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90后十大影响力青年:向着太阳出走

90后十大影响力青年:向着太阳出走到了苏州,小碧似乎有些失望,那儿的美女似乎没有听说的那样漂亮。第二天,老师带他们进了一家生产手机壳的台资工厂,先是两天的培训,熟悉工作流程和注意事项后由师傅带着上岗进而独立操作。小碧被分在Q&A组,负责检验出不达标的产品。苏州工厂,我想要出走也许是第一次见面,又是这么多人的缘故,小碧的自我介绍很简单。我到现在都还记得,在那座没有粉刷的空荡的冰冷的房子里,在小碧她们新搬来的“大别墅”里,我们聊了一上午,这一过程中有很多跌宕起伏的故事在小碧独有的转折式的语言下显得既让人捧腹又让人心疼和敬佩。当我回看这一段片子的时候,我才注意到,小碧开头介绍里的“一直”在她那天真纯粹的梦想中是饱含着多么深厚的情谊。四川小镇,我要出去看看2008年,15岁的小碧刚好读中专,是在老家的镇子上——四川省广安(邓小平的故乡)。小碧说08年汶川大地震没有震到她的家乡,“我们家那边只是摇了一摇”。那年下半年,学校老

【24城记の人物】写在前面

我不是一个典型的90后,也不清楚实际也不在乎所谓的90后有什么样的特质。出生在这样的时代里,看起来我们有很多选择,但我们连自己是什么样子,想要做什么其实并不清楚。认知上的迷茫加上行动上的懒惰,催生了很多嘴里喊着奋斗但身体却无所作为的人。也许是成长环境使然,我从来不敢奢望太多非现实的东西,诸如“我要环游全世界”这样浪漫豪迈的话语我是从来不敢说出来,甚至连想都没想过。但是,小碧却说“我想搞个乐队去北漂”,在她的各种经历里十分潇洒地选择跳出和出走,这样的姑娘让我很佩服,喜欢她身上的那股劲儿。也许这样的人有很多,但是我只遇到了小碧,她就坐在我对面,那么近。

我希望你听着这首《心愿》去看这篇文章,去听小碧的故事。

90后十大影响力青年:向着太阳出走(1)

2:42心愿来自公益时报

“我叫仇小碧,一直在工友之家。然后这是我的同事,宋林宏。”

也许是第一次见面,又是这么多人的缘故,小碧的自我介绍很简单。我到现在都还记得,在那座没有粉刷的空荡的冰冷的房子里,在小碧她们新搬来的“大别墅”里,我们聊了一上午,这一过程中有很多跌宕起伏的故事在小碧独有的转折式的语言下显得既让人捧腹又让人心疼和敬佩。当我回看这一段片子的时候,我才注意到,小碧开头介绍里的“一直”在她那天真纯粹的梦想中是饱含着多么深厚的情谊。

四川小镇,我要出去看看

2008年,15岁的小碧刚好读中专,是在老家的镇子上——四川省广安(邓小平的故乡)。小碧说08年汶川大地震没有震到她的家乡,“我们家那边只是摇了一摇”。那年下半年,学校老师通知他们可以出去勤工俭学,小碧心里特别想去,因为这样可以为家里减轻负担,,“至少可以让家里少卖一些粮。那时我还小,没有坐过火车,特别想看看火车长什么样子,也特别想去苏州看看美女”(笑)。于是,小碧就义无反顾地报了名,跟着1名带队老师和其他几十个同学坐上了东行的火车,跨出了四川盆地的第一步。

苏州工厂,我想要出走

到了苏州,小碧似乎有些失望,那儿的美女似乎没有听说的那样漂亮。第二天,老师带他们进了一家生产手机壳的台资工厂,先是两天的培训,熟悉工作流程和注意事项后由师傅带着上岗进而独立操作。小碧被分在Q&A组,负责检验出不达标的产品。

流水线上的工作没有复杂的技术含量,疲乏无趣。在工厂的车间里,永远都亮着灯不分昼夜,根本看不到外面的世界,这个怀着对世界无比好奇的少女比困在笼中的鸟儿还可怜。从第三天开始,工厂开始要求加班,一直到凌晨三点钟,下了班回到住宿的地方还需要40分钟,每天最多只能睡两个小时,因为七点就要求去工作了。“我实在受不了了,就上了两天班吧,开始旷工”。

“旷工”二字从眼前这位安分、有点羞涩的姑娘嘴里说出来,的确让我有些震惊,就好像听话懂事的乖乖女突然有天翘课出去玩了,觉得不可思议。

在这家工厂里,除了加班,大家还要忍受着很多身体和精神上的折磨,每天的饭菜里没有油水、车间里没有阳光,流水线上的动作重复机械……因为旷工,小碧被老师做了思想工作。她假称生病,跑到附近的诊所专门找年纪大的大夫开病假条,因为他们很好说话,愿意帮忙做假的凭条,“这样可以不上班,也不会扣工资”。三天病假结束后,小碧有些不情愿地继续上班,加班依然照旧,她实在受不了了。那一天,校长从四川过来了,就好像是一束光,一下子照亮了、温暖了这些又苦又累又困的孩子们。

是吧,校长的到来的确给他们带了一些家乡的味道,类似于亲情那样的安慰。然而,小碧和她的伙伴们还是要继续以往的日子。只是默默地觉得学校收回工资卡这件事有些令人难过。

故事到这里,我以为这哪能叫做学校呢,简直就是一个贩卖人口的基地。可一直到故事的结尾,我都没有听小碧说过什么不是,这只能是我作为一个外围人的主观臆断了。

她与校长、老师还保持着联系,他们待她也似乎很好,从小碧“出走”这家台资工厂,辗转到另一家工厂然后漂流到北京、陕西,一直到现在,学校还帮她保留着学籍。而小碧后来也解释说,工资卡被校长拿回去是充作学费的。那时候,中专的学费是1500元一年,勤工俭学也并不是学校逼迫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不去工厂就留在学校里继续上学。

工厂出走,我要挣钱

小碧是第一个出走的。没有身份证,也没有毕业证,在这座城里并不容易找得到工作。小碧用身上仅有的一些钱去办了假证,但还是很难进去,“我说了好久好久,人家都不让进,后来我说我是四川灾区的,才让我进去了”。这是一家做电线的日资企业。在这家企业工厂里,小碧才感觉到一点点工作挣钱的味道,这里的饭比台资的那家好,工资也比那边的多,工作也没有加班加点,当时觉得可以留下来做一段时间。

老师无论如何也没有想象到在几十个学生中,小碧是第一个跳出来的。这一次的思想工作依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小碧在学校里和老师的关系很好,当时是语文课代表,每天进出老师的办公室,老师对她似乎也是比较放心。但从我的角度来看,能把学生带到工厂里每天加班的老师是并不怎么关心他们的健康与安全的。

在日资企业的第一个月,小碧拿到了1900元的工资。“从来没有领过1900块的现金,而且都是一百一百的。当时拿着工资条去领工资的时候,放在包里,坐公交车的时候手都是捏着包不放的,好紧张”。回到住处,小碧藏好了钱,然后寄了1000元回家,剩下的钱自己交了房租,还买了一辆二手自行车(小碧没有住在工厂提供的宿舍里,“太恐怖了”,她说)。

在工厂的五个多月里,小碧每个月都会把工资寄回家,只留下200元给自己,用于房租和其他生活开销。前后几个月加起来差不多有一万元。“不敢把钱放在身边,一旦有了钱就想赶紧往家里寄”。当我们问她这笔钱是希望家里人替她保存还是供家里用的时候,她甚至有些生气,“当然是他们用啊”!当我知道这个来自农村的姑娘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时,我特别心疼,她还有哥哥和姐姐。

在第六个月的时候,小碧离开了。因为下班的偶遇。

90后十大影响力青年:向着太阳出走(2)

访谈前半段,小碧总是低着头

下班的偶遇,初识公益

关于下班的偶遇,我们还闹了关于语言停顿的笑话:

小碧:“我在那个工厂里工作了五个月,然后跳过下班的偶遇,讲下一段”。

我们特别震惊,干嘛要跳过这个偶遇呢?偶遇该是有多么的好玩和令人惊喜!干嘛要跳过呢?

小碧:“工厂嘛,就一直上班上班嘛,还要讲吗?”

哦,原来是跳过上班的故事,讲偶遇了。

小碧:“对啊,下班的偶遇,我不是在讲了嘛~”

Soga,是跳过,开始讲下班的偶遇。

我们一屋子的人都笑得前俯后仰,那样大声的笑声充满了空荡的屋子,一时间大家都失去了寒冷的知觉,整个房间的气氛就好像我背后的小太阳一样温暖舒服。

偶遇的故事开始前,小碧再次给我们打了预防针:“我丑话说在前面,虚的东西我不会讲,我只会讲我经历过的。”这是什么丑话嘛!然后又是一场大笑。

有次下班,小碧在路上遇到一个组织在发传单,传单上有很多免费的活动,比如免费看书、免费打乒乓球等,希望大家可以去参加这些活动。小碧似乎从来没有遇到这样的事情,直觉以为是骗人的。

“免费的嘛,肯定是骗人的。”

“那要是收费的话,比如说收5块钱,你还觉得是骗人的吗?”

“可能不会吧。”

缘分可能就早就注定好了,你会遇到的始终都会跑不掉。

有次小碧去网吧上网,路过二楼时发现那里有人在看书,很好奇地走过去看看,才发现之前收到的传单的确是真的,这个组织没有骗人,传单上的免费活动也不是忽悠人的。从此以后,这个爱读书,对世界充满好奇并且敢于突破的姑娘就恋上了那个地方,一发不可收拾。

几个月的时间,小碧持续地过来参加活动,或是借书,或是打乒乓球,慢慢对这个组织建立了信任和依恋。那年是2009年,到了接近年底的时候,这家组织提供了一个学习机会:明年在北京将会有一场免费的电脑培训,时间为半年,学习期间住宿全包,但是没有收入,大家可以自愿报名参加。

小碧犹豫了很久,那时她已经打算过完年后不回苏州,可能会去上海或北京,她说自己一直有一个北漂的念想,想去北京看天安门。考虑再三,小碧终于还是决定去参加面试。“面试前还有一个作业要完成,要写一个1500字的自传,天哪,我从来没有写过1500字的东西,写了好久,那天晚上加班加点到凌晨三点多,第二天面试的时候超级紧张。”

幸运的是,小碧被录取了,因而才有了后面更加精彩的故事。

去北京,我要看天安门

“我就是冲着看天安门去的。”

“可是看天安门就需要花上半天的时间,但是培训要在那边呆上半年,这样的话,你为什么还要去呢?”

“因为我还年轻啊。”

“所以,你选择去北京,也就是说放弃了回四川继续读书的想法了,是吗?”

“也没有,我在北京还是想回去继续读书的,一直到现在,我还是想回去读书。”

90后十大影响力青年:向着太阳出走(3)

访谈后半段的时候,小碧露出了很开朗的笑容

终于可以去北京看天安门了。我能想象出小碧向往天安门的巨大热情,就像被困在笼中的小鸟,对于自由的天空是有多么热爱和想念。下火车的当天,老师就带他们去了天安门广场,这群天真的孩子高兴得不知疲倦,足足在广场上逛了一天。

实现了看天安门的愿望,大家上了车,去到培训所在地。长途火车再加上一整天的高度兴奋,他们一上车就呼呼大睡了起来。小碧说,当她醒来时,“感觉自己被卖了!”

“车子走得路很偏僻,感觉越走越偏,中间还转了一次车才到。到了那个地方,看见两边都是草,好像都没有人住,晚上我和同学就聊,来到这里到底是干嘛的?这里这么荒凉,都没人住,还什么培训嘛,心里感觉挺失落的。”

说到这里,我难免觉得小碧是上当了。

“你知道我们第二天又去干什么了吗?”小碧带着有些调皮的笑容问我们。

“第二天,我们就拔草!我就觉得在这干活还不如回家干农活呢,在这还没钱。”我以为如果继续这样每天拔草的生活,依照小碧的性子,她很有可能还会继续“出走”的。但事实不然。

“过了两三天,有几个北大、清华还有女子学院的学生到了我们这里,和我们一起拔草。我觉得特别惊讶,哇塞!我还能见到北大的学生啊!我以为像我这种没有什么文化的人是几乎不可能见到清华北大的学生啊,而且我们还一起拔草、面对面地交流、一起吃大锅饭。但是,第二天,他们就走了,他们走了我又觉得好空啊!”

那个时候的小碧逐渐有了“出走”之心,还和同伴商量,是不是要回去。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之前面试他们的校长回来了,和大家一起吃饭,交流上课的事情,告诉课程学习从5月1号开始。这似乎又拉回了他们要出走的意愿。

小碧是工人大学第二期的学生,当时她来到北京是2010年3月,也就是说在正式开课前,小碧和其他学生一起拔了挺长时间的草。小碧说,除了拔草,老师也会带他们去附近的地方玩,觉得也挺开心的。“年轻嘛,也挺贪玩的。”

就像其他学校一样,小碧所在的工人大学在开课前也会有一个星期的军训。自此,小碧就开始了在工大的学习,她告诉我们除了电脑,还需要学习维修,社会调查,小组等课程。“当时,我们一边学习,一边种菜。我们是分成小组的,一起种菜、浇水,氛围很好。虽然我种过菜,但是从来没有像这样大家一起做事情。”5个月的学习结束后,小碧选择去西安实习。

“因为我在苏州北京都呆过,想去一个新的城市,所以就来到了西安。当时做的是儿童工作,实习结束后我又回到了北京,后来工作时想去西安工友之家,到了西安后就一直在做这个工作。”

到此为止,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小碧在几个城市的辗转经历,2009年在苏州工厂,2010年初来到北京工人大学,2010年年底在西安实习,后来回到北京,最后落地西安。

我不会再去工厂了,我要做喜欢的事

从工厂“出走”后,小碧决定以后再也不去工厂替别人打工了,她说她不希望像机器一样地活着,想要自己出来闯一闯。即使在公益组织工作使她面临很多痛苦和烦恼,但我觉得小碧是以这种方式在过自己的人生,她不是替别人打工,而是用自己真诚的态度和有效的行动去帮助到有需要的人,用自己的力量尽可能地做一些改变。

小碧说她在工友之家最大的体验是人员流动频繁:“我刚来时很痛苦,人员流动太大了,同事一个一个都离开了,我觉得机构有人了,才可以一步一步往上走,可是人一走就会被打回原形。”5年多的时间,小碧见证了这家机构更换了几位负责人,而只有她一直坚守。负责人的更换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机构的定位和战略规划,包括负责人一走,也连带着带走了其身上的社会资源,并且还会影响机构的文化,尤其是团队之间的沟通融合。这一点,小碧在这五年里体会了很多。

现在,陕西工友之家只有小碧和林宏两个人。他们两个都是90后。

小碧和林宏告诉我们,他们这两年几乎没有什么工资收入,他们的工资来源于项目,项目一断,工资也就没有保障了。这几年主要依靠义卖二手衣物、个人捐赠,个别支持性机构获得收入,但是数量非常少,大多数时候只能维持场地费用。除此之外,他们也没有社保(事实上,很多公益组织的人员工没有社保,据《2014年中国公益人才发展现状调查》显示,公益组织从业人员中没有社保的比例依然高达34.6%)。

我从内心底里觉得这个姑娘实在太强大了,之后我听说她将收上来的二手衣物全部手洗后一件件分类整理,我深深地为这个姑娘感到心疼。

“经历了这么多,有很多痛苦,有没有想过回工厂?”

“没有,我从工厂出来后,就决定再也不回去了。我不想一天天地像机器一样过,连太阳也看不见。”

“那收入呢?”

“事实上,我来到这边后,就再也没有寄钱回家。这几年确实挺困难的,我内心也有很多挣扎,但是我觉得很多都是外在的,自己坚持内心想做的就好了。”

我们很想了解小碧这样的内心力量来自于哪里,但她没有告诉我们太多,也许是没有准备好,也许是我们问的方式不对,但她说她希望看到平等和尊重,而不是同情、可怜,这也是她所理解的公益的涵义。

她说,她就像《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不抛弃,不放弃”的天真和纯粹。“世界上有千千万万的人,有许许多多的社会问题,我能做的只有一点点。”所以,能做一点点,就做一点点。

小碧负责的机构(陕西工友之家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是一家为流动儿童提供社区关爱,推进流动儿童教育质量发展,倡导打工群体平等互助,推动打工群体生存现状改善的非盈利组织。目前,主要活动是接受社会上的物资捐赠,为流动儿童提供课业辅导和成长陪伴。

我的梦想是组个乐队去北漂

在我们的访谈里,有三个固定的问题:

第一,你对于自己或者机构的梦想是什么?

第二,机构目前面临的最大困境是什么?

第三,你想对一线城市的人、机构说些什么?

小碧说,“我的梦想就是我们一起搞个乐队,然后去北漂。”这是让我们万万没有想到的。在后来的交谈中,我们得知小碧在西安虽然有挺长的时间,但是她没有朋友,尽管在工作上会遇到很多很好的人,但是她很少有自己的生活交际圈子。

“好像没有自己的生活,没有什么娱乐,都是与工作联系到一起的”。

她说,她会吉他,据说师傅是西安指弹老师。我们一下子就来了劲儿,几个人嘻嘻哈哈地邀请她一定要露一手,小碧虽然有些不好意思,但是看得出来她很开心,也看得出来她很喜欢吉他,喜欢音乐。她给我们弹唱了一首歌,她说她只会这首《心愿》。

成长是一扇树叶的门

童年有一群亲爱的人

春天是一段路程

沧海桑田的拥有

那些我爱的人

那些离逝的风

那些永远的誓言一遍一遍——《心愿》节选

90后十大影响力青年:向着太阳出走(4)

我的梦想是组个乐队去北漂

小碧说,她希望有一个人能带着她,带着机构往前走,像太阳一样给他们温暖和力量。

她说,机构现在最需要的是人,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走,走到很远。

她说,希望联合更多的人、机构和资源,一起做事情,做众筹、做传播、做招聘(公益组织的人才招聘)。希望与具备专业性的机构有更多的交流机会,交流确切的话题,学习更多的管理经验和提升专业能力。

她说,她做公益很快乐。公益就像其他的事业一样,没有什么分别,做自己喜欢的事很开心。

(完)

本文经访谈对象审核后发稿

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回复“转载”,进行授权

访谈/吕全斌

文稿/洪 峰

摄影/秦家乐

90后十大影响力青年:向着太阳出走(5)

【看Jian·24城】取经团与工友之家合影

附:工人大学介绍

工人大学(北京同心创业培训中心)是由北京工友之家于2009年创办的公益性培训机构,中心响应国务院针对新生代打工青年加强城市就业能力培训,加快新生代打工者市民化的号召,结合社会各界资源,为广大新生代打工青年提供免费的学习和培训机会,开设以电脑职业技能和城市公民教育为特色、以劳动价值观为核心教育理念的培训课程。学校实行全日制半军事化管理,培训合格的学员将推荐相关的工作岗位,并提供长期的支持和帮助。培训地点在北京市平谷区南独乐河镇张辛庄大街25号(原张辛庄小学)。(资料来源:北京工友之家微信公众号)

附:陕西工友之家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介绍

陕西工友之家前身为西安工友之家,是西安第一家为流动儿童提供社区关爱,推进流动儿童教育质量发展、倡导打工群体平等互助,推动打工群体生存现状改善的非盈利组织,2014年在陕西民政厅注册为陕西工友之家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使命:推动社区关爱,为流动儿童营造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和教育环境;倡导工人文化,鼓励互助合作,促进打工群体生活状况的改善。

机构目前接受社会捐赠,详情请戳“阅读原文”。

90后十大影响力青年:向着太阳出走(6)

【看Jian·24城】首站—西安已经结束,详情见:

我和西安谈了122个小时的恋爱 | 24城在西安,归来

“面对面,生命才有影响力” | 24城在西安,Day4

“试问一线:哪里来的底气十足和大言不惭?” | 24城在西安,Day3

我的梦想是追逐太阳! | 24城在西安,Day2

每一家机构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 | 24城在西安,Day 1

了解更多:

走,走向大地,走向生命 | 24城回归之旅

如果我只把想法当屁一样蒙在被窝里……| 24城

有时候,我想要你一个无眠的夜晚 | 24城

你去24城到底要干嘛? | 看Jian·24城

强龙压不过地头蛇?我要当蛇头!|看Jian·24城

支持此项目:

二十四城公益西游众筹 | 看Jian·24城

猜您喜欢: