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身后事的文雅说法,大开眼界指名道姓

身后事的文雅说法,大开眼界指名道姓对古人来说,寻常礼节也就一拜而已,两拜已经属于非常隆重和尊敬的礼节,比如,《史记·苏秦列传》中的「苏秦见齐王,再拜」。臣对君无非也就是两拜。然而,古代并没有八拜之礼。但是,如果追根溯源,又能够发现怎样的变化、出其不意的故事呢?词汇变迁的背后,又隐藏了哪些生活细节呢?来和灵遥一起读读这本《100个汉语词汇中的古代风俗史》,一起来了解一下这7个灵遥精心为你挑选的「礼仪·称谓」词语背后,都有着哪些有趣的故事吧?「八拜之交」是指有世交的两家子弟拜见对方长辈时的礼节,异姓兄弟姐妹结拜时也称为「八拜之交」,是非常亲密的关系。

书语人间:每天10分钟,读懂1本好书,点击文章右边的「关注」,一起成长。

身后事的文雅说法,大开眼界指名道姓(1)

大家好呀~

今天,灵遥将为你带来一本新书,名字叫做《100个汉语词汇中的古代风俗史》

身后事的文雅说法,大开眼界指名道姓(2)

说起像是八拜之交、分庭抗礼、指名道姓、良人、孝子、平头百姓、在下、雅量等词汇,相信有不少朋友都已经很了解它们在现代汉语里的含义了。

但是,如果追根溯源,又能够发现怎样的变化、出其不意的故事呢?词汇变迁的背后,又隐藏了哪些生活细节呢?

来和灵遥一起读读这本《100个汉语词汇中的古代风俗史》,一起来了解一下这7个灵遥精心为你挑选的「礼仪·称谓」词语背后,都有着哪些有趣的故事吧?

01.八拜之交:到底是几拜?

「八拜之交」是指有世交的两家子弟拜见对方长辈时的礼节,异姓兄弟姐妹结拜时也称为「八拜之交」,是非常亲密的关系。

身后事的文雅说法,大开眼界指名道姓(3)

然而,古代并没有八拜之礼。

对古人来说,寻常礼节也就一拜而已,两拜已经属于非常隆重和尊敬的礼节,比如,《史记·苏秦列传》中的「苏秦见齐王,再拜」。臣对君无非也就是两拜。

身后事的文雅说法,大开眼界指名道姓(4)

至于三拜、四拜之礼,则更为特殊,往往是百官对亲王及其父母的理解,以表示对对方身份等级的尊重。

那么,八拜之交是怎么来的呢?

原来,异姓兄弟姊妹在结拜的时候,除了互相拜对方两次,还会各自拜对方父母两次,加在一起便是八次了。

比如,《水浒传》第29回里施恩与武松的结拜,便是「当下饮过酒,施恩纳头便拜了四拜,武松连忙答礼,结为弟兄」

身后事的文雅说法,大开眼界指名道姓(5)

因此,下次遇到有人找你结拜的时候,别傻傻地拜人家八次了~

02.分庭抗礼:为何形容平等对待?

「分庭抗礼」,这个成语常常会给人一种「对抗」的感觉,其实不然,「抗」通「亢」是平等的意思。

身后事的文雅说法,大开眼界指名道姓(6)

《礼记·燕义》中,有记载说「设宾主,饮酒之礼也。使宰夫为献主,臣莫敢与君抗礼也」。

这两句话翻译过来便是,不设宾、主无以成席,这是饮酒之礼。

最尊贵的客人称「宾」,只能设一人。按照道理来说,「宾」只能够有地位仅次于国君的卿担任,但如此以来,作为主人的国君就要处处与卿「分庭亢礼」,未免麻烦。

于是,便采取了一种变通的方法,让掌管膳食的宰夫担任主人,即「献主」,以表示不敢与国君「抗礼」,然后选择一位大夫担任宾,由二人来做礼节方面的周旋,国君和卿便可以不被礼所束缚,只顾饮酒作乐了。

身后事的文雅说法,大开眼界指名道姓(7)

因此,「分庭抗礼」又写作「分庭亢礼」,意思是指宾主分别坐在宴席的两边,主人居东,客人居西,以对等的礼节相互行礼,比喻平起平坐或势力相当,而无「对抗」之意。

03.指名道姓为何是不礼貌的行为?

在中国日常口语中,「指名道姓」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挑衅行为,甚至还会被视为一种攻击的行为。但是,「指名道姓」行为为何会这么严重,相信大多数人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身后事的文雅说法,大开眼界指名道姓(8)

先说「指名」

不同于现代人只有名,古人都是有名有字的,这个「名」是人出生三个月的时候,由其父亲在祖庙中为其取的。

这个字,则是男子和女子分别在20岁和15岁的时候,在其成年礼「冠礼」和「及笄(ji,1声)」上从正宾那里所得到的。


身后事的文雅说法,大开眼界指名道姓(9)

出于对成年男子和女子的尊重,平辈之间,甚至关系一般的尊长都必须以「字」来称呼,以示尊重,自称则必须用「名」。

比如,诸葛亮字孔明,那么,别人称呼他的时候,须用「孔明」二字以示尊重,绝不可反其道而行之称其为「亮」。

身后事的文雅说法,大开眼界指名道姓(10)

因此,「指名」在古代很不礼貌的行为。

然后,我们说「姓」。

姓,左边一个「女」字,右边一个「生」字,可见代表的是有着共同血缘、血统、血族关系的人。

因此,在进入父姓社会时,「姓」这一词转为父亲的名号,直呼其「姓」相当于直呼对方父亲名号,是不尊重对方父亲的无礼行为,因此,像别人询问「姓」的时候要用「尊姓」「贵姓」。

身后事的文雅说法,大开眼界指名道姓(11)

这就是不能「指名道姓」的由来,但进入现代社会后,中国人放弃了取「字」这个美好的传统,因此,称呼时也只能称「名」了。

04.令堂,为何是对别人母亲的尊称?

令当作敬词,由美、善引申而来,用于赞美与对方有关的人,比如,令尊,令堂。但是,「令堂」一词,为何又是对对方「母亲」的尊称呢?

古代建筑物面南朝北,内部分为三个部分:堂、室、房。

最前面的是「堂」,不住人,是家族举行祭祀或者接待宾客等礼仪活动的住所,一般建在一个高台上面,门口有台阶,或为三阶,或为多阶。之所以建在台阶上,是为了防潮。

身后事的文雅说法,大开眼界指名道姓(12)

「堂」后面的建筑物,正中间的一间叫「室」,所谓「登堂入室」是指登上「堂」,穿过「堂」,便来到了后面的「室」。

「室」是长辈居住的地方,另左右两边分别有两间「房」,东边为「东房」,西边为「西房」,是晚辈们住的地方。

身后事的文雅说法,大开眼界指名道姓(13)

由于在古代的「堂」高大轩敞,又是家族祭祀的场所,后来泛指房间的正厅,因此古人就把一家之主尊称为「高堂」。

又因为举行祭祀之礼的时候,一家的主妇,也就是母亲,常常在东房的北部活动,因此又常用「北堂」来代替母亲。


这也是将对方母亲尊称为「令堂」和「北堂」的来源了~

05.拙荆,为何谦称自己的妻子?

在关于妻子的谦辞中,有一个称谓最令人费解,即「拙荆」。

拙者,笨拙也,向别人谦称自己的妻子只不过是一个笨手笨脚的家庭主妇,口气中还透露出了一股子溺爱的味道,没什么问题。但是,荆又是指什么呢?和妻子又有什么关系呢?


身后事的文雅说法,大开眼界指名道姓(14)

荆,就是荆棘,是一种小灌木。

古今中外的女人都一样爱美,但是在古代,贫寒之家是买不起金钗银钗的,所以聪明的女人便来到了自家的门口,摘下一根荆棘的枝条,用它做成一根钗,插到自己的头发上。


身后事的文雅说法,大开眼界指名道姓(15)

出于对古代女子「不欺少年穷」「勤俭」等美好品德的向往,到了宋代以后,男人们便都把自己的妻子称为「拙荆」了。

06.孝子,原来不是指孝顺的儿子?!

在今天的语义里,「孝子」一词指的是孝顺的孩子,除此之外再无别的意思,但是这个词最古老的含义不是这个意思,是孔子把「孝」的内涵给扩大了。

《礼记·杂记上》中的记载,

父亲或者母亲刚去世的时候,子女非常哀痛,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称作是「哀子」;过了一段时间后,哀痛慢慢减轻,开始操办父亲或母亲的后事,举办祭祀活动,称作是「孝子」。

身后事的文雅说法,大开眼界指名道姓(16)

因此,「孝子」是祭奠的时候才会用到的称呼,一开始与「孝道」并没有关系。因为在古代,父母去世后不服丧,是一种犯罪行为。

后来,孔子在《论语》中阐释了他心目中的孝,即,父母生前,能够供养父母,父母去世后,妥善安葬与祭祀父母,后者即「孝子」最原本的含义。

于是,「孝子」一词便慢慢地演变成了孝顺的孩子。

身后事的文雅说法,大开眼界指名道姓(17)

07.千金,本来是比喻男孩子?!

千金,本来是一个敬辞,经常用来称呼别人家的「女儿」,常和「大小姐」连用,即「千金大小姐」。但是,你知道吗?


「千金」一开始最早是对男孩子,不是女孩子的称谓。


身后事的文雅说法,大开眼界指名道姓(18)

千金一词出自《梁书·谢腓(fei,3声)传》,说的是:

谢腓在小时候便非常聪明,10岁便能够写得一手好文章。有一次,他的父亲带他去土山游玩,让谢腓即兴完成一篇命题作文,谢腓便拿过笔来一气呵成,父亲看后大喜过望,其朋友也称赞谢腓是「神童」。他的父亲听后大喜过望,抚摸着他的背部夸赞道,「真吾家千金」,真是我家的千金呀!

于是,「千金」一词便流传开来,比喻机灵聪慧的男孩子。直到元代才与小姐结合起来,用来形容富贵人家的女孩子,


身后事的文雅说法,大开眼界指名道姓(19)

以上,便是今天的内容。

明天,灵遥将继续为你带来7个衣食·住行词汇的解读。你若是对充耳不闻、平头百姓、愁眉等词语原本的含义感兴趣,不妨点个关注哟~

祝好!

文 | 武灵遥,一位践行着「日读书一本,日更文一篇」的职业读书人,更多好书拆解详见个人公众号:书语人间(syrjjy)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