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稽刻石书法欣赏:刻石书法与古典园林的碰撞
会稽刻石书法欣赏:刻石书法与古典园林的碰撞众多的题刻赏石如繁星般散布在大江南北的各类园林中。▼▼其中,题刻赏石更是古典园林内一种综合性艺术,将赏石从欣赏石头本身,提升到与文学、书法、金石相结合的新高度,赋予园林中一块块无言的景石以人格魅力,使造园者的哲学思考、志趣追求得以明确展示;也使当时和后世的游人,能够借助刻石与前人进行精神上的碰撞、心灵上的交融。
古典园林的亭台楼阁、厅堂馆室,甚至轩榭簃角、廊桥舫舟之匾额、楹联及刻石等等,都是既有文字之美,又有书法载体本身之美,从而营造了一个不可多见的艺术空间,使园林建筑群更有文化历史内涵,犹如赋予了灵魂,生机勃勃,显得更和谐完美。
▼
“深识书者,惟观神采,不见字形。”作为艺术,书法早已挣脱了线条符号的束缚而成为情感的载体,中国各类书体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审美体系。与此同时,中国古典园林亦是千姿百态,擅长营造,贵在“有法而无式”,与书法的艺术宗旨相契合。
如果说,书法的审美个性若能与园林艺术意境融为一体,或浑厚肃穆、沉着稳健,或轻灵缥缈、闲雅舒展,就能感受到鲁迅所说的“意美以感心”,感受到园林艺术的“神采”。
▼
其中,题刻赏石更是古典园林内一种综合性艺术,将赏石从欣赏石头本身,提升到与文学、书法、金石相结合的新高度,赋予园林中一块块无言的景石以人格魅力,使造园者的哲学思考、志趣追求得以明确展示;
也使当时和后世的游人,能够借助刻石与前人进行精神上的碰撞、心灵上的交融。
▼
众多的题刻赏石如繁星般散布在大江南北的各类园林中。
考察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的题刻赏石,大致可分为碑式刻石、刻石帖、摩崖刻石和独立刻石四种类型,各自具有不同的特征。
▼
第一种碑式刻石,具有鲜明的纪念性,碑体规制较高,碑文篇幅较长,兼具艺术价值和文献价值。北方和江南园林中都有不少碑式刻石,以皇帝御碑为主,如北海琼岛春阴碑,颐和园《万寿山昆明湖记》碑、颐和园东堤昆仑石碑以及寄畅园乾隆诗碑等。
这些御碑铸刻着皇帝在园林中留下的墨宝,记录了皇帝游园时的情致和幽思。
▼
第二种为石刻帖,是我国书法流传的形式之一,所谓石刻帖,是指摹刻在石板上的书法,大多镶嵌在园林的白壁上,具有浓厚的书法意味,兼具展示性和装饰性。它与碑刻的区别,主要是在用途和性质方面。
一般说,石刻帖是选刻历代帝王、名臣或名家的墨迹,以供人临摹和欣赏,因而石刻帖具有“欣赏性”和“可效法性”,而碑刻则不然。
▼
第三种为摩崖刻石,一般是指在天然的石壁上摩刻的所有内容,包括各类文字石刻、石刻造像,还有一种特殊的石刻———岩画也可归入摩崖石刻。
起初是人们游玩名山大川时,在岩壁上刻字以寄兴表志,具有明显的标志性;后来在园林里与山石结合,形成优雅的摩崖刻石景观。
▼
第四种为独立刻石,由于我国具有悠久的赏石传统,景石本身的特质盖过文字,刻字只是标注名石的名称,以突出其观赏性。
▼
山水花木,亭台楼阁,古典园林中的这些要素总是那样恰到好处,相得益彰,令人流连忘返。众多景致里,山水花木出于自然,亭台楼阁成于人工;
而在山石上题刻文字形成的刻石,则介于自然与人工之间,成为沟通二者的媒介,让游览的人们在这片景色中,感受到园主不一般的情怀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