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放线测量,测量控制点
工地放线测量,测量控制点以下为测量标志图片二是纵横锁系布网法,一等三角测量沿着经线和纬线布设成纵横交叉的三角锁系,以构成许多锁环。一等锁环内的二等三角测量有两种布设方式:一是用纵横交叉的两条二等三角将一等锁环分成4个大致相等的部分,这4个空白部分用二等三角网填充;二是在一等锁环内布设二等全面三角网,称全面布网方案。纵横锁系布网法适用于领域辽阔的国家。根据中国大地测量法规定,一等三角锁沿经线和纬线布设成纵横交叉的三角锁系,锁长200~250km,构成许多锁环。一等三角锁内由近于等边的三角形组成,边长为20~30km。角度观测总误差为±0.7″,起始边长度的测距相对中误差不大于1:350000,天文经度、纬度以及方位角的测定中,误差分别不大于±0.30″、±0.30″和±0.50″。中国的一等三角锁包括400多个锁段,全长约80000km(见图3)。二等大地网是按前述的两种方式布设的,1958年以前采用第一种,195
测量控制点是指在进行测量作业之前,在要进行测量的区域范围内,布设一系列的点来完成对整个区域的测量作业,在选点时,首先调查收集测区已有的地形图和控制点的成果资料。平面控制测量的标石中心就是控制点的实际点位。所有控制测量成果,包括坐标、距离、角度、方位角等都是以标石中心标志为准。因此,标石的任何损坏或位移都会使控制测量成果失去作用或精度受到很大影响。可以说,埋设稳定、坚固和耐久的中心标石,是保证控制测量质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我国国家天文大地网(简称国家大地网)是在全国领土范围内,由互相联系的大地测量点(简称大地点)构成,大地点的水平位置按国家统一的大地测量规范测定,并设有固定标志,以便长期保存。国家大地网中还要用天文观测方法测定天文经度、纬度和方位度,所以又称为天文大地网。
国家大地网为国家国际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地球科学研究提供地面点的精确几何位置,是全国性地图测制的控制基础,也是远程武器发射和航天技术必不可少的测绘保障。
国家大地网一般采用三角测量方法,有时也兼用导线测量或三边测量方法,采取由大到小,逐级控制的原则来布设。国家大地网按纵横锁系布网法分成一、二、三、四等布设大地网。主要由三角测量法布设,在西部困难地区即青藏高原采用精密导线测量方法布设国家大地网。利用三角测量布设国家大地网有两种方案一是全面布网法,一等三角测量用互相连接的、毫无间隙的大三角形布满全国,然后在一等网中用次等三角测量加密,以达到必要的控制密度,这种方法适用于领域不大的国家;
二是纵横锁系布网法,一等三角测量沿着经线和纬线布设成纵横交叉的三角锁系,以构成许多锁环。一等锁环内的二等三角测量有两种布设方式:一是用纵横交叉的两条二等三角将一等锁环分成4个大致相等的部分,这4个空白部分用二等三角网填充;二是在一等锁环内布设二等全面三角网,称全面布网方案。纵横锁系布网法适用于领域辽阔的国家。根据中国大地测量法规定,一等三角锁沿经线和纬线布设成纵横交叉的三角锁系,锁长200~250km,构成许多锁环。一等三角锁内由近于等边的三角形组成,边长为20~30km。角度观测总误差为±0.7″,起始边长度的测距相对中误差不大于1:350000,天文经度、纬度以及方位角的测定中,误差分别不大于±0.30″、±0.30″和±0.50″。中国的一等三角锁包括400多个锁段,全长约80000km(见图3)。二等大地网是按前述的两种方式布设的,1958年以前采用第一种,1958年以后采用第二种。在第一种方式中,二等三角锁中三角形的平均边长为20~25km,二等网的平均边长为13km,角度观测中误差为±1.0″~±1.5″;二等填充网中三角形的平均边长为13km,角度观测中误差为2″~2.5″。在第二种方式中,二等全面网的角度观测中误差为±1.0″。三等大地网中三角形平均边长为8km,角度观测中误差不大于1.5″。四等三角点间的边长和角度观测中误差视需要而定。一等锁的两端和二等网的中间,都要测定起算边长、天文经纬度和方位角。所以国家一、二等网合称为天文大地网。我国天文大地网于1951年开始布设,1961年基本完成,1975年修补测工程全部结束,全网约有5万个大地点。根据中国大地测量法规定,一等三角锁沿经线和纬线布设成纵横交叉的三角锁系,锁长200~250km,构成许多锁环。一等三角锁内由近于等边的三角形组成,边长为20~30km。角度观测总误差为±0.7″,起始边长度的测距相对中误差不大于1:350000,天文经度、纬度以及方位角的测定中,误差分别不大于±0.30″、±0.30″和±0.50″。中国的一等三角锁包括400多个锁段,全长约80000km(见图3)。二等大地网是按前述的两种方式布设的,1958年以前采用第一种,1958年以后采用第二种。在第一种方式中,二等三角锁中三角形的平均边长为20~25km,二等网的平均边长为13km,角度观测中误差为±1.0″~±1.5″;二等填充网中三角形的平均边长为13km,角度观测中误差为2″~2.5″。在第二种方式中,二等全面网的角度观测中误差为±1.0″。三等大地网中三角形平均边长为8km,角度观测中误差不大于1.5″。四等三角点间的边长和角度观测中误差视需要而定。一等锁的两端和二等网的中间,都要测定起算边长、天文经纬度和方位角。所以国家一、二等网合称为天文大地网。我国天文大地网于1951年开始布设,1961年基本完成,1975年修补测工程全部结束,全网约有5万个大地点。中国国际天文大地网规模之大、网形之佳和质量之优,在全世界居于前列,布设速度之快也是空前的,这是我国测绘界几代人艰苦奋斗、辛勤工作的结果。
但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国家的测量控制点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首先是觇标,当年的天文大地网,采用光学经纬仪观测,除了少部分水塔顶部的避雷针以外,多数在山顶的控制点上都立有铁质觇标,但这种标志现在存世的很少了,多数被不知用途的人们拆掉卖废品了,还有就是部分控制点的对中标志为瓷质,由于好奇心,对中标志被砸坏扣掉的也不在少数,还有直接将整个标志挖出探求下面究竟埋设了何种物件的。
作为一个测绘人,在此科普,保护测量标志,人人有责。
以下为测量标志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