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你知道大暑节气的由来吗?夏天最后一个节气

你知道大暑节气的由来吗?夏天最后一个节气就像大暑之“大”,物极而反。然而只要日光明媚且张扬,日子就不会冰凉。一会儿大雨滂沱,酣畅却可能造成洪涝。大暑时节的夏天,并不安分,像极了生活,摇摇晃晃。

你知道大暑节气的由来吗?夏天最后一个节气(1)

大暑 · 夏天最后一个节气

时光飞逝,瞬间便到了大暑。

大暑是一个爆脾气的节气,

一会儿炎炎高压,爆裂直白;

一会儿大雨滂沱,酣畅却可能造成洪涝。

大暑时节的夏天,并不安分,

像极了生活,摇摇晃晃。

然而只要日光明媚且张扬,日子就不会冰凉。

就像大暑之“大”,物极而反。

就像狂风暴雨后总会阳光灿烂。

生活并不会总是暗淡,美好的事物总会到来,

面对波动,最好的态度不就是这样么:

好好生活,心里永远向往着未来。

大暑,进入中伏,炎气达到顶峰。成语中说“吴牛喘月”,吴地的牛因为苦于烈日,见到月亮都以为是太阳,不由自主地喘息,消暑便成了整个盛夏的主题。诗人说:“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心上无忧,就是清凉无限。但同时又因湿气积聚,大雨不打招呼就来,躲避不及。雨热同季,旱涝总是频繁发生,廿四节气中大暑是民生多艰、最为难熬的时节。

然而,因雨水丰沛,阳光热烈,万物生长极为迅速繁茂。稻田的谷穗开始低垂,棉花地里棉铃已经长大正待采收,苹果也泛起红晕,肉眼可见地丰收的日子已经不远。

所以,如果大暑不热,五谷不结;大暑无水,万物不荣。担心太热,更担心不热,担心水多,更担心错过。大暑,亦盼亦患的时节,愿能化伏为安,万物荣华。

你知道大暑节气的由来吗?夏天最后一个节气(2)

大暑 · 花开

大暑总有一朵蓝莲花,窈窕出水。闷热无风时,怀着几分慵懒静静躺着,几片圆叶环绕其中静静卧着。一场风至,蓝莲花再无法矜持着,舞动起来,一味若有若无的香气,远远而至。

脑中不自主响起许巍的歌声:“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自由的向往。”凛然地穿出河泥,又刺入炎夏恶境,如此的清澈高远,如此的盛开不凋零。

夏季的紫薇,怒放如云霞,细小的花瓣像荷叶边层层褶皱着,低头微卷,似在沉思。白居易说:“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微郎。”空守在房,但有紫薇相伴,便足以欢喜。花香无须多,但有一颗无忧的闲心,便是如意。

抛去白日无尽头的毒热,夏夜凉风轻轻,吹动林间的白玉兰。吃罢晚饭,人们闻香而至,踩着月色,缓缓闲走。晚间散步,是夏天最妙的步伐,不必匆匆,不闹溽热。夏夜,月色抬头可见,晚风清凉涤烦,花香沁人心田,一个脚印一个脚印地往前走,好像真的把焦虑琐碎抛却脑后。生命就像夏夜散步闻香,踩过疲乏繁琐,崎岖颠簸,缓缓前行,仿佛真的可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你知道大暑节气的由来吗?夏天最后一个节气(3)

大暑 · 食俗

大暑中的习俗重在一个“吃”字,多半以吃凉性食物消暑,少数地区也有品食荔枝、羊肉等热性食物度暑的。同样的节气,却以截然不同的饮食观念对待之,呈现出国人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和多姿多彩的奇风异俗。

在我国北方,大暑时节流传着吃面条、饺子、鸡蛋等习俗。北京俗语“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即是明证。因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热汤面不仅可以祛除人们体内的潮气和暑热,也可以改善口味,并减轻肠胃的负担。大暑吃热汤面的习俗,早在三国时期就已盛行。而到了明清,人们根据养生的需要,又增加了大暑日喝莲子汤的习俗。《清稗类钞》中就有“京师夏日……鲜莲子之类,杂置小冰块于中”用来宴客的记载,这使得大暑的习俗变得更为丰富而多元。

而在南方,人们在大暑期间,往往偏好于吃重口味的荤食。福建莆田人就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过大暑的习俗。据说,大暑吃荔枝,其营养价值和吃人参一样高。而吃温汤羊肉也极富创意,将羊开肠破肚后,整只放入大缸中,再以滚烫的热汁淋之,浸泡一段时间后,将羊肉切成片,其鲜其嫩,往往让人赞不绝口。而吃米糟,不仅大补元气,还能将体内湿热之气尽遣,可谓养生又保健。在湖南一些地方,亦有大暑期间吃童子鸡的习俗,想必其饮食理念与莆田人如出一辙,都是重在大暑日讲究滋补。

如今,随着人们饮食观念的日益转变以及社会大家庭的不断融合,传统意义上的北方人吃凉性食物、南方人吃荤食过大暑的习俗正在悄然发生着改变。如在山东南部地区就有在大暑到来之际“喝暑羊”的民俗,一碗热气腾腾的羊汤,带来的不仅是口味的鲜香,更有随着热汗排出的淤积在体内半夏的毒素,这对盛夏之际的养生保健极为有益。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也不慕荤食,他们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既消暑又清热解毒,可谓大暑期间当地不可多得的降暑良药。

大暑中的习俗源远流长,从一个侧面见证了中华民族古老而灿烂的民族文化。其蕴含的鲜活的饮食内容,大大丰富了国人的味蕾,更让美食中国的人文魅力深邃而迷人。

你知道大暑节气的由来吗?夏天最后一个节气(4)

大暑 · 习俗

消夏避暑,是贯穿整个夏天的主题,现代人奇招出尽,自不待言。千年前的白居易说:“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古时没有电扇,没有空调,唯有绿树清风,人反而愿意安定下来,静坐片刻,遥望树下阳光斑驳,心中亦有如凉风拂过。我们也不妨学学古人,找个安静的地方避酷暑,也算是难得的快乐时光。

仲夏夜的浪漫,在于观赏流萤。萤火虫一般出现在杂草丛生处,古人认为萤火虫乃腐草所变,是大暑迎接立秋的诗意之虫。夜幕流转的疏云,树梢间抑扬顿挫的蝉鸣,如同星河一般幽幽闪烁的点点萤光,这样的夏天最为难忘。

大暑时节,在浙江沿海地区,像台州,很多渔村都有送大暑船的民间习俗。传说清朝同治年间,葭址一带常有病疫流行,到了大暑尤为厉害,当地居民认为是五位瘟神所致,于是便在江边建起了一座“五圣庙”,时常进行祈求许愿,希望祛病消灾,后来还合力造一艘五彩大船,放上各式供品将“五圣”送出海,送暑保平安。按照习俗,“大暑船”开始不在海上游,而是由50多名渔民轮流抬着“大暑船”在街道上走,最终被送到码头,“大暑船”被渔船拉出渔港,然后在大海上点燃,祝福人们五谷丰登,生活安康。

你知道大暑节气的由来吗?夏天最后一个节气(5)

大暑 · 感悟

大暑是夏天的最后一个节气,炎热程度超过小暑。大暑之后,就是立秋,夏天即将结束,极度的高温之下,已有阴气显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夏天即将在大暑的序幕里优雅退场。临别之际,它用自己的独特的物语,为我们讲述生命的真谛。

万物各争其时

谚语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大暑时节,正值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除了烈日炎炎,还有雷雨暴作。大暑时节雷阵雨最多。谚语说:“东闪无半滴,西闪走不及。”意思是夏天午后,闪电若出现在东方,雨不会下到面前;如果闪电在西方出现,则雨势很快就会到来,要想躲避都来不及。

雨水充沛,天气炎热,为万物生长提供了绝佳的契机。所以大暑天气,是一年中万物最为繁盛的时节。天地发威,仿佛榨干所有的生命力,尽情展示它的魅力。万物疯狂汲取养分,从作物到花草都进入一个疯狂生长的状态。草木葱葱郁郁,五谷饱满充实。梨、枣、核桃等也满面堆笑地躺在阳光里,被风吹得丰满,被太阳晒得成熟。它们无忧无虑,只管按着时令知足地长着,乐此不疲。蚱蜢、蜻蜓、蟋蟀,青蛙,各色的昆虫活蹦乱跳,蛙鸣、蝉鸣一声急似一声。

《管子》说:“大暑至,万物荣华。”大暑孕育着成熟,万物感暑气而奋发,在自然天地里各争其时,展示生命的丰盛、辉煌和多姿多彩。在《周易》的卦象里,此时节正处于恒卦时空,万物得其时,生长较为迅捷,人循天道,只要不犯太大的失误,守一个“恒”字,都能顺顺利利。

众生各安其命

大暑过后,立秋在望,阳气盛极而衰,由酷热转向清凉。一切的狂欢慢慢沉寂,开始迎来秋的萧索,冬的肃杀。

大暑有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受到暑气的影响,萤火虫在此时孵化出来,但是萤火虫只能短短几日,不出几周,就会消失殆尽。树上的蝉在暑热里尽情鸣叫,但是数周之后,它们也会一一沉寂。

万物有生有死,有各争其时,就有各安其命。《雪心赋》里讲“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没有什么是永恒的,阴阳轮转,寒暑交替,万物都将改变。春天的嫩绿,初夏的青绿,慢慢转变为大暑的苍绿。绿色终要归于苍然,人生也终将归于沉寂。再多的权势,再多的财富,再美好的青春,也会逝去。曾经丰盈的生命一点点走向荒芜,一点点领悟生命的真谛。人生只有经历过起落盛衰,才能真正明悟。面对荣辱得失,面对生老病死,才能有一份超脱。

庄子说: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人生一世,看遍繁华,去除浮华,看遍人情,看透岁月,最终各安其命。坦然接受生命的历程,不盛大,也不浩荡,却有一种荣华之后的淡然与洒脱。

你知道大暑节气的由来吗?夏天最后一个节气(6)

今日大暑,夏天最后一个节气。

冯骥才说:“苦夏不是无尽头的暑热折磨,

而是我们顶着毒日头、

默默又坚忍地苦斗的本身。”

这一夏,有苦涩,也有艰辛,

大暑至,夏天即将过去,许多事情也随之终结,

许多事情也会随之开始。

三伏天里盼丰年,用不了多长时间,

我们终将等来丰收的秋天。

此刻,最珍贵是紧握手中的幸福,

安心等待属于自己的丰盈。

今日大暑,夏将结束,

顺颂夏祺。

愿你我:好好生活,刻刻珍重。

◎本文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