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气的两会指南:蓝天白云繁星闪烁
接地气的两会指南: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揆诸人类史,相较数十万年的原始文明、一万年的农业文明,短短两三百年的工业文明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也产生了短时间难以弥补的生态创伤。从“小桥流水人家”到“在希望的田野上”,从“碧玉妆成一树高”到“飞过高耸的海洋”,从“采菊东篱下”到“一座座山川相连”…… 古有诗人寄情山水,后有今人“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诗意生活中的自然绿色美景,让我们每个人心向往之。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生态环境保护就是为民造福的百年大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当生态价值观浸润每个人心间,美丽中国的山水长卷在人们面前徐徐展开。青山绿水,心向往之
随着夏天脚步的到来,山川大地被绿意点缀。
通过观测卫星的“天眼”,人们发现中国比之前更绿了。
“过去集中上了一批露天煤矿和非煤矿山,带来了沉重的生态环境压力。我们对小散矿山矿业权期满不再延续,力争到2023年将所有在期矿山全部建成绿色矿山,实现‘绿则存,不绿则退’……”
22日,来自锡林郭勒的全国人大代表霍照良讲到过去草原乱采滥挖的事,格外关切,当他得知草原将不再新上矿山开发项目,才放心下来。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生态环境保护就是为民造福的百年大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当生态价值观浸润每个人心间,美丽中国的山水长卷在人们面前徐徐展开。
青山绿水,心向往之
从“小桥流水人家”到“在希望的田野上”,从“碧玉妆成一树高”到“飞过高耸的海洋”,从“采菊东篱下”到“一座座山川相连”…… 古有诗人寄情山水,后有今人“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诗意生活中的自然绿色美景,让我们每个人心向往之。
揆诸人类史,相较数十万年的原始文明、一万年的农业文明,短短两三百年的工业文明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也产生了短时间难以弥补的生态创伤。
气候变化、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垃圾围城……人类生存环境已面临严峻威胁。
“生态文明”,从来不是一个虚幻的概念,它是清新自然的空气,是湛蓝如洗的天空,是清澈干净的海水,是繁星闪烁的夜空,是绿树迎风摇曳,是白鹭直上青天,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有生态美好才有生活幸福,谁也不愿意守着如山的财富,呼吸的却是雾霾,食用的却是有害物。
特别叮嘱,要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
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科技创新,到发展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从大力推进绿色城镇化,建设美丽乡村,到加强海洋资源科学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自然生态系统等……一系列有效措施的大力推行,将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发展视为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融入治国理政蓝图。
中国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一棒接着一棒,一步一个脚印,实实在在的生态文明建设方略,诠释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去年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其中,污染防治持续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生态环境总体改善。
简明扼要,却激起无数人对美丽中国的信心。
绿色发展,不变底色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今日之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科学理念已深入人心。
两会上,不少代表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有共识、有体会,更有决心和信心。
他是带领山东原山人实现由穷到富美丽蝶变的全国人大代表孙建博。“生态旅游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圆了原山人的致富梦。”20多年前原山林场很穷,负债几千万元,现在的原山集团很富,年总收入过亿元。
她是认为环境保护和发展从来都不是对立关系的全国人大代表王秀兰。“绿色发展的目的就是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达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家乡面貌蝶变的背后,就是当地保护生态的决心。
他是像呵护生命一样呵护生态环境的全国人大代表王文保。“城市的发展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传承历史文脉、保留城市记忆,才能充分彰显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一句句建言献策、一份份真情表达,让我们看到,绿水青山滋养一方百姓,好生态已经成了百姓的金饭碗。眼下,垃圾分类处置工作正在全国范围内展开,随着绿色生活方式的形成,我们生态保护的路正越走越顺,越走越宽。
“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成效”“突出依法、科学、精准治污”“深化重点地区大气污染治理攻坚”“加强污水、垃圾处置设施建设”“加快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壮大节能环保产业”“严惩非法捕杀和交易野生动物行为”“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让我们看到过往的成绩,也看到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绿色,是生命的本色,也是我们发展不变的底色。
战略定力,坚定不移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但两会上的“生态热度”让人感到安心。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对经济运行造成较大冲击。抓紧时间复工复产,把损失补回来,显得尤为迫切。面对巨大的挑战和复杂的态势,会不会重走发展的老路?
今年,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再一次提及“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战略定力”四个字,让答案不言自明。
“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从去年就成为一个瞩目的关键词,后被屡次被提及,原因不言而喻:
一来,只有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发展才有根基。
二来,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很多地方依赖资源开发的发展模式,破坏环境、不可持续,滋生了其他问题。
三来,尽管疫情冲击下,各地的经济发展都不可避免会遇到困难,但既有的国家治理思路、发展目标大方向是不会变的。不管有多么艰难,都不能退缩,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来换取一时一地的经济发展。
“对突破三条红线、仍然沿用粗放增长模式、吃祖宗饭砸子孙碗的事,绝对不能再干,绝对不允许再干。”两会之前就看得出这样的风向,因为已在其“生态足迹”中给出了明确回答。
全国两会召开之前,分别在浙江、陕西和山西考察。在浙江,他勉励大家“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在陕西,他告诫要“当好秦岭生态卫士,决不能重蹈覆辙”;在山西,他强调“正确的就要坚持下去,久久为功,不要反复、不要折腾,争取早日蹚出一条转型发展的新路子”……此外,还专门针对秦岭违建别墅问题,要求陕西把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决不能重蹈覆辙,决不能在历史上留下骂名”。
这一系列行程释放出生态红线不可逾越的强烈信号,也清楚表明中国绝不会因为经济发展遇到一点困难就放松对生态保护的要求,以一时牺牲生态环境换取经济增长。
对疫情防控期间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5月25日下午,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部长通道”上也表示,不能因为遇到困难就放松工作要求,放松对环境监管的要求,这样我们就会回到老路上去。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不仅是造福我们这一代人,更是为子孙后代留一片绿水青山、蓝天白云。
为了后代,为了脚下这片土地,为了美丽中国,我们全力以赴行动起来,迈向更加美丽的新生活!
来源:法制日报(作者:马岳君 宋胜男 罗聪冉)
编辑:韩玉婷 渠洋 岳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