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南京健康的盐(盐生命的味道)

南京健康的盐(盐生命的味道)01、流“盐”蜚语,权力与文化最初的味道 04、闲“盐”碎语,文明的更迭与制度的延续 01、流“盐”蜚语,权力与文化最初的味道 02、风“盐”风语,一方水土养一方盐 03、闲“盐”碎语,健康的“大道公”or疾病的“瘟君”

“盐”、生命的味道:苦涩与荣光

物无美恶,过则为灾 — —辛弃疾

公元1世纪,古罗马著名的作家和博物学家盖乌斯·普林尼·塞孔都斯在其鸿篇巨著《自然史》一书中列举了当时所有的产盐地区,介绍了不同的炼盐方法,还强调了不同盐的特性等。根据书中记载可以发现,普林尼认为当时最有名的盐是产自萨拉米斯(塞浦路斯)的海盐。他详细介绍了这些盐的特点和用途。例如,有些可以用来治疗眼疾;有些与蜂蜜调匀后可以除皱、使肌肤充满光泽等。另外,盐对于被蛇咬伤、被蝎子或黄蜂蛰伤、偏头痛、肉赘等都有显著的疗效。

盐,作为我们现在最忽视的食材,承载着人类文明的进化与贪婪,本文将以4个部分呈现:

01、流“盐”蜚语,权力与文化最初的味道

02、风“盐”风语,一方水土养一方盐

03、闲“盐”碎语,健康的“大道公”or疾病的“瘟君”

04、闲“盐”碎语,文明的更迭与制度的延续

南京健康的盐(盐生命的味道)(1)

01、流“盐”蜚语,权力与文化最初的味道

盐的历史几乎是与人类社会共同发展的,人类的采盐活动始于公元前6000年左右。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人类不仅学会了从海洋和陆地采盐,还发明了各各样巧妙实用的炼盐技术。古代中国人称自然盐为“卤”,卤水经人力加工后变成的固体结晶,才称之为“盐”。中国古代最早发现和利用自然盐,严格算来是在洪荒时代,与动物对岩盐、盐水的舐饮一样,是出自生理本能。中国古代流传下的“白鹿饮泉”、“舐地出盐”、的记载都可以说明这一点。

历史上,胶鬲原为纣王大夫,遭商纣之乱,隐遁经商,贩卖鱼盐。昔日泰州祭祀“盐宗”的庙里供奉着三位盐宗,胶鬲是其中之一,是作为盐商的祖宗被供奉的,其余两位,一是海盐生产的创始人夙沙氏,一是“盐铁专营”的始作俑者管仲。

在中国古代,食盐对应森严礼教,是分为三六九等的。自然凝结而成的具有特殊外形的形盐,是封建国家礼仪的象征,例如虎形盐,象征威武,一直作为祭祀等国家重要活动的珍品。在周朝,虎形盐只用于朝觐天子的诸侯飨礼,平日以饮酒为主或以吃饭为主的宴席就只能用散盐。

公元1046年,宋仁宗在一场御试题目中,专门设置了一道关于虎形盐的考题,当时,虎形盐是大宴时招待贵宾的必备品。直到清朝,虎形盐始终被视为国家礼仪的象征,并且排名在祭祀用品的第一位。

盐作为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很快就在世界各国的市场上占据一席位。公元15世纪,法国出现了专门的盐税,全法国生产的所有盐都被统一放进盐库,通过盐库批发给大盐商,然后再由大盐商供给零售商或者直接销售。普通老百姓每3个月就要按照规定购买一定量的盐,这就是所谓的盐税税规。盐除了在本国消费外,部分出口到其他国家,成为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另外,由于盐一直是由国家垄断经营的,所以也在一定程度上象征了王权。由于盐税的税规很不公正,很多地方还有暗箱操作,所以,非常不得人心。尽管如此,盐税制度依然存在,直到法国大革命之后的1790年才正式被取消。

在旧制度下,人们还曾经用盐作为货币进行流通。像法语中“工资”这个单词,最初就是从单词“盐”演化而来的。而在拉丁语中,“工资”这个单词的意思就是盐的分配量。人们最初就是用这种从大自然赚来的“工资”来换取商品的。除了法国,其他很多国家都曾经把盐当做货币使用。在西非,岩盐被用做流通货币的历史长达好几个世纪。在中国的西藏地区,盐块也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用做贸易交换的媒介。

在正式的宗教活动中,盐的用处就更大了,在很多宗教信仰中,盐还常常被视为智慧的象征。例如,古罗马人在新生儿出生几天后给他们洒圣水时就要用到盐;而土耳其人在举行割礼仪式时,主持割礼的人也要一边往被割礼儿童的嘴里放几粒盐。

盐还与很多古老的习俗密切相关。古代,人们习惯在门口放一小块面包和盐来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至今仍有很多地方的人民保留这种习俗。主人招待客人时要在餐桌上放上盐瓶,其作用除了佐餐之外,更为了显示主人的热情好客。而且,通常盐瓶越精美,则表示客人越受欢迎。

正因为盐有这么多的文化内涵,所以,人们还常常用“盐”这个单词表示“更生动”、“更动人”、“更有趣”等意思。再也没有那个词能比‘盐’更好地来形容生活上的惬意、精神上的极端快乐、以及工作完成后的放松感等”。

盐除了可以治疗疾病外,还可以用来储存肉类。它的这个用途在人类还处于蒙昧时代就已经被发现了。根据《荷马史诗》的记载,人类在公元前8世纪左右就学会了用盐来储存食物。

在这之前,古埃及人曾经用盐来保存尸体;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也常常用盐来保存尸体,使它们不易腐烂。就是在这些用盐保存尸体的实践中,人类渐渐汲取了经验,发明了腌制法,并用此法来保存那些易腐烂的肉类。

人类在与盐打交道的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对盐的品质有了更深的认识,知道了盐有优劣之分。有些盛产优质盐地区的腌制食品也因此而名闻退尔。如巴约纳的火腿、塞图巴尔的鳕鱼等。到了中世纪,腌制食品已成为大型宴会上重要的菜品。

南京健康的盐(盐生命的味道)(2)

02、风“盐”风语,一方水土养一方盐

说起地球上的盐,那肯定不能用“一种”来形容,得要说“很多种”。按形态有岩盐、海盐、湖盐、井盐,按颗粒大小有精盐、粗盐,按颜色有白色的盐、灰色的盐,按作用有浴盐、食盐,按产地有产自埃普瑟姆的盐、产自喜马拉雅山脉的盐…

另外,按光泽、吸水性、脆度、口感等都可以对盐进行分类,可以说每一种盐都是独一无二的。

岩盐是产自陆地的盐,也叫做物盐、地盐或石盐,希腊语的意思就是“产自石头的盐”,是古代内陆海干涸后留下的石岩矿床中的产物。由此看来,产自陆地的盐最初也还是来自海洋。现在的食用盐主要都是由岩盐提炼而来的。刚采集出来的岩盐以石块的形式存在。

开采岩盐的过程比较特殊,先向含盐层注入淡水,当注入的水漫过盐层表面时,此时淡水已变成了卤水,再用水泵把卤水抽到地表,通过让卤水受热蒸发来提取石盐。

海盐是从盐沼或海水中提取而来,所含的微量元素要比岩盐更丰富,而且味道也更重。

海盐的提取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纯手工炼盐法,另一种是工业炼盐法。前者需要事先在盆地里建造一个循环系统,然后向其中引入海水,让其在阳光和风力的作用下结晶,最后再人工进行收集。后者则是采用阳光以外的热源使海水迅速蒸发结晶。

平均每升海水中含有35克盐。由此算来,地球上海水中的储盐总量为50万亿吨。而随着勘探、开采、加工等现代化技术的进步,五花八门的盐在市场上随处可见,满足了人们的不同需求。盐已经成为人类使用不尽的普通原料。食盐,作为一种全民调味品,在养生保健、烹饪调味等领域,创造了无数的精彩与辉煌。

南京健康的盐(盐生命的味道)(3)

03、闲“盐”碎语,健康的“大道公”or疾病的“瘟君”

2011年春天,除过日本大地震、中东动乱,在中国,最经典的故事,恐怕就是群体性抢盐事件了。一伙别有用心的人,出于利益驱使,从网上散布关于食盐可以预防核辐射污染的虚假消息,提前购买盐业类股票,一夜之间,全国到处缺盐,以至于在很短的时间内部分地区形成盐慌。于是乎,盐业类股票齐刷刷涨停,食盐成了香饽饽,一些不法商贩乘机涨价,将每袋一元五角的盐抬高到五元、十元,甚至更高,到处都是排着长队买盐的市民。然而,国家有关部门及时出面澄清,并连夜大量生产,盐的供应马上又恢复正常,盐业股票又齐刷刷跌停,那些大量囤积食盐的人,在大量买进后又砸在手中,不得不到处求援,呼吁,希望能解食盐之套,真是不知该同情,还是该挨骂。

盐,更确切地说氯化钠,是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矿物质之一,它存在于所有生命体的血清和细胞中,平均每升血清含有9克盐。人体中的62%都是水分,如果没有盐,生命根本无法存在。氯化钠中的离子:氯离子和钠离子---在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促进肌肉和神经的活动、均衡不同体液、进行水合作用、调节血压和血量、运输细胞、促进消化等。

人体如果长期摄入盐分不足,就会出现疲劳、失眠、痉挛、食欲不振、性欲减退、血压偏低、神经系统功能弱化、昏厥、排水功能下降等症状。

那如果摄入的盐过多呢?一个健康的人偶尔摄入过多的盐通常不会有什么大碍,人体能够通过自身调节排出多余的盐分(以尿液或汗水的形式排出),使体内盐的含量恢复到正常水平。普通人每天最多能够消化16克盐。高血压、肾病或心脏病的患者由于无法通过自身调节排出体内过多的盐分,所以就要减少盐的摄取量,如有必要,还可以采用“忌盐饮食”。

2010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刊登一份研究表明,如果每个美国人每天减少摄入1克盐,全年就能避免1.1万~2.3万例脑血管疾病患者和1.8万~3.5万例心脏病患者发病,减少15万~32万人死亡。如果每天减少摄入3克盐,则可以避免9.2万人死亡,9.9万例心肌梗死和6.6万例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一个成年人要维持正常的生命功能,每天至少要摄入2克盐。科学研究表明,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摄入4克盐就足以保持其身体的各种需要,若低于2克则会出现缺盐现象。

吃盐的多少会因人的年龄、工作强度、气候等的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当人体从事高强度的体力活动,或者遇到炎热天气时,对盐的需求就会略有增多。此外,要特别注意老年人和儿童所摄入的盐量,他们如果吃盐过多会有脱水的危险;而且,老人吃盐太多还容易长皱纹,儿童吃盐过多会影响生长。

如今,高盐饮食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一个通病,人们摄入盐量的平均值已经远远超过正常范围。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如今全球1/3的人口盐摄入量超标。中国的调查表明,北方地区的人食盐摄入量少的地方为人均15-16克/日,多的地方甚至超过20克/日;南方地区的人口味稍淡,但人均食盐摄入量也达到12克/日,另外,还有很多食物本身就含有盐,而这则是我们看不到的佐餐盐,也就是“隐形盐”。由于这些盐根本看不见,人们常常会在不知不觉中吃下很多含盐量很高的食物。它们有的本身就含盐,有的则是加工生产过程中被加入了盐,如面包、芝士、肉类熟食、调味品(调味汁、芥末等)、汤和蔬菜汁、即食食品、饼干(不管是咸的还是甜的)、早餐麦片等。

南京健康的盐(盐生命的味道)(4)

04、闲“盐”碎语,文明的更迭与制度的延续

春秋战国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政治家、思想家、以及军事家。像我们所熟知的张仪、苏秦是纵横家的代表人物,还有白起、王翦等著名的军事家,改革变法的政治家时,我们会经常提到商鞅、吴起。而今天,我们所谈的则是和盐有关的“一代贤相”管仲。管仲一生的主要功绩莫过于使当时的齐国实现了富国强兵,帮助齐桓公成为了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因此,管仲改革也成为后世改革的经典模范,其在制度上的最大创新,就是实现盐铁专营,它的影响绵延两千多年,至今犹存。

齐桓公与管仲多次切磋富国之策,齐桓公建议对人口、房屋楼台、树木、六畜征税,而管仲却振振有词地一一否定,因为在他看来,税收是有形的,如果直接向民众收取财物,肯定会受到社会各界的排斥,容易产生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

这时候,管仲想到了一个中庸的办法,那就是“取之于无形,使人不怒”。因此,管仲提出了“寓税于价”的办法,即把税收隐藏在商品的价格中,从而使纳税者看不见、摸不着,在买卖商品的过程中,就完成了税收的征集,这样一来,纳税人就不会存在心理上的抗拒了,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在具体措施上,管仲只给出了简单的七个字,“唯官山海为可耳”,意思就是只要把山、海的资源垄断起来就可以了,主要是控制山里的铁矿和海里的海盐,其言外之意就是要建立盐、铁专卖制度。

在小农经济体制下,盐和铁是极为重要的两大支柱性产业,管仲也曾对盐和铁的专卖收入做过举例说明。他说,万乘之国的人口约为千万,如按成人征人头税,应缴纳者约为一百万人,每人每月征三十钱,为三千万钱。倘若进行盐的专卖,每升盐酌量提价出售,每月可能得到六千万钱,因此,就可以得到一倍于征人头税的收入。而在表面上,政府确乎不曾征税,也不至于引起民众的反对。同时,盐还可以高价出口,这样一来,靠着“煮沸海水”就可以让全天下人都成为齐国的纳税人,即“煮沸水以籍天下”。

铁的专卖也一样。管仲曾经说,一个农户,无论是从事耕作还是做女工,都需要针、刀等铁制工具,只要在一根针上加价一钱,三十根针就可以加收三十钱,即等于一个人应缴的人头税了,照这样算下来,则全国的收入总数亦不下于人头税的征收总额。

表面上,盐铁专卖国家并没有收税,这就是管仲“寓税于价”的巧妙之处。但是实行盐铁专卖并不代表国家必须亲力亲为,国家可以放开一部分盐池让民间自由生产,然后由国家统一收购,国家只需控制价格从中获取利润就行;在冶铁业上也是一样,由国家控制所有的矿山资源,禁止私人开采,违者依法从事,并开放部分冶铁作坊,将经营权适当下方,所得的利润由国家和民间商人“三七分”。

其实,这种国家拥有资源所有权、然后把经营权下放给民间商人的做法就是后世所常见的“资产国有、承包经营”的雏形。管仲所倡导的盐铁专营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让后世的中国成为了一个独具特色的国家,亦“中国特色”。

盐,伴随着生命的起源与人类文明的发展,盐的故事生生不息。埃塞俄比亚沙漠深处的达纳基勒洼地,是地球上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地方,而生活在这片沙漠里的阿尔法人,却仍旧耐着常年的高温,执着地深入人间炼狱般的盐池,这些深入沙漠的冒险与历练,以前所未有的视角剖陈出盐的来之不易;

在印度洋岸边采盐的吉布一家,在现代工业化制盐机器的轰鸣中,依旧苦苦坚守在沙漠的盐滩中,用最粗笨的手工方式进行采盐,吉布一家世世代代与盐泽融为一体的故事,反映的却是对“从一而终”的人生信念的坚守;

西藏芒康的纳西族女子,面对现代文明与古法制盐的冲撞,面对盐与钞票不等式的兑换,仍旧日复一日以平和的心境打理着面前的一片盐田,以乐观的态度守护着心中的一片独属于盐的沃土,纳西族女子与盐的故事,讴歌的则是积极向上的人生精神。

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超市和厨房中司空见惯的成品盐已经难以触动我们内心的情感,但是通过剖释出盐背后的生产、开掘、流通的故事,盐所负载的希望与失望、贪婪与慷慨、残酷与坚韧、乐观与勤勉等等深层意涵撬动了埋藏于我们内心深处的对盐之情感。纪录片《生命之盐》描绘的是盐,映现的却是百态人生。

南京健康的盐(盐生命的味道)(5)

05、结尾

盐,这个微小而平凡的晶体,穷尽力量,变换着各种形态贮存在地球上。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也承载着人类智慧的光芒。盐在今天的人类社会中,早已超越了最基本的维持生命的功能。它不但有趣,甚至还被赋予了不寻常的文化情愫。盐可以用来腌制食物,以便长期保存。盐同样可以腌制岁月,把思念保存下来。盐来自于大海,自从生命诞生以来,没有哪一种矿物质与生命有着如此密切的联系。无穷无尽的盐容易让人忘记它曾经是珍贵的。它曾经孕育最早的文明,它曾经创造过巨大的财富。它负载着人类的失望与希望,贪婪与慷慨。这就是盐,这就是生命的滋味。

参考资料:

[1] 盐的妙用,[法] 阿里克斯·勒菲耶夫-德尔库特,2013年;

[2] 中国盐业史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

[3] 纪录片《生命之盐》 ,2019年;

[4]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吴晓波,2013年;

[5] 夙沙氏,胶鬲,百度百科;

[6] 以“盐”之味折射生命之“道” 满悦 2019年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