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冰上芭蕾:冰上芭蕾行云流水
唯美冰上芭蕾:冰上芭蕾行云流水冰刀不利于行走,适合于滑行,舞台空间又十分有限,滑行的轨迹,就只能是圆弧或圆圈,花样滑冰中的这些规定动作,正好与芭蕾舞中“单足立地旋转”和“划圆圈”的舞蹈个性语言高度契合。整部舞剧是动感的,似乎是在不断以冰刀“画圈”的过程,观众的视觉也随着舞者的运动轨迹,在舞台上不断地流动、交汇、变幻,真是应接不暇,眼花缭乱!当然“眼花缭乱”不是真的杂乱,而是表演的多层次多维度所形成的一种丰富感与繁盛感。图形心理分析告诉我们,直线条简洁直接,但给人生硬感,弧线具有流动性与柔和感,“S”型曲线动感优美,圆圈则圆满,予人幸福感,所以追求“大团圆”是古今中外观众共同的审美期待。白天鹅的转圈舞极有特色,她不仅“自转”,还围着舞台中心进行“公转”,轻盈如纤云,灵动如丝缕,就像洁白的羽翼掠过湖面,泛起阵阵涟漪。《天鹅湖》中,最为观众熟知的,莫过于《四小天鹅舞》了,四只小天鹅在湖畔悠游嬉游,灵动、俏皮、活泼,有一种“白
行云流水,轻盈优雅
——冰上芭蕾舞剧《天鹅湖》观后
杨文斌
黄梅戏大剧院上演的冰上芭蕾舞剧《天鹅湖》,号称“2017年度最不能错过的演出之一”,据说该剧有几宗“最”:最顶尖的团体、最豪华的演出阵容、最具打造难度的真冰舞台、最具魅力的冰上芭蕾、最具难度的舞蹈与体育技能……我有幸现场观赏,深感此言不虚。整场舞剧看下来,真是行云流水、技艺高难、优雅轻盈、眼花缭乱,真是一场如梦似幻的视听艺术大餐!
马克思说:“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那你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要真正欣赏领悟该剧的艺术特色与意蕴内涵,需要具备对滑冰、芭蕾和交响乐《天鹅湖》的相关知识,这三点,我都没有。说来惭愧,我这还是第一次在现场观看滑冰,也是第一次看真人跳芭蕾,我对《天鹅湖》的故事情节也一知半解。我甚至都不懂芭蕾舞为什么非要踮起脚来跳?观剧之后,百度才知道踮脚是为了使舞者更加轻盈飘逸、超凡脱俗,从而表达出高雅、诗意、浪漫与唯美的独特美感来。
踮脚跳芭蕾,我在影视里看过,那些舞者举重若轻,飘飘欲飞,好像地球引力对他们不起作用。我也在电视里看过花样滑冰,运动员脚踩冰刀,如哪吒足踏风火轮,在溜滑的冰面上疾行如飞,画着一个又一个优美的弧圈,表演着步步惊心的“速度与激情”。难以想象,当芭蕾与滑冰相遇,会呈现出怎样一种力与美的新感觉呢?对我这样一个不会滑冰的人来说,最担心表演者会摔倒,首先要保持重心平衡,起行自如,如履平地,才能谈得上别的。当然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台上那几十名演员有不少是体育健将,是全俄乃至国际花样滑冰比赛的大奖获得者。他们在冰面上掌控自如、来去自由,当行则行,当止则止,一个迟疑、一个趔趄都不曾有过,再配上优美的舞蹈动作,真乃如虎添翼、锦上添花!
艺术是带着脚镣跳舞的技艺,冰上芭蕾舞,是戴着几套脚镣手铐跳舞,它有属于体育的力度、协调与体能,还有属于艺术的肢体、造型、与灵动。的确,舞蹈常有,冰上芭蕾舞剧不常有。然而,艺术正是因其“戴着脚镣跳舞”才具有难度,也才显示出艺术技能的高度,有难度,才有高度,有高度才有“美度”。冰刀在冰面上无阻力地持续滑行,替代两条腿的行进,使得因行走的这一生理机能而导致的暂歇停顿,被有效地消解,使得需要时间完成的交替动作变得连贯、流畅、自然,一系列的动作瞬间完成,并瞬间得以天衣无缝地进行衔接转换……冰上芭蕾作为一种体育与舞蹈双重高难动作下综合性的艺术表达,给我的最直观的感觉就是流畅与轻盈。
众所周知,双人舞是芭蕾的核心舞,用以表现男女主角恋情或正反两方对抗,一般分为“出场”和“慢板”,是由男女演员相互扶持以及男演员托举女演员来进行表演的,剧中, “王子齐格弗里德”有许多托举“公主奥杰塔”的动作,摆一个造型,转圈,放下,公主能迅速跟上王子的动作走向,合上韵律,并各自散开,各自独舞。我看到冰上芭蕾的舞蹈动作相当连贯,肢体间的组合、分离、重组、再分,一气呵成,在空间上无拼凑感和生硬感,在时间上也无阻滞感与间隔感。前文提到,芭蕾舞之所以要踮脚,是为了求得一种轻盈优雅的舞台效果,在冰面上虽没有踮脚,但冰刀滑行的流畅无碍,给人更加轻松自如的飘逸之感。第二场里,小丑与绿帽妖人洛特巴尔特有一段双人舞,“洛特巴尔特”被小丑推到几米之外,完全是平移过去,就像扔出去的一块小石子,毫无踉跄感与沉重感。试想,如果不是在冰面上,这一“推”不好控制,力度小了,人动不了,出不了戏,力度大了,人被推远了,肯定会有趔趄,后续的动作就不好接上,势必会影响舞剧的“行气”。
冰刀不利于行走,适合于滑行,舞台空间又十分有限,滑行的轨迹,就只能是圆弧或圆圈,花样滑冰中的这些规定动作,正好与芭蕾舞中“单足立地旋转”和“划圆圈”的舞蹈个性语言高度契合。整部舞剧是动感的,似乎是在不断以冰刀“画圈”的过程,观众的视觉也随着舞者的运动轨迹,在舞台上不断地流动、交汇、变幻,真是应接不暇,眼花缭乱!当然“眼花缭乱”不是真的杂乱,而是表演的多层次多维度所形成的一种丰富感与繁盛感。图形心理分析告诉我们,直线条简洁直接,但给人生硬感,弧线具有流动性与柔和感,“S”型曲线动感优美,圆圈则圆满,予人幸福感,所以追求“大团圆”是古今中外观众共同的审美期待。白天鹅的转圈舞极有特色,她不仅“自转”,还围着舞台中心进行“公转”,轻盈如纤云,灵动如丝缕,就像洁白的羽翼掠过湖面,泛起阵阵涟漪。《天鹅湖》中,最为观众熟知的,莫过于《四小天鹅舞》了,四只小天鹅在湖畔悠游嬉游,灵动、俏皮、活泼,有一种“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清新美妙,由于在冰上滑行,还有一份难以言说的优雅。第三幕里,妖人变成猫头鹰,与王子进行追逐搏斗,是极其快速的弧型跟进与“打圈圈”,在制造紧张气氛的同时,也给人强烈的观赏效果,虽然是打斗,却仍给人轻盈的感觉。该剧特别可贵的是集体舞的整齐划一,无论是双人舞、多人舞,还是群舞,那么多人在冰面上滑行着、动作着,行进、转圈、举手、投足,都能做到收放自如、井然有序,有很强的和谐感与整体感,他们可是在冰上!冰刀与冰面,无比溜滑,具有不可预测性,一般人难以控制,要做到一群人都能控制好时间与舞蹈的节点,真不容易!真不愧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能在冰上演绎古典芭蕾舞全剧的演出团体。如此想来,我与黄冈观众能现场欣赏那种几乎是达到人类之极致的表演,也真是有眼福!
冰上芭蕾《天鹅湖》是艺术与体育的完美融合之下的创新,整台演出,在柴可夫斯基雄浑交响乐感染与引领之下,肢体语言接连不断,变换自如,和谐优美,出神入化,如溪水流淌般的畅达,如飞羽飘落般的轻盈,给人以速度的迅疾与造型的华美。看舞台上的演员们身轻如燕,动如脱兔,聚之散之,舞之蹈之,眼睛真是不够看。我想起了中国的书法,颠张狂素的草书,飞鸟出林,惊蛇入草,龙飞凤舞,莫可名状;我进而想到了南齐谢赫的“六法”,头一个就是“气韵生动”,气韵生动,是鲜活的生命,行云流水,是蓬勃的生机,是一以贯之的宇宙真气。气韵生动,轻盈优雅,是一切高雅高层艺术的境界,不仅实用于对中国艺术的品评,也完全可作为外来艺术的价值准则,该剧亦然。“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冰上芭蕾,美哉!
作者简介:
杨文斌:湖北省作协会员,湖北省书协会员,黄冈市美协副秘书长,黄冈市文联东坡文学艺术院副院长。出版个人散文集《丹青余墨》,书法作品被湖北省美术馆收藏,美术作品发表于《美术大观》《美术报》等专业核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