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新课改高中地理如何上:段玉山新课标颁布后

新课改高中地理如何上:段玉山新课标颁布后2011年版课标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2022年版的课标提出“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四个地理课程核心素养,并依据地理课程核心素养内涵提出了具体课程目标。核心素养的提出是为了帮助学生拥有基于挑战性情境的知识、能力、品质的综合,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因此,21世纪的课程改革不再单纯围绕以社会需求、学生发展或学科体系为中心的课程理论展开,而开始出现“知识转向”的倾向,以核心素养、核心概念或学科技能来组织课程内容成为各个国家课程改革的共识。在此背景下,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改革在落实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上,从地理学科的社会价值与育人价值出发,围绕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呼唤新的育人方式,致力于培养新时代全面发展的终身学习者。核心素养=关键能力 必备品格。具有教育可干预、可评估、可该改进的特点。

随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与实施,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改革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把握课程标准的最新变化是推进地理课程改革和深入开展的保障。

在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系列论坛上, 国家初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研制、修订组核心成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段玉山在本文中针对义教地理新课标的修订内容与变化进行了 深度解读,并提供 具体的应对策略,以帮助一线中学地理教师、教研员多角度、全方位地深度理解课程标准,开展教学实践。

新课改高中地理如何上:段玉山新课标颁布后(1)

本文共5940字,仔细阅读需13分钟

在全球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而随着青少年成长环境的深刻变化,他们意识更加自主、价值追求更加多样。

因此,21世纪的课程改革不再单纯围绕以社会需求、学生发展或学科体系为中心的课程理论展开,而开始出现“知识转向”的倾向,以核心素养、核心概念或学科技能来组织课程内容成为各个国家课程改革的共识。

在此背景下,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改革在落实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上,从地理学科的社会价值育人价值出发,围绕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呼唤新的育人方式,致力于培养新时代全面发展的终身学习者。

新课改高中地理如何上:段玉山新课标颁布后(2)

明确核心素养,培养终身学习者

核心素养=关键能力 必备品格。具有教育可干预、可评估、可该改进的特点。

核心素养的提出是为了帮助学生拥有基于挑战性情境的知识、能力、品质的综合,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2011年版课标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2022年版的课标提出“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四个地理课程核心素养,并依据地理课程核心素养内涵提出了具体课程目标。

地理课程核心素养是三维目标的提升与具体化,四个核心素养表现分别指向地理学科的不同特性,各有其侧重点。

新课改高中地理如何上:段玉山新课标颁布后(3)

人地协调观指人们对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秉持的正确价值观,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协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是建立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需要。

人地协调观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形成尊重和保护自然、绿色发展等观念,滋养人文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

综合思维指人们综合地认识地理环境及人地关系的思维方式和能力。人地系统是一个综合体,需要从多种地理要素相互联系、时空变化等角度加以认识。

综合思维的培养有助于培养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树立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

新课改高中地理如何上:段玉山新课标颁布后(4)

区域认知指人们从空间一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环境及人地关系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复杂多样,人们将其划分成不同空间尺度、不同类型的区域加以认识。

区域认知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建立地理空间观念,认识不同的区域既各有特色,又相互联系,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和国家认同感,增进对世界的理解,逐步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地理实践能力指人们在地理实验、社会调查、野外考察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力和意志品质。

地理实验、杜会调查、野外考察是地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也是地理课程重要的学习方式。

地理实践力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在真实环境中运用适当的地理实践活动方式,观察和认识地理环境,体验和感悟人地关系并在活动中做到知行合一、乐学善学、不畏困难。

新课改高中地理如何上:段玉山新课标颁布后(5)

课程内容主要变化——五大板块,两大支撑

纵观改革路程,与最近一版的改革相比,核心素养、跨学科学习成为改革的关键词。

2022年版课标对2011年版课标内容作了全面的增减与调整,主要体现在培育学生地理课程核心素养、降低课程内容难度、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等方面。

从课程内容框架来看,地理课程以”人类的地球家园”为学习对象,课程内容展现人类家园整体性和差异性特征两大部分,设置“宇宙一地球一地表一世界一中国”五个主题模块以及两大支撑,展现由远而近的认识逻辑,突出地理工具与地理实践两条任务线贯穿课程内容。

新课改高中地理如何上:段玉山新课标颁布后(6)

修订后的课程内容框架对地理课程性质的描述更加契合,实现与课程目标的连贯一致,充分融入地球科学、空间科学、海洋科学等有关内容,更好地展现以地理空间尺度建构地理课程内容的设计。

针对以上的整体变化,我们对五大板块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解读。

1、主题一:地球的宇宙环境

在地球的宇宙环境中,增加了太空探索板块。

对于学生的要求强调了学习的过程,比如结合科学故事、史实资料等,说出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运用图片、影视资料以及数字技术等手段,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等等。

这些都强调了过程性,是新课改的重点变化之一。

新课改高中地理如何上:段玉山新课标颁布后(7)

这是为了培养学生从时空视角、尺度机角、发展视角、辩证视角等多角度来描述区域认知,可以训练地理表达能力。

通过演示及对教材所提供的图、表的阅读,从行星的角度分析、比较、归纳地球在质量、体积、平均密度等方面以及与太阳系其他行星比较而具有的共性和个性,从而说明地球只是一颗普通的天体,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新课改高中地理如何上:段玉山新课标颁布后(8)

2、主题二: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运动承接“主题一:地球的宇宙环境”,又为“主题三:地球的表层”学习打下基础。

地球的运动主题中,地球的公转与自转板块的学习贯穿了模拟演示等地理实践活动,需要用到地球仪、地图等地理工具,体现了过程性

在这个过程中,除了要求学生认识地球运动的基本特征外,还要说明地球运动产生的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为此,核心素养的提出就要求我们通过所学去认识世界。

新课改高中地理如何上:段玉山新课标颁布后(9)

3、主题三:地球的表层

该主题和前一版内容相差不大,但也有侧重。

如在陆地和海洋板块中,细化了对五种主要地形类型的学习,强化了学习过程,如实地考察、观察地形模型等。

此外,结合案例,说出海洋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这一要求,则更具综合性

在天气和气候板块,加强了过程性。比如,原来是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新课改后,则变成天气预报,识别常用天气符号,模拟播报天气。

新课改高中地理如何上:段玉山新课标颁布后(10)

在居民与文化板块中,则难度有所降低。文化方面,在人种、语言、宗教、习俗等内容的学习时,由四条综合成一条。

有利于学生综合的看待问题,避免过度深入探究。

在发展与合作板块中,增加了交通运输在全球中的作用,这也体现了全球化带来的影响。

4、主题四:认识世界

从“认识大洲"到“认识地区”到“认识国家”总体上体现了空间尺度从宏观到微观的逻辑演进顺序,具体体现了认识区域时的大洲尺度、地区尺度和国家尺度思想方法。

各条内容要求的行为条件和具体内容具有较强的一致性:“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作为前置表述;内容主要涉及了描述地理位置、归纳地理特征、概括地理分布、分析地理联系和认识人地关系等核心内容。这些内容是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能力。

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区域视角和地理思维等是本主题内容的核心育人价值所在。

新课改高中地理如何上:段玉山新课标颁布后(11)

5、主题五:认识中国

在认识中国全貌板块中,与2011版课标相比,则更具整合性,原来要求概括我国的地形、地市、河流;描述我国各种资源的主要特征等,现在则都归纳为一条,这与地球的表层学习类似。

在认识分区板块中,2011版课标明确要求四大地理单元的概念,新课标则并未提及。

主要是因为可以从多元的角度认识分区,并非限于四大地理单元。但是,在教材中,从这个角度来认识也是可以的。

在认识家乡板块,则有所简化。由单列的要求整合为进行野外考察并利用图文资料考察自己的家乡。

新课改高中地理如何上:段玉山新课标颁布后(12)

6、两大支撑:地理工具与地理实践

这一部分中,变化最大的地理实践。地理实践活动作为地理课程内容的刚性要求,是落实《2022版课标》的必要途径之一。

实践性是地理课程的突出特征,地理实践因此成为教学活动的“关键词”。本次课改就明确规定了学科过程。

如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利用模拟、虚拟等方式开展地历实验;设计简单的调查方案,利用问卷、访谈等方式进行社会调查;设计简单的考察方案;利用该工具进行考察、观测等野外考察等。

比如就关于如何处搭建帐篷这一现实问题,有以下几个地理小知识可以被运用:

1有风的山顶(向山下移动,寻找背风场所)

2谷地和深不可测的山洞——相当潮湿,若白天天气很晴朗,夜间可能会有霜

3山腰平地——容易积聚潮气

4通向水源的山嘴——经常是野兽饮水的必经之路

新课改高中地理如何上:段玉山新课标颁布后(13)

呼唤新的育人方式,实现学科育人价值

新课改以核心素养为整体的学科构架,如何落实?就要明确新的育人方式,改变以往死记硬背、强调课本教学的育人形式。

1、“区域地理学习方法”,提升学生“学力”

国家、地区很多,不可能全都学完,所以学习地理知识时,可以从对比、综合、分析、历史变化发展等角度入手。

如学习不同地区与国家世界石油探明储量分布变化。可以通过2000年、2010年、2020年的对比进行学习;

在学习世界人均石油消费量时,通过对整体世界地图的不同分布进行学习,可以锻炼学生的地理空间意识和能力;

在学习气候变化时,可以例出冰川变化的照片,更直观的让学生了解气候的变化。

新课改高中地理如何上:段玉山新课标颁布后(14)

除此以外,区域地理是培养四大核心素养非常好的角度,面对初中区域地理记忆与理解,可以尝试以下几个方法:

第一,前苏联教育家沙塔洛夫的纲要信号图教学法。

首先由教师按教材内容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对新的教学内容有一个全面完整的认识,获得有关知识的整体印象,然后出示“纲要信号”图表进行第二次讲解,突出重点,分析难点,指出各部分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并加以概括。

接着把小型“纲要信号”图表分发给每一个学生进行消化,并要求将图表贴在各自专门的手册上,以便复习之用,同时把课上使用的大型图表贴在教室墙上、以便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相互提问、复习巩固。学生回家后要按教科书和“纲要信号”图表进行复习。

在第二次课上让学生根据记忆,在各自练习本上画出前节课的“纲要信号”图表,并按图表回答问题。

经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可以深刻理解并掌握所学的公式、规则、定理或原理,即使差生也能取得可喜的成绩。

新课改高中地理如何上:段玉山新课标颁布后(15)

第二、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遗忘曲线由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描述了人类大脑对新事物遗忘的规律。

人体大脑对新事物遗忘的循序渐进的直观描述,人们可以从遗忘曲线中掌握遗忘规律并加以利用,从而提升自我记忆能力。

该曲线对人类记忆认知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

新课改高中地理如何上:段玉山新课标颁布后(16)

2、跨学科主题学习

2022年版课标在课程内容中用较大篇幅介绍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作用、要求以及具体参考案例, 明确了跨学科学习在本次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改革中的重要性。

地理学科对此也明确了具体要求。地理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课时容量不少于本课程总课时的10%

在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时,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在跨学科主题学习框架下,体现不同的学习方法和路径。

1、探索太空,逐梦航天

以小组或社团的形式,组织以“太空探索”为主题的艺术节或科技节,认识太空,了解人类对太空的探索进程和所取得的成就。(地理、物理、历史、语文、美术等)

2、二十四节气与我们的生活

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探寻生活中与二十四节气密切相关的事物、现象,体验节气中人们特定的生产生活活动。(地理、历史、语文、生物学、劳动、美术等)

3、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以角色扮演的形式,模拟各国代表在“联合国世界气候变化大会”上发言,拟定并发布联合声明。(地理、生物学、道德与法治等)

4、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

编制某区域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方案,尽可能与具体案例相结合,深入理解区域发展与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的关系。(地理、历史、道德与法治等)

5、美化校园

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校园平面图,尝试对校园环境进行合理规划。(地理、数学、劳动、美术等)

新课改高中地理如何上:段玉山新课标颁布后(17)

如何落实跨学科学习?整体上,“问题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两个比较好的学习方法。

问题教学法基于一个问题的探究与解决,在探究与解决过程中,往往涉及多个学科知识与技能,所以必然有跨学科学习的过程。

项目学习法基于完成一个项目/课题任务的学习,在研究项目中,可能会涉及很多问题的解决,毫无疑问,很多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都具有跨学科学习的需要。

比如:印度某学校关于“校园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活动,该活动中会涉及到降水、校园绿植、工程设计等环节,这就需要学生动用跨学科的知识,如生物学科、数学学科以及美术知识。

新课改高中地理如何上:段玉山新课标颁布后(18)

还有一个关于美国圣东安尼奥市的一小学跨学科(地理GIS、生物)学习活动。

以小学三四年级为目标对象,在老师的帮助下,利用GIS软件分析学校里树木在环境中发挥的作用和产生的效益。

活动分为提出猜想、验证猜想和展示成果三个环节。

提出猜想:学校附近噪音和空气污染严重,如何改善学校环境?他们猜想可以通过增加绿化面积来改善。

验证猜想:首先收集树木信息,如直径、高度、树冠的宽度、树木的健康状态、生长条件等信息,并利用GPS收集每棵树的位置信息。

其次,处理树木信息,将收集的信息输入计算机里的GIS软件后,学习如何使用ArcView3软件和城市绿地软件来分析、计算树木产生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最后得出结论。

新课改高中地理如何上:段玉山新课标颁布后(19)

3、实操性教学建议

在这次课改中,积极推进教学方式的变革。为教师提供了教学建议,体现了核心素养培育的整体性、教学设计突出重点、注重创设教学情境、组织地理实践活动等,每一个建议都提供了具体操作程序、案例说明示例等。

比如:收集中国航天及太空观测发展的相关材料,举例说出中国太空探索的成就。

本条目有两个要点:

一是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学生能够通过各种媒介搜集、筛选、编辑有效信息,并能够有证据地说明中国太空探索的成就:

二是了解中国航天及太空观测取得的伟大成就,尤其是在一些领域已经达到世界一流水准,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增强他们对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自豪感,激发将来投身科学研究、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的动力。

新课改高中地理如何上:段玉山新课标颁布后(20)

结合实例,说出地球自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本条目有三个要点:

一是用学生能感受到的自然现象与地球自转产生关联;

二是对自然现象的特点进行描述;三是这些自然现象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旨在培养学生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和解释能力,把知识学活用活,培育学生的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

总体看来,2022年新课标是对2011年版课标的全面修订,为义务教育地理课标改革的实施开创了新起点。因此,每位教师都应该明确课改的新风向,把握学科新的育人方式,实现学科的育人价值。

作者 | 段玉山

编辑 | 倪文东

统筹 | 孙习涵

版权说明:本文为思维智汇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