧场门口稍远的地方寻找“退票的人”,每次都能以合适的价格准时走进剧场。

两弹元勋邓稼先的相关资料(两弹元勋邓稼先)(2)

1958年春,钱三强找到邓稼先,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准备调你去参与这项工作,怎么样?”邓稼先立刻就明白了,由于事情过于重大,一时有些惶恐,“我能行吗?”回家后他对妻子说自己要调动工作,不能再照顾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难。邓稼先一生的命运随之发生改变,他的名字在公开发表刊物和对外联络中消失,隐姓埋名、默默无闻,直至他离开人世。

邓稼先调到新筹建的核武器研究所任理论部主任,原子弹理论设计是几大研制环节中的的龙头,被排到最前沿,责任重大。苏联专家撤走后,邓稼先带领着一批刚出校门的大学生,夜以继日地进行原子弹理论和基本机构模型方面的理论攻关工作。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国处在严重的困难时期,粮食定量不断下降。理论部的年轻人加班多、饭量大、饭不够吃、常常喊饿。邓稼先是三级教授,工资高,家里负担轻,年轻人饿了就找他。常常是邓稼先从街上买回高价的饼干或是其他食物,年轻人一哄而上抢着吃。邓稼先也饿得两眼发虚,咽着口水,说:“你们吃,也给我留下一块吧……。”

两弹元勋邓稼先的相关资料(两弹元勋邓稼先)(3)

1964年10月16日15时整,一道强烈的闪光划过茫茫戈壁,伴随着惊天动地的巨响,火球翻滚着拔地而起,形成巨大的蘑菇状烟云……,巨大的威力把爆心周围的坦克、军舰、飞机、大炮、楼房、桥梁等效应物全部摧毁……,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有人如此评价:历史学家们,因为这一天,将中国的历史分成了两段。

两弹元勋邓稼先的相关资料(两弹元勋邓稼先)(4)

原子弹爆炸的当天,党委书记递给邓稼先一张机票,轻声说:“你母亲病危。”邓稼先赶到医院,弥留之际的母亲微微睁开了双眼,失神的目光中似乎透着一丝欣喜、一丝安慰。邓稼先发现,母亲枕边有一份《人民日报》的号外,刊登着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的消息。他知道这是妻子放在母亲枕边的安慰。邓稼先用感激的眼神看着妻子,半天说不出话,只有泪水在不断地流。

两弹元勋邓稼先的相关资料(两弹元勋邓稼先)(5)

此后,邓稼先、于敏等人又投入了对氢弹的理论研究。1967年6月17日,作为理论部负责人,邓稼先在《氢弹试验任务书》上庄重地签上自己的名字。熟悉邓稼先的一些人都提到,每次核爆签字之后,邓稼先都会有一小段时间全身冰凉。杨振宁先生在纪念邓稼先的文章中也写到: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中国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八个月,氢弹试验成功。同美、苏、法等国相比,中国的氢弹研制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两弹元勋邓稼先的相关资料(两弹元勋邓稼先)(6)

1979年,在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未打开、原子弹坠地事故,需要找回核弹、排除隐患。邓稼先深知此行危险,第一次以院长的权威向周围的人下命令“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大漠深处,他让吉普车停下,独自一人向事故核心区走去,终于发现了核弹碎片。他用双手捧了一下碎弹的核心部位、一看、放心了,他们最担心的后果没有出现。他拖着疲惫不堪的步子向停在远处的吉普车走去,见到赵敬璞副部长的第一句话就是“平安无事”。也许是意识到了什么,上车前,他主动邀请赵敬璞副部长合影留念。

两弹元勋邓稼先的相关资料(两弹元勋邓稼先)(7)

1985年7月31日,邓稼先回到北京汇报工作,在总长张爱萍的督促下到医院检查身体,结果令人震惊:直肠癌,已属中期偏晚,而且有淋巴结及周围组织转移。从此,邓稼先住进了医院,再也没能走出来。

住院363天,他坚持工作了330天。邓稼先抓紧一切时间给中央写《中国核武器发展建议书》,他敏锐地意识到世界主要核大国的设计水平已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核爆实验,必然会主张核禁试、限制他国发展,中国必须在此期间达到这个水平才能在停止核试验条约上签字。病中的邓稼先,一直疼痛不止,止痛剂从每天一针发展到每小时一针,全身大面积出血。他坚持坐在橡皮圈上写今后10年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不断约同事们来医院商量讨论,与生命赛跑,终于在去世前3个月完成了建议书。建议书由邓稼先和于敏签字、送交中央。1996年7月29日,是邓稼先逝世十周年的纪念日。这一天,中国政府进行了第45次也是最后一次核试验,并郑重声明:“自1996年7月30日起,中国开始暂停核试验。”这标志着中国终于和其他核大国一样,跨过了原子弹、氢弹、第二代核武器、核禁试等四个阶段,进入了实验室模拟的自由天空。

两弹元勋邓稼先的相关资料(两弹元勋邓稼先)(8)

在邓稼先生命最后的一个月里,中央军委决定对邓稼先解密:“一辈子这么辛苦,做了这么多工作,不能让他就这么走了。”1986年6月24日《解放军报》、《人民日报》刊登《两弹元勋—邓稼先》的报道。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前夕,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中国“两弹一星”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追授邓稼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元勋邓稼先的相关资料(两弹元勋邓稼先)(9)

在医院中,邓稼先向记者比划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大小,虽在病中亦可看到他眼中的“光”

国家强盛,洋人就是外宾,访问、交流、做生意;国家贫弱,洋人就是鬼子,抢劫、烧杀、占土地。如若不信,可以去读一读1840年以来的中国近代史,去参观一下圆明园遗址公园、卢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纪念馆。那么就会明白邓稼先那一代人为什么能够隐姓埋名、不计个人得失、承受一切、心甘情愿奉献聪明才智,乃至一生。

两弹元勋邓稼先的相关资料(两弹元勋邓稼先)(10)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具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

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他没有彷徨、没有矛盾。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他的途径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和品质。

能这样估价自己一生的人不多。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