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上班偶遇78岁卖菜爷,人行天桥上的打工爷

上班偶遇78岁卖菜爷,人行天桥上的打工爷“先说起得比鸡早。每天早上我四点半钟就要起床,洗漱一下,上个厕所,然后到马路边上接批发商送水果的车子。昨天下午就报了计划,今天要什么水果,要多少斤,批发商都已经装好了箱,定时间定地点送达,到时间不接车,他就去了下一站,那你这一天就没事做,得耽误一天生意。一台送货的车子要跑很多地方,给许多的摊主送水果,所以他得快些跑,而我呢就必须早起床,宁愿自己等车,决不可以迟到。” 通过几次接触,我发现老彭很健谈,尤其是对自己的打工生涯概括得很好:“从表面上看我是一个小生意人,有人还叫我‘老板’,实际上我是一个帮水果批发商搞销售的打工者。每天起得比鸡早,吃得比猪差,干活比牛累,收入却少得可怜。有这样当老板的吗?” 我问他:“在广州打工的门路多得很,为什么要选择卖水果呢?”老彭听了我的问话,是一脸的无奈:“我来广州打工的第一年,也是认为广州是大城市,打工的门路多。可是,我来后就发现,自己就象窗户玻璃上的苍蝇

上班偶遇78岁卖菜爷,人行天桥上的打工爷(1)

当你驾驶的汽车飞驰至广州大桥南端时,便会看到一座高架人行天桥,如同一条巨龙横跨在广州大道上。因为后有珠江边上的林荫大道,前有赤岗立交,从两处分散了横过广州大道的人流,故每天经过人行天桥的人并不太多。就在这座宽敞冷落的人行天桥上,有一位不分天晴下雨,无论春夏秋冬,都会坚持出摊卖水果的花甲老人,被人戏称为天桥上最执着的“打工爷”。

这位“打工爷”姓彭,1956年出生,广东汕头人。本来我是不可能认识他的,只因他摆摊的人行天桥,是我大女儿上下班的必经之地。眼见他穷困潦倒,惨淡经营,大女儿深表同情。去年11月的某一天傍晚,刚到家的大女儿跟我说:“爸爸,那座人行天桥上有一个贩水果的老人,几乎天天穿着一件黄色的旧T恤,每天下午都是亮灯了还没有回去,路上行人稀少,他的水果摊品种单一,很少有人买他的水果,生意差,很可怜。”我知道大女儿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一定是想帮助一下这位可怜的摊贩,就问她:“你说,我们怎么去帮他一下?”

大女儿想了想,然后掏出200元钱给我:“我们肯定不能直接送钱给他,即使送,估计他也不会要。不如您在带宝宝玩的时候,多光顾一下他的水果摊,买一些他销售的水果。您不要同他讲价,也不要论好坏,只要是水果,每次都买一些回来,好的自己吃,坏了的就丢掉。这样做,一可以增添他水果摊上的人气,二是能帮他销一些水果,照顾一下他的生意。”于是,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每隔二、三天,就会用婴儿车推着小外孙女儿,到天桥上去买水果。按照大女儿的交代,我不问价格,水果也是不加挑选,遇到他摊上只剩下少量的劣质水果时,就按原价全部买走。就这样一来二去,我和老彭成了老熟人。

做生意要讲人气,越是人流密集的地方,生意就越好做,这是路人皆知的常识。但老彭却反其道而行之,不仅不去人多的地方摆摊,反而选择在人流少,天晴太阳晒,下雨无遮挡的天桥上,这生意怎么能好得起来呢?在跟老彭熟悉后,我向他提出了这个问题。老彭说:“老兄啊,你说的到人多的地方摆摊,不行的,城管不许摆,抓到就要没收一切东西,还要罚款。买其他的的东西可以跟城管捉迷藏,来了就躲,走了又摆出来。但我的水果不行,一天躲几次,就会使所有的水果碰伤,一天时间就会发烂,非赔本不可。天桥上行人少,生意差,但至少可以保证不赔钱,只是少赚一点而已。”

我问他:“在广州打工的门路多得很,为什么要选择卖水果呢?”老彭听了我的问话,是一脸的无奈:“我来广州打工的第一年,也是认为广州是大城市,打工的门路多。可是,我来后就发现,自己就象窗户玻璃上的苍蝇,前途一片光明,实际上却无路可走。那一年我50多岁,很显老,看上去就象60多岁。出去找事做,人家不是说我没文化,就是嫌年纪大,连基建工地做小工,老板都不同意要,说怕年纪大的人反应慢,一旦出了事故,担不起责任。”他顿了顿后接着说:“后来没办法了,就跟一位摆摊卖水果的亲戚帮忙,由他开点工资给我吃饭交房租。干了三个月,我掌握销售水果的一切方式方法,当然包括进货渠道在内,我都清楚了,就自己单独干起来了。”

“我不跟亲戚一起干了,只能另选地方摆摊。我跑了许多地方,最后才选定在这个天桥上。在这里干了几年了,没有赚大钱,小钱还是有点,每个月二、三千元钱,多的时候也有三、四千,一年下来,除了自己的吃喝房租等开销,能给家里寄三、四万元钱,很不错了,比在家种田强多了。”

见他说到寄钱回家,我就问起他的家庭情况。对此,老彭很坦率,毫无保留地告诉我:“我的父母健在,都是八十多岁的人了。老婆是一个既贤惠又能干的人,我出门在外,家里的一切全靠她一人担当。三个小孩,大的是女儿,已经出嫁了;两个小的是儿子,最小的还在读高中。家里就是这个情况,最大的问题两个儿子还没有成家,还要一大把票子来对付。”说到这里,老彭指了路上的几位年轻人说:“这些城里的年轻人结婚,得有房有车,他们的父母压力大。我们农村在这方面好一点,有间新房,买点电器就行,虽然花费也不少,但与城里相比还是少多了。”

通过几次接触,我发现老彭很健谈,尤其是对自己的打工生涯概括得很好:“从表面上看我是一个小生意人,有人还叫我‘老板’,实际上我是一个帮水果批发商搞销售的打工者。每天起得比鸡早,吃得比猪差,干活比牛累,收入却少得可怜。有这样当老板的吗?”

“先说起得比鸡早。每天早上我四点半钟就要起床,洗漱一下,上个厕所,然后到马路边上接批发商送水果的车子。昨天下午就报了计划,今天要什么水果,要多少斤,批发商都已经装好了箱,定时间定地点送达,到时间不接车,他就去了下一站,那你这一天就没事做,得耽误一天生意。一台送货的车子要跑很多地方,给许多的摊主送水果,所以他得快些跑,而我呢就必须早起床,宁愿自己等车,决不可以迟到。”

“再说吃得比猪差。你看吧,我一个人在这里打工,老婆没有来,一日三餐全得自己动手。这就有一个问题,做饭得买油盐酱醋,得买肉买鱼买新鲜蔬菜,我一天守十几个小时的摊位,很晚才回去,进家门就想睡觉,哪里还有时间去买这些。平日里吃的就是方便面和快餐,有时候是一日三餐,有时候是一天二顿。你说,人家喂猪起码还有人送上三餐,我真的连猪都不如,没人为我操这份心。我的这副肚腩跟了我,没吃到好东西不说,还经常挨饿,真的委屈了它。”老彭说话苦中带有幽默,把我也说得笑了起来。

“干活比牛累。你可能不赞成我这个说法,如果单纯从劳动强度上说,这话是有点过了。但从劳动时间的长度来说,就一点也不为过了。我从早上出门接收水果起,一直到晚上收摊,至少要忙十三、四个小时。特别是出摊后,就得一个人守住这个摊子,没人替换,中午不能休息,这种累真的难与人说。你看看这座天桥,宽宽大大,无遮无挡,一旦要拉屎、尿,我到哪里去拉,谁来帮我守摊?几年来,我白天从不喝水,原因是怕上厕所。这种苦处,有谁知道?”我说:“穿的鞋子舒不舒服,当然只有脚知道。”他也笑了起来。

他拿着一个菠萝边削边说:“你再看这种菠萝,我进货价格为8元,如果我单个卖出去,卖10元,这很省事。但就是很少有人要买整个的,我如果想销掉这几十个菠萝,就得切片买,一个菠萝切3片,可以卖10.5元,比单个卖多赚5角钱。不过,这5角钱很不好赚,先要将菠萝外面的硬壳削掉,再就是象医生做手术一样,将所有的黑点挖掉,然后均匀切成3片,插上竹签,在清水中过一下,再泡在盐水中。经过这么多的工序,才完成菠萝切片出售的过程。为了每个菠萝赚2.5元钱,我一天到晚,手里削过不停,手都痛得快断了。没办法,晚上回去睡一觉,明天还得接着削。”

上班偶遇78岁卖菜爷,人行天桥上的打工爷(2)

听到老彭大倒苦水,我不免问他:“在外打工那么苦那么累,你怨不怨?”“我不怨。”老彭的回答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他接着又说:“许多人喜欢抱怨,喜欢比高比低,不是怪社会不公,就得说政策不好。我说他们是错误的。人家当官权大,人家富豪钱多,那是人家有本事。你当不了官,你赚不了钱,说明你不行,是你没本事,你嫉妒有什么用,你抱怨有什么用?社会是有分工的,既要有人当官,也要有人打工和种田,缺一不可。都去当官,都去当老板,谁来打工?谁来种田?吃什么?喝什么?这个社会不就乱套了吗?我从不抱怨,我从农村来广州,能够摆个水果摊就行,苦点累点算不了什么,只要有收入,能够为家庭做点贡献,就值。”

想不到这位“打工爷”竟然有这样高的思想境界,真的让我刮目相看。难怪伟大领袖毛主席当年会这么说:“别看农民手是黑的,脚上有牛屎,他们是最干净的,比一切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干净得多。” 老彭就是一个进城农民,他这种恪守本份,心无抱怨,不怕苦累,只争奉献的精神,足以让当今社会上那些拿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怨妇怨男们无地自容。

来源丨红网网友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

湖南人都在看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