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贵田早期相声,常贵田仙逝后他是相声界唯一的少将
常贵田早期相声,常贵田仙逝后他是相声界唯一的少将 师出名门的李立山,还是一位值得尊敬的相声教育家。不仅先后培养了杨进明(后跳门拜师侯耀文)、贾旭明、金岩、马春然、陈朔等优秀中青年相声演员,更是将个人舞台表演经验总结提炼后传授给数以千计的青年曲艺人才。前不久在天津举办的中国非遗传承人研培班上,李立山还专程从北京赶来作为客座讲师,为全国百余位青年相声人才深入讲解相声表演相关理论。可以说在相声的传承发扬上,李立山是破除门户师承限制的。只要愿意学,不论是不是自己徒弟,都毫无保留。 这些年在相声表演上,李立山先生一直专工捧哏。虽然捧哏技艺在业内有口皆碑,但由于一直没有固定搭档,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其在相声表演领域的成就。不过,从与牛群、师胜杰、刘洪沂等相声名家的合作中足以领略到怹与众不同的捧哏技艺。“理论研究高于创作,创作高于表演”,或许正是对他艺术贡献的一种概括性总结。
在曲艺界,艺人的身份从旧社会被轻视为“看玩意的”到解放后成为文艺工作者,再到上世纪九十年代被称为笑星,从称呼上不难看出相声艺人的社会地位正逐渐得到认可和尊重。 随着演员文化水平的普遍提升,相声界有了大学的客座教授,也有了政界要员,例如冯巩(任民革副主席)。但要论有军衔的相声演员却屈指可数,能成为文职少将级别的在相声界仅有两位,一位是去年刚刚病故的常贵田,另外一位则是比他更早成为少将的李立山先生。
相声演员能荣升文职少将,并不没有大肆宣扬的必要。李立山20岁时参军入伍,在部队拜师山东快书、相声“两门抱”的高元钧先生,由此开启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军旅艺术生涯。也是通过一段段作品的积累让他获得了如此高的荣誉。很多观众提到李立山必然联想到1988年春晚上他与牛群搭档的经典作品《巧立名目》,即便对这段相声名字感觉陌生的,只要一提到“领导,冒号!”也都耳熟能详。这块活的主要创作者就是李立山先生,其他两位参与创作的分别是牛群和李培森。
在与牛群演绎这段创编段子时,李立山捧哏的风格可谓“老范儿新词”。即捧哏时情绪、神态、动作中流露出老范儿相声艺人做派,再加上他本人的声线又与捧哏大师赵佩茹极为相似, 因此当时还不到40岁的他总能给观众有种老成持重的感觉。而表演时量活的词儿完全符合新活的路数,言简意赅且尺寸掌握的恰如其分。在同年的春晚上,年仅7岁的常远首次与爷爷常宝华搭档表演了一段《对话趣谈》,这段的创作者也是李立山。其实怹的创作并非只限于相声,在过往的几十年里李立山创作的单弦 、京韵大鼓、快板、山东快书等曲种的新作品也有近百段。
作为文字辈的相声前辈,已是古稀之年的李立山并没有旧时相声艺人身上的陋习,比如:吃空瓦相、台下拿同行砸挂、“合人”等不良习气。几十年的军旅生涯将他塑造成一身正气、为人正派的形象。即便如此,生活中的李立山依旧保持着低调谦和的处世之道。对于名利的淡薄,使之很少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他却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曲艺理论的研究和构建。
师出名门的李立山,还是一位值得尊敬的相声教育家。不仅先后培养了杨进明(后跳门拜师侯耀文)、贾旭明、金岩、马春然、陈朔等优秀中青年相声演员,更是将个人舞台表演经验总结提炼后传授给数以千计的青年曲艺人才。前不久在天津举办的中国非遗传承人研培班上,李立山还专程从北京赶来作为客座讲师,为全国百余位青年相声人才深入讲解相声表演相关理论。可以说在相声的传承发扬上,李立山是破除门户师承限制的。只要愿意学,不论是不是自己徒弟,都毫无保留。
这些年在相声表演上,李立山先生一直专工捧哏。虽然捧哏技艺在业内有口皆碑,但由于一直没有固定搭档,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其在相声表演领域的成就。不过,从与牛群、师胜杰、刘洪沂等相声名家的合作中足以领略到怹与众不同的捧哏技艺。“理论研究高于创作,创作高于表演”,或许正是对他艺术贡献的一种概括性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