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装骑士adv:硬汉也有高颜值
西装骑士adv:硬汉也有高颜值不过,以前想买Polar可不容易,至少我开始跑步的时候还只能靠海淘。而我从第一块佳明305开始,就逐渐购买、试用了比如佳明630、935、5S、颂拓绿茶表、斯巴达、Tomtom、爱普生、苹果。比较知名的网红品牌里,唯独就差Polar。“POLAR一直以来都及其注重运动科学技术的研究,所有的技术坚持自行研发,从不外购。所以,POLAR也一直引领着世界可穿戴运动产品的发展和潮流。POLAR结合在运动、生理学和电子设备方面的专长,并深刻了解客户需求。因此,POLAR自 1977 年以来,在技术创新和心率表技术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自从我种草智能跑步手表的第一天起,就知道了Polar——有大神们就灌输:要论光学心率,来自芬兰的Polar才是鼻祖,也是最顶级最NB的。很多欧美精英选手至今还戴Polar,其中有很多老司机,比如Julien Wanders、Mike wardian、Alice Wri
【庖丁解码】是“说球饭老师”赐予的名字,也合我意。不过,这词儿整得有点大!才疏学浅的我配不上这么好的名字。记得十几年前,我创办并主编北晚《乐活》周刊时,曾一度用过这个名字,专门介绍每周科技潮品。
而今,旧瓶装新酒吧,也如法炮制,用来介绍时下跑步方面的装备吧。至于装备评测,我就做一些非专业的解读,很主观、片面的解读。
原来国际户外老司机爱用Polar
自从我种草智能跑步手表的第一天起,就知道了Polar——有大神们就灌输:要论光学心率,来自芬兰的Polar才是鼻祖,也是最顶级最NB的。很多欧美精英选手至今还戴Polar,其中有很多老司机,比如Julien Wanders、Mike wardian、Alice Wright等;还比如美国运动队体能训练在用Polar;比如Polar是2018柏林马拉松的官方计时手表:
(呀!厉害了,见证了新世界纪录的诞生!)
厂家提供的资料显示:“便携式心率表的创意于 1975 年在滑雪道上诞生,那时,还没有任何能在训练中准确记录心率的方法。一年后,POLAR 在芬兰奥卢 (Oulu) 市附近成立,该地区以其技术研究著称,周边遍布着一些欧洲最具气候挑战的环境。该地区很快被POLAR认定为测试公司新型产品之极限性能的完美环境。”
“POLAR一直以来都及其注重运动科学技术的研究,所有的技术坚持自行研发,从不外购。所以,POLAR也一直引领着世界可穿戴运动产品的发展和潮流。POLAR结合在运动、生理学和电子设备方面的专长,并深刻了解客户需求。因此,POLAR自 1977 年以来,在技术创新和心率表技术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不过,以前想买Polar可不容易,至少我开始跑步的时候还只能靠海淘。而我从第一块佳明305开始,就逐渐购买、试用了比如佳明630、935、5S、颂拓绿茶表、斯巴达、Tomtom、爱普生、苹果。比较知名的网红品牌里,唯独就差Polar。
而我第一次在国内看见,是2018年的杭马博览会上。静静围观了一下,但犹豫得很。确实心动,但亮点还不足以让我下定决心出手。今年3月初,比戈体育的亚东哥问我有没有兴趣测试一下?我的胃口与兴趣一下子就起来了。9日收到Polar Vantage M,也第一次充电,然后开始了为期三周的测试。期间,跑了一次无锡马拉松,以及若干次路跑。在整个测试期间,同时与苹果手表等24小时佩戴(除了充电),也借此观察自己的日常状态并进行比对(当然,也是比较,毕竟苹果手表等24小时佩戴已经6个月,积累了一定量的数据)。
颇有点直男癌的风格!
9日,收到Polar Vantage M。实话说,我第一次知道竟然有这款,因为2018年底至今,Polar Vantage V才是小小的网红。到手的这一刻起,我无时不刻底在想,这个VM款与VV款到底有何区别?
到手的那一刹那,就踏实了很多:红色包装盒上有汉字说明,这证明手表操作系统有过汉化。而已经有大神试穿评测过VV款,说是VV款目前没有汉化操作系统。好吧,这是最大的区别之一。
再一看手表,乐了!5个按键。可以说,这是我拿到按键最多的智能跑步手表。一般4个按键已经就算很多的了,如今的苹果手表、佳明VV等简化到只有一个按键,以触屏操作为主。这个Polar Vantage M依然我行我素。当然,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可能那些直男癌、数据帝没准就很喜欢这样复古范儿。
该显示器提供与Vantage V相同的240 x 240分辨率,但不是触摸屏显示器。
表带不是大家常见的硅胶表带,我的理解是编制表带。表带够长,透气性的大小不一的孔,多粗多细的手腕都不用担心找不到合适的孔卡住。编织表带摸起来摩擦力还比较大,生生把防水性能用触觉来呈现。苹果手表就有专门配着游泳的编织表带。不知道我的判断是否对,二者是否是相似的尚不清楚。
对了,现在表带都是可拆卸的,反转过来,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卡针。真是一点都不跟你弯弯绕啊!而华为手表、苹果手表的可拆卸部分可是设计得非常隐蔽。
对比发现,Polar Vantage M的设计者,应该是一个男性化工程师,非常讲究简洁、实用和高效,并不追求花里胡哨外观的设计理念。如果提建议的话,我真心建议设计师在外观上、亲和度上再下一些功夫。
心率再谈心率监测:Vantage V和M腕表均采用Polar全新的Precision Prime光学心率监测技术,这是该公司最新的脉冲捕获技术。9个LED灯分别为4对红绿组合和1颗单独LED灯,4颗电极采用医学心电图的原理,进行心率监测。如果你注意其它品牌手表,背后的LED远不如Polar这么多。这可能就是Polar在心率监测准确性要远远领先一筹的原因所在。最近恰好评测了 Polar Vantage V的“Kim金纯”介绍说:“据说不同颜色组合的LED灯是用来适应不同肤色的人群,4颗电极是用来评估手表佩戴的紧密程度,从而调整心率算法,实现LED登跟电极的互补。从而,降低了肤色不同、汗液多少、汗毛疏密的影响。”
我所在的“读书—跑步群”里,“青梅”是一个科研型跑者,她很早就试戴Polar M 430和 Polar Vantage V,也同时佩戴若干品牌光学心率手表一起跑。据她多次测试发现,在低温下心率不异常偏高的只有Polar。“青梅”也提到,Polar建议在冬天低温户外的环境下,最好要热身。低温时候肌肉里血少,肢体折叠、挤压引起的变色远大于心跳泵血引起的组织变色,所以建议要热身。因为我测试的时间非常短,而且是在3月,上述情况就引用“青梅”的评测,供参考。
厂家发给我长达94页的PDF说明书。其实,Polar还好,从充电的那一刻开始,系统就自动引导你开始了设置,无需担心,按操作一步步来即可。充电器如下,看见那个红点,注意与手表背面的小缺口吻合即可开始充电:
一旦开始充电,可以按提示进行设置了。不过需要注意的有两点:
一是设置的时候,你可以选择通过手机设置、通过电脑设置以及通过手表设置三种。一般来说,中国用户选择电脑的越来越少,而移动社交的大背景下,选择通过手机设置的应该占绝大多数。我是苹果手机,因此先下载好下载 Polar Flow的App。
不够,Polar非常怪,接入网络、手机蓝牙打开后,您 必 须 在Flow应 用 程 式 中 进 行 配 对,而 不 是 在 手机 的Bluetooth设 置 中 。其它所有品牌的连接,都是在手机蓝牙中先搜寻到,然后开始连接、匹配和输入PIN。但Polar没有这一步,你直接打开 Polar Flow App进行连接。这个地方,一度耽误我很长时间才搞明白。
二是设置中还会遇到固件升级的情况。这个建议你继续保持充电、手机手表请勿远离的状态。
综述开箱,可以说,红黑配色的手表是我很喜欢的款式,质量轻,表盘薄,适合24/7全天候佩戴。Polar一直专注于精英运动员,这一理念不会因为现在的潮流改变而改变。因此,喜欢的人喜欢的要死,不喜欢的也就不太适应。
如果把市面上所有光学心率手表都放在一起,Polar的气质是独特的,是典型的理工男,颇具宅男气质。很在意功能的实用、简便与高效,对外观不是很在意,对数据非常敏感、高度计较的那种。(我试用的时间很短,理解非常肤浅,如果有冒犯,还望海涵)
严肃跑者的助手:每个数据都是干货
训练方面,我实际使用的时间只有两周,就是无锡马拉松前的2周。中间进行了若干次的短距离有氧慢跑,还有一次高强度的半马训练、锡马等。主要体会(注意:并非专业评测)如下:
1,心率方面。按照惯例,我都会佩戴佳明630手表等一起测量比对。630陪伴我3年多了,而且是心率带。目前看,心率带要更稳定一些。从几次训练与锡马的比对来看,二者心率是一致的。
在每一次训练时,还会戴着比如苹果、佳明5S等光学心率手表一起。目前看,在匀速慢跑的时候,几只光学心率手表的数值基本都是一致的。不过,在混氧训练的时候,每只手表的实时数据略有差异。但每次训练的平均心率基本都是一致的。而最高心率上,几只手表差异比较大,而Polar与630的最大心率保持一致,总体处于相对偏低。这也间接说明,光学心率手表在遇到变速跑的时候,因表带的松紧程度、出汗情况等外界干扰,会有瞬间飙高的情况发生。
2,GPS方面。在操场的几次训练,Polar Vantage M的“距离”要比实际距离长,略有点飘。在锡马赛道上,则与实际距离非常接近:
42.39公里,这是我跑马拉松这么多场次里最接近实际距离的一次。当然,这与我基本上沿着赛道上的蓝色最短跑进线跑有关。
3,数据帝的醉心页面
每次训练结束,你可以打开Polar Flow来查看自己的数据。右侧栏就是各种连接:训练情况的反馈、动态消息、睡眠情况、训练数据、链接照片等等。
如果你需要能够社交分享的图示,那你会很失望的。但围绕训练相关的数据,都可以一网打尽。比如你可以在每一次训练中附上睡眠情况、自身感受等等,加上日常的心率监测数据,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个基本的小数据库。有经验的教练据此即可判断你的疲劳程度,预测你的竞技状态等。
日常佩戴方面,我佩戴接近一个月。主要体会如下:
1,本人很在意日常心率监测。尤其是临近比赛前。将近一个月的试戴下来,Polar Vantage M总体数值是相对偏低、稳定的,也与我自身感觉吻合。
2,睡眠情况。Polar Vantage M也监测日常睡眠状况,并标注静息心率与最高心率的时间点。我的睡眠一直不太好。页面显示我睡眠中时不时有黄色的线出现,即睡眠中断的情况。因此,Polar Vantage M给我的睡眠打分一直是:睡眠较差。
3,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搜星方面。我坦承,没搞明白Polar Vantage M的原理。因为按照它的说明,每次训练/比赛前,先按左下角按键,然后按右边中间的按键,即进入跑步待定的界面。说明指出,只要手表上显示了心率,即可开始跑,没有所谓搜星成功与否的这个步骤。除了第一次在操场上,我等待了几十秒才显示即时心率,此后所有的跑步几乎是抬腿就跑。这个GPS是怎么做到的,本人一直没明白怎么回事。
4,个人使用后觉得,Polar Flow经常存在与手表短暂失联的情况。每天早上我要查看静息心率、睡眠状况的时候,通常要主动刷新,等待它与手表同步。Polar Flow总体上没有太多阻碍,使用基本平滑,就是时不时需要重新同步。这个软件的表现,还不如Polar硬件这么出色和坚挺。
5,充电情况。我特意记录了一下:3月9日充电完成,3月16日第二次充电。中间我是24小时佩戴,加上4次10-16KM的赛前训练。16日充电后,下一次充电在3月21日。也是24小时佩戴,加上周末一次20KM的强度跑等3次训练。此后就没有刻意记录耗时情况。总体看,续航能力还可以,初步判断应付50公里的越野跑也是绰绰有余。
每次充电基本1小时就能充满。
严肃跑者或数据帝的最爱:简便、实用、高效
从非专业的评测来看,这是一个严肃跑者偏爱的手表:简便、实用、高效。如果你不注重很多花样、不care各种数据图示化,或喜欢在每次训练、比赛后记录下你的睡眠、静息心率、训练场地照片、身体情况反馈等,那么Polar Vantage M是你不错的选择。如果你是一个喜欢研究各种数据的人,那么Polar Vantage M是你不错的观察工具。
如果用好莱坞荧屏形象来形容Polar Vantage M,它肯定不是巨石·强森、西尔维斯特·史泰龙、诺德·施瓦辛格这样的肌肉硬汉,而是年轻时的哈里森·福特,这样有点书卷气、颜值高的硬汉。
从心率上讲,Polar Vantage M是一款代表性产品,精准、稳定是其最大的特点,也是其碾压的最大优势所在。光学心率手表容易在低温户外、在间歇跑变速跑方面出现波动或漂移,而Polar Vantage M却始终如一的稳定。
需要说明的是,我远远没有去开发手表的各种训练指导功能、建立训练计划,也没有去骑车、游泳等,所以这个评测只是针对一般化的跑步而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