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特琳娜的纹身(林珍娜露出十几个纹身)
卡特琳娜的纹身(林珍娜露出十几个纹身)大人今天上网冲浪的时候发现,一直养病的韩素希也开始更新动态了。而且,变身酷姐回归的还不止林珍娜一人呢。但显然网友并不相信,甚至把韩素希的事都带出来了。咱就是说,有没有可能,人家真的没有难言之隐,单纯就是因为喜欢。毕竟,酷girl做事不需要理由。
咱就是说,网友是在网上cospaly心理医生上瘾了吗?!
曾经连续两届夺冠的全球百大最美面孔的林珍娜,最近也被网友怀疑心理有问题了。
就因为在出席活动时,露出了身上大大小小加起来一共十几个的纹身。
虽然林珍娜本人解释了,纹身只是因为自己喜欢。
但显然网友并不相信,甚至把韩素希的事都带出来了。
咱就是说,有没有可能,人家真的没有难言之隐,单纯就是因为喜欢。
毕竟,酷girl做事不需要理由。
而且,变身酷姐回归的还不止林珍娜一人呢。
大人今天上网冲浪的时候发现,一直养病的韩素希也开始更新动态了。
上个月,韩素希因为在ins上更新了一些画风诡异的创作。
导致好多网友都觉得她被财阀控制了,害怕她成为第二个崔雪莉…
虽然当时公司极力辟谣,韩素希甚至空降粉丝群解释了来龙去脉,可惜并没有什么效果。
网友全都沉浸在“韩素希被财阀控制”的剧本之中。
以至于各种版本的猜测遍布全网,两个热搜直接贡献了10亿 的流量。
如今事情过去快两个月了,韩素希总算顺利出关了。
虽然大人不理解,10月份的韩国已经需要穿羽绒服了吗?
但看韩素希状态还是挺不错的,酷姐回归的既视感。
让人惊讶的是,养病期间她居然还打了眉钉和唇钉。
不愧是韩娱姬圈一霸!
本以为她顺利回归,之前的谣言也就不攻自破了。
谁知道,出镜还不到一天,就被网友的火眼金睛发现虽然之前的淤青都没了,但是新的淤青出现了。
隐隐感觉,新一轮的“全民侦探”又要开始了…
虽然有些网友可能确实过于草木皆兵了,但考虑到韩国娱乐圈的环境,好像也不能怪大家胡思乱想。
上个月,不是就有一位名叫刘珠恩的韩国女明星自杀了么。
事后她的家人公开了她的遗书,大人看完真的感觉太窒息了,遗书从头到尾都透着绝望。
刘珠恩不断地说自己活的很辛苦、活的没有感情、不像活着…
虽然日常生活里,我们并不会有这么严重的情绪波动。但是,被消极情绪占领情绪高地肯定每个人都经历过。
就比如平时吧,当我们感到累了倦了、疲了乏了的时候,就会吐槽一句:死了算了…
以此来调侃一下对生活的无奈。
有的童靴们可能也感受到了,这几年网上也好、身边也好。
总会有些人经常说自己: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活着没有目的。
其实,有着这样“空洞”状态的人,还真不少。
豆瓣上有个话题叫#你如何治愈自己的「空心」症结#,就有三百多万次浏览量。
那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困扰的当代年轻人的“空心病”到底是啥?好端端的为啥人就变成“空心”的了?
>>>
空心病,是矫情吗?
“没有欲望、不知道自己想干嘛、觉得人生毫无意义、仿佛身心被掏空…”
好像在网上,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言论,其实这些都是空心病的表现。
情况严重的话,有的人甚至还会怀疑生命存在的意义与价值,陷入一种绝望。
可当我们搜索空心病时,又会发现很多人对它的态度都是矫情、无病呻吟。
那,空心的状态真的只是矫情吗?
这还真不是矫情。
虽然,空心病看起来和抑郁症很像,也会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缺乏快感。
但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药物治疗对于空心病是无效的。
从某种角度来说,空心病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心理疾病,更像是一种社会现象。
空心,也只是一种比较形象的说法。
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种,由于价值感缺失引发的心理障碍。
这就要说到,人活着的两个目的:一个是生存,一个是发展。
在解决生存问题后,价值观会帮助我们去思考“该怎么活”。它是我们建立生活秩序的准则,为我们“必须做什么”提供了信念支撑。
而没有建立价值观的人,也就没办法确定“生活的意义”所在,自然也就找不到生活的方向。
>>>
人,是怎么空的?
根据马斯洛的五大需求层次理论,我们的需求从低到高包括:
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
而价值观的获得,是需要我们通过生活经验去总结归纳,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但不幸的是,现在大多数年轻人已经丧失了主动思考、获取自我价值的能力。
所以现实情况就变成了,由于低层次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空心人往往也没有动力去追求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
2016年11月,北大心理学教授徐凯文在《时代空心病与焦虑经济学》中提到:
根据他的调查发现,北大一年级的新生中有30.4%的学生厌恶学习或认为学习没有意义;
还有40%的学生认为,活着没有意义,当下只是按照别人的逻辑活下去而已。
目前,专家认为这种心理状态,大多与现代应试教育和急功近利社会有关。
比如,同龄人相互竞争的压力、校园和社会目标的变化以及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都有可能导致越来越多的人逐渐丧失生活的目标感和意义感。
最终,变成一个只会机械工作的空心人。
>>>
心空了,还有救吗?
说白了,空心病的核心就是缺乏支撑其意义感和存在感的价值观。
那么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找到你生活的存在感和意义。
大人为你们总结了一些,可以为自己构建存在感的方法:
# 建立目标
我们都知道,动机和激情可以驱动我们对生活的渴望和兴趣。
如果实在没有自己想要完成的事情和目标,那就主动创造一些。
哪怕是很小的事情或者当下并没那么感兴趣的事情,都可以。
这样做,至少可以获得方向感,也能在完成的过程中感受意义。
# 寻找同好
与其他人建立联系并保持关系,也是一种培养意义感的有效方法。
心理学家Vallarand在2012年指出:
与一群志趣相投的人相处、分享自己的日常,可以有助于进一步促进意义的生成和深化。
直白点说,就是要多交朋友,别什么事都自己一个闷着。
# 加强个人归属感
尽管社会关系很重要,但并不是所有的社会关系都是平等的。
所以,我们还要专注于“让自己更像自己”的关系。
可以理解为一种很舒服、放松、自在的状态。
比如多和父母沟通、相处,以及交往一些可以让自己自由表达、支持自己的朋友。
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获得归属感和支持感。
# 掌握自己的生活
有证据表明,认知上连贯的环境可以提高生活的有意义程度。
所以一方面,我们可以给自己制定一些简单的计划。
通过严格的执行和自律,提升自己对生活的掌控感。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主动触发一些“失控”环节。
当我们可以越来越自如的处理生活中的失控时,对自己能力的认可也会提高。
也就不会再畏惧和迷茫,因为我们相信自己有能力面对和改变生活,这样也会过上有意义的生活。
# 做情绪的主人
有实验研究表明,积极的情绪与意义感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积极情绪的影响下,可以产生更多的信念感和意义感。
虽然,控制情绪可能很困难。
但是,我们可以使用一些技巧,比如培养兴趣爱好、充足的睡眠、定期运动、健康饮食以及考虑练习冥想等。
我们要学会感受生活,自然也会从生活中感受到意义。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句Joseph Campbell说过的话:生活本身没有意义,是你将意义带入了生活。
大人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生活的意义,并快乐的生活。
如果,下次再遇到焦虑、烦躁、心情不好却又无法自我调节的时候。
大人给你们一个小建议:既然事情暂时没办法解决,那不如先睡一觉。
因为,睡觉真的可以让心情变好。
《Science》最新研究发现:快速眼动睡眠期间,负面情绪能够得到清除。
因为在快速眼动期,大脑神经元的树突活跃、胞体沉默,这时可以让我们的恐惧、焦虑、压力等情绪通通消退。
不仅如此,研究还发现,这个期间虽然我们已经睡着了,但却依然可以感受到外界环境的变化。
也就是说稍稍利用一些小手段,就可以让我们的睡眠质量和睡醒后的心情状况大幅度提升。
拿最简单的方法来说,睡觉前吃一个香蕉。
不但能排解焦虑、抗抑郁,还能增加我们体内的“开心激素”。
从此,睡觉乐醒不是梦。
当然,能让我们睡得安稳又开心的方法可不止这一个,大到吃穿住行、小到呼吸频率都给你安排的明明白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