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威海市渔具十大品牌:威海渔具产业谋变之道

威海市渔具十大品牌:威海渔具产业谋变之道聚鸿钓具的遭遇也与威海渔具产业的发展轨迹相叠合。作为诞生于上世纪末的老牌渔具生产加工企业,聚鸿钓具主要以接单贴牌生产为主,近年来随着市场形势的下滑,公司面临着发展难关。代工贴牌风光不再10月15日,记者在威海国际展览中心A馆二楼一角,见到了正在发放宣传单页的威海聚鸿钓具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大大的OEM接单字样格外醒目。OEM即代工生产的意思。

威海市渔具十大品牌:威海渔具产业谋变之道(1)

许多逛展者在威海渔具参展商展区选购鱼竿。 威海晚报记者 于启波 摄

全球80%的渔具产品来自中国,中国渔具市场的一半是“威海制造”。这句话,在本届渔博会上也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展会上,威海企业占到全部参展商总数的30.1%,达到了235家,风头一时无二。

从贴牌代工,到带着自主研发的品牌亮相;从单纯的线下销售,到建立互联网多元化销售渠道……令人欣喜地是,从参会的本地渔具企业来看,作为威海传统产业的渔具行业,正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探索出新的发展机遇。

威海晚报记者 沈道远

代工贴牌风光不再

10月15日,记者在威海国际展览中心A馆二楼一角,见到了正在发放宣传单页的威海聚鸿钓具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大大的OEM接单字样格外醒目。

OEM即代工生产的意思。

作为诞生于上世纪末的老牌渔具生产加工企业,聚鸿钓具主要以接单贴牌生产为主,近年来随着市场形势的下滑,公司面临着发展难关。

聚鸿钓具的遭遇也与威海渔具产业的发展轨迹相叠合。

上世纪80年代初,海外渔具产业转移热潮催生了威海渔具产业,威海渔具产业从此步入“贴牌”生产时代。一时间,从事渔具生产、配套产品生产以及渔具贸易的企业多达上千家,拥有2万多种规格的钓具产品,每年鱼竿生产量高达一亿支,威海也因此成为全国最大的渔具生产制造基地。

在持续了一段风光的日子后,2008年,威海渔具产业遭遇到了“寒流”。

当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欧美渔具行业纷纷减少订单,进口需求锐减。这,使得几乎完全依靠国际市场的国内渔具企业遭遇“寒冬”,威海“寒意”更浓。在这种形势下,拓展新的渠道,进一步启动和开发国内外市场尤为迫切,2008年11月,首届威海渔具博览会应运而生。

“这是我们第一次参加渔博会,因为这两年来没订单、缺工人,工厂发展境况非常不好,急需增加订单量来维持发展。”聚鸿钓具负责人介绍,参加展会主要目的也是为了吸引订单。

记者在本届渔博会现场走访发现,与追求高品质新品的自主品牌企业相比,单一的生产加工企业因缺少拳头产品而丧失了市场竞争力。

“随着同质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渔具企业认识到了品质与品牌的重要意义,舍得在科研创新上下功夫。”我市一家渔具企业的负责人说,“尤其渔具产业普遍存在产能过剩的现状,这对企业转型的要求更大。”

市贸促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贴牌生产的利润大概在10%左右,而自主品牌利润能达到50%甚至60%。“开发自主品牌不仅能摆脱国外采购商及经销商的制约,还能自己掌握定价权和市场话语权,增强抗风险能力,一举多得。”该负责人说。

自主品牌迎来新机

与聚鸿钓具急盼订单不同的是,从展会第一天起,威海科尼渔具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金波就守在展位前,接待一个个前来咨询的中外客商,开展仅半天功夫,就已有来自美国、瑞典等新客户前来洽谈。

这些主动上门的客户冲得都是科尼渔具带来的新产品。

“我们这次来带了3个系列十几个规格的新产品,创新研发新技术、采用高端原材料,为用户打造更具舒适性的钓竿。”刘金波说,现在渔具业竞争激烈,如果还像以往那样做代工贴牌,很难在市场长久立足。

“我们公司,最近十年内不准备赚钱,所有的盈利都会投放到自主品牌的建设。”对于公司的长远发展,刘金波这样说道。

同样靠着过硬的自主品牌吸引客户目光的,还有威海浪宝渔具有限公司。该公司业务经理苗田说,每年他们公司都会推出一些新产品,今年也不例外,“都是自主品牌”。

“这款适合近海海钓的钓竿手柄采用了玻璃钢材质,手感灵敏度更高。而之前钓竿前部的导眼全部采用双腿设计,这次改成了单腿设计,钓竿弯曲后更加灵敏。”苗田拿着一款红色的经典钓竿介绍,由于追求高品质,每年类似不断改进的钓竿样式都在增多。

威海明洋渔具有限公司董事长常大智也表示,随着消费者对品质的日益看重,打价格战只会让生产链低端的企业逐渐淘汰。自主研发的产品品质过硬,才能在激烈的同质化竞争中冲出一条发展之路,以品质赢得客户的认可和支持,推动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触电上网拓宽天地

在打造自主品牌的同时,我市渔具产业还在不断借力网上平台,拓宽销售渠道。

在本届渔具博览会上,记者注意到,不少渔具参展商在宣传墙上挂出了二维码,钓竿等新产品的吊牌上也加上了二维码图案。只需要扫描二维码,就能链接到商家交易平台。触网,是很多渔具企业在开拓市场上新迈出的一步。

“我们今年开始借力阿里巴巴、亚马逊等国内外网络交易平台销售钓具产品,助力品牌建设和市场的开拓。”环海渔具有限公司销售人员介绍,现在公司每年总销量额为三四千万元,将来会在电商方面更加着力。

昨天,记者在淘宝网搜索“鱼竿”,销量排名第一的就是威海的一家渔具企业所开网店。信息显示,该网店最近一个月的鱼竿销量达56237支。

实际上,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平台已经成为引领威海渔具产业飞速发展的新引擎。

位于临港区,2014年6月挂牌营业的的威海中国钓具之都博览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便吸引200多家企业入驻,企业的全部货物都是通过互联网订出去的。

东钓主渔具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亚明介绍,依托博览城免费为他们提供的办公场所,公司开了一家专卖钓具的网店。借助互联网,“东钓主”品牌渔具迅速打响,并出口海外。

今年以来,为助力渔具企业转型“触网”,通过电商平台拓宽多元化销售渠道,提升威海渔具产业带的知名度,威海钓具之都联合多家知名渔具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了市电商协会渔具分会,积极提高渔具行业的电子商务应用能力,开启渔具产业转型升级新路子。

“渔具云制造大数据平台,已被我市列入五大工业云制造平台。”市贸促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威海市渔具云制造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方案》已通过专家评审,下一步将根据专家意见细化方案,加快推进平台建设,为渔具产业转型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撑。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