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和黛玉探望宝玉时行为不同,宝玉去看望宝钗
宝钗和黛玉探望宝玉时行为不同,宝玉去看望宝钗一听之下,有点说不通:宝玉来不来,跟黛玉来得“巧不巧”有关系吗?分明有点强制转弯的意思。因此,在宝钗紧接着表示“更不解这意”时,黛玉作了修补:“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这就有意思了。一般而言,这种场合下应该会说“真巧啊,宝玉你也来看宝姐姐了”,黛玉却为什么说自己“来得不巧”?再一想,明白了,黛玉如果再说下去,意思大概就是“打扰你们说私房话了”。 不过这样说出来是会使场面有点尴尬的,黛玉当然就只说半句,意思是什么,你们自己猜去,特别是要宝玉猜去。薛宝钗也是个聪明人,岂会不知黛玉话中之意?但是她偏装不知,反而问黛玉“这话怎么说”,这就又把球扔给了黛玉,而如果黛玉把前面的话中之意说出来,那可就俗了,所以聪明的她调整了方向,说意思是这个:
《红楼梦》描写林黛玉的形象时有“心较比干多一窍”之语,意谓黛玉之心较比商朝干丞相的“七窍玲珑心”还要好,这是极言其聪明,也极言其敏感。此二者基本上是糅合在一起的。
本文就通过一个事例来说说黛玉的聪明与敏感,特别是那种独特的“宣示主权”的意识。
这一天林黛玉去看染恙的薛宝钗,到了却发现,宝玉早已在那里了,正与宝姐姐聊天呢。黛玉一见宝玉,就笑着说:
“嗳哟,我来得不巧了!”
这就有意思了。一般而言,这种场合下应该会说“真巧啊,宝玉你也来看宝姐姐了”,黛玉却为什么说自己“来得不巧”?
再一想,明白了,黛玉如果再说下去,意思大概就是“打扰你们说私房话了”。 不过这样说出来是会使场面有点尴尬的,黛玉当然就只说半句,意思是什么,你们自己猜去,特别是要宝玉猜去。
薛宝钗也是个聪明人,岂会不知黛玉话中之意?但是她偏装不知,反而问黛玉“这话怎么说”,这就又把球扔给了黛玉,而如果黛玉把前面的话中之意说出来,那可就俗了,所以聪明的她调整了方向,说意思是这个:
“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
一听之下,有点说不通:宝玉来不来,跟黛玉来得“巧不巧”有关系吗?分明有点强制转弯的意思。因此,在宝钗紧接着表示“更不解这意”时,黛玉作了修补:
“要来时一群都来,要不来一个也不来,今儿他来了,明儿我再来,如此间错开了来着,岂不天天有人来了?也不至于太冷落,也不至于太热闹了。姐姐如何反不解这意思?”
这一修补,倒变得挺说得过去了:我说“来得不巧”,不是因为我打扰了你们说话,而是因为我认为与宝玉分组轮流来看姐姐更好。
她成功地把那种微妙的醋意掩藏了起来,给出了一个光明正大的理由:我是为宝姐姐考虑。
你看,黛玉对自己给出的理由是相当满意的,所以后面加了一句“姐姐如何反不解这意思”,有点还是压了宝钗一头的小得意。
黛玉确实很聪明,反应很快。
包括宝玉因有点尴尬想转移话题,看到黛玉“罩着大红羽缎对衿褂子”,就问是不是下雪了,又问丫环“取了我的斗篷来了不曾”,黛玉又笑着表示自己的观点得到了印证:
“是不是,我来了他就该去了。”
不过,再聪明善辩的人,在感情上也往往顾此失彼。
黛玉在巧言掩饰自己醋意的同时,却还是暴露了自己与宝玉、宝钗亲疏关系的不同认识。
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在她说“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今儿他来了,明儿我再来,如此间错开了来着”,“我来了他就该去了”等语中,黛玉已经下意识地、自然而然地把自己与宝玉放在了一起,他们三个人的关系,是“二对一”的关系,自己与宝玉是更亲近的。
这就是一种“占有”感,就是前文提到的“主权”意识。
不过这还是初步、朦胧的。接下来“宣示主权”的形迹就更加明晰了。我们一起来看三处细节。
第一处是薛姨妈安排宝玉和黛玉留下来吃饭,上了酒,宝玉的意思是他喜欢“吃冷的”,薛姨妈和宝钗都反对,薛姨妈说是“吃了冷酒,写字手打飐儿”,这是典型的中国式母亲哄小孩。
宝钗则讲出一番原理来,说“酒性最热,若热吃下去,发散的就快,若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以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告诫他“从此还不快不要吃那冷的”,使宝玉觉得她“这话有情理”,就依她所言,“命人暖来方饮”。
这一下,宝玉是听了宝钗的话了,也显得宝钗对宝玉更体贴了。黛玉当然不会受用,但总也不好扔下几句“夹枪带棒”的话拂袖而去吧?不仅不能这样,她还得“嗑着瓜子儿,只抿着嘴笑”。
不过我们都不会真以为她是开心地笑。
可巧这时紫鹃派雪雁给黛玉送来小手炉,聪明的黛玉就借此做上文章了。我们听她与雪雁的对话:
黛玉因含笑问她说:“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了我!”
雪雁道:“紫鹃姐姐怕姑娘冷,使我送来的。”
她明明知道是紫鹃让雪雁送来的,却偏偏问是谁让她送的,就是要雪雁把紫鹃之名说出来,然后她就像说相声抖包袱似的,把那句早已准备好的话说了出来:
“也亏你倒听她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她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呢!”
这就是声东击西,或者指桑骂槐了。看似说紫鹃,其实是在说宝玉。
前面看到宝玉听宝钗之劝不喝冷酒,黛玉那种憋屈终于不用以“抿着嘴笑”来掩盖了;我感觉,真有一点用她那如葱玉指点着宝玉的额头在教训他的味道呢!
在教训宝玉的同时,黛玉也是在提醒宝钗,宝玉必须与我最贴心!
当然,这个弦外之音她也只是巧妙地传递给了“二宝”,或者说专门给“心里有鬼”的人听的。像薛姨妈就以为她真的在说“小手炉”的事,还为紫鹃鸣不平,说“你素日身子弱,禁不得冷的,他们记挂着你到不好”,而黛玉也点到为止,将错就错,以“幸亏这是在姨妈这里,别人家的话会怀疑看得人家连个手炉也没有”把自己的话给圆上了。
宣示主权的意思传达到当事人就行了。
第二处是宝玉“心甜意洽”,酒喝得停不下来,他的奶妈李嬷嬷少不得要来劝阻,眼看宝玉不听劝,就把他畏之如虎的父亲贾政给搬出来了。这招果然有效,宝玉一听之下,“便心中大不自在,慢慢地放下酒,垂了头”。
这时黛玉“护宝”心切,也不管这是在薛姨妈家里,自有姨妈及宝钗化解,却“先忙地”劝慰宝玉“舅舅若叫你,只说姨妈留着”,又说“这个妈妈,他吃了酒,又拿我们来醒脾”,然后还“一面悄推宝玉,使他赌气,一面悄悄地咕哝说‘别理那老货,咱们只管乐咱们的’”。
心疼起宝玉来,可没别人什么事了。
李嬷嬷不识趣,素知他俩关系好,还要黛玉不要助宝玉,而要劝劝宝玉。结果这可撞在枪口上,黛玉把心中不快都吐出来了:
黛玉冷笑道:“我为什么助着他?我也犯不着劝他。你这个妈妈太小心了,往常老太太又给他酒吃,如今在姨妈这里多吃一杯,料也不妨事。必定姨妈这里是外人,不当在这里的也未可知。”
由于不愿宝玉受委屈,为了一起享受喝酒玩乐的开心,聪明的黛玉来了一招“借力打力”,借了薛姨妈来批评李嬷嬷。
果然,李嬷嬷甘拜下风,落荒而逃,“又是急,又是笑”,除了说林姑娘的话“比刀子还尖”,别无他法;连薛宝钗也“忍不住笑着把黛玉腮上一拧”,说她的一张嘴“叫人恨又不是,喜欢又不是”。
其实宝钗感受最深的应该并不是黛玉的嘴,而是黛玉维护宝玉毫不掩饰的那种急切和全情。
第三处是酒足饭饱后,黛玉问宝玉“走不走”,宝玉有点醉了,“乜斜倦眼”说“你要走,我和你一同走”,黛玉却也并不来一句“我才不要跟你一块走”,而是正等着他这一句话:
黛玉听说,遂起身道:“咱们来了这一日,也该回去了。还不知那边怎么找咱们呢。”说着,二人便告辞。
“咱们”来了一天了,那边该到处找“咱们”了,“咱们”是该回去了。
黛玉这时可忘掉了她本来并非与宝玉一块来的,况且她还说应该与宝玉错时来看宝钗呢。
吃喝玩乐开心了,黛玉也有点忘形了。
接下来更明显。
出门戴斗笠,小丫头给他戴,没戴好,结果吃了批评;于是黛玉给他戴,一戴就妥。
这里细节颇有意思。
小丫头给宝玉戴时,那宝玉“便把头略低一低,命她戴上”,想那小丫头的个子不会比宝玉高,宝玉“略低一低”,好像不太配合,果然,“才往宝玉头上一合”,宝玉马上骂开了,话还难听,说“好蠢东西,你也轻些儿!难道没见过别人戴过的?让我自己戴罢”。
我觉得这倒不是他故意刁难小丫头,或者是想要黛玉给他戴,而是酒吃多了,控制不了身体和情绪。
这时,黛玉的“主权”意识又凸显了:
黛玉站在炕沿上道:“啰唆什么,过来我瞧瞧罢。”宝玉忙就近前来。黛玉用手整理,轻轻笼住束发冠,将笠沿拽在抹额之上,将那一颗核桃大的绛绒簪缨扶起,颤巍巍露于笠外。整理已毕,端相了端相,说道:“好了,披上斗篷罢。”宝玉听了,方接了斗篷披上。
你看,黛玉让宝玉不要“啰唆”了,就是不要批评小丫头了,过来我给你戴。宝玉吃多了酒,林妹妹的话还是当仙乐纶音的,非常配合。然后黛玉给宝玉戴斗笠,上面写的这个过程,真是温柔细致,大家说,屋里一众人看着,像什么画面?
十有八九会赞美真是一对画中的小情侣吧!当然,也许除了薛宝钗,作为同龄少女,也许她心里总稍微有点酸溜溜的感觉吧。
而我觉得,甚至可能黛玉还特意展现出这样的画面,她还真的想要宝钗要这样的感觉呢!
朋友你说呢?
此处所有图文,均为本人原创,不论深浅,只求用心。望朋友们评、赞、藏、转,不吝支持,让更多的朋友看到“陈想书语”,全网同名,敬请关注。
(网图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