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2008年黄家驹遗作:27年前这部黄家驹遗作

2008年黄家驹遗作:27年前这部黄家驹遗作无论是白天开工前蹲在路边刷牙、排队接着随时可能会停的水,还是晚上收了工聚在一起喝酒打牌吹牛,在这里,笼民们没有所谓的个人空间和隐私,属于自己的,只有小小铁丝笼内的一方天地。影片一开场,便用纪实性的长镜头展现了笼屋中几位个性鲜明的人物群像:由乔宏饰演的肥周,作为笼屋管理者以及征收房租,却为人热忱多为笼民们着想,因为大家也都很照顾他的痴呆儿子太子森;廖启智饰演的太子森虽然智力低下,但是却朴实勤劳;泰迪罗宾饰演的唐三,带着猴子,自称医生实质上是无业游民,虽然贪小便宜,但大是大非之间却也懂得跟笼民们同仇敌忾;由谷峰饰演的陆同四处打零工,外表凶狠其实古道热肠;李名炀饰演的99岁孤寡老人,常年守在笼屋不肯下床,开了一个小卖铺,被戏称为“711”,他临死前最大的心愿就是见到因为战乱去了台湾,生死未卜的哥哥;黄自强饰演的69岁的妹头,帮“711”进货出货 端屎端尿 工钱则是两罐午餐肉;刘洵饰演的满腹经纶

近日,《寄生虫》历史性横扫奥斯卡,引起许多观众对于贫富差距、阶级对立等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然而早在27年以前,有这样一部华语电影,它的故事内容或许不像《寄生虫》、《小偷家族》那般戏剧性,但却有着更加现实和残酷的内核。

这便是于1993年上映,由张之亮执导,夺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等四项大奖在内的《笼民》。

尽管击败了同年的《92黑玫瑰对黑玫瑰》《阮玲玉》《男儿当自强》《武状元苏乞儿》等热门电影,在金像奖上大放异彩。但这部电影其实相当小众,甚至可以说《笼民》放在整个香港电影史上都属于一部“另类“之作,你几乎很难把它归结到任何一种类型片中。

故事围绕一座面临拆迁的笼屋以及居住在其中的一群底层民众展开。全片你见不到任何一位女性角色,只有一帮老戏骨在狭小逼仄的空间内展现出极其生活化的精湛演技。另一方面,这部电影没有国语配音版,连字幕也是晦涩难懂的粤语台词,甚至因为夹杂着太多粗口被划为了“三级片”。种种原因让这部电影并没有广泛流传开来,如今被部分观众熟知更大程度是作为黄家驹生前的电影“遗作”。

但我们不能因此就低估了《笼民》的艺术价值。可以说《笼民》作为一部小市民社会讽刺群戏,继承了香港影史中关注低下层人民疾苦的优秀写实传统,被誉为“写实电影的典范之作”

如果单单从故事表象来分析,显然无法完全展现本片丰富的内涵及现实意义。在这篇文章我会从叙事手法、主题呈现、影像风格三个方面来深度解读。在文章的最后部分,我也会谈谈这部影片带给我的现实思考。

2008年黄家驹遗作:27年前这部黄家驹遗作(1)

01、叙事手法上,用近乎写实、“白描”的方式,展现社会底层环境下的人物群像。

香港人口稠密,为数不少的老弱贫苦人聚居在人口密度极大的旧楼床位,各以铁丝网围住,密密麻麻地困在俗称“笼屋”之内。影片便围绕一所名为“华厦男子公寓”的笼屋展开。作为香港电影新浪潮代表人物,擅长现实主义题材的导演张之亮有意识的减弱故事的戏剧性,用克制的节奏来推进剧情,尽可能的给演员留出表演空间。可以说笼屋便仿佛一个微缩的社会,展现出了底层笼民的“众生相”。

影片一开场,便用纪实性的长镜头展现了笼屋中几位个性鲜明的人物群像:由乔宏饰演的肥周,作为笼屋管理者以及征收房租,却为人热忱多为笼民们着想,因为大家也都很照顾他的痴呆儿子太子森;廖启智饰演的太子森虽然智力低下,但是却朴实勤劳;泰迪罗宾饰演的唐三,带着猴子,自称医生实质上是无业游民,虽然贪小便宜,但大是大非之间却也懂得跟笼民们同仇敌忾;由谷峰饰演的陆同四处打零工,外表凶狠其实古道热肠;李名炀饰演的99岁孤寡老人,常年守在笼屋不肯下床,开了一个小卖铺,被戏称为“711”,他临死前最大的心愿就是见到因为战乱去了台湾,生死未卜的哥哥;黄自强饰演的69岁的妹头,帮“711”进货出货 端屎端尿 工钱则是两罐午餐肉;刘洵饰演的满腹经纶的道长夹着半生不熟的粤语,即使旁人都听不明他在说什么,他仍孜孜不倦向人传授。

无论是白天开工前蹲在路边刷牙、排队接着随时可能会停的水,还是晚上收了工聚在一起喝酒打牌吹牛,在这里,笼民们没有所谓的个人空间和隐私,属于自己的,只有小小铁丝笼内的一方天地。

2008年黄家驹遗作:27年前这部黄家驹遗作(2)

影片透过极为生活化,充满市井气息的一幕幕片段展现了在笼屋中形形色色,性格迥异的人群。

他们不是简简单单的用所谓"社会底层”之类的符号就能一语概括的。在张之亮的叙事语境下,每个小人物都有着丰富的性格形象,都隐藏着丰富的“前史”:他们狡黠自私却又在危难时守望相助,他们或许也曾经有着一技之长,对未来有着梦想和期待,但或许因为时代变迁,又或者生活重大变故等种种原因,使得他们最终都殊途同归的“沦落”到了这一小方天地间。

香港曾经有一档真人秀节目叫做《穷富翁大作战》,每期都会邀请一位富人去体验底层民众的生活。这些平日光鲜亮丽的富人失去了财富地位学识,和穷人一样只能做出卖劳力的工作,要为每日三餐发愁,甚至没时间去思考去学习的时候,他们对贫富差距也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努力便一定能脱贫么?在巨大的贫富差距和阶级固化现状下,对这些笼民来说,单靠自己的努力已经很难改变生活状况,只能每天得过且过般的虚耗人生。

2008年黄家驹遗作:27年前这部黄家驹遗作(3)

02、主题呈现上,在贫富差距的表象描述下,给予更深一层的现实思考。

北岛有一首一字诗《生活》:“网”。这笼屋何尝不像一张巨网,罩住了这些笼民的人生和希望。

在寸土寸金的香港,“笼屋又有另外一个称呼,叫“劏房”,意指宰杀。在这种狭小逼仄的环境下,这些住在铁丝笼里的笼民何尝不像动物一般,失去尊严,任人宰割。在城市光鲜亮丽的高楼大厦背后,有多少人会去关注这样一个割裂的社会,以及那些被遗忘的人群。

影片以道友祥(粤语中一般称吸毒者为道友) 像狗一样死在笼子里为开端。然而这样的事在笼屋中时有发生,笼民们早就对此习以为常。

“人有两次死亡 一次是生命终结的时候 一次是当所有人都忘记你的时候”

道友祥无亲无故,留下的身份证件也已经过期,除了还在惦记着被道友祥欠了钱的唐三,这个世上已经没有人记得他。

而当媒体记者来笼屋报道时,关注点也不在笼民生存状况有多恶劣,相比之下,99岁的“711”更像是一个新闻点。当记者问起"711"有什么愿望时,没人在意他想去台湾找哥哥的真实想法,只是借着赞助商的名义替他做了要坐直升机看香港的决定。

对于笼民们来说,只想找一个安身之所,然而就这么简单的愿望同样也是求而不得。影片以黄家驹饰演的混混毛仔出狱,住到笼屋,同时政府和财团决定收回旧楼拆除改建为转折点。

两位议员为了体验生活,决定入住笼屋当三天的笼民。然而,这终归只是一场作秀行为,从政府到财团到媒体,没有人真正关心笼民们的诉求,只是在这些人身上榨取到最后一些对自己有利的价值。

对于要不要接受财团提供的条件而搬走,笼民们各执一词,最终只能通过投票决定要不要搬走。毛仔和议员达成交易,欺骗笼民们签下同意书。然而毛仔在这段和笼民们的相处过程中显然已经融入了其中,被笼民们乐观并且守望相助的精神所感染。在发现议员也是财团成员后,后悔的毛仔把同意书给偷了回来,也第一次让作为警察的父亲对自己刮目相看。

然而,政府已经拿到了笼民们的名单,所有的抗争都是徒劳,十天后,等待笼屋的依然是注定要被拆除的结局。在巨大的贫富差距和社会阶层鸿沟下,笼民们根本无权决定自己的命运。

2008年黄家驹遗作:27年前这部黄家驹遗作(4)

但同时,影片也没有脸谱化的一味展现笼民的悲惨和既得利益者的贪婪。在这种巨大社会问题下,所有阶层都有自己的局限性。

笼民们看似团结,但当面对政府所给出的搬迁条件时,同样也会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为自己的利益考虑,才会被找到弱点逐个击破。

而像议员这样拥有权势的人物也不是只是唯利是图,他们在作秀达成自己目的同时,同样也会根据笼民的需求,做出双方满意的让步,警察和消防也不仅仅是权力的执行者,在面对笼民的某些困难情况时,他们也会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而政府要发展,财团要收回他们自己的产权,拆除旧楼重建从他们的角度来看也合情合理。而没有选择权的笼民们便成为了牺牲品。当然,如果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难免会牺牲掉少部分人的利益。但如果被牺牲掉利益的一方是我们自己的时候,我们又该何去何从?这也是影片给予我们的更深一层思考。

2008年黄家驹遗作:27年前这部黄家驹遗作(5)

03、影像风格上,通过长短镜头交接和狭窄空间的调度以及纪实性的拍摄手法展现了笼民在面对命运时的苦中作乐与无力抗争。

张之亮通过大量的长镜头和狭窄空间的调度,以及纪实性的拍摄手法展现了其独特的影像风格,更深一层的表达了影片的深刻内涵。

在笼屋被拆除的前一晚,出现了全片最为经典的一幕长镜头以及群像表演,正逢中秋佳节,笼民们欢快的庆祝中秋,彼此载歌载舞,其乐融融,透露着温馨欢快的氛围。然而,这注定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这最后的狂欢反而强有力地对比出了笼民们苦中作乐的辛酸与无奈。

2008年黄家驹遗作:27年前这部黄家驹遗作(6)

第二天一大早,警察、消防来拆笼子,导演一反常态,改用了影片中少见的凌厉短镜头剪辑,配合电锯锯笼声、笼民的哀嚎声、媒体冷漠的报道声等音效。此时的笼屋仿佛化身为了一座“人间动物园”,笼民只能死死抓住铁丝笼,仿佛抓住他们无力抗争的命运一般。

因为嫌拆除笼子麻烦,拆除人员干脆将人连同笼子一起搬走。电视向全香港转播这一幕”魔幻现实主义场景”,人如同动物一样没了尊严。

2008年黄家驹遗作:27年前这部黄家驹遗作(7)

而铁丝网作为影片中最重要的意象,象征牢笼和失去自由的符号隐喻,导演用或明示或暗示的方式反复强调,来更深层次展现影片主旨。

影片最后一场戏来到了多年后,动物园里,导演有意识展现了动物园中猴子的生活场景:他们比笼民有着更为宽敞的生活空间,更加的悠闲。而此时,正在动物园的毛仔透过铁丝笼看到了当年笼屋内的街坊,大家都老了,隔着笼子相互打着招呼,笑容中透露着生活的辛酸与苦涩。

如同道长祥叔对毛仔说的话一般,“是你住在这笼里,还是看你的那些人,住在笼里”

笼民们被有形的笼困住了人生,而我们生活在笼外面的人,又是否被更大的、无形的笼困住了自己的人生呢?这也是影片从普世角度给予观众更深一层的思考。

2008年黄家驹遗作:27年前这部黄家驹遗作(8)

写在最后

《笼民》作为一部现实主义佳作,一改大多数港产片的粗糙和流俗,导演张之亮联手一群老戏骨联袂为我们献上了一首“香港本土贫民史诗”。尽管作为”黄家驹遗作“让这部小众影片有了更多的讨论度,但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影片的艺术价值,以及导演在故事中向我们传达的情怀与思想。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