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耶路撒冷是不是世界的中心位置:凝聚世界十分之九的美和哀愁

耶路撒冷是不是世界的中心位置:凝聚世界十分之九的美和哀愁耶路撒冷老城“哭墙”又称“西墙”,是耶路撒冷老城里古代犹太国第二圣殿护墙的一段,被看作是第一圣地。(图:新华社)一位正统犹太教徒走在农贸市场里。耶路撒冷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发源地和圣地,但是数千年来却饱受战火的侵扰,屡次被摧毁。以色列人、巴比伦人、波斯帝国、罗马帝国、阿拉伯人、十字军、埃及人、奥斯曼帝国以及英国都曾成为这个以“和平”命名的城市的主人。日色渐暗,山坡上方一个牵着骆驼的阿拉伯人在招揽生意,一对从美国前来朝圣的基督教夫妇,把他们的儿女抱上骆驼。作为一名远方的游客,当站在橄榄山上,面对这片金色的耶路撒冷,无论你多么深谙历史和宗教,都不足以对这片土地和这里的民族妄下评论。

耶路撒冷是不是世界的中心位置:凝聚世界十分之九的美和哀愁(1)

耶路撒冷(图:以色列旅游局)

耶路撒冷

说到耶路撒冷,很多人喜欢引用犹太经典《塔木德》中的一段话,“世界若有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然后继续引申下去“世界若有十分哀愁,九分也在耶路撒冷”,习惯于将其描绘成一座悲情城市。的确,数千年来这片土地经历了宗教与政治的纷争、战乱,及至今日仍没有完全平息。然而,当你来到耶路撒冷,走近那些荷枪实弹的年轻士兵、哭墙前祈祷的犹太妇人、农贸市场里叫卖的阿拉伯人……你会发现,在美丽与哀愁的背后,耶路撒冷散发着坚定不移的生命力和乐观美好的日常生活。

若要欣赏耶路撒冷全城的景象,最好在黄昏时分登上位于城东的橄榄山,向西眺望,远处是新城,以政府机构、犹太社区为主;近处则是旧城和圣殿山,能看到奥斯曼帝国时期重修的城墙,以及泪滴形的天主教主哭耶京堂、东正教教堂等。据说,自从20世纪英国托管巴勒斯坦开始,即使新建筑也全部使用耶路撒冷石,古老而质朴,因此新城和旧城交融,并没有违和感。山坡上是一大片犹太墓地,墓碑上散落着祭奠的石块。据《圣经》记载,耶稣就是从橄榄山前往耶路撒冷,被钉上十字架;而犹太经典则预言,世界末日弥赛亚将在这里出现,因此数世纪以来,橄榄山成为犹太人最神圣的墓地。

一位正统犹太教徒走在农贸市场里。

耶路撒冷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发源地和圣地,但是数千年来却饱受战火的侵扰,屡次被摧毁。以色列人、巴比伦人、波斯帝国、罗马帝国、阿拉伯人、十字军、埃及人、奥斯曼帝国以及英国都曾成为这个以“和平”命名的城市的主人。

日色渐暗,山坡上方一个牵着骆驼的阿拉伯人在招揽生意,一对从美国前来朝圣的基督教夫妇,把他们的儿女抱上骆驼。作为一名远方的游客,当站在橄榄山上,面对这片金色的耶路撒冷,无论你多么深谙历史和宗教,都不足以对这片土地和这里的民族妄下评论。

耶路撒冷是不是世界的中心位置:凝聚世界十分之九的美和哀愁(2)

“哭墙”又称“西墙”,是耶路撒冷老城里古代犹太国第二圣殿护墙的一段,被看作是第一圣地。(图:新华社)

耶路撒冷老城

重走耶稣背负十字架受难的苦路

清晨,耶路撒冷老城刚刚睡醒,一群人正背着巨大沉重的十字架,唱着圣歌,沿着鹅卵石铺就的小径,踯躅而行。他们是来自西班牙的基督徒,专程来此重走当年耶稣背负十字架受难的苦路。

他们从鞭刑堂出发,那里是耶稣背负十字架的地方,也是苦路的第2站———第1站就在斜对面,是耶稣被审判的地方,但现在是一所穆斯林小学,游客无法进入。苦路共14站,信徒们在每一站的铭牌和雕像前停下,与随行的神父一起祈祷。从14世纪开始,欧洲虔诚的基督徒便前来重走苦路,直至今日,每个星期五下午3点,圣方济会的神父们都会带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徒们走一遍苦路。

这条路线其中一段要穿过熙熙攘攘的阿拉伯人集市,于是虔诚的朝圣者、看热闹的游客、大声招揽生意的阿拉伯商贩还有匆匆走过的正统派犹太人,就这样交织在一起,对比强烈而又各行其是。

最后,朝圣队伍走进一座巨大的石头建筑———圣墓教堂,里面是苦路的最后5站,他们相信耶稣就是在这里被钉上十字架、埋葬、复活。西班牙信徒们每人持一只蜡烛,在当年竖立十字架的遗迹处膜拜;苦路的最后一站———耶稣墓,就在穹顶下面,数十位非洲游客排着队去摸里面的圣石……一片嘈杂中,几个牧师坐在角落里,旁若无人地朗诵福音书。

圣墓教堂是全世界各个基督教派最神圣的地方。公元306年,君士坦丁大帝征服耶路撒冷之后,他的母亲在维纳斯罗马神殿的基础上,建起了最早的圣墓教堂,数百年后被埃及人摧毁,又经过各个基督教派多次重建,今日教堂由希腊正教、罗马天主教、亚美尼亚教派等多个教派共同管理。

耶路撒冷是不是世界的中心位置:凝聚世界十分之九的美和哀愁(3)

以色列巨资保养哭墙(图:新华社)

哭墙前的虔诚祈祷

如果你在苦路之旅中被基督教的遗迹和典故搞晕了,那就直接前往位于老城东南部的圣殿山吧———哭墙就在那山脚下。哭墙应称为“西墙”,是犹太国第二圣殿的一小段遗迹,被犹太人视为圣地。犹太国的所罗门王和希律王在圣殿山先后建成第一圣殿和第二圣殿,象征着以色列和犹太人的辉煌历史。然而,继第一圣殿被巴比伦人毁灭之后,第二圣殿再次被罗马人毁灭,从此犹太人便流散海外。两千年后,犹太人终于回归,但是圣殿却只剩下一段西墙,成为犹太民族的象征。

哭墙分为男女祈祷区,气氛固然神圣,但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沉重严肃,反而更像犹太人的聚集地。黑帽长鬓发的正统犹太教徒,只戴白色犹太帽的世俗大学生、包着头巾的老妇、怀孕的年轻妈妈、穿超短裙、涂红指甲油的时髦女子、孩童、正在服兵役的男孩女孩……他们以犹太人独特的祈祷方式,手持圣经,晃动身体,朗诵着赞美诗。若是安息日,这里人会更多,正统犹太教徒会全家来此祈祷,13岁的男孩还会在哭墙前举行成人礼。

离开圣殿山和哭墙,穿过犹太区和亚美尼亚区,便来到老城西部的大卫塔,这里是希律王为保护他的宫殿而建的,现在的大卫塔遗迹包括希律王的瞭望塔、第一圣殿时期的石坑以及早期城墙等。

古罗马时期,圣殿被毁,犹太人被驱逐,著名的拉比阿吉瓦在逾越节祈祷:“明年再来到耶路撒冷。”数千年来,对流散海外的犹太人来说,耶路撒冷是他们魂牵梦绕的故乡,是上帝的应许之地。直至今日,这句话仍是逾越节活动结束时祷告的最后一句话。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PangeaTours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