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中职校长③江学斌
:对话中职校长③江学斌新职业教育法的实施,目的在于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让社会各界更多关注和认可职业教育。长期耕耘在职业教育一线,江学斌先后在东莞四所公办职业学校任职,来自一线的经验与实践让他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学校管理等形成系统的思考。5月13日,在东莞市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举行的“七棵树”莞邑良师沙龙上,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校长江学斌作为中职学校唯一入选教育家型校长培养对象应邀参加,现场他分享自己的教育主张与办学愿景:为教师、学生、社会创造真实而持久的价值,办一所受人尊敬的职业技术学校。随着新职教法的落地,未来职业教育将迎来更高质量发展,以此为契机需要教育部门学校从育人模式、教育教学上作更适合职教未来发展的顶层设计。立足为区域经济社会产业发展服务,江学斌建议东莞未雨绸缪,大力发展“五年一贯”制职业教育,并通过中高职贯通、企业协同“现代学徒制”培养,满足学生升学的同时,将更多优秀学生留在本地,为东莞聚焦“科技
编者按:
今年5月1日起,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施行,这是职业教育法制定近26年来的首次修订,它进一步提升了职业教育的法律地位,也对升学路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内容做出规范化指引。
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高水平的技能技术人才,这呼唤着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修订后的职业教育法将给教育体系带来怎样的改变?东莞的职教学校应如何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技能人才支撑?
值2022年东莞职业教育活动周开启之际,结合新职教法的实施与“十四五”期间东莞“打造湾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新高地”的发展目标,东莞市教育局联合南方日报东莞新闻部围绕“新职教 新未来”,开辟“对话中职校长”栏目,对话东莞10所中职学校校长。
5月13日,在东莞市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举行的“七棵树”莞邑良师沙龙上,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校长江学斌作为中职学校唯一入选教育家型校长培养对象应邀参加,现场他分享自己的教育主张与办学愿景:为教师、学生、社会创造真实而持久的价值,办一所受人尊敬的职业技术学校。
随着新职教法的落地,未来职业教育将迎来更高质量发展,以此为契机需要教育部门学校从育人模式、教育教学上作更适合职教未来发展的顶层设计。
立足为区域经济社会产业发展服务,江学斌建议东莞未雨绸缪,大力发展“五年一贯”制职业教育,并通过中高职贯通、企业协同“现代学徒制”培养,满足学生升学的同时,将更多优秀学生留在本地,为东莞聚焦“科技创新 先进制造”做好人才支撑。
长期耕耘在职业教育一线,江学斌先后在东莞四所公办职业学校任职,来自一线的经验与实践让他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学校管理等形成系统的思考。
新职业教育法的实施,目的在于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让社会各界更多关注和认可职业教育。
“新职教法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类型教育,将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江学斌认为,从立法上提升职业教育地位,进一步畅通升学途径,未来职教学子升学比重将越来越大,一方面要求学校更深入思考如何拿出真实力、真本领办学,扩大学生吸引力;另一方面则要思考如何让学生留在本地,为东莞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
机电技术应用-学生实操场景。
“从全市来看,目前仅有一所公办高职院校东莞职业技术学院,随着学生升学比例的进一步提高,并不能满足现实需求。”对此,他建议东莞要未雨绸缪布局,扩大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大力发展五年一贯制职业教育,既解决学生升学现实问题,也解决高技能高素质人才培养,同时让更多优秀学子留在东莞本地。
同时,深化中高职、企业、行业协会合作,开展中高职“现代学徒制”贯通培养,为东莞聚焦“科技创新 先进制造”做好人才支撑。其中,中职教育打好专业基础,高职教育助力学生实现更高质量发展,不断为学生的专业技能成长赋能,真正实现中高贯通育人。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基石,由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需要大量技能型人才。站在新职教法实施新起点,江学斌直言职业学校应该主动承担推动职教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接下来机电工程学校将从中高职“现场学徒制”贯通培养、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融通培养等方面探索。
网站建设与管理-手机移动项目设计室。
以普职融通为例,他认为除了纵向贯通,更要横向融通。“我们设想携手初中学校开展职业启蒙教育,让孩子提前介入、提前了解职业教育,从而真正找到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江学斌说。
依托东莞国际制造业名城的区位优势,2013年11月,机电工程学校牵头组建了全市首家职业教育集团——东莞市模具(国际)职业教育集团。
学生在精密模具生产车间实训学习。
历时9年探索实践,该集团成功打造“企业联合培养基地”“企业项目训练中心”等产教研深度融合模具制造高端技术人才培养平台,入选全国示范性职教集团培育单位,也为接下来提升校企合作水平,共建政企校合作产教学院奠定基础。
今年初,由江学斌牵头申报的《深化产教融合,建设产业学院,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服务“科技创新 先进制造”》项目,入选“2022年东莞市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攻坚揭榜活动”中榜项目榜单重点项目,围绕该项目展开实践,也成为今年学校攻坚工作。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机器人实训室。
“我们希望通过组建产业学院,改变学校单一主体办学的局面,使政、校、企、行联合办学成为常态。”江学斌表示,探索多元主体共建产业学院,旨在搭建由行、政、企、校根据产业发展构建与产业链对接的人才培养体系,制定人才培养标准与评价标准,实现“产教对接、学研结合、训赛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真正构建“学校与企业双主体育人、专家与名师双导师教学、研发与教学双岗位互融、实训与生产双项目训练、课程与职业双标准互通”的“产学研训赛”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新模式。
数据技术应用-数控学生实操场景。
当前,学校和广东日信高精密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联合东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长安分局共同打造的模具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已经完成装修,将进入试运营阶段。接下来,学校还将与宇瞳光学、奥普特等位于长安的上市公司共建产业学院,不断探索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江学斌透露,依托于产业学院,学校将把育人场地放在企业,培养模具智能制造高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粤港澳大湾区模具智能制造产业提供服务,“加入产教学院的中职和高职学校将合作开展“3 2”、“5 0”人才培养合作,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对话
江学斌:推广职业启蒙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职业观
南方 :新职教法提出要发挥企业在职教办学中的主体作用,您认为当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还需要突破哪些问题?
江学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模式,也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但在执行中也还存在“三冷”“三热”问题。即:学校热、老师冷;企业高层热、基层冷;教育口热、家长冷。
究其原因,来自多方面。学校层面,部分老师由于在实操中技能不匹配,价值感不高,责权利不对等;企业层面,人才培养最终落到基层,没有利益驱动,基层技术人员参与度不够;家长层面,对职业教育还存在偏见,认为学生在学校才是教育,不愿意孩子被送去企业培养。
计算机网络技术老师指导学生竞赛训练。
要打破这种现象及偏见,一方面要加大宣传,让社会各界明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同时大力推广职业启蒙课程,让大家对职业教育类型有正确的了解、认识,树立正确的教育意识与教育观;另一方面,从学校到企业都应该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主动参与产教融合,在产学研训中获得个人价值。
南方 :公众对职业教育关注越来越高,您期待办成什么样的职业教育?
江学斌: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服务区域产业经济和社会发展,因而更侧重对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精神的培养。
从学校出发,我们希望能为教师、学生、社会创造真实而持久的价值,办一所受人尊敬的职业技术学校。落实在学生的成长成才,我更关注他们的第一出口,有没有“二高一持续”,即高起薪、高层次、发展可持续性。
如果能满足这三点,学生才能感受到技能的价值,他也具备了工作岗位属性的不可替代性,这便是职业教育的成功。
南方 :为学生可持续发展赋能,学校有哪些举措?
江学斌:立足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学校除了创新实践了车间进校、企业课堂、岗位学制、企业联合培养基地、企业项目训练中心、共建产教学院等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还为学生搭建“人人出彩”的成长环境和氛围,我们从实践中凝炼形成以“育品教育”为特色的管理服务育人体系。
我们提出:思政端品、劳技强品、艺体美品、文化优品。从培养学生的品德、品质、品味、品性出发,通过思政教育、劳动教育、技能训练、艺术与体育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活动育人等一系列举措,丰富育人内涵,培养自立自强的德才兼备的技能人才,最终回归学校办学使命:发展学生,成就教师,服务社会。
【策划】王慧
【记者】黄婷
【设计】袁永平
【作者】 黄婷;袁永平
教育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