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五育并举培养体系:北京市朝阳区推进五育并举
构建五育并举培养体系:北京市朝阳区推进五育并举依托区域特色资源,打造10个思政教育实践基地、设立10所思政课程建设示范校、建立10个思政名师工作室、选树100位思政课骨干教师、打造1000节实践教学思政精品课……朝阳区明确提出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方向并持续发力。如今,思政课已经成为朝阳区立德树人的闪亮名片。为进一步深化新时代思政课改革,朝阳区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健全协同创新、服务保障等方面的制度机制,开创朝阳区思政课建设新格局;持续壮大思政课教师队伍、优化思政课教师结构、提升思政课教师整体结构,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持续完善思政课课程体系,形成符合中小学各学段特点的“必修课﹢选修课”的课程体系;持续丰富和拓展思政课教学内容,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使之成为学生最期待、最喜爱的课程之一;推进大中小学一体化思政课建设,协同育人成效初显。培根铸魂 上好新时代思政大课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
要求,“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完善教育体系,要坚持德育为先,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五育并举、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党的十八大以来,朝阳区始终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朝阳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朝阳区实验小学开展迎冬奥冰雪嘉年华活动
陈经纶中学参与朝阳区学生艺术节
培根铸魂 上好新时代思政大课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朝阳区教育系统师生通过国庆游行训练,用实际行动完成了这堂思政课;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中,朝阳区师生用自己的出色表现,表达对党、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祝福。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上,朝阳区师生用行动诠释了新时代的志愿服务精神;在疫情防控中,朝阳区师生把抗击疫情当作一种责任,当作一种磨炼……
这是朝阳区培根铸魂思政大课的生动写照。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长期以来,朝阳区教育系统坚决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了模拟政协、农业劳动、模拟法庭等实践课程,思政课教师专业能力不断增强,思政课堂改革创新效果明显,课堂亲和力和针对性不断增强,获得了学生的认可和喜爱。
为进一步深化新时代思政课改革,朝阳区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健全协同创新、服务保障等方面的制度机制,开创朝阳区思政课建设新格局;持续壮大思政课教师队伍、优化思政课教师结构、提升思政课教师整体结构,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持续完善思政课课程体系,形成符合中小学各学段特点的“必修课﹢选修课”的课程体系;持续丰富和拓展思政课教学内容,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使之成为学生最期待、最喜爱的课程之一;推进大中小学一体化思政课建设,协同育人成效初显。
依托区域特色资源,打造10个思政教育实践基地、设立10所思政课程建设示范校、建立10个思政名师工作室、选树100位思政课骨干教师、打造1000节实践教学思政精品课……朝阳区明确提出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方向并持续发力。如今,思政课已经成为朝阳区立德树人的闪亮名片。
智育为重 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
提升质量一直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任务。近年来,尤其是“双减”实施以来,朝阳区制定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教学,深入推进学校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有效提升校内教育质量。
朝阳区积极完善课程设置和作息安排常态监控反馈机制,建立健全学校教学质量监控监测体系和工作机制。在基础性课程建设方面,以马芯兰“翼课程”数学课程改革、小学生阅读素养提升、英语情境化教学项目和小初衔接改革四大实验为抓手,聚焦一线教育教学改进,引领教学改革。在丰富课程供给方面,深入推进教科研部门支持办学项目实验、社会机构参与和支持中小学发展,引入优质课程进学校,丰富学校课程资源,完善学校课程体系。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朝阳区通过科研引领、科技赋能、管理优化、家校协作、区域统筹、社会协同、教师关爱等措施,持续夯实学校教育主渠道作用。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学校教书育人主体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作业负担、家长支出校外培训负担均有效减轻,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朝阳区多措并举,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持续不断提升,中高考成绩在全市保持领先水平,更多学生享受到了改革红利;在“万里挑一”的北京市优秀学生评选中,朝阳区连续9年有学生入选。近年来,朝阳区还高度重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制定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方案,通过实施小、初、高一体化贯通培养,搭建学校、集团、区级三层育人平台,借助课程、师资、评价、激励等方面健全的工作机制,计划在“十四五”收官时,实现全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和数量的双跃升。
以体育人 打造朝阳教育新名片
为进一步传承弘扬冬奥文化遗产,落实“双减”政策,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打造“以体育人”朝阳教育品牌,日前,朝阳区教育系统举行“双奥朝阳”校园体育大会,并发布“双奥朝阳”校园体育十大专项行动。
聚焦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是朝阳教育的名片之一。近年来,朝阳区持续在学校体育工作方面发力,以体育为切入口,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构建全面育人的新格局。
在《朝阳区加强中小学体育增强学生体质健康二十二条措施》中,从落实体育课时方案、提升学校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学生体质健康提升、丰富体育活动内容、学校体育特色项目建设与推广、提升体育活动质量、打造“三位一体”的竞赛体系、体育工作制度监督保障、体育师资培养等多方面,给予了明确的工作说明和落实要求,从根本制度及监管机制上保障了学校体育工作的有效推进。通过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体育教学模式,推进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建设,丰富学生体育活动项目,让每位学生掌握1至2项体育技能。
朝阳区多措并举促进学校的体育特色建设取得成效。目前,全区共有全国篮球特色校18所,国家级足球特色校45所、国家级足球特色幼儿园33所、市级足球特色校7所;全国青少年校园冰雪运动特色学校21所、国家级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18所;北京八十中被评为奥林匹克教育学校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北京八十中田径女足项目、工大附中排球项目被认定为北京市金奥队。
各校开展的体育教育有效提升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朝阳区学生体质健康优秀率、合格率位居全市前列,历年市级体质健康抽测成绩在全市名列前茅。
“体教融合”的教育模式促进了专业人才脱颖而出。在全国中学生田径锦标赛中,朝阳区学生在跳远、铁饼、铅球等项目分别获得第一、第二名的好成绩,且跳高打破了锦标赛纪录。清华附中朝阳学校学生获得全国中学生运动会冠军。朝阳区冰雪团体成绩始终保持市级比赛前三名。截至目前,全区各冰雪特色项目专业运动员达到400多人,中小学国家二级运动员有10多人。
向美而行 形成美育融合教育新方式
一堂堂生动美妙的音乐欣赏课、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绘画作品……走进朝阳区各中小学,美育教育犹如和风细雨,滋润学生心灵。近年来,朝阳区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不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朝阳区构建了区级常态化学生全员参与的艺术实践体系,不断完善艺术类学生社团“四级”建设管理机制;以校内外高水平学生艺术社团培育工作为抓手,充分发挥高水平艺术社团的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逐步形成校内外艺术教育整体联动发展的格局。近年来,朝阳区11所学校14个艺术团被评为北京市金帆艺术团,11所学校被评为北京市学生金帆书画院基地校。
校园里大合唱、集体舞、课本剧等多彩的艺术教育活动,不仅能丰富体验,还可拓宽视野;走进博物馆、科技馆、大自然等奇妙世界,不仅能激发个体对历史、文化和生命的敬畏,更能进一步追寻人生的价值与境界……朝阳区通过多元的美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发现美、传承美,让润心育德落到实处。
加强美育的渗透与融合,学校美育课程建设是重点。朝阳区各中小学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 逐步完善“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美育课程中汲取成长的营养。十余年来,垂杨柳中心小学的师生创编了40多部反映校园生活的原创剧目,学校把这些剧目编辑成《剧润童心》课程,与戏剧教育的育人目标相对应,渗透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使其成为有效落实学校育人目标的重要载体。
以劳创新 为学生全面发展赋能
在学科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学校专门开设劳动教育课程……“十三五”以来,朝阳区深入探索劳动教育,通过开设课程、举办活动、探索劳动教育评价等途径,避免了劳动教育“打卡”“走过场”等问题,让孩子们真正爱上劳动并有所收获,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近年来,朝阳区强化制度建设,完善劳动教育工作体系,制定和推行了《朝阳区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为劳动教育的推进奠定了基础。朝阳区充分利用市区资源平台开展实践活动,不断丰富区级资源基地建设,开展区级劳动教育系列实践活动,举办中小学生田园运动会、朝阳区一日学农劳动生产大会等活动。朝阳区还积极开发线上课程资源,保障学校教师与学生的课程供给。通过开展培训及项目引领,提升区域劳动教育实施水平,鼓励学校积极开设校级劳动教育课程。
为了深入推进劳动教育,朝阳区还积极探索在学科专业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例如在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语文、历史、艺术等学科有重点地纳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纳入歌颂劳模、歌颂普通劳动者的选文选材,纳入阐释勤劳、节俭、艰苦奋斗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内容,加强对学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尊重劳动等方面的教育。
不少学校也将劳动教育与学校整体办学紧密融合。例如陈经纶中学帝景劲松分校设置了九年四段的系列劳动课程,开展了智慧课堂中全学科劳动教育的渗透及评价、德育教育系列劳动教育的活动、各年级家庭劳动任务单、小小社会志愿者活动等,让“劳动是最好的教育”的理念在学校落地生根。
为发动学生假期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提升劳动意识、劳动习惯、劳动技能和生活技能,区教委制定了《朝阳区假期学生劳动实践建议清单》,明确了各年级的劳动教育目标、劳动教育主题、劳动内容,并开展暑期中小学生劳动教育成果征集评选活动,交流展示优秀学生作品,营造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
(文/郑祖伟;来源:现代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